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27)
- 2023(9772)
- 2022(8773)
- 2021(8278)
- 2020(7019)
- 2019(16226)
- 2018(16319)
- 2017(31367)
- 2016(17233)
- 2015(19318)
- 2014(19209)
- 2013(19053)
- 2012(17293)
- 2011(15398)
- 2010(15127)
- 2009(13598)
- 2008(13312)
- 2007(11294)
- 2006(9618)
- 2005(8114)
- 学科
- 济(63606)
- 经济(63537)
- 管理(52026)
- 业(48717)
- 企(42017)
- 企业(42017)
- 方法(31768)
- 数学(27431)
- 数学方法(27104)
- 财(17884)
- 农(15809)
- 中国(15043)
- 学(14676)
- 业经(14462)
- 务(12812)
- 财务(12752)
- 财务管理(12730)
- 地方(12524)
- 企业财务(12083)
- 理论(11322)
- 贸(11220)
- 贸易(11214)
- 和(10903)
- 易(10889)
- 制(10831)
- 技术(10733)
- 农业(10612)
- 环境(10248)
- 划(9804)
- 教育(8874)
- 机构
- 大学(238469)
- 学院(236928)
- 管理(97495)
- 济(87859)
- 经济(85815)
- 理学(85517)
- 理学院(84596)
- 管理学(83101)
- 管理学院(82705)
- 研究(77156)
- 中国(55179)
- 京(51232)
- 科学(51080)
- 农(41021)
- 财(39517)
- 业大(39177)
- 所(39108)
- 研究所(36062)
- 中心(34836)
- 江(32838)
- 农业(32600)
- 财经(32304)
- 北京(31906)
- 范(30281)
- 师范(29957)
- 经(29363)
- 院(28053)
- 州(27196)
- 技术(25849)
- 商学(25085)
- 基金
- 项目(171226)
- 科学(133506)
- 基金(123672)
- 研究(122536)
- 家(109086)
- 国家(108205)
- 科学基金(92484)
- 社会(74818)
- 社会科(70862)
- 社会科学(70842)
- 省(67959)
- 基金项目(66835)
- 自然(62797)
- 自然科(61327)
- 自然科学(61314)
- 自然科学基金(60183)
- 划(57321)
- 教育(55602)
- 资助(50831)
- 编号(49900)
- 成果(39757)
- 重点(38233)
- 部(36989)
- 创(36097)
- 发(35867)
- 课题(33826)
- 创新(33577)
- 科研(33135)
- 计划(32328)
- 大学(31577)
共检索到32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晶 褚孝莹 吉彪 顾万荣 乔天长 罗宁 左师宇 魏湜
为改善小黑麦作为啤酒原料的酿造品质,以小黑麦东农8809和东农95-6654为试验材料,研究开花期外源喷施赤霉素对小黑麦酿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田间状态下,开花期穗部外源喷施赤霉素可影响小黑麦制麦特性,并调控酿造品质。当赤霉素喷施浓度为10mg/L、20mg/L时,小黑麦籽粒千粒重最高,显著高于30mg/L处理及对照;外源喷施赤霉素处理后,小黑麦籽粒α-淀粉酶活性提高,这可加快淀粉水解,提高淀粉分解为可发酵糖的能力,从而改善小黑麦的酿造品质。综合本研究结果认为,采用外源喷施赤霉素以改善小黑麦酿造品质是可行的,以20mg/L的赤霉素喷施浓度麦芽质量最高。
关键词:
赤霉素 小黑麦 酿造品质 开花期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陈曦
茅台有着神秘悠远的历史,是大曲酱香型白酒的鼻祖,也是中国国酒。在白酒市场上,茅台站在世界的领先地位。贵州茅台开发了茅台系列酒,那么茅台系列酒是如何针对目标市场做好品牌营销的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明雪花 王斌 王腾飞 马霞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目的】研究氮肥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的影响,确定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为饲用小黑麦的高效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2021-2022年,以‘晋饲草1号’饲用小黑麦为试验材料,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曹堡村进行大田试验,研究氮肥不同施用量(0 kg/hm~2(F_1,对照),75 kg/hm~2(F_2),150kg/hm~2(F_3)和225 kg/hm~2(F_4))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和氮肥偏生产力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并分析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间的相关性,最后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不同氮肥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农艺性状和营养品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2021-2022年,施氮肥处理的饲用小黑麦株高、叶茎比、叶片数和叶面积均高于未施氮肥处理,其中F_3处理的上述所有指标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粗灰分含量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粗脂肪、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降低趋势,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其中F_3处理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较低,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最高。