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23)
- 2023(7829)
- 2022(6613)
- 2021(6442)
- 2020(5173)
- 2019(11969)
- 2018(11747)
- 2017(22208)
- 2016(12422)
- 2015(13478)
- 2014(13760)
- 2013(13561)
- 2012(12502)
- 2011(11450)
- 2010(11596)
- 2009(10577)
- 2008(10619)
- 2007(9975)
- 2006(8976)
- 2005(8080)
- 学科
- 济(49913)
- 经济(49846)
- 农(47596)
- 业(43218)
- 农业(32432)
- 管理(27777)
- 企(20070)
- 企业(20070)
- 方法(16009)
- 业经(15682)
- 数学(13848)
- 数学方法(13673)
- 中国(13459)
- 地方(13218)
- 财(11988)
- 制(11877)
- 农业经济(10417)
- 发(10286)
- 学(9861)
- 收入(9704)
- 村(9200)
- 农村(9188)
- 发展(8539)
- 展(8524)
- 银(8499)
- 银行(8489)
- 体(8342)
- 贸(8304)
- 贸易(8298)
- 策(8236)
- 机构
- 学院(175504)
- 大学(167637)
- 济(69850)
- 经济(68246)
- 管理(63416)
- 研究(59545)
- 理学(54406)
- 理学院(53790)
- 农(52785)
- 管理学(52761)
- 管理学院(52458)
- 中国(47522)
- 农业(40156)
- 科学(37498)
- 京(34840)
- 业大(33578)
- 所(31210)
- 财(31196)
- 中心(29432)
- 江(28605)
- 研究所(27954)
- 农业大学(24589)
- 范(24257)
- 财经(24147)
- 师范(24027)
- 州(23246)
- 省(22582)
- 经(21875)
- 北京(21217)
- 经济管理(20250)
- 基金
- 项目(114047)
- 科学(88357)
- 研究(87205)
- 基金(80373)
- 家(70371)
- 国家(69603)
- 科学基金(58318)
- 社会(54302)
- 社会科(50734)
- 社会科学(50718)
- 省(46616)
- 基金项目(42884)
- 教育(39075)
- 编号(38936)
- 划(37469)
- 自然(35814)
- 自然科(34922)
- 自然科学(34914)
- 自然科学基金(34300)
- 成果(31851)
- 资助(31541)
- 农(30551)
- 发(26492)
- 课题(25601)
- 重点(25383)
- 性(25315)
- 部(25073)
- 创(23367)
- 国家社会(22339)
- 制(21868)
共检索到2700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全功 李忠斌
本文以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为调查区域,对少数民族地区农户持续性贫困的现状与普遍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该少数民族地区现有贫困群体中有1/3左右处于持续性贫困状态,其一般特征是创收渠道少、身体健康状况不佳、受教育程度低,特殊特征是容易返贫和出现代际贫困;该区域内农户发生持续性贫困的普遍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人力资本不足和制度不完善。因此,要快捷、有效地解决持续性贫困问题,必须依赖政府和农户两个方面的力量,开辟创收渠道,建立抵御市场风险冲击的防范机制,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
关键词:
持续性贫困 少数民族地区 湖北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吉岗 杨红娟 吴嘉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后,少数民族地区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仍不在少数,防返贫将是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少数民族地区需要着力解决的课题,而提高农户可持续生计能力是防返贫的关键。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成果:一是定义可持续生计能力并构建可持续生计能力分析框架。二是运用S曲线解释可持续生计能力与防返贫的逻辑关系。三是从宏观统计数据视角和农户感知视角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户生计能力的现状,发现产业发展、内生动力、生计胜任能力等方面均存在短板。四是根据福格行为模型设计提升可持续生计能力的总体框架并提出具体策略。研究成果对少数民族地区防返贫具有较高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汤雪梅
贫困现象是当今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的一个社会问题。我国政府更是如此。自80年代初开始,在国家的统筹安排和领导下,我国各贫困地区开展了大规模的扶贫工作,现已取得显著成效。但我们应清楚地看到,全国、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还有许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葛珺沂
终结贫穷是人类的一个梦想。在整个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摆脱贫困、解决温饱、提高生活质量一直是人类奋斗的目标,也是贯穿于人类文明发展的主题。据研究,目前中国的农村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其中云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居全国前列。本文旨在分析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由于其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西部少数民族的农户行为有别于中国其它地区的农户。因此,运用其他国家或者是其他省市脱贫的理论和经验以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会经常遇到"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困境。本文利用发展模型对云南省红河州各个县市的脆弱性做出了精确的计算,从而掌握整个地区的贫困程度和地区差异,由此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
关键词:
西部少数民族 贫困脆弱性 发展模型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俞茹 吉学方
文化多样性是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多样性的重要成因之一,同时多样性的文化资源亦为经济发展、反贫困策略研究提供不同的发展模式。文章以较高的理论清晰度和实证力度审视:如何准确界定少数民族地区多样性的贫困,如何合理利用少数民族多样性文化资源来提升反贫困效果的持久性。并提出反贫困实践路径:培育主动性反贫困的内生动力机制;培育文化价值发现能力、创新文化表现形式;理解并尊重多样性的财富理念;培育反贫困的社会动力机制及公众对贫困群体的文化关怀。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光林 李庆海 丁海燕
基于2016年新疆7县(市)农户金融调查数据,从4个方面设置问题测度农户的金融认知水平,根据农户是否获得贷款、贷款规模以及贷款金额占申请额的比值测度信贷可得性,并采用IV-ProbIt模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农户金融认知对信贷可得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认知能够显著促进农户获得贷款,提高信贷规模以及贷款额/申请额的比例;除此以外,户主的年龄、民族、教育程度和政治资本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显著为正;户主的风险态度和南疆地域虚拟变量对农户信贷可得性影响显著为负。
