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6)
- 2023(9466)
- 2022(7404)
- 2021(6641)
- 2020(5307)
- 2019(11907)
- 2018(11859)
- 2017(22814)
- 2016(11978)
- 2015(13770)
- 2014(13805)
- 2013(13732)
- 2012(12872)
- 2011(11794)
- 2010(11737)
- 2009(11134)
- 2008(10657)
- 2007(9411)
- 2006(8845)
- 2005(8564)
- 学科
- 济(79095)
- 经济(79039)
- 管理(29640)
- 业(27011)
- 方法(24332)
- 中国(22084)
- 数学(22036)
- 数学方法(21961)
- 地方(18857)
- 企(18627)
- 企业(18627)
- 农(17179)
- 业经(14649)
- 贸(12933)
- 贸易(12923)
- 地方经济(12912)
- 学(12603)
- 易(12582)
- 农业(11854)
- 财(11839)
- 制(11314)
- 发(11048)
- 融(10440)
- 金融(10440)
- 环境(10272)
- 银(9970)
- 银行(9960)
- 行(9704)
- 产业(9522)
- 体(9273)
- 机构
- 大学(183969)
- 学院(181276)
- 济(97886)
- 经济(96530)
- 研究(73879)
- 管理(63624)
- 中国(57340)
- 理学(53730)
- 理学院(53099)
- 管理学(52450)
- 管理学院(52098)
- 财(41523)
- 京(39290)
- 科学(39094)
- 所(37155)
- 经济学(33899)
- 研究所(33480)
- 财经(32978)
- 中心(31008)
- 经济学院(30328)
- 经(30236)
- 农(26622)
- 院(26111)
- 江(25903)
- 北京(25776)
- 财经大学(24417)
- 范(23231)
- 师范(23061)
- 科学院(22772)
- 业大(21225)
- 基金
- 项目(113285)
- 科学(90651)
- 基金(85688)
- 研究(84943)
- 家(74471)
- 国家(73951)
- 科学基金(62632)
- 社会(59921)
- 社会科(57015)
- 社会科学(57003)
- 基金项目(43571)
- 省(39777)
- 教育(36929)
- 自然(35755)
- 资助(35130)
- 自然科(34947)
- 自然科学(34939)
- 自然科学基金(34369)
- 划(33912)
- 编号(31169)
- 国家社会(27281)
- 发(27110)
- 部(26927)
- 成果(26140)
- 重点(26000)
- 中国(25781)
- 教育部(23564)
- 发展(23210)
- 展(22886)
- 创(22468)
- 期刊
- 济(115211)
- 经济(115211)
- 研究(64844)
- 中国(36899)
- 财(30312)
- 管理(26091)
- 农(26068)
- 科学(24758)
- 学报(24573)
- 经济研究(20869)
- 融(19708)
- 金融(19708)
- 大学(19494)
- 学学(18369)
- 财经(18039)
- 农业(18005)
- 经(15884)
- 问题(15576)
- 技术(14790)
- 业经(14562)
- 贸(14495)
- 世界(14424)
- 教育(14151)
- 国际(13708)
- 技术经济(10871)
- 业(10517)
- 统计(9554)
- 经济问题(9540)
- 现代(9113)
- 经济管理(8211)
共检索到293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峰 全龙杰
自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崩溃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2012年以来的"安倍经济学"亦无法彻底扭转这种局面,且其第二阶段的目标在经济和人口层面都面临失败。从长期来看,经济增长会受到少子化的负向影响。战后的经济和人口数据显示,日本的经济增长与少子化进程之间存在长期协同关系,二者在变动的趋势和时间点上高度一致。对经济增长率进行分解表明:长期的少子化导致日本新增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进而拉低了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少子化持续抑制日本的潜在经济产出,且这种抑制作用日益增强。中国应及时展开应对,阻止生育率进一步降低,在中长期维持合理的人口结构,保障经济稳定增长。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季建文 薛军 申喆良
全球范围来看,人口老龄化势不可挡,但数字经济方兴未艾。新冠疫情后,各国对数字经济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日本作为亚洲地区的超高龄社会代表性国家,积极利用数字经济为传统产业赋能,提升传统制造业的竞争力。同时利用自身老龄人口众多的特点,将数字经济向适老化应用进行扩展。在国际层面,2019年二十国集团(G20)大阪峰会数字经济特别会议中,日本携手中美等国发表了"大阪数字经济宣言"将数字经济的发展提升到新的高度。日本全力以数字经济赋能企业及国家体系,为其破解少子老龄化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提供了新思路。通过研究日本相关经验及事实为中国找到少子老龄化背景下发展数字经济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贺俊 胡玲玲 唐述毅
