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259)
2023(13449)
2022(11648)
2021(10858)
2020(8926)
2019(20656)
2018(20664)
2017(39744)
2016(21904)
2015(24486)
2014(24657)
2013(24229)
2012(22428)
2011(19842)
2010(19523)
2009(17517)
2008(16615)
2007(14250)
2006(12369)
2005(10343)
作者
(61672)
(51112)
(50754)
(48276)
(32424)
(24889)
(23172)
(20159)
(19416)
(18197)
(17825)
(17042)
(16217)
(16000)
(15604)
(15595)
(15361)
(15117)
(14653)
(14386)
(12711)
(12410)
(12190)
(11647)
(11478)
(11410)
(11267)
(11249)
(10274)
(10240)
学科
(86503)
经济(86421)
管理(59438)
(53641)
(44722)
企业(44722)
方法(38838)
数学(32348)
数学方法(31922)
(23446)
地方(23108)
中国(21149)
业经(20439)
(19969)
(18427)
环境(17811)
农业(16143)
理论(15557)
(15509)
(14572)
贸易(14562)
(14034)
(12988)
(12770)
技术(12486)
教育(12128)
(11717)
财务(11655)
财务管理(11633)
地方经济(11480)
机构
学院(299168)
大学(298064)
管理(119680)
(109964)
经济(107313)
理学(103981)
理学院(102705)
管理学(100866)
管理学院(100333)
研究(99741)
中国(71643)
科学(65511)
(64356)
(49587)
(47813)
(47511)
业大(46060)
研究所(45761)
中心(45387)
(43633)
师范(43276)
(42775)
北京(40697)
财经(39047)
(37181)
农业(37021)
(35856)
(35278)
师范大学(35163)
技术(31806)
基金
项目(213563)
科学(166547)
研究(156859)
基金(151765)
(132573)
国家(131442)
科学基金(112222)
社会(96247)
社会科(90918)
社会科学(90893)
(84893)
基金项目(82506)
自然(73918)
自然科(72050)
自然科学(72032)
(71612)
教育(71289)
自然科学基金(70658)
编号(65514)
资助(61561)
成果(52166)
重点(47823)
(46783)
(45612)
课题(44885)
(43879)
创新(40808)
科研(40776)
项目编号(39654)
大学(39131)
期刊
(119814)
经济(119814)
研究(83773)
中国(53419)
学报(47746)
科学(45153)
(42699)
管理(40628)
教育(36729)
大学(35694)
(34391)
学学(33295)
农业(30338)
技术(25596)
业经(21163)
(20322)
金融(20322)
图书(17996)
经济研究(17709)
财经(17063)
资源(16831)
(16105)
问题(15749)
科技(15362)
(14502)
(13964)
理论(13679)
技术经济(13643)
现代(13192)
(13106)
共检索到42420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芳  刘鸿锋  
开展民族旅游景区低碳化转型研究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年、2012年和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旅游景区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方法,构建侗文化旅游景区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并集成评价结果。结果表明,2010—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各景区低碳转型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实现均衡发展。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从统筹低碳建设规划、应用低碳技术、加强低碳环保意识等方面推进景区低碳转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芳  刘鸿锋  
开展民族旅游景区低碳化转型研究对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2010年、2012年和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旅游景区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借助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DPSIR)方法,构建侗文化旅游景区低碳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云模型确定指标权重并集成评价结果。结果表明,2010—2017年湘黔桂侗文化各景区低碳转型水平存在较大差距,尚未实现均衡发展。未来少数民族地区可以从统筹低碳建设规划、应用低碳技术、加强低碳环保意识等方面推进景区低碳转型。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苗红  陈兴鹏  
本文以甘肃裕固族自治县马蹄寺景区为例,从经济、社会和自然生态环境影响三方面对当地居民关于旅游影响的感知进行了调查,根据民族和年龄的不同对居民感知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并结合农户访谈结果对感知结果做出了解释。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昌海  吴云超  温亚利  
本研究以湘西州德夯苗寨景区德夯村社区为例,抽样132户,运用洛伦兹曲线分析了居民旅游收入的基尼系数,在此基础上运用非参数检验分析了影响居民旅游收入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德夯村2006和2007年旅游收入基尼系数均在0.5以上。影响着居民旅游收入增收的主要因素是文化教育程度、家庭人均纯收入水平、以及景区路径与农户家庭所在地的距离等。由于居民家庭间旅游收入差距悬殊,要实现旅游产业的结构升级,就必须采取措施缩小家庭间旅游收入差距,平衡社会心理。: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白锦秀  边世平  
随着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的规模和收入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民族文化旅游业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玉树州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在分析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玉树州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和开发模式,以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先伦  金一兰  张海伟  
经济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等优势资源,但一些地区由于忽视经济文化建设,导致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应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切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颖  
