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1)
2023(5866)
2022(5028)
2021(4765)
2020(3848)
2019(8827)
2018(8904)
2017(15859)
2016(8375)
2015(9009)
2014(8635)
2013(8414)
2012(7865)
2011(6853)
2010(6810)
2009(6182)
2008(5781)
2007(4997)
2006(4106)
2005(3392)
作者
(22700)
(19175)
(18807)
(17558)
(12046)
(9334)
(8437)
(7292)
(7171)
(6700)
(6530)
(6307)
(6084)
(5921)
(5849)
(5688)
(5664)
(5600)
(5491)
(5444)
(4660)
(4597)
(4429)
(4355)
(4229)
(4178)
(4157)
(4065)
(3863)
(3793)
学科
(27253)
(27139)
经济(27116)
管理(26965)
(23706)
企业(23706)
技术(14465)
技术管理(11417)
地方(9068)
方法(8990)
(8632)
中国(8446)
业经(7910)
数学(7244)
数学方法(7125)
(6672)
农业(6306)
(6174)
理论(5644)
(5130)
(4875)
环境(4619)
(4581)
教育(4235)
(4206)
银行(4196)
产业(4086)
(3998)
地方经济(3961)
(3951)
机构
学院(108279)
大学(107199)
管理(42109)
(38310)
经济(37366)
理学(36750)
研究(36305)
理学院(36236)
管理学(35535)
管理学院(35303)
中国(26567)
科学(24547)
(22992)
(17825)
(17563)
中心(17354)
(17350)
(16871)
业大(16511)
(16487)
师范(16327)
研究所(16207)
北京(14116)
(14072)
农业(14034)
(13993)
财经(13264)
师范大学(13082)
技术(12860)
(11926)
基金
项目(79174)
科学(63152)
研究(58698)
基金(55827)
(49617)
国家(49142)
科学基金(42397)
社会(36459)
社会科(34450)
社会科学(34445)
(33546)
基金项目(30735)
自然(28090)
(27906)
自然科(27431)
自然科学(27425)
自然科学基金(26968)
教育(26841)
编号(23503)
(23077)
创新(20422)
资助(20145)
成果(18844)
重点(17989)
(17963)
课题(17089)
(16228)
(15782)
计划(14975)
科研(14711)
期刊
(43746)
经济(43746)
研究(32317)
中国(25549)
管理(17294)
科学(17189)
教育(16807)
学报(16736)
(15791)
(13284)
大学(12432)
学学(11388)
农业(10863)
技术(10569)
科技(9008)
业经(7820)
(7615)
金融(7615)
(7075)
图书(6519)
经济研究(6211)
资源(6158)
(5825)
论坛(5825)
技术经济(5767)
财经(5760)
(5678)
问题(5521)
(5485)
现代(5124)
共检索到1615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宪昭  
少数民族创世神话史诗是人类不可再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对瑶族布努支系《密洛陀》功能性母题的分解与梳理,可以发现创世神话史诗具有古老性、完整性、持续性和实践性,并由此发挥着民族历史的记忆功能、生产生活经验的传承功能以及日常教化与行为规范等功能。创世神话史诗非遗功能的发挥,则需要积极推进与科学引导。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那木吉拉  
维吾尔族民间传承《女天神创世》、《女天神创造亚当》和《顶地球的公牛站在哪里?》等三则女天神创世神话。这些神话反映了维吾尔族乃至整个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民族和蒙古语族民族先民的腾格里(天)信仰,也反映了维吾尔族颇具特色的女天神信仰。此外,上述女天神创世神话也不同程度地接受了伊斯兰文化的影响,或以伊斯兰教等人为宗教为媒介接受了相关民族神话文化的影响。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向柏松  
中国创世神话系统形态是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系统形态创世神话之所以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其他创世神话不同,是因为它具有三大基本内容:世界起源、人类起源、文化发明。据此,创世神话系统形态可分为三种类型,即系列型、复合型、谱系型。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开焱  
共工怒触不周山故事的本相在后世已被湮灭,与共工发生矛盾和冲突的对象在后世有很多神或神性英雄,各种关于这个神话故事的猜想都未能把握其原初本意。在本文重构的夏人创世神话中,它乃夏人创世神话的重要环节。共工即鲧。他因为争夺宇宙控制权而和自己的儿孙辈神祇禹、涂山氏女娲和启等发生冲突,这场冲突最后以共工失败而告终,他撞断天柱不周山导致巨大的宇宙灾难。共工最后受到以禹和启为核心的儿孙辈神祇的惩罚,他导致的宇宙灾难得到救治平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世歆  
服饰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起源、文化崇拜,向人们展现一个民族不可复制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地域文化。长期以来,云南境内25个少数民族勤劳耕作,和谐相处,共同创造了云南灿烂的民族文化,其中少数民族服饰堪称云南民族文化的瑰宝。因云南相对封闭的地域特征,这些服饰大多以原生态的特质保存下来,形成云南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文化全球化,云南少数民族服饰也面临失传和异化的危险。在文化建设的新形势下,保护云南少数民族服饰是一项艰巨、复杂而又十分紧迫的工作。本文在探讨云南少数民族服饰面临冲击的同时,提出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建立一个有效的保护、抢救、传承、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炜  陈能幸  
