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03)
2023(3123)
2022(2756)
2021(2412)
2020(2156)
2019(4667)
2018(4522)
2017(8502)
2016(4921)
2015(5382)
2014(5311)
2013(5389)
2012(4870)
2011(4408)
2010(4349)
2009(3899)
2008(3890)
2007(3311)
2006(2762)
2005(2408)
作者
(17104)
(14251)
(14143)
(13378)
(8580)
(6871)
(6450)
(5687)
(5289)
(4919)
(4868)
(4868)
(4557)
(4506)
(4477)
(4375)
(4250)
(4126)
(4126)
(4063)
(3740)
(3543)
(3520)
(3186)
(3142)
(3130)
(3111)
(3016)
(2971)
(2949)
学科
(19861)
经济(19854)
方法(11088)
管理(10684)
数学(10387)
数学方法(10259)
(10118)
(7017)
企业(7017)
(6384)
(5912)
地方(4180)
农业(4162)
业经(3859)
中国(3717)
环境(3650)
(3581)
(2898)
贸易(2898)
(2800)
技术(2581)
(2490)
理论(2354)
(2289)
(2265)
资源(2223)
(2145)
(2133)
财务(2131)
财务管理(2126)
机构
学院(71020)
大学(70832)
研究(26231)
(25011)
经济(24466)
管理(23746)
理学(20729)
(20691)
科学(20533)
理学院(20415)
管理学(19816)
管理学院(19695)
中国(18099)
农业(16897)
业大(16433)
(15058)
(14975)
研究所(14199)
中心(11945)
农业大学(11456)
(10498)
(10244)
(10028)
(10024)
实验(9334)
(9327)
(9211)
科学院(9066)
技术(9045)
师范(9004)
基金
项目(54144)
科学(41332)
基金(38679)
(36226)
国家(35949)
研究(33625)
科学基金(29565)
(22933)
自然(21029)
基金项目(20986)
社会(20630)
自然科(20511)
自然科学(20502)
自然科学基金(20122)
社会科(19680)
社会科学(19673)
(19256)
资助(15993)
教育(15264)
计划(12894)
重点(12711)
编号(12247)
科技(11891)
(11851)
(11121)
科研(11113)
(11075)
创新(10446)
(9754)
(9713)
期刊
(23396)
经济(23396)
学报(20158)
(18188)
研究(15932)
科学(14921)
大学(14140)
中国(13576)
学学(13563)
农业(12740)
(7234)
管理(7157)
(6946)
业大(6267)
技术(5478)
教育(5356)
农业大学(5326)
(5194)
资源(4854)
统计(4683)
科技(4304)
(4302)
中国农业(4056)
林业(4051)
业经(3949)
经济研究(3929)
决策(3928)
图书(3928)
财经(3894)
自然(3865)
共检索到97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华元渝  顾志峰  丁正峰  顾伟  赵洁明  
以 13~ 2 2g体重的ICR小鼠作为实验对象 ,用不同浓度的河毒素 (TTX)溶液注射小鼠后 ,观察其中毒过程 ,探讨了小鼠死亡时间与性别、质量、注射的河毒素溶液浓度三者之间的关系 ,并对有效实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ICR小鼠从中毒到死亡均出现呼吸困难和挣扎的中毒症状 ;中毒程度与小鼠的性别、质量差异无显著相关 ,而与其所注射的河毒素溶液浓度密切相关 ,毒素溶液浓度是引起小鼠中毒的关键因子。该结论采用经验方程Y =e(a/x -b) 进行了验证 ,在此基础上 ,对常规的小鼠生物法定量检测程序进行了改进 ,改进后的检测方法提高了检测的稳定性和精确性 ,可作基层的水产品安全检...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张娜  韦芬  鲍宝龙  
从福建东山县附近海域捕获3尾野生星点东方鲀(Takifugu niphobles),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了其组织及从组织分离到的细菌发酵产物的河鲀毒素(Tetrodotoxin,TTX)含量,结果显示星点东方鲀卵巢、肝脏和肌肉组织的TTX含量分别是56.247、0.380和0.118μg/g。根据16S r DNA测序的结果,从星点东方鲀的肠道中分离到一株鳗利斯顿氏菌属(Listonella sp.)细菌,从肝脏中分离到两种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 sp.)细菌,从肌肉中分离到一株肠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纪元  刘岩  宫庆礼  
为进一步扩大国内养殖河豚鱼消费市场提供依据,应用小鼠生物法监测了我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和福建4种养殖河豚鱼(红鳍东方鲀,菊黄东方鲀,双斑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4种组织(皮、肉、肝脏和性腺)中河豚毒素(TTX)含量及周年变化,并用酶联免疫法(ELISA)同步检测了山东红鳍东方鲀的皮,肉和肝脏各组及个别卵巢样品。结果4种养殖河豚鱼的皮,肉和肝脏每组平均含毒量均属无毒(小鼠生物法检测结果小于0.5μg/g,ELISA检测结果小于0.8μg/g)。卵巢发现一强毒例,精巢则全部无毒。通过监测,发现养殖河豚鱼组织器官的毒力呈现一定的周年变化。ELISA法与小鼠生物试验测得的结果相符合。养殖河豚鱼皮,肉和精...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毛婕  龚小玲  鲍宝龙  
