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81)
2023(15061)
2022(12917)
2021(12009)
2020(10426)
2019(24237)
2018(23965)
2017(46068)
2016(24776)
2015(28169)
2014(28186)
2013(27940)
2012(25660)
2011(23082)
2010(23074)
2009(21765)
2008(21629)
2007(19209)
2006(16367)
2005(14666)
作者
(71058)
(59932)
(59726)
(56831)
(38122)
(28889)
(27217)
(23268)
(22794)
(21227)
(20476)
(20028)
(18892)
(18814)
(18744)
(18439)
(18130)
(17623)
(17254)
(17222)
(14651)
(14648)
(14564)
(13662)
(13427)
(13356)
(13247)
(13144)
(12083)
(11707)
学科
(105728)
经济(105587)
管理(77042)
(73647)
(61507)
企业(61507)
方法(54070)
数学(48588)
数学方法(47923)
(29897)
(27353)
中国(24930)
(24710)
业经(22090)
地方(19950)
(19373)
贸易(19362)
(19262)
(19209)
财务(19198)
财务管理(19146)
(18658)
(18640)
银行(18609)
农业(18163)
企业财务(18162)
(17444)
(16056)
金融(16049)
理论(15506)
机构
大学(359465)
学院(357533)
(147353)
经济(144340)
管理(143330)
理学(124490)
理学院(123143)
管理学(120817)
管理学院(120149)
研究(112765)
中国(88303)
(74470)
(70365)
科学(68003)
(57325)
财经(56279)
(55258)
中心(54765)
(53680)
业大(52541)
(51090)
研究所(49982)
北京(46141)
经济学(45728)
农业(44985)
(44822)
师范(44348)
(42565)
财经大学(42002)
经济学院(41488)
基金
项目(243844)
科学(194215)
基金(180742)
研究(175076)
(156695)
国家(155427)
科学基金(135809)
社会(113119)
社会科(107443)
社会科学(107416)
基金项目(95808)
(94324)
自然(89670)
自然科(87690)
自然科学(87668)
自然科学基金(86106)
教育(82484)
(79871)
资助(74851)
编号(70548)
成果(56650)
(54897)
重点(54528)
(50829)
(50422)
课题(47927)
教育部(47784)
创新(47551)
科研(47297)
国家社会(47231)
期刊
(154584)
经济(154584)
研究(101783)
中国(65842)
(56499)
学报(53639)
管理(51713)
科学(50133)
(50113)
大学(41617)
学学(39406)
(36261)
金融(36261)
教育(33560)
农业(32895)
技术(32138)
财经(28078)
业经(25176)
经济研究(24891)
(23855)
问题(20831)
统计(20176)
(18544)
技术经济(17977)
(17772)
理论(17506)
(17172)
决策(16667)
商业(16605)
(16209)
共检索到5183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艾少伟  
少数民族聚居是城市社会的独特民族地理景观,具有普遍意义的回族商户邻寺集聚现象是研究少数族裔经济空间集聚及其空间邻近性的珍贵案例。论文以"空间邻近"为基本视角,综合运用田野调查、空间分析等方法,基于开封东大寺"依寺而商"的典型案例分析,探索性地阐释了回族商户邻寺集聚的空间邻近机制。研究发现:(1)空间邻近是回族商户邻寺集聚的根本路径,清真寺邻近和市场邻近成为"小聚居"样态的少数族裔生存发展的本土化策略及空间策略。(2)回族商户邻寺集聚主要以清真寺为中心的商贸集市进行呈现,但在空间上表现为多种形态的邻寺集聚结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罗强强  
一般认为,教育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实证分析表明,对一些民族地区而言,教育不仅不能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反而从某种程度影响了其经济的腾飞。因此,教育必须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衔接,要树立大教育观念,逐步提高民族地区农民的文化素质,摆脱低文化氛围,更新观念,树立改革意识、竞争意识、创新和开拓意识;要大力发展民族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适应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琳  张宇  
文章首先解析了地理邻近、认知邻近对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机制,并据此提出待验假设。以国家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研究对象,采用91个上市软件企业2009~2013年的数据,创造性地运用SIENA模型,从动态视角对企业战略联盟伙伴选择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地理邻近与认知邻近都对企业战略联盟的建立产生显著正影响,且认知邻近的影响效应大于地理邻近;成本因素对企业战略伙伴选择存在显著负影响;吸收能力对企业战略联盟的建立产生显著正影响。最后据此提出简要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曌  石敏俊  杨晶  