文章引入世界遗产保护本真性理论,通过以广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嘹歌为例,提出了要对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旅游开发的必要性及其思路。希望通过对这一具体研究对象的剖析,使壮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嘹歌得到更好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并以此为鉴,对当前我国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提供若干思路和经验借鉴。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杨宗贵  
试析影响少数民族生育的文化基因──以贵州少数民族为例杨宗贵影响少数民族妇女生育的文化基因相对于汉族而言复杂得多。贵州世居民族就有十几个,各个民族有各自不同的居住地域、不同的经济文化特征、不同的心理素质、不同的道德规范、不同的信仰和不同的生活习俗等等。...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王宪昭  
那木吉拉作为少数民族神话研究专家,具有广阔的研究视野,以蒙古族神话比较研究为起点,逐渐扩大到阿尔泰语系诸民族神话乃至中国各民族神话,在不断求索的学术历程中形成比较研究、母题研究、实证研究等多种不拘一格的研究方法,其丰硕的学术成果在中国少数民族神话研究学术史上必将产生重要影响。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洵  
现代媒体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出现和迅速普及,为当地社会变迁提供了极大的助推力,重构了民众的生活世界。青海果洛藏区以其交通闭塞、族群单一、难以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族际文化交流,成为考察现代媒体涵化功能的理想对象。研究表明,现代媒体所塑造的虚拟空间,正成为果洛藏族学生进行文化接触的主渠道,现代媒体以其巨大的文化涵化功能,拓展出一片新兴教育空间,帮助学生建立起"现代"身份认同。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鸿安  丁镭  
[目的]产业融合是现今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产业融合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及其价值的深度发掘。景宁是我国唯一的畲族自治县和华东地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县内自然村落民间文化悠远,是畲族宝贵的财富。从产业融合视角出发,构建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融合发展模型,提出融合发展路径,不仅有助于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我国其他少数民族集聚区域更好地抢救、保护和发展传统非遗文化提供借鉴与启示。[方法]运用文献梳理、实地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对景宁县的主要少数民族自然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类型与现状进行分析。[结果]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存在习俗、民歌、服饰濒临消失、古老建筑、仪式举办场所濒临泯灭、医术、药物、偏方面临失传和特色工艺缺乏传承艺人等问题。[结论]景宁县少数民族农村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可选择渗透型融合、重组型融合和延伸型融合3种有效路径,在建立产业协调机制、开展非遗资源普查、培育非遗文化载体阵地和拓展旅游开发新手段、新途径等方面下功夫,更好促进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魏  
为了更好更有效地保护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通过对云南七宣彝族哑巴节的分析,探索出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对策。哑巴节文化遗产在保护和传承过程中,面临的主要困境是资金缺乏、传承人规模过小、大众参与不够、基础设施落后,实际上这些困境也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对于解决这些问题,旅游开发是一个可行的也是必要的途径,通过旅游开发可以为哑巴节文化遗产提供更多的保护资金、可以促进哑巴节文化价值的更深层次挖掘、可以很好地普及哑巴节文化遗产知识以及可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朱祥贵  李金玉  
宜昌市五峰土家族自治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正处在代表性传承人老龄化、青少年缺乏传承激情和动力、部分项目教育传承功能萎缩、传承场地建设面临困难等困境中。要打破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现实困境,需要加强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工作的法律保护,在教育传承立法体系与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法律法规制度创新。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杰  
少数民族地区古城镇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对现今城镇化研究有一定的启示作用。选取湘西土家族老司城遗址作为研究对象,采用GIS技术对老司城遗址的城址空间分布关系及其主要地形因子做了定量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定性研究。老司城遗址选址考虑山地地形特征,建筑尽量不破坏自然景观,注重融入自然环境,集约利用资源,是山地生态城镇的典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以及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勤  
〕地方高校在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方面有着地缘、文化、人才等诸多优势,应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在课堂教学、科学研究和大学生校园活动等诸多层面建构起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体系。这对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高素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高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等都有积极作用和良好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