检查了东海区283尾野生黄鳍东方鲀(Takifugu xanthopterus)样本,发现具有河鲀毒素的黄鳍东方鲀也受到线虫的感染。11月份黄鳍东方鲀体内异尖线虫感染情况最严重。通过形态学特征和线粒体DNA鉴定,黄鳍东方鲀组织内寄生的线虫为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pegreffii)。免疫组学分析发现异尖线虫体内含有河鲀毒素,进一步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检测,异尖线虫体内河鲀毒素含量为425ng/g。这是首次发现寄生在东方鲀体内的线虫具有河鲀毒素。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辛少平  岑剑伟  李来好  杨贤庆  郝淑贤  魏涯  周婉君  王子怀  
在稀碱条件下,河鲀毒素(TTX)与次溴酸钠和尿素于一定温度下反应生成具有荧光性能的物质,该反应与已报道的TTX在强碱下生成C-9碱的碱解不同。本研究拟对该衍生反应所需条件进行详细研究,并尝试依据该反应建立一种新型的河鲀毒素荧光检测方法。荧光扫描光谱显示,产物最大激发波长(EX)为233 nm,最大发射波长(EM)为370 nm。该反应对p H要求比较严格,反应最适p H在11.6~11.9之间。对样品进行衍生检测获得最强荧光信号的条件为:次溴酸钠0.036~0.09 mol/L、尿素10~50 g/L、碳酸钠0.2~0.3 mol/L,温度75℃。样品检测结果显示,此衍生反应具有高度专一性,信...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德昆  林洪  江洁  曹立民  宫庆礼  
本研究旨为快速简便地检测河豚鱼体中河豚毒素(Tetrodotoxin,TTX)提供可操作手段。将河豚毒素用氢氧化钠处理,得到定量的草酸盐。利用戊二醛法将草酸氧化酶固定于聚丙烯膜上,通过比色法检测草酸含量,可以测算出河豚毒素的含量。结果显示,检测限量为0.80μg.g-1,线性范围为1.44~14.40μg.g-1,加标平均回收率为88.54%,变异系数在11%以内。实验证实,该方法可抗河豚体内多种组分的干扰。利用该法测定3组暗纹东方(Takifugu obscurus)肝脏中河豚毒素含量,并将检测结果与小鼠生物试验进行对照,相关性良好。该方法检测时间短,对仪器设备要求低,便于推广应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梁田田  卢玉平  潘迎捷  方国锋  林昕  黄天娇  卢瑛  
调查并比较了野生横纹东方鲀(Takifugu oblongus)与养殖的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的毒性。随机选取17尾野生横纹东方鲀并用2%乙酸两次煮沸法提取各组织中河鲀毒素TTX,超滤离心去除杂蛋白,之后采用本实验室制备的免疫磁珠层析试纸条做定性检测,并对筛选出来的典型样本用国标小鼠生物法定量检测毒素含量与定性检测作对照,分析对比各组织TTX含量。野生横纹东方鲀肌肉和精巢TTX含量在0~7μg/g组织,由于个体差异处于无毒或弱毒水平;肝脏和卵巢TTX含量在4~400μg/g组织范围内,属于强毒水平;养殖菊黄东方鲀和暗纹东方鲀各组织均处于无毒水平。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于晓霞  姚美玲  张彬  柴同杰  
为了探索一种快速、准确检测产气荚膜梭菌毒素型的方法,以便有效预防控制该病的流行和发生,利用SDS-PAGE方法,对通过ELISA鉴定的20株(A型16株、C型3株和D型1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以及通过Multiplex-PCR鉴定的57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外毒素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进行测定,以确定毒素的种类,进而确定菌株的毒素型。结果表明,产气荚膜梭菌标准株、德国牛舍环境气源性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山东省疫区产气荚膜梭菌分离株粗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261,2.238~3.333,1.451~3.109mg/mL,精提外毒素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803,0.52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后波  潘金培  
弧菌病(vibriosis)是我国南方沿海地区养殖真鲷(Pagrus major)中经常发生的主要细菌性疾病,该病的暴发性流行给整个真鲷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明确其病原菌是最小弧菌(Vibrio mimicus)基础上,对该菌的致病机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已经证明真鲷弧菌病真正的致病因子是最小弧菌在致病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外毒素,这种毒素是单一多肽,不具备典型的细菌毒素的A、B亚基结构,不耐热,具有溶血性、细胞毒性和动物致死性等多种生物学活性,该外毒素性质独特,是最小弧菌产生的一类新的毒力因子,作者将这种毒素命名为Vm - Pm毒素。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成平  欧阳华学  胡莉  
用SNAP快速检测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牛奶样品中黄曲霉毒素M1的检测,首先运用SNAP快速法对牛奶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M1进行初筛,其中的阳性样品通过免疫亲和层析柱净化,并用带荧光检测器的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从而比较SNAP快速法与高效液相色谱法之间的差异性及相关性。通过比较,SNAP快速法虽然简单、快捷,但检测结果有假阳性现象;液相色谱法前处理、分析过程较复杂,但灵敏度高,检测限低,回收率及线性关系好,结果准确可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郑露  朱海  郭爱珍  范放  李金峰  赵芳  杨小夏  洪小柳  马淑棉  司徒翠华  
