- 年份
- 2024(7653)
- 2023(11119)
- 2022(9659)
- 2021(9322)
- 2020(8019)
- 2019(18969)
- 2018(18808)
- 2017(35716)
- 2016(19454)
- 2015(21976)
- 2014(21917)
- 2013(21953)
- 2012(20477)
- 2011(18138)
- 2010(17912)
- 2009(16470)
- 2008(16104)
- 2007(14366)
- 2006(12112)
- 2005(10428)
- 学科
- 济(84026)
- 经济(83949)
- 业(52992)
- 管理(51885)
- 方法(40464)
- 企(39943)
- 企业(39943)
- 数学(36649)
- 数学方法(36181)
- 农(26430)
- 地方(24074)
- 财(21341)
- 中国(19396)
- 农业(18720)
- 学(16653)
- 业经(16536)
- 贸(14505)
- 贸易(14501)
- 易(13891)
- 制(13221)
- 务(13003)
- 财务(12957)
- 财务管理(12925)
- 环境(12453)
- 企业财务(12238)
- 地方经济(12030)
- 和(11637)
- 技术(11073)
- 融(10900)
- 金融(10895)
- 机构
- 学院(272173)
- 大学(270196)
- 济(110127)
- 经济(107845)
- 管理(106642)
- 理学(92583)
- 理学院(91497)
- 管理学(89759)
- 研究(89604)
- 管理学院(89247)
- 中国(66407)
- 科学(57392)
- 京(55518)
- 农(49741)
- 财(49428)
- 所(45363)
- 江(44760)
- 中心(43831)
- 业大(43825)
- 研究所(41611)
- 财经(39450)
- 农业(39016)
- 范(36182)
- 师范(35782)
- 经(35657)
- 州(35437)
- 经济学(33670)
- 北京(33577)
- 院(32434)
- 省(31360)
- 基金
- 项目(191282)
- 科学(150115)
- 基金(138316)
- 研究(136779)
- 家(121195)
- 国家(120199)
- 科学基金(103192)
- 社会(86216)
- 社会科(81585)
- 社会科学(81558)
- 省(78258)
- 基金项目(74326)
- 自然(68350)
- 自然科(66703)
- 自然科学(66681)
- 自然科学基金(65460)
- 划(64021)
- 教育(63320)
- 资助(56816)
- 编号(55423)
- 成果(43877)
- 重点(43441)
- 部(42118)
- 发(41918)
- 创(39232)
- 课题(38152)
- 科研(37448)
- 创新(36791)
- 计划(35750)
- 教育部(35592)
- 期刊
- 济(116959)
- 经济(116959)
- 研究(72878)
- 中国(49519)
- 学报(45319)
- 农(44276)
- 科学(40539)
- 财(39676)
- 管理(35566)
- 大学(33902)
- 学学(32251)
- 农业(30105)
- 教育(25235)
- 技术(24923)
- 融(22467)
- 金融(22467)
- 业经(20846)
- 财经(18821)
- 经济研究(17435)
- 问题(16556)
- 业(16199)
- 经(16003)
- 资源(14733)
- 版(14372)
- 统计(14147)
- 技术经济(13563)
- 策(12847)
- 图书(12647)
- 理论(12377)
- 科技(12338)
共检索到391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锋 郝学峰 包雪梅 赵荣
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和福贡县为例,分析了独龙族和怒族等极少数民族地区林业扶贫效果。通过贡山县生态护林员脱贫分析发现,选聘生态护林员不仅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水平,而且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态扶贫长效机制;通过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林业产业扶贫分析,林业产业是福贡县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研究也发现,林业精准扶贫面临着规模小、专业合作社不足、生态护林员缺乏安全保障和考核体系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锋 郝学峰 包雪梅 赵荣
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和福贡县为例,分析了独龙族和怒族等极少数民族地区林业扶贫效果。通过贡山县生态护林员脱贫分析发现,选聘生态护林员不仅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水平,而且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态扶贫长效机制;通过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林业产业扶贫分析,林业产业是福贡县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研究也发现,林业精准扶贫面临着规模小、专业合作社不足、生态护林员缺乏安全保障和考核体系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威 韩晓旭 梁育填
长期以来,学者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研究侧重于经济贫困方面,对能源贫困的研究相对不足,而能源贫困恰恰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户生计资产改善的主要因素。论文从农户的视角出发,借鉴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贫困线标准,根据农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线进行了综合考量,并最终确定为户均每年消费400 kgce;为科学测度能源贫困状况,提出从能源贫困的广度、深度、差异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构建了各维度的测度方法;以云南省怒江州为案例,利用564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怒江州的能源贫困状况,研究发现,怒江州能源贫困的广度为0.66,能源贫困的深度为0.40,能源贫困的差异度为0.17,能源贫困的综合指...