本文首先构建一个包含人口年龄结构的内生增长模型,得到均衡状态下少儿人口和老年人口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理论框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少儿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正U型关系、老年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呈倒U型关系。然后对1989-2017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单位根检验发现少儿比率、老年比率与经济增长之间不存在伪回归,考虑可能存在空间溢出效应,进行空间相关性检验,发现少儿比率、老年比率和经济增长均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说明可以采用空间计量回归模型对面板数据进行估计,为了选择合适的模型,分别进行LM检验、HAUSMAN检验、WALD检验和LR检验,得出空间杜宾随机效应模型最合适,研究发现本地区少儿比率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U型,本地区老年比率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为倒U型,同时本地区少儿比率和老年比率也对相邻地区经济增长产生间接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包振山 金丹
运用数字信息技术发展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培育和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是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核心议题,通过跨境电商开展国际贸易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日本跨境电商发展虽然起步晚,但增速快,在全球跨境电商市场上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跨境电商经历了经济内循环的准备阶段、经济外循环的起始阶段、经济内外循环的联动发展阶段后,进入经济内外循环的全面发展阶段,形成了内外循环互动下的对外贸易新增长点。本文从供需两端动态协同、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统筹、数字技术及政府引导角度分析日本跨境电商促进经济内外循环的现实逻辑,探讨日本跨境电商助力经济内外循环的发展趋势。鉴于日本跨境电商的发展成效,我国应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新基建,夯实跨境电商发展基石;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作用,推动产业升级转型;推进区域贸易协作,提升跨境电商竞争力;创新跨境电商发展模式,助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关键词:
跨境电商 经济内外循环 日本 镜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景维民 裴伟东
近代以来,中国在帝国主义的侵略下被迫打开国门,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面对这种情况,我国的经济治理思想也以如何提高国家实力,挽救民族于危亡之际为主要内容,这使得这一时代的经济治理思想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以提高国家工业实力,实现本国工业化为主题;第二,重视对旧制度体系的革命和新制度体系的建设,为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前提和保障;第三,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结合,大力吸收国外先进科技与文化。在当代,这些思想仍然对我国如何防止经济"脱实向虚",促进国家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推动对外开放战略继续深入进行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稻葵 伏霖
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背后的基础性因素,如德国民众对社会秩序的偏好、大陆法体系,以及民众愿意不断进行体制创新等,与中国都有相似之处。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也有其独特的民族性,不可能完全照搬到中国来。德国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在稳健的公共财政体制、政府大力扶持实体经济、稳定的房地产市场、审慎的金融体系、有效传承的家族企业,以及高效的社会福利体制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制度安排,特别中国借鉴。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宗华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周林娟 秦娟
本文阐述了日本人口出生率降低的背景和原因,分析了出生率降低带来的诸多问题,如劳动人口减少、经济发展停滞、社会活力减退,提出了解决这个社会性问题需要政府、企业、地区、家庭一起致力研究对策,要为人们创造一个愿意生育孩子的社会环境。
关键词:
少子化 日本经济 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吉川洋
1994年3月29~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于北京举办了第五次中日经济学术讨论会,30多位中日经济学家围绕中国经济改革和经济发展这一总题目,结合日本经济发展的经验和中国的经济现实,进行了热烈、深入的讨论。会议代表的论文将在本刊和《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第6、7期陆续摘要发表。 本刊在此集中刊登三篇日本学者就经济增长、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社会收入分配方面的中日比较研究成果,以飨读者。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周旭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具体表现为经济长期低速增长、持续通缩、消费持续疲软、私营部门投资长期不足和低利率成为常态。分要素来看,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呈现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逐渐跃居首要增长动力。日本潜在经济增速维持在0.5%—1%,增速缺口多数年份为负,且绝对值明显拉大。