探究制造业空间分布的成因和机理是深入理解我国区域差异成因的基础。NEG理论认为由市场邻近和供给邻近所决定的贸易成本是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主导因素之一。本文利用2002年中国省区间投入产出模型,计算了分省区两位码分类制造业部门的市场邻近与供给邻近,在区分部门特性和区域属性影响的基础上,验证了贸易成本及其他要素对制造业部门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现阶段的生产成本水平下,贸易成本是影响我国制造业部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肖飞  艾少伟  张落成  纪莉莉  
采用地带间离散系数和带别特化系数对西宁市三个清真寺周边区域的商业网点的分布离散指数和带内集聚指数进行分析,得出均匀分布和离散分布两个大类和商业行业分布稀疏带、商业行业分布密集带、商业行业分布高度密集带三个亚类,并对城市回族社区传统商业和现代商业的区位分布进行空间分析,研究发现:①清真饮食业、牛羊屠宰业、清真零售业、宾馆业属于离散指数较小的行业,分布较为均匀。珠宝玉石土特产业、穆斯林民族用品业、居民生活服务性行业、服装业、制造加工业、休闲娱乐业属于离散指数较大的行业,分布分散。②回族传统产业形态主要"依寺而商"进行空间布局,而现代产业和个别传统产业则主要围绕"城市交通轴"和"商业中心"进行临近布局。③西宁城市回族商业空间区位选择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特定制度作用的结果,是由文化根植性、关系网络结构、路径依赖和区域经济因素共同决定的。④清真寺作为回族宗教文化传统为核心的非正式制度集合体,其核心集聚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回族商业经济区位选择的资源和空间配置的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嘉颖  吴左宾  
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之下,城市回族社区不仅是城市历史研究和少数民族城市化研究的活体,而且肩负着城市民族和谐的重任,具有相当重要的研究价值。本文以西安鼓楼回族聚居区的实态调研为基础,深入探析了社区内部结构变迁的特征规律,并进一步就城市回族社区的持续发展进行规划思考。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时兴  邹炜  
立足于2005年云南省独有与非独有少数民族农户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区域内独有少数民族与非独有少数民族农户收入不平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独有少数民族与非独有少数民族间收入不平等的微观状况和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勇   苗培   李月  
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考察了双边投资协定(BITs)网络的历史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发现,BITs网络大致经历了初步形成、迅猛发展和结构调整三个阶段,呈现出一个较完整的S型增长,网络核心—半核心—边缘结构实现了由“金字塔”向“橄榄球”的转变。以多维邻近性为视角,运用时间指数随机图模型对BITs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多维邻近性是驱动BITs网络形成的重要力量,经济和制度邻近性对BITs关系的形成有负向影响,贸易水平、地理和社会邻近性对BITs关系的形成有正向影响。然而,2008年金融危机改变了BITs网络的结构特征,金融危机后BITs网络呈现分散化、多边化发展趋势,某些邻近性变量影响不再显著,社会环境类因素成为影响BITs网络的关键因素。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瑞  吴殿廷  鲍捷  邱研  王维  
以中国科学院1192名院士为典型群体,运用基尼系数、集中化指数和空间自相关识别和剖析了高级科学人才成长的时空规律及其演化机制。结果表明:①中科院院士国内籍贯或出生地、国内最高学历(位)获取地和国内长期工作地,在东中西3大地带均呈现出较强的不平衡性;②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的大部分省域表现出地理空间上显著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其国内籍贯或出生地、国内最高学历(位)获取地和国内长期工作地均呈现出集聚逐渐弱化的空间演化态势;③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带的HH集聚省域数量随年代推进分别呈现出先增后减、变化不大和逐渐增加态势,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沿海省域及其邻近省域;④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中科院院士在上述3地带时空格局演化跃迁较多的是类型Ⅳ(省域本身及其邻居均保持了相同水平),近半省域表现出了空间上的连续稳定性,而类型Ⅰ、Ⅱ和Ⅲ在数量上也有所差异,且存在部分省域跃迁明显的现象;⑤自然环境、经济基础、政治环境和文化教育的差异和变化不同程度的影响着中科院院士的总体空间分布和时空格局演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红娟  徐梦菲  
针对少数民族农户生产行为特征,构建少数民族农户农业生产行为的碳排放结构模型,根据碳排放系数法,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农业生产过程中投入的化肥、农药、农膜、柴油、汽油、电力等六个要素碳排放进行测算。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白族农户低碳生产行为的影响因素,得到:期末经营土地面积、生产收入以及本村到县城的距离三个因素对碳排放具有显著影响。根据分析结果提出推广低碳种植技术、合理分配生产收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四条减碳措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智成  张丽君  秦耀辰  谢志祥  荣培君  李阳  