2021年和2022年,随着氮肥施用量的增加,饲用小黑麦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饲用小黑麦氮肥偏生产力呈降低趋势,其中F_3处理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饲用小黑麦的干草产量与株高、叶片数、粗蛋白产量以及粗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茎比与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氮肥处理对饲用小黑麦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得分由高到低为F_3>F_2>F_4>F_1。【结论】当氮肥施用量为150 kg/hm~2时,饲用小黑麦生长指标、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总体均较优,为宁夏雨养区饲用小黑麦的最佳氮肥施用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舒焕麟
六倍体小黑麦“冬/春”杂交组合“6713.12/STIER‘S’”F6代种子经60COγ射线处理,在M2代分离出少数半矮秆突变体,其中3个半矮秆突变体系统在M4代分离出少数矮杆突变体,在M7代选育出7个矮秆突变体株系。这些突变体与原亲本“6713.12/STIER‘S’”F6在一些性状上有所不同,株高(75cmvs.129cm)和育性(92.3%vs.90.5%)的差异尤其引人注意。这些矮杆突变体在六倍体小黑麦育种上的应用价值将由正在进行中的矮秆突变体的遗传分析和细胞学研究予以估计。
关键词:
小黑麦,γ射线,突变体,矮秆,育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玉贤 田霄鸿 杨习文 陆欣春 南雄雄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分析了籽粒中全磷、全钾、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锌、铁、植酸含量的变异较大,全磷、全钾以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稳定。小黑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植酸含量相对小麦品种而言较高。不同地区间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凯 余敏 陈海燕 赵磊 刘盛全
【目的】探索外源激素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_3)对杨树应拉木形成的影响,揭示杨树应拉木的形成机理。【方法】以人工倾斜45°的当年生中林46杨枝条为试材,连续施加不同含量的IAA(0.01,0.10和1.00mG/G)和GA_3(0.10,1.00和10.00mG/G)对枝条生长进行调控,分别观测不同处理下枝条的生长量、角度、偏心率、纤维形态、组织比量和胶质纤维比率,分析这2种外源激素对杨树应拉木形成的影响。【结果】施加1.00 mG/G外源IAA抑制了纤维细胞的生长及胶质纤维和导管的形成,不仅枝条角度变大,而且枝条生长受到限制;施加1.00和10.00mG/G外源GA_3可促进纤维细...
关键词:
杨树 应拉木 吲哚乙酸 赤霉酸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魏志刚 钱婷婷 张凯旋 刘关君 刘桂丰 杨传平
植物开花是高等植物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的重要生理过程,是个体发育和后代繁衍的中心环节。赤霉素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五大激素之一(Takahashi et al.,1991),赤霉素处理也是人工调控植物成花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因而成为近年来成花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谭彬 王婷 郝鹏博 郑先波 程钧 王伟 冯建灿
为探究外源GA_3和PBZ处理对黄水蜜桃新梢生长及赤霉素合成代谢和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对1年生黄水蜜桃枝条进行外源GA_3和PBZ喷施处理,测定新梢生长量,并利用qRT-PCR对GA合成代谢和信号传导途径中8个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外源GA_3处理后新梢净生长量在处理8 d时显著高于对照,G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KO和GA3-ox的表达量呈现出处理前期先升高后降低,处理后期逐渐升高的趋势,而G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DELLA、GID1c、SLY1的表达量呈现出在处理前期受抑制,后期迅速升高的趋势,且在处理后14 d时表达量达到峰值;外源PBZ处理后新梢净生长量在多个时期显著低于对照,并在处理后17 d时达极显著水平,GA合成代谢相关基因KO、GA20-ox、GA2-ox的表达量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呈现出先逐渐升高随后降低的趋势,而GA3-ox基因在处理后整个时期近乎不表达,GA信号转导相关基因DELLA、GID1c、SLY1、ERF11的表达量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均略低于对照,推测PBZ处理在转录水平上通过抑制活性GA的合成进而影响GA信号转导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来调节植物生长;外源GA_3逆转处理能显著解除PBZ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且信号转导相关基因GID1c的表达量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DELLA基因的表达呈现出大多时期被抑制的情况。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连杰 田奇卓 李娜娜 王树亮 刘国伟 裴艳婷
