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55)
2023(7004)
2022(5602)
2021(5276)
2020(4002)
2019(9206)
2018(8790)
2017(16023)
2016(8555)
2015(9415)
2014(9149)
2013(9114)
2012(8668)
2011(7866)
2010(7840)
2009(7247)
2008(6628)
2007(5752)
2006(5291)
2005(4193)
作者
(23663)
(20573)
(19691)
(18957)
(12930)
(10136)
(9076)
(8063)
(7609)
(7345)
(7282)
(6926)
(6675)
(6264)
(6177)
(6077)
(5934)
(5835)
(5788)
(5593)
(5166)
(4941)
(4899)
(4814)
(4602)
(4598)
(4465)
(4353)
(4224)
(4103)
学科
(36591)
经济(36561)
(25829)
(19477)
农业(17738)
地方(16937)
管理(14384)
中国(11982)
业经(11842)
方法(9425)
(8535)
企业(8535)
数学(8448)
数学方法(8350)
农业经济(8026)
(7682)
(7440)
(7162)
地方经济(7002)
(6379)
发展(6266)
(6261)
收入(6052)
环境(5899)
土地(5652)
(5518)
金融(5514)
(5356)
银行(5354)
(5297)
机构
学院(115978)
大学(111490)
研究(42387)
(42034)
经济(40840)
管理(40088)
理学(34394)
理学院(33783)
管理学(33070)
管理学院(32835)
中国(30780)
科学(28020)
(26985)
(23872)
(23784)
中心(20935)
(20658)
(20295)
师范(20139)
农业(19813)
业大(19780)
研究所(19029)
(18434)
(18058)
(17616)
师范大学(16161)
(15671)
财经(13739)
(13711)
北京(13461)
基金
项目(84597)
科学(66470)
研究(64399)
基金(59103)
(51313)
国家(50764)
科学基金(43377)
社会(41387)
社会科(38696)
社会科学(38686)
(37192)
基金项目(32844)
(28699)
教育(27786)
编号(27390)
自然(26368)
自然科(25637)
自然科学(25632)
自然科学基金(25103)
成果(21951)
资助(21269)
(20765)
课题(19541)
重点(19189)
(17054)
(17016)
发展(16865)
(16838)
国家社会(16837)
(16603)
期刊
(57619)
经济(57619)
研究(33726)
(31299)
中国(26662)
农业(20640)
学报(19443)
科学(18805)
大学(14905)
业经(14061)
学学(13989)
教育(13810)
(12689)
(11615)
金融(11615)
管理(11155)
资源(9407)
技术(8775)
(8348)
农村(8278)
(8278)
农业经济(8247)
(8232)
问题(8215)
(7473)
社会(6789)
经济研究(6467)
图书(6239)
社会科(6104)
社会科学(6104)
共检索到1780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力  陆邵明  钟晨  
少数民族聚落空间形态会带有明显的地域场所特征,这种空间特质的形成与发展和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文化等要素存在着内在逻辑关联。如何科学把握传统聚落中的这种关联机制,对于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田野考察、现场测绘与先进空间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云南怒江地区以独龙族为例的少数民族聚落空间生成逻辑进行解析,通过经验描述与理性定量分析的方法从自然逻辑和社会逻辑两个方面分别阐述聚落形式背后的产生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加客观、深入地掌握传统民居聚落空间的文化基因及其生成脉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罗伊玲  刘亚彬  
在中国,从旅游市场角度来看志愿者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模式和一块有待开发的处女地,从学术研究角度来看志愿者旅游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新领域。文章在剖析志愿者旅游的内涵、功能及志愿者旅游供求关系的基础上,以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为案例地,以云南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对其参与志愿者旅游的障碍及参与意图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到四组参与志愿者旅游的障碍及影响因素,即旅游参与的正效应感知因素、客观因素、主观因素、对自身能力的质疑和担忧。最后,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破除志愿者旅游参与障碍的路径和对策。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任越  
文章以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社会动因与已开展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范围与内容,并结合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实践工作的考察,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在收集、整理与分类、后期利用方面的管理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芸  陈幼芳  
本文以典型生态资源丰富又相对脆弱的落后少数民族山区-怒江州为例,在分析当地发展生态农业产业化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适合怒江自然条件和资源禀赋特征的4种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模式:生态支柱型立体山地林(林特、林果、林药、林草)产业、市场导向型畜牧业产业、增殖型生态农产品加工业、适当外靠型粮食种植业及其实施对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叶映辉  
近年来,在金融管理等有关部门的重视下,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本文通过调查分析,系统总结了区域信贷支持小微企业的主要措施和成效,深入分析了信贷支持小微企业存在的制约因素,对改善区域小微企业融资和促进区域中小金融机构充分发挥灵活经营的特点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构建区域银企良性互动的运作机制提出了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岳三峰  杨建荣  庞晓芳  
