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48)
2023(5735)
2022(4781)
2021(4781)
2020(3961)
2019(8835)
2018(8795)
2017(15118)
2016(9485)
2015(10684)
2014(10864)
2013(9980)
2012(9388)
2011(8631)
2010(8885)
2009(8065)
2008(8023)
2007(7317)
2006(6731)
2005(6007)
作者
(24096)
(20197)
(19726)
(19127)
(13030)
(9637)
(9242)
(7913)
(7567)
(7522)
(6912)
(6899)
(6505)
(6340)
(6304)
(6149)
(6146)
(5978)
(5936)
(5878)
(5257)
(5011)
(4832)
(4781)
(4696)
(4617)
(4529)
(4395)
(4096)
(3945)
学科
(26131)
经济(25973)
教育(20573)
管理(19386)
(18614)
(18244)
企业(18244)
中国(14723)
方法(13018)
理论(12661)
(9744)
业经(8427)
数学(8006)
(8004)
数学方法(7808)
(7649)
(7480)
教学(6597)
经济理论(5234)
(5192)
(5141)
企业经济(5099)
研究(4829)
农业(4796)
(4702)
发展(4572)
政治(4529)
技术(4506)
思想(4503)
(4449)
机构
大学(131337)
学院(124893)
研究(46558)
管理(40519)
(38477)
经济(37330)
理学(35117)
理学院(34474)
管理学(33543)
管理学院(33253)
教育(30915)
(29872)
师范(29721)
(29574)
科学(27840)
中国(27634)
师范大学(24641)
(23210)
研究所(21106)
(20758)
(20065)
北京(19478)
中心(19395)
(17349)
技术(16199)
(16183)
(16027)
财经(16027)
业大(15435)
职业(14537)
基金
项目(79596)
研究(65057)
科学(64798)
基金(55721)
(47620)
国家(46942)
社会(40665)
科学基金(39554)
教育(39056)
社会科(36912)
社会科学(36898)
(31253)
编号(29149)
(29101)
基金项目(28620)
成果(27937)
自然(24235)
自然科(23739)
自然科学(23727)
自然科学基金(23330)
课题(23234)
资助(21982)
(19926)
(19827)
重点(19503)
规划(18260)
教育部(18046)
项目编号(17790)
(17578)
(17094)
期刊
教育(51466)
研究(47158)
(45240)
经济(45240)
中国(35712)
学报(19861)
科学(18437)
大学(16580)
(15942)
(15781)
管理(15180)
学学(13846)
技术(12453)
职业(12001)
农业(10796)
财经(8614)
技术教育(7754)
职业技术(7754)
职业技术教育(7754)
(7682)
论坛(7682)
(7678)
金融(7678)
(7498)
图书(7442)
(7135)
(6973)
业经(6557)
高等(6281)
经济研究(6250)
共检索到198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虞嘉琦  
凡是正见必经偏见,凡有选择必有歧视。作为一种先在的解释,无法回避的偏见与歧视是作为在世存在的人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通过它们,人高效地形成一个把握外在对象的图式,并为个体的共同体生活建基。但在多元文化社会,过度化、僵硬化了的偏见与歧视产生并强化了少数族、外部者与边缘人。他们置身于被歧视状态,被敌视、蔑视、无视,成为有别于己的"非我族类"、象征着污秽与异常的"社会禁忌"、即使发声也不被倾听的"庶民阶层"。为了有效地消解偏见与歧视带来的负面影响,建立在接触理论之上的教育既须要在知识的层面上帮助学生了解偏见形成的过程与他者生存的状态,又要通过共同参与的方式助力学生养成虚怀若谷的心态与推己及人的共感。对等地位的接触、指向共同目标的协动、制度的支援、亲密的接触,只有满足这些条件的异文化接触才能有效地减低偏见与歧视。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宁骏  殷延军  
男女话语差异一直受到语言学家的关注。语言歧视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话题。长期以来,社会语言学家注重女性是言语歧视的受害者,并结合女性社会地位和女权主义运动,试图寻找可以诠释的原因。此研究方法虽然行之有效,却忽略了语言现象的另外一个对立面:人类语言当中还存在着相当一部分歧视男性的成分。性别歧视不应该囿于女性的范围,更应该从男性的角度重新去审视性别歧视这一现象。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肖鹏  
"微侵犯"指的是针对特定人群不明显的、潜在的、无意识的侵犯和侮辱行为。作者指出,微侵犯不仅是当代西方学术研究与社会运动的核心概念之一,与图书馆与信息服务领域的核心价值——"平等"与"公平"也存在密切关联。文章首次向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界系统介绍微侵犯的概念缘起、研究进展及其分类,梳理图书馆与信息服务领域的微侵犯研究与实践,并以"中国图书馆与信息服务领域的微侵犯问题自检清单"为中心,为深入研究微侵犯问题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宁琪  李树  
本文提出组织边缘人概念,分析组织边缘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员工个人和组织的危害,阐述组织边缘人的转化过程与内化策略。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陈杰  张洁颖  
外籍劳工尤其是女性劳工、无国籍者等边缘群体问题,是在海合会国家独特的历史和经济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经济待遇差异化、社会阶层固化和主流文化语境的排斥,构成了边缘人问题产生的社会情境。边缘人问题导致海合会国家社会出现身份认同问题、社会稳定问题、就业竞争以及经济"失血"等问题,甚至可能引起外交冲突。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及扩散再次将边缘人群体置于险境,给海湾地区社会埋下了诸多隐患。为此,海合会国家已通过控制边缘人数量、推行劳动力本土化政策以及改善边缘人工作环境等举措,对相关问题进行治理。边缘人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及民众的多重参与,只有将边缘人问题的治理纳入科学、人性的双重轨道,才能实现海湾多元社会的健康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森  杜尚荣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指游离于教学活动的中心,处于课堂教学的边缘,没有得到良好发展的学生个体或群体。这种个体或群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边缘性、弱势性、相对性等特征。