通过构造爬虫,利用基于ArcGIS开发的交通线路与时耗工具,以加权最优时间路径模型测度开封市高峰期与非高峰期居住用地尺度的自驾就医可达性空间变化特征,并结合房价空间大数据从城市扩张等视角探讨其驱动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开封市就医可达性等级频率分布中,医院表现出明显的等级分异特征;(2)高峰期"中等"可达性水平的基础性医院数量相比非高峰有好转趋势;(3)各就医可达性水平在空间上亦呈现出显著的空间分异和空间集聚性,新老城区差异明显,大体呈现出由老城区向外围衰减的特征;(4)可达性水平在高峰期的变化波动均为其它可达性等级在不同程度上的转变结果,高峰期出行对老城区边界范围就医可达性影响最为显著。分析发现城市建成区的快速扩张和城市规划建设重点发展方向的双重作用致使开封市新城区与原有的医院在空间布局上产生错位,直接掣肘着新城区居住用地自驾就医可达性的提升。此外,开封市自驾就医可达性的空间格局是在交通现状、历史延续、就医偏好和市场经济等多重因素下共同作用形成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可侠  
我国不同的集群经济类型形成的机理不同。产业集群是市场细分的结果和起点,市场契约式的产业制度安排,使交易活动在生产组织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时使交易成本在生产成本中占有重要比重。地区不同制度供给下的交易成本差异,直接影响着社会分工体系的发展,并形成地区企业规模扩张和产业规模扩张的不同动力。在交易成本较高的经济欠发达地区,企业依据外部条件调整内生变量的行为使纵向一体化的内部管理优于签定契约,而产业集群的形成却在这种"路径依赖"下变得十分遥远。以安叉集团为典型的大企业纵向一体化发展事例,进一步说明政府与企业共同努力实现产业规模化分工发展的必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范亚亚  胡振绅  熊彬  
深化价值链关联构建是促进区域经贸合作的引擎,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将严重削弱双边价值链关联,并通过空间效应引发区域系统性风险。文章基于UIBE数据库,从价值链关联构建的形式和深度视角量化中国与亚太国家价值链关联度衡量指标,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价值链关联的相关空间效应。结果表明:中国与亚太各国价值链关联度以直接与浅度价值链关联为主;母国政策不确定性是双边直接GVC构建的主要因素,东道国政策不确定性将强化母国与邻近第三国的双边深度价值链关联;母国政策不确定性对中国-亚太发展中国家直接、间接和浅度价值链关联度的影响显著大于东道国,而中国-亚太发达国家深度价值链关联受东道国政策不确定性影响更显著;遗传距离在价值链关联的空间效应中的作用显著大于地理距离。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书明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落后,公共服务成本较高,地方政府公共服务财政保障能力不足,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低;农民文化程度低,宗教意识浓厚,公共服务需求及其表达方式有其特殊性。本文在理论分析基础上,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实地调查,对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与农民需求表达机制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以地方政府单一供给体系为主,社会组织以及私人机构在公共服务供给中作用有限,难以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方式单一,能力相对低下。提高民族地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质量与效率,需要以农民需求为导向,建立以农民公共服务需求表达机制为基础的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体系,发挥财政机制、...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震  赵翠薇  李朝仙  杨柳英  
[目的]通过对威宁县少数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定量分析,以期为其美丽乡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威宁自治县统计数据、野外调查数据为基础,基于Arc GIS10.2平台,对威宁县彝族村寨和回族村寨点在高程、坡度、坡向、地形起伏度4个地形因素上的分布进行空间分析,计算各个村寨点与水系和道路的距离;并基于Getis-ord General G函数对彝族村寨和回族村寨进行全局空间聚类分析。[结果]彝族村寨分布于1 727~2 634m高程、1.35~46.77°坡度、5~107m的地形起伏度范围内,南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彝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在11. 8~1 092. 6m之间;回族村寨分布于1 748~2 594m高程、0. 34~44. 49°坡度、2~191m的地形起伏度范围内,西坡是最主要的分布坡向,回族村寨与水系距离在26. 2~1 011. 2m之间。全局空间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彝族村寨在与县道、国道、高速公路的距离上属于高值聚集;回族村寨则在高程、坡度、地形起伏度和与省道的距离上属于高值聚集。[结论]地形因素是影响民族村寨空间分布的重要原因,民族村寨总体表现出靠近水源分布和公路等级越高,交通可达性越低的分布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