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扶贫考察报告岳三峰,杨建荣,庞晓芳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地处滇西北横断山区峡谷地带。州内地广人稀,屠户分散,全州土地面积14703平方公里,1993年末总人口446693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8.6%.人口密度为30.38人/平方公里。...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茶世俊   周蕊敏   周品亮  
民族地区构建公平、高质量、可持续的乡村教师培训体系少不了教师教育发达地区的帮扶,作为“三区三州”单列政策进行扶贫的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更是如此。近些年,北京、上海、广东等东部发达地区省市政府、大中小学、培训机构、公益组织等外部机构对怒江州投入了诸多培训资源,在富有成效的同时,也存在外部资源与培训机构、培训者、培训课程、学习体系等民族地区乡村教师培训体系构成要素有机融入不足的问题,主要体现在适切性不够、系统性不足、持续性不强、再生较少等。从制度理性选择理论角度,根本原因是外援者和受援者促进外部资源有机融合的制度不健全。为此,需要构建以制度为核心的有机融入机制,其要点是通过中央层面宪法规则、地方和机构层面集体选择规则以及个体层面操作规则的纵向贯通,运用导向、规划、激励、督导、评估、保障六类制度,促进民族地区内部、内外部以及外部之间围绕外部资源有机融入的协同行动。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锋  郝学峰  包雪梅  赵荣  
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和福贡县为例,分析了独龙族和怒族等极少数民族地区林业扶贫效果。通过贡山县生态护林员脱贫分析发现,选聘生态护林员不仅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水平,而且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态扶贫长效机制;通过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林业产业扶贫分析,林业产业是福贡县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研究也发现,林业精准扶贫面临着规模小、专业合作社不足、生态护林员缺乏安全保障和考核体系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锋  郝学峰  包雪梅  赵荣  
文章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县和福贡县为例,分析了独龙族和怒族等极少数民族地区林业扶贫效果。通过贡山县生态护林员脱贫分析发现,选聘生态护林员不仅能有效提高森林管护水平,而且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生态扶贫长效机制;通过福贡县匹河怒族乡林业产业扶贫分析,林业产业是福贡县发展山区经济、促进贫困人口增收的重要举措。同时研究也发现,林业精准扶贫面临着规模小、专业合作社不足、生态护林员缺乏安全保障和考核体系等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梦源  
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传统聚落在更新保护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产权复杂和经济、规划政策、产权制度的限制等诸多问题,如果照搬已有经验将可能对其产生不可逆转的伤害。以广西壮寨——鼓鸣寨为例,把旅游型传统聚落定为研究对象,引入"自主更新"的概念,从设计的角度探讨该模式运用于少数民族传统聚落的保护策略和更新过程,提出了一种既适应聚落发展要求又有利于村落保护的更新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建华  胡汉傈  许小宁  王燕华  王军明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佳维  陆邵明  杜力  
住屋是乡愁记忆中的典型场所。如何认知住屋中的地域文化基因及其特征是其保护和传承的前提。现有少数民族民居研究侧重于共性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地域差异性、多样性。以怒江流域怒族民居为例,选取怒江州南部老姆登村与北部的秋那桶村的代表性怒族民居建筑,通过拓扑关系和空间整合度的空间句法手段深入分析,阐述在同一流域的少数民族民居建筑空间的地域差异性,并探寻其中的自然与文化的生成机制。研究的目的是为保留并传承多样性的少数民族记忆场所及基因提供思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芸  陈幼芳  
怒江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贫困具有明显的地理性特征,特别是在该州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相耦合的情况下,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和生存这一对难以化解的矛盾的有效途径。本文对怒江州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存在的种种障碍和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立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威  韩晓旭  梁育填  
长期以来,学者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研究侧重于经济贫困方面,对能源贫困的研究相对不足,而能源贫困恰恰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户生计资产改善的主要因素。论文从农户的视角出发,借鉴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贫困线标准,根据农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线进行了综合考量,并最终确定为户均每年消费400 kgce;为科学测度能源贫困状况,提出从能源贫困的广度、深度、差异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构建了各维度的测度方法;以云南省怒江州为案例,利用564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怒江州的能源贫困状况,研究发现,怒江州能源贫困的广度为0.66,能源贫困的深度为0.40,能源贫困的差异度为0.17,能源贫困的综合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