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25)
- 2023(10291)
- 2022(8646)
- 2021(8113)
- 2020(6460)
- 2019(15152)
- 2018(15075)
- 2017(27988)
- 2016(15486)
- 2015(17535)
- 2014(17946)
- 2013(17539)
- 2012(16243)
- 2011(15086)
- 2010(15579)
- 2009(14186)
- 2008(14052)
- 2007(12663)
- 2006(11499)
- 2005(10625)
- 学科
- 济(71337)
- 经济(71275)
- 管理(38068)
- 业(37101)
- 企(28035)
- 企业(28035)
- 方法(26261)
- 地方(22139)
- 数学(22061)
- 中国(21935)
- 数学方法(21495)
- 农(20005)
- 业经(16378)
- 农业(14020)
- 学(13251)
- 理论(12999)
- 财(12021)
- 地方经济(11978)
- 发(11611)
- 贸(11582)
- 贸易(11567)
- 银(11299)
- 融(11279)
- 银行(11279)
- 金融(11275)
- 制(11244)
- 易(11062)
- 行(10970)
- 环境(10334)
- 技术(9984)
- 机构
- 学院(222366)
- 大学(215657)
- 济(84270)
- 经济(82170)
- 管理(79295)
- 研究(78653)
- 理学(66382)
- 理学院(65474)
- 管理学(63849)
- 管理学院(63430)
- 中国(60319)
- 科学(50115)
- 京(48183)
- 所(41300)
- 财(39073)
- 农(37244)
- 研究所(37011)
- 江(36563)
- 中心(35721)
- 范(34057)
- 师范(33708)
- 北京(31540)
- 业大(30975)
- 州(30488)
- 财经(29613)
- 农业(28691)
- 院(28631)
- 技术(27338)
- 师范大学(26656)
- 经(26482)
- 基金
- 项目(139275)
- 科学(107672)
- 研究(104117)
- 基金(95357)
- 家(83402)
- 国家(82646)
- 科学基金(69632)
- 社会(62761)
- 社会科(59359)
- 社会科学(59346)
- 省(57976)
- 基金项目(49713)
- 教育(49008)
- 划(47829)
- 编号(44451)
- 自然(44226)
- 自然科(43116)
- 自然科学(43107)
- 自然科学基金(42262)
- 资助(40861)
- 成果(36548)
- 发(36026)
- 课题(32690)
- 重点(31944)
- 部(28731)
- 发展(28708)
- 创(28674)
- 展(28215)
- 年(26972)
- 创新(26683)
- 期刊
- 济(106635)
- 经济(106635)
- 研究(68532)
- 中国(52283)
- 农(35799)
- 教育(34305)
- 学报(32753)
- 科学(31760)
- 管理(31518)
- 财(29292)
- 大学(24664)
- 农业(24598)
- 技术(23050)
- 学学(22778)
- 融(21863)
- 金融(21863)
- 业经(19757)
- 经济研究(16377)
- 财经(13715)
- 业(13469)
- 问题(13264)
- 图书(12417)
- 经(11886)
- 统计(11739)
- 商业(11178)
- 技术经济(10898)
- 资源(10892)
- 职业(10748)
- 策(10713)
- 坛(10649)
共检索到3554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薇 严梅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旅游蓬勃发展,使当地旅游社会环境文化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少数民族文化较之主流文化具有独特性、封闭性、脆弱性和弱势性等特点,开发旅游更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和冲击。因此,本文选取少数民族“世界遗产”地作为研究对象,从剖析“世界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之间存在的矛盾入手,在找出两者间调适的平衡点的基础上,以丽江古城为典型案例,创造性地提出适宜于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环境文化保护的“世界遗产”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钟林生 成升魁 张丹 龙登渊
作为一种新的遗产类型,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旅游开发作为适应性管理的有效手段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农业文化遗产概念提出较晚,包括旅游开发在内的研究比较薄弱,特别是对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研究,则涉及更少。在对农业文化旅游发展回顾的基础上,分析了从江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的资源基础,提出了从江"农业文化遗产+少数民族风情"的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开发模式,同时对旅游开发的前提、目标、原则、关键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先伦 金一兰 张海伟
经济文化对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旅游产业方面具有独特的地理、民俗和文化等优势资源,但一些地区由于忽视经济文化建设,导致其在发展旅游产业时面临一些瓶颈制约。应进一步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促进经济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发展,切实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产业的良性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懿 李柏文 班璇 王颖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在过去的30年过度重视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建设,以及城市旅游和乡村旅游发展,而相对忽视了旅游城镇建设工作,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旅游产业体系的完整性和通联性。尽管如此,少数民族地区凭借高品位的城镇旅游资源,已经形成了名镇名村、旅游城镇和旅游城镇群圈带为内容的旅游城镇体系,并积累了一定的发展经验。同时,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城镇还存在"远离市场,可进入性差"、"对外部客源和资本双重依赖"等缺陷。少数民族地区应实现"品牌优势向市场优势的转化"和"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并实施"产业互动融合"、"城镇联动集群"和"东西部一体化"三大战略。
关键词: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 旅游城镇 城镇旅游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亚权 李娅
通过对云南省4个林下经济典型发展区的案例点和6个林下经济潜在发展区进行农户问卷调查,以及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意愿进行分析,在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选择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的建议,并从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扩大资金投入、成立农民合作社、完善评价体系4方面探索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发展模式 云南 少数民族
[期刊] 林业经济问题
[作者]