采用剪摘叶片、包穗方法研究了4个冬小麦品种开花期不同光合源构成及其对穗粒重的影响。结果表明,开花期不同光合器官占总绿色面积的比例为:叶片49.82%~55.27%,茎鞘24.76%~30.83%,穗部19.11%~21.68%;4个品种非叶器官绿色面积与叶片面积的比例依次为1.00∶1,1.01∶1,0.81∶1和0.96∶1,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大。不同光合器官对穗粒重的贡献率分别为:叶片37.62%~55.49%、茎鞘23.78%~31.72%、穗部20.73%~30.65%,不同穗型品种比较,大穗型品种的茎鞘和穗部贡献率均大于多穗型品种,而叶片的贡献率则相反;不同叶位叶片的贡献率为: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学 霍文娟 冯婧 孟繁瑞 陈龙宾 韩静 刘景喜 潘振亮 曹学浩 张效生 张金龙
为了探讨天津地区饲用小黑麦最佳收获模式,在小黑麦返青后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对不同刈割时期和留茬高度下小黑麦的生物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随着留茬高度的增加,小黑麦年总干物质产量、干物质含量以及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下降趋势,干物质中粗蛋白、总糖、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则呈上升趋势;随着刈割时期的延长,小黑麦干物质含量、干物质中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总糖和淀粉含量呈增加趋势,年总干物质产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增(乳熟中期最高)后减的趋势,而粗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根据隶属函数法对小黑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刈割时期 留茬高度 营养成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习文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六倍体小黑麦 核型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尚俊秀 姚晓华 谢德庆 姚有华
为寻求适于青海省农牧交错区推广的高产优质禾豆混作饲草生产模式,本研究以小黑麦(Triticale)、饲用蚕豆(Vicia faba)、饲用豌豆(Pisum sativum)、箭筈豌豆(Vicia sativa)和毛苕子(Vicia villosa)为研究对象,对小黑麦、4种豆科作物单作和不同比例混作下的物候期、株高、生产性能和饲用品质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小黑麦与豆科作物混作,显著影响豆科作物物候期和株高(P<0.05),对小黑麦物候期和株高无显著影响;总干重M处理(小黑麦150 kg·hm~(-2)+箭筈豌豆150 kg·hm~(-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达8500.4 kg·hm~(-2)且混作优势较强;混作处理粗蛋白与小黑麦单作稍高或持平,而粗脂肪、可溶性糖、粗纤维、无氮浸出物、中性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大多混作组合高于小黑麦单作;通过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得出小黑麦与豆科作物最优混作组合和最佳混作播量为小黑麦150 kg·hm~(-2)+箭筈豌豆150 kg·hm~(-2),可在青海省农牧交错区推广应用,以期为农牧交错区优质饲草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霞 王斌 王腾飞 明雪花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黑麦的适应性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供试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均能在宁夏盐碱地安全越冬并完成生育期。晋饲草1号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最突出,分别达131.11 cm、4.40个和9.34 t/hm~2;冀饲3号和晋饲草1号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9.95%和9.86%;冀饲3号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94.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普瑞和优能,第Ⅱ类群为甘农2号、中饲1048和鉴47,第Ⅲ类群为晋饲草1号、冀饲3号、冀饲草1号、鉴46和石大1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小黑麦品种(系)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结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均可在宁夏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燕 刘凯 余敏 王娟 赵磊 刘盛全
为丰富马尾松培育及材质改良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外源激素对马尾松应压木形成的影响。以人工倾斜45°的3年生马尾松作为试验材料,通过连续施加不同浓度的IAA、GA3、IAA+GA3对枝条的生长进行调控,分别观测马尾松当年生枝条的长度,韧皮部、木质部的径向宽度,管胞长度、管胞壁厚,管胞数量,应压木的等级并比较相应差异,分析这两种激素对应压木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激素处理组枝条的增长率明显提高(89.6%~179.1%);施加GA3、IAA+GA3能促进枝条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径向生长,但施加IAA对木质部、韧皮部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与空白对照组相比,GA3、IAA+GA3处理组倾斜枝条下侧的管胞数量降低...
关键词:
马尾松 应压木 生长素 赤霉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