依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划分为若干种类型:主动型边缘人和被动型边缘人、积极型边缘人和消极型边缘人、内源型边缘人和外源型边缘人、完全型边缘人和相对型边缘人、表象型边缘人和实质型边缘人以及安静型边缘人和躁动型边缘人。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现象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可以采用教师主导型、学生内省型、教学环境刺激型和教学制度规训型等策略进化转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韩俊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民像棋盘上的一颗棋子 ,被剥夺了自由流动的权利。改革开放以来外出务工就业的农民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 ,但仍处于边缘人状态。进城务工就业的农民已经成为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就公正对待农民工、让进城农民逐步融入城市的具体政策问题进行了论述。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亓玉慧  李森  
课堂教学中的边缘人是在课堂教学中未被教师和其他同学接受或因自身原因(心理、性格、身体状况等)疏离于课堂教学活动之外的学生个体或群体。在他们身上表现出潜隐性与显露性共存、共同性与差异性共存、稳定性与发展性共存、特质性与情境性共存的特征。从标签理论视角出发可以发现,边缘人的形成经过了教师对学生行为的经验性感知、对学生行为的规范性标定及学生对自我边缘身份确认三个阶段。积极应对边缘人现象需要教师调整思维方式、转换教学主体、优化师生关系及改善课堂管理而实现。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谢彦君  卫银栋  贾一诺  杨昆  
西藏因其独特的地球第三极地貌特征与藏传佛教以及藏族文化特色而对国内外游客展现了巨大而"神秘"的魅力,并日益激发了西藏旅游的热潮。相应地,这一旅游热潮也引发了西藏旅游研究的逐年扩容,并涌现了一批很有理论价值的学术成果。文章在充分借鉴前人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以认同理论作为基本框架,将西藏的宗教场所作为可以为宗教信徒和旅游者共享的朝圣旅游空间,对西藏宗教旅游中的"旅游者群体"和"朝圣者群体"因群体认同与自我认同的作用而在面临外在一致性挑战时所引发的群体分化及交往张力进行探究。通过实证与思辨的结合研究,文章将研究的焦点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按宗教信仰程度的不同把上述两类群体进一步分为休闲愉悦旅游者、泛宗教信仰旅游者、权宜型朝圣者、苦行型朝圣者4个亚群体,并对各亚群体的旅行目的、体验深度、特征进行剖析。其次,通过对宗教旅游场中的"边缘人"的概念化过程,将4个亚群间的交集或过渡群体界定为"边缘人"群体,并根据其行为目标、体验特征的不同将此"边缘人"群体再划分为"类朝圣者"的旅游者群体和"类旅游者"的朝圣者群体两个亚群,同时探讨"边缘人"这一群体因其独特的行为模式而在群体互动中所发挥的导向作用。最后,根据参与式观察研究,进一步提出宗教旅游情境中的"纯宗教场""宗教旅游场""旅游宗教场"和"世俗旅游场"几个范畴,并根据旅游者与朝圣者在不同场中的主导或边缘地位的转化,构建出边缘人及边缘体验的动态演变模型。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广乾  李建标  李政  刘吕科  
现状偏见是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现有的研究主要利用前景理论对其进行阐释。框架效应、投资者情绪以及信息结构在投资者现状偏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利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了三者对投资者现状偏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差值投资组合框架中投资者被试的现状偏见程度高于比率投资组合框架中投资者被试的现状偏见程度;三种情绪组中均存在投资者现状偏见,积极情绪下被试的偏见水平较低,消极情绪下被试的偏见水平较高;被试选择信息结构确定的选项是选择信息模糊选项的5倍,投资者被试对外在现状赋值的偏见程度小于自我现状赋值。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红霞  
《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对我国高技能人才队伍的培养提出了明确的发展目标。而社会公众对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认识如何,对完成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至关重要。本文在分析当前我国公众对高等职业教育认识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重塑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以满足经济发展快速转型期,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培养创新型高技术人才提供保障的具体意见与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汪明帅  郑秋香  
本文从乡村少年与乡土互动的重要性谈起,进而指出日渐沦为乡土文化"边缘人"的乡村教师,愈发难以承担链接乡村少年与乡土互动纽带的责任。基于此,本研究从回归乡土这一视角出发,探讨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之路:发挥本土教师的力量,夯实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基石;重视乡村教师发展的特质,聚焦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核心;养成"转化型知识分子",树立回归乡土的乡村教师发展的文化形象。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小武  
人们对家畜和某些特定人群持歧视态度并习以为常,该歧视充分反映在汉语言中。文章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针对语言(主要是汉语)中存在的家畜歧视和人群歧视现象进行归因分析,并认为经济弱势和价值观的偏误是构成歧视的两个要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钱海荣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郭凤鸣  张世伟  
本文将东北城市劳动力按受教育程度划分为三个群体,应用分位数回归方法和反事实分析方法在个体水平上度量了每个群体中的工资性别歧视程度,并通过比较群体间和群体内部的工资歧视程度分析了教育对工资性别歧视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均存在针对女性的工资歧视;随着个体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不断缩小;在所有受教育群体中,随着工资水平的提高,工资性别歧视呈现出下降趋势。因此,政府在设计和实施公平的就业制度和工资制度的同时,通过发展教育提升女性人力资本水平,将有助于缓解工资性别歧视和缩小工资性别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