窦亚权 李娅
通过对云南省4个林下经济典型发展区的案例点和6个林下经济潜在发展区进行农户问卷调查,以及与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农户关于林下经济发展意愿进行分析,在对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全面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云南省2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选择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模式的建议,并从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扩大资金投入、成立农民合作社、完善评价体系4方面探索了林下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
关键词:
林下经济 发展模式 云南 少数民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梁学成
本文结合我国世界遗产旅游价值的开发实际,通过对世界遗产旅游及其价值的分析,指出世界遗产有形价值与无形价值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的依存关系,并通过提出假设及其理论论证与检验,指出开发世界遗产的无形价值将有助于提高遗产的旅游价值和旅游者的满意度。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世界遗产资源的类型与特点,对我国世界遗产的旅游价值开发模式以及相应的实施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世界遗产 遗产旅游 旅游价值 开发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车婷婷 黄栋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具有发展旅游商品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开发旅游商品意义很大。近年来,旅游商品生产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在旅游商品开发中,民族地区应全面认识旅游购物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要有创新意识,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渗透于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环节,同时注重对资源的保护。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民族地区旅游购物和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关键词:
民族地区 旅游商品 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彭华
众所周知,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一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但现实中如果处理不好,就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社会上一些官员和企业往往倾向于开发利用,学术界一些学者强调保护,因此一直存在着的开发与保护的激烈争论,似乎具有不可调和性。但大部分人还是倾向于折中,就是在保护的前提下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伟
世界遗产是“人类智慧和人类杰作的突出样品” ,在新世纪的今天 ,“遗产旅游”作为一种世界现象 ,已成为人类求取与外部世界高度和谐的最有效形式之一 ,成为一种高质量回归自然、回归历史的必须性的社会生活组成部分 ,研究“遗产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的重大论题。本文首次对中国“世界遗产”的现状进行了全面综合的把握 ,揭示了遗产地采取可持续旅游发展战略的必然性以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 ,分析了发展“遗产旅游”中应正确处理的三大关系 ,提出遗产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并寻求我国世界遗产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与对
关键词:
中国 世界遗产 遗产旅游 可持续 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广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监管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地域均衡,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相关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旅游业 环境 制度保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英慧
立足区域农业、旅游业发展的实际状况,少数民族地区应分别从空间布局、资源配置以及模式创新等环节进行突破,不断加快农业、旅游业的现代化生产与经营,持续加强产业融合与联动运营,探索与推广差异化、特色化、联动性的发展模式,围绕农业旅游经济的常态化发展进行深层次优化与创新,打造优势互补、共享共赢的农业旅游发展新生态。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广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监管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地域均衡,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相关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旅游业 环境 制度保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董广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面临区域发展不均衡、市场监管缺失、同质化现象严重、冲击少数民族文化、环保意识淡薄等问题,应增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法律法规保障,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地域均衡,建立健全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相关利益共同体的利益协调机制。
关键词:
少数民族 旅游业 环境 制度保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志章 王静
旅游扶贫是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的重要方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旅游资源,提升贫困人口参与,促进当地经济社会整体发展。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以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生态效益四个层面评价旅游扶贫绩效。研究发现:该区域少数民族旅游扶贫绩效评价为89.2分,处于良好水平,扶贫效果较明显;从各项指标来看,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效益指标与标准值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高。因此,亟需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做好旅游扶贫的顶层设计,创新旅游扶贫运行方式,加大人力资本投入,提高旅游包容性就业比例,开发特色旅游新产品,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等,从而推动少数民族地区通过旅游扶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