少数民族文化旅游是我国旅游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文化旅游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的保护 ,但同时也可能给少数民族接待地区的社会文化带来负面的影响。本文以泸沽湖地区为例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的方式和开发的具体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宇  
[目的]对湘西少数民族地区乡村旅游资源按属性和特征进行分类,构建湘西少数民族乡村旅游资源分类体系,并对其进行评价研究,旨在对其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采用多目标多因子评价方法并结合湘西少数民族地区旅游现状,从旅游资源要素价值、资源开发条件和社会效应3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对主要单体进行打分,定量评价乡村旅游资源的等级。[结果]凤凰古城、老司城遗址等共32处为五星级旅游资源,五星级旅游资源在全国具有代表性,有很好的观光价值、开发条件和产业带动作用,四星级旅游资源73处,优良级以上乡村旅游资源共196处,占资源单体总数的83%。[结论]湘西乡村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很强的开发潜力;乡村自然资源景观特征明显,优级旅游单体数量较多,多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和知名度;乡村民俗类资源单体众多,包括饮食传统、节庆活动、乡土特产和乡土名人等,多为民族独有文化,具有很大旅游吸引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婷婷  黄栋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发展旅游商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开发旅游商品意义很大。近年来,旅游商品生产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旅游商品开发中,民族地区应全面认识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创新意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渗透于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购物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嘉茵  瞿文政  许志明  凌国明  万智萍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节假日的首选休闲活动。在此情况下,旅游业作为主导产业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增长的全域旅游。但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韶关市乳源县必背镇,虽然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存在游客承载量低、旅游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基础设施落后和政府存在缺位等问题。文章提出了"轻旅游"乡村生态旅游新模式,以政府主导监督与村民联动运营为核心,结合"互联网+"技术为少数民族地区全域旅游的推广提供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保存  
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社会文化差异性较大的民族地区,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新兴旅游产业的能力,致使其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着诸如生态环境保护、民族文化保护等难题的挑战。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靠居民的广泛参与,必须建立科学高效的制度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懿  李柏文  班璇  王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30年过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以及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而相对忽视了旅游城镇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通联性。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地区凭借高品位的城镇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名镇名村、旅游城镇和旅游城镇群圈带为内容的旅游城镇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还存在"远离市场,可进入性差"、"对外部客源和资本双重依赖"等缺陷。少数民族地区应实现"品牌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和"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并实施"产业互动融合"、"城镇联动集群"和"东西部一体化"三大战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晓军  
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相当丰富、独特,对国内外旅游者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但由于历史、经济和区位等原因,其发展水平较低。面对这些地区旅游业的观念、交通、资金、基础设施、人才等问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要合理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优势产业,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加快兴边富民步伐。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普荣  
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旅游精准扶贫开发是滇西北地区实现减贫发展的重要选择。对滇西北地区的贫困根源分析表明:多维致贫和地缘性贫困表现突出,区域资源环境难以承载贫困地区的发展,滇西北旅游精准扶贫开发的困境与矛盾复杂多样。笔者提出了通过旅游发展引领公共服务均等化,惠及贫困区域;全域旅游发展格局下,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应惠及贫困区域和帮扶对象;旅游城镇化推进和搬迁扶贫双向治理,募集旅游扶贫基金;开展爱心扶贫旅游的旅游精准扶贫等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章  王静  
旅游扶贫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贫困人口参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为89.2分,处于良好水平,扶贫效果较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指标与标准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亟需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旅游扶贫的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扶贫运行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旅游包容性就业比例,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