通过国际比较可发现,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属正常现象,但在面对“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时表现得较为脆弱。从宏观经济的短期走势来看,日本经济周期波动呈现两方面新趋势:一是经济周期平均时间拉长,特别是扩张期明显变长;二是经济周期波动变小,扩张期经济增长乏力。此外,日本和美国经济周期保持较高的协同性。为应对经济长期低迷,日本先后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解决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对产业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并通过财政重建路线和再通胀路线的交替,不断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不断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重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魏磊 张汉林
最近20年日本经济增长战略屡屡失效,经济陷入持续低迷状态,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严重受损。为了摆脱困境,实现经济复苏,日本制定了未来10年经济新增长战略。从绿色创新、生命创新、亚洲、旅游、科技与IT、就业与人力资源开发、财政部门等七大战略领域入手,构建出未来10年日本经济增长的路线图,并制定了详细的战略实施时间表、严格的评估标准及政策实施保障体系。这是日本重振经济、巩固其亚洲乃至全球经济中心地位的战略举措,中国对此应进行及时评估与借鉴,制定出相应对策,以便在未来的区域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把握主动权。
[期刊] 改革
[作者]
徐丽梅
发达国家沿海经济带发展的成功经验为长江经济带的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重要借鉴。现阶段长江经济带存在着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创新体制,建立区域协调机制;开发黄金水道,加强流域立体式交通体系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发挥沿江城市群的带动作用;加强金融创新,支持沿江产业与经济发展。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韩永辉 刘洋
少子化与老龄化成为中国人口发展新特征,经济增长亟需探寻现代化新路径。本文基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包含劳动力供给冲击、工业智能化、内生性技术创新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揭示工业智能化对少子老龄化负向影响的双重调节机制。研究发现:短期内,工业智能化可优化劳动力与资本要素配置,进而提升经济均衡总产出,有效缓解少子老龄化的不利冲击。然而这一调节效应呈现显著的时期异质性:长期内,工业智能化难以弥补研发型劳动力缺口,并可能引发过度替代、贫富分化和通货膨胀等问题,对经济长期可持续增长的支撑作用有限。研究结论表明:政府宜在合理布局工业智能化的同时,兼顾增进人力资本积累、提升自主创新质量,实现少子老龄化时代下的经济长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楠玉 刘霞辉
本文探讨为什么解决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面临的难题,并借助"新卡尔多事实",关注全社会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的人力资本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如果政府通过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虽完美解决了错配,但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且经济受到人力资本供给的波动而不稳定。所以,人力资本错配是伴随稳增长的一个"难题"。尽管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而言,完美解决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不是有效的,但提升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人力资本错配 经济稳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楠玉 刘霞辉
本文探讨为什么解决技术密集型部门和最终产品部门之间人力资本"错配"问题,是中国经济稳增长政策面临的难题,并借助"新卡尔多事实",关注全社会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的人力资本匹配效应。研究发现: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本市场化配置可能失灵,易引发错配,致使创新动力不足。如果政府通过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转型为创新型企业,虽完美解决了错配,但经济增长将面临下行压力,且经济受到人力资本供给的波动而不稳定。所以,人力资本错配是伴随稳增长的一个"难题"。尽管对于转型中的经济体而言,完美解决人力资本错配可能不是有效的,但提升社会的信息共享和知识传递水平,为人力资本外溢提供有效渠道,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本在部门间的适宜匹配,可以成为推动整个社会创新和经济稳增长的实施条件。本文的政策含义是:当前中国经济处于资本积累效果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期,需要在保障人力资本形成的激励条件下,允许一定的人力资本错配,同时规制技术型企业,促其创新,与此同时,扩大人力资本外溢渠道,释放更多的教育和知识红利,推进知识生产与消费一体化过程,从而推动创新和实现增长跨越。
关键词:
经济转型 人力资本错配 经济稳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