关键词:
金融认知 信贷可得性 农户 少数民族地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沈娅莉
贫困问题列为联合国8个千年发展目标之首,也是长期困扰中国政府的问题。根据缪尔达尔的"循环积累因果关系"理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制度等多因素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陷入了"贫困恶性循环",如果没有外力介入的话,这些地区的农民只能在贫困陷阱中挣扎。政府应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扶贫对象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帮助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尽快摆脱贫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盘美昌
怎样才能使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从恶性循环走向良性循环?这里,笔者仅就人口集约与超越贫困的关系来进行探讨,初步形成以下几点认识:1、过分分散的人口,是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商品经济的重大障碍;2、适度集约(集中)民族地区人口,将有利于民族经济和民族地区人口的健康发展;3、民族地区人口集约的过程,必须走城镇化的道路。一、分散与贫困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庆红 夏咏
[目的]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的贫困问题是我国新时期扶贫攻坚的难点和重点。深入剖析该区域少数民族农户致贫因素,为新时期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参考。[方法]基于实地调研数据,利用Logistic模型,从户主特征、家庭特征、村庄环境特征等3个方面对新疆连片特困地区少数民族农户贫困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结果]户主的性别和受教育程度、家庭成员中熟练说国语人口所占比重、兼业情况、是否参与农业合作组织、家庭成员是否残疾或重大疾病、人均耕地面积、是否通公共交通车均对贫困产生了重要影响,与预期一致;户主年龄、农户家庭中劳动力所占比重、未成年人口所占比重、离县城的距离、有无自然灾害对贫困的影响均没有通过统计上的显著性检验,与预期假设不符,主要是"一户一策"的精准脱贫政策及惠农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结论]未来应从提高贫困人口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实现对贫困人口精准识别精准帮扶两个方面提高片区的脱贫成效。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金秋萍
文章采用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分析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阅读推广人的现状和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对其角色进行重新定位并分析与新角色相匹配的核心素养以及应该发挥的作用,提出少数民族地区高校阅读推广人能力培育应该从培育制度和自我发展两个方面推进,以期为少数民族地区阅读推广人能力构建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吴嘉莘 熊吉安 杨红娟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已进入搬迁农户“稳得住、能致富”的后搬迁时代。基于2015—2020年对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有效识别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农户生计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该结论具有一定稳健性;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促进农户生计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但搬迁时间越长,农户越善于不断提高生计水平;少数民族地区易地扶贫搬迁对能力丧失型农户的生计作用不够明显,但对要素短缺型农户的生计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是对自身发展动力不足型农户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研究进一步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邱守明 唐雪琼
通过对云南省4个试点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发展对周边少数民族农户收入影响的研究,发现生态旅游发展能够有效增加农户家庭的收入,其中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农户更加依赖生态旅游的发展,高收入农户对生态旅游发展没有依赖,生态旅游发展的精准扶贫效应非常显著。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旅游 精准扶贫 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波
本文选取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区域反贫困的助推作用。研究发现,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重要,则本区域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未来应进一步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入手,实现对本区域企业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显著发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邢波
本文选取西部十二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2005~2014年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结构优化对于区域反贫困的助推作用。研究发现,在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在其他因素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银行金融中介尤其是中小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越重要,则本区域中小企业所能发挥的反贫困作用就会越大。未来应进一步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中小企业自身的发展入手,实现对本区域企业自身素质的整体提升,显著发挥区域内中小企业的反贫困效应。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庄天慧 张海霞 杨锦秀
由于自然灾害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和反贫困的主要制约因素,本文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灾害特点分析的基础上,利用67个少数民族村的调研数据,进行了自然灾害对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影响的路径分析。分析结果说明:自然灾害加大了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的弱质性;灾害所造成的大量经济损失和人身伤亡,使低收入农户极易陷入贫困;救灾减灾机制的不完善,农户抵御灾害的能力弱,又使大量脱贫人口返贫。
关键词:
自然灾害 少数民族地区 农业的弱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