小鼠神经母细胞瘤细胞经体外培养后,加入不同剂量的太平洋西加毒素(Pacific ciguatoxin-1,P-CTX-1)、箭毒苷和藜芦定,在不同时间点终止培养,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标定活细胞量,分析西加毒素剂量与细胞活性之间的线性关系。结果发现,细胞与毒素作用不同时间,西加毒素剂量(x)与光密度值(y)之间的线性关系呈现差异。在10 h、15 h及20 h等不同时间,其线性方程分别为y=-0.082 6x+0.923 0(R2=0.978 9)、y=-0.044 3x+0.601 5(R2=0.962 1)、y=-0.020 4x+0.323 7(R2=0.928 1)。以10 h的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兆威  李培武  张奇  丁小霞  
【目的】黄曲霉毒素严重污染农产品,威胁人畜生命健康,是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问题,因此亟需研究建立黄曲霉毒素高灵敏高快速检测方法。目前已研制出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黄曲霉毒素单克隆抗体,本研究旨在应用该抗体,建立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快速检测技术,为农产品质量监管、风险评估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本研究通过将黄曲霉毒素抗体与乳胶铕进行偶联标记,利用自主研制的黄曲霉毒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试纸条进行黄曲霉毒素检测,通过检测线T信号值与质控线C信号值的比值和标准溶液浓度的自然对数值实现定量。针对花生、稻米、植物油等不同农产品,研究建立样品粉碎均质提取一体化技术。对铕标记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层析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伟  何慧禹  鲁鹏  陈翊平  
为实现谷物中呕吐毒素(deoxynivalenol,DON)的快速、灵敏检测,采用生物传感和化学发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制应用于现场快速检测谷物中呕吐毒素的化学发光光纤免疫传感器,并搭建用于化学发光信号检测的便携式传感平台。整个检测平台集成到一个32 cm×15 cm×25 cm的黑色避光盒中,质量小于3 kg。结果显示:所研制的化学发光光纤免疫传感器在0.1~1 200 ng/mL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62.7 pg/mL;功能化的光纤探针能够稳定保存30 d且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其应用于谷物样品的呕吐毒素检测回收率为81.00%~107.33%,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69%。结果表明,该方法较ELISA法的灵敏度提高了30倍,线性范围拓宽了3个数量级,适合应用于谷物样品中呕吐毒素的现场快速检测。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章先  王继璇  程高钏  李可  张晓峰  孙孟娇  程昌勇  宋厚辉  
【目的】真菌毒素可污染农产品和动物源性食品,其中黄曲霉毒素B_1(AFB_1)毒性强、危害大,建立AFB_1快速、高灵敏和便捷的检测方法对于监测相关产品中AFB_1污染水平,保障人和动物健康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侧向层析技术原理,采用竞争模式,优化建立免疫层析检测方法,以实现AFB_1的快速定性检测和定量分析。【方法】通过比较分析不同粒径金颗粒标记抗体效果,优化确定免疫层析各组分材料类型、相关缓冲液配方及最佳使用质量浓度,建立AFB_1高灵敏定性定量免疫层析检测方法。【结果】优化建立的AFB_1免疫层析检测法在实际样本中的定性和定量检测限分别为2.5和0.5μg·kg~(-1),灵敏度高、特异性强,与其他常见真菌毒素无交叉反应,加标回收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准确稳定,且对AFB_1天然污染样本的定量检测结果与商品化试剂盒及LC-MS/MS一致性较好。【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免疫层析检测法可用于样本中AFB_1污染的快速定性检测与定量分析,适合缺乏实验条件的基层检验检疫机构和农产品加工企业对大量样本进行快速筛查,样本检测结果疑似阳性再采用仪器法进行确认,可降低检测成本,提升检测效率,同时为建立其他病原微生物免疫层析检测方法提供参考。图9表2参26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杨桂梅  鲍宝龙  
从中国有毒河鲀的种类和分布、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的来源、河鲀对河鲀毒素的耐受性、人工养殖河鲀的河鲀毒性等四个方面,介绍了当前国内外河鲀与河鲀毒素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了关于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来源的新观点,认为河鲀体内的河鲀毒素可能是河鲀以细菌产生的河鲀毒素类似物为前体,生物合成而成的。养殖河鲀的毒性控制,需同时考虑食物链和河鲀本身的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