关键词:
能源贫困 农村 怒江州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苏荣
通过对云南省怒江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情况的调查,发现深度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面临实施培训的政府部门过多,培训层次低,农村劳动力对培训缺乏足够兴趣,培训效果不理想等困境。为此,需要优化整合培训资源,提高培训层次,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开展培训,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惠仙 秦成逊
云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解困对我国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通过访谈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少数民族地区贫困的状况及成因,对少数民族地区扶贫的的机制、资金使用状况进行了研究,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试图找出一条较为有效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扶贫解困 解决办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瞿秋美 王万平
消除贫困是民族地区发展中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关系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政治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云南省漾濞彝族自治县是一个位于边疆民族地区的深度贫困县,但是近年来在扶贫工作中重视瞄准精确、项目精准、措施精当,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取得了良好的反贫困效果。以漾濞县苍山西镇的田野调查为基础,通过描述苍山西镇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位、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方面突出精准的具体做法,总结了边疆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实践经验。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精准扶贫 漾濞县 苍山西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苏荣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人口的平均受教育程度较低,学校办学质量较差,导致当地贫困人口缺乏摆脱贫困的内生动力和技能。通过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的云南省怒江州进行实地调研发现,"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面临专业设置与地方民族特色产业不匹配,职业教育在当地的认可度很低,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较低等发展困境。需要紧扣地方民族特色产业来发展职业教育,通过职业教育培养少数民族文化传承人,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芸 陈幼芳
本文以典型生态资源丰富又相对脆弱的落后少数民族山区-怒江州为例,在分析当地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怒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征的4种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生态支柱型立体山地林(林特、林果、林药、林草)产业、市场导向型畜牧业产业、增殖型生态农产品加工业、适当外靠型粮食种植业及其实施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国东 李娅 沈艳
[目的]土地是农民家庭的重要资产,易地搬迁后如何利用好迁出地土地资源是保障农户收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方法]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是我国通过易地扶贫搬迁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点区域,该研究基于该市的7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的238个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探讨。[结果]研究结果表明:(1)移民搬迁后加剧了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搬迁后农户对宅基地、林地、耕地选择撂荒的比例明显提高,所占比例分别为74.7%、35.7%以及76%;(2)不同的安置点农户对于“三块地”的利用方式的选择上存在差异,搬迁距离近的农户选择继续耕种土地的可能高;(3)家庭特征、家庭资源禀赋特征、社会特征对搬迁后农户迁出地土地利用行为有重要影响,搬迁后农户生活生产方式转变、非农就业机会增加、务农劳动时间的机会成本增加以及居住地到耕地的距离增加对土地利用行为有影响。[结论]在厘清易地扶贫搬迁农户对于“三块地”利用方式选择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搬迁后迁出地“三块地”撂荒比例显著提高的问题,建议当地政府积极探索迁出地农户土地退出机制、构建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两山”转化实现生态产品经济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三峰 杨建荣 庞晓芳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考察报告岳三峰,杨建荣,庞晓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峡谷地带。州内地广人稀,屠户分散,全州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1993年末总人口44669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6%.人口密度为30.38人/平方公里。...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渠立权 吴迪 刘晨
本文以云南怒江州为研究对象,利用2020年的土地利用、经济、能源数据,综合运用生态服务功能价值法与碳排放法核算生态补偿标准,破解生态补偿中“补多少”的技术问题。结果显示:(1)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服务价值为305.25亿元,其中林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233.68亿元,占比达到76.55%;(2)2020年怒江州土地生态系统共吸收5 619.934×10~4t碳,转换为经济价值为153.59亿元;(3)2020年怒江州生态补偿标准区间值为4.12亿元~11.19亿元,取区间均值作为应获得的生态补偿金较为合理,怒江州应获得的生态补偿标准总额为7.655亿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苏荣 孙丽萍
文章的研究目的是为政府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提供决策参考,研究方法是实地调查法。通过对贡山县的调查,课题组发现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的特色农业存在着以下问题:(1)管理不够规范与科学,当地群众的文化素质偏低;(2)资金投入不足,不利于特色农业的产业化;(3)整体上处于粗放型的水平,经济效益比较低下;(4)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总之,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特色农业的发展水平距离现代农业的标准还比较远,其促进当地农民增收的效果尚不明显。该文认为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进行改善:(1)要对特色农业的发展进行统一管理与科学规划,以避免生产的无序状态;(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促进产业化发展,建设现代农业;(3)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金成 曹斯蔚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都是西部贫困、偏远地区,也是灾害事故频发、保险市场欠发达的地区。中国保监会不久前颁布了《关于加快贫困地区市场体系建设提升保险业保障服务能力的指导意见》,为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发展提供了新的政策保障和发展机遇,为保险业服务国家精准扶贫战略指明了方向。本文以我国广西、内蒙古、新疆、宁夏、西藏五个民族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对其保险市场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精准扶贫视角下少数民族地区保险市场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黄进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是新时期扶贫攻坚的战略指导思想,单纯的经济援助和项目带动扶贫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精准扶贫的要求。在精准扶贫视域下,实施教育扶贫并且凸显职业教育的扶贫助困功能是少数民族地区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文章从职业教育的招生、学生资助、精准培养、扶贫培训、就业、社会服务几个方面论述了少数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服务于精准扶贫的路径,为地区脱贫攻坚以及职业教育社会功能的发挥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路径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虎文华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当前精准扶贫攻坚拔寨的主战场,农业产业发展促进贫困农民增收是精准扶贫的主要方式。职业教育通过对民族贫困地区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使其迅速转化为适应民族特色农业产业发展的职业农民。中职、高职与技术本科相互协调的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所在。中职内部创业指导中心、技术服务中心、信息服务中心和农场培训的有效运转,高职智力资源的优质供给,技术本科协调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实现与农民需求的精准对接,是职业教育精准扶贫体系构建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职业教育 精准扶贫 农业产业化 技术培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县林业扶贫策略研究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经营组织创新——云南省元谋县农业经营组织创新调研报告
生态旅游发展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精准扶贫效应研究
云南省核桃产业精准扶贫效果研究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角下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研究——基于南疆三地州面板数据的全面FGLS实证
新发展理念与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的契合及实践策略——精准扶贫绩效提升机制系列研究之四
家计模式、贫困性质与精准扶贫政策创新——来自西南少数民族地区S乡的扶贫开发经验
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教育收益率的分析——以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为例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英语语音教学现状及展望——以云南省为例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投资、行政垄断与经济增长——以云南省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