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9)
2023(4827)
2022(4398)
2021(4024)
2020(3677)
2019(8758)
2018(8698)
2017(16914)
2016(9684)
2015(11262)
2014(11605)
2013(11793)
2012(11267)
2011(10237)
2010(10435)
2009(9848)
2008(10071)
2007(9424)
2006(7847)
2005(7023)
作者
(32143)
(27162)
(27064)
(25830)
(16772)
(13116)
(12371)
(10822)
(9941)
(9668)
(9171)
(8887)
(8886)
(8622)
(8581)
(8572)
(8504)
(8080)
(7776)
(7766)
(6994)
(6741)
(6609)
(6278)
(6142)
(6072)
(6058)
(6033)
(5686)
(5601)
学科
(41387)
经济(41350)
(24586)
管理(24300)
方法(22406)
数学(20227)
数学方法(20046)
(18874)
企业(18874)
(11922)
(10404)
(10331)
中国(9495)
(8331)
贸易(8330)
地方(8099)
(8077)
农业(7781)
业经(7299)
(7005)
(6504)
(6443)
财务(6408)
财务管理(6387)
企业财务(5991)
理论(5884)
(5729)
银行(5694)
(5457)
金融(5453)
机构
大学(149860)
学院(148361)
(58148)
经济(56804)
管理(53153)
研究(52478)
理学(45824)
理学院(45250)
管理学(44311)
管理学院(44042)
中国(38142)
科学(36300)
(34973)
(32687)
(29303)
农业(28166)
业大(27940)
研究所(26966)
(25854)
中心(24261)
(23024)
财经(20834)
北京(20472)
(19581)
师范(19301)
(18781)
农业大学(18340)
(18127)
(18076)
经济学(18068)
基金
项目(98555)
科学(75011)
基金(69826)
研究(67227)
(63130)
国家(62613)
科学基金(50957)
社会(39996)
(39619)
社会科(37768)
社会科学(37748)
基金项目(37121)
自然(34794)
(33945)
自然科(33922)
自然科学(33903)
自然科学基金(33284)
教育(31479)
资助(29420)
编号(27652)
成果(22879)
重点(22797)
(21754)
(21477)
计划(20537)
科研(19812)
(19808)
课题(19385)
创新(18631)
科技(18522)
期刊
(61356)
经济(61356)
研究(38725)
(31507)
学报(31159)
中国(27559)
科学(25380)
大学(21572)
(20981)
农业(20702)
学学(20571)
管理(16430)
教育(13988)
技术(12576)
(11714)
(11254)
金融(11254)
财经(10331)
业经(10141)
经济研究(9696)
问题(8890)
(8835)
(8730)
业大(8173)
技术经济(7825)
理论(7375)
统计(7334)
(7007)
商业(6965)
科技(6960)
共检索到212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武云  胡晓蓉  
用广麦74(六倍体小黑麦)与繁六远缘杂交育成的3个特殊类型育种新材料86—1,86—741和86—749及其小麦亲本繁六,分别与黑麦杂交,分析比较了4个杂种F_1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行为,结果为:(1)小麦亲本繁六与黑麦的杂种F_1PMC减数分裂中期Ⅰ成0.76个棒状二价体;(2)86—1、86—741、86—749与黑麦的杂种F_1PMC减数分裂中期Ⅰ分别成2.60、2.82、1.80个棒状二价体。表明三个特殊类型材料的1~3条染色体含有黑麦染色体易位片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饶世达  廖小虹  杨武云  
对小黑麦与普通小麦的可杂交性、小黑麦×普通小麦杂种F1、F2自交结实性及性状分离表现进行了分析。利用小黑麦×普通小麦杂交方式育成了几个特殊材料,并对特殊材料进行细胞遗传学和同工酶分析,发现含有黑麦血缘,现正在用于小麦育种实践中。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福平  孙黛珍  王曙光  李瑞  冀彩萍  
利用RAPD标记对10份六倍体小黑麦、1份普通小麦和1份黑麦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19个RAPD引物中,有10个引物(52.63%)可扩增出清晰且具多态性的条带。10个引物共产生385条DNA片段,其中384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99.74%,不同引物扩增带数变幅为8~71条,平均为38.5条,扩增产物的片段大小为298~3 054 bp,材料间的遗传距离变化范围在0.724~0.833之间。对12份供试材料的遗传关系进行聚类分析,在平均GD值0.77水平上可将12份供试材料分为3类。研究结果为将六倍体小黑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绍强  郑王义  谢咸升  李峰  宋保林  
利用3个抗黄矮病材料作母本,4个丰产性品种作父本,采用3×4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F1产量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产量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遗传模型,以加性基因效应起主导作用;在所有亲本材料中,R96330单株产量的特殊配合力方差最大,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也最高,后代组合中存在极显著差异,是一个优良的抗病丰产亲本,在抗病育种中具有较大利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玉贤  田霄鸿  杨习文  陆欣春  南雄雄  
【目的】研究小麦和小黑麦籽粒中的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及其相关性,为提高小麦籽粒中微量元素的有效利用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不同小麦主产区的31种面包型小麦(Triticumaestivum L.)和6种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分析了籽粒中全磷、全钾、微量元素、蛋白质及抗营养因子植酸的含量及其相关性。【结果】不同小麦品种间籽粒矿质元素、蛋白质和植酸含量均存在差异,其中锌、铁、植酸含量的变异较大,全磷、全钾以及蛋白质含量相对较稳定。小黑麦籽粒中微量元素含量不高,而植酸含量相对小麦品种而言较高。不同地区间各小麦和小黑麦品种籽粒中主要矿质元素含量较低且变异...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志广  赵颂民  沈银柱  黄占景  
对普通小麦{[(A)京引39A×75-3369]A2×806}A7×7269-10和小黑麦杂交后代的24个株系进行了农艺性状的调查和分析,发现在抗虫性、有效分蘖、生育期、株高和千粒重等性状上都表现了超亲的变异,增加了普通小麦常规育种的遗传资源,有利于进行新品系的选育。是一套具有筛选价值的远缘杂交后代株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青  隋建枢  张立异  王伟  田世飞  杨康林  何庆才  
关键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蔡习文  
不断的遗传改良使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的核型发生了许多变化。本文从染色体相互易位、异染色质的丢失和外源染色质的导入三个主要方面讨论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核型的变化情况。同时,本文还将简要讨论核型的变化与普通小麦和六倍体小黑麦分类地位的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明亮  周国雁  方艺瑾  李晓华  乔玲  刘琨  伍少云  李绍祥  郑军  杨木军  
【目的】进一步挖掘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中的优异资源,进而为云南省的小麦育种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91对SSR标记对云南省20世纪50年代以来育成的159个小麦品种(系)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①91对SSR引物扫描159个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共有360个等位变异被检测到,单个SSR标记检测到1~9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SSR标记检测到3.96个等位变异;各位点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低为0,最高为0.8408,所有位点多态性信息指数平均值为0.4677;云南省80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多态性信息指数最高(0.461)。②基于Nei’s遗传距离的UPGMA聚类可将云南省小麦品种(系)划分为14个类群,类群分类主要与选育年代、栽培类型及种植区域有关。③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连锁标记的优异等位变异的频率随着其育成年代的推移而逐渐增长,但穗粒数性状相比千粒重性状改良效果更强。【结论】云南省小麦育成品种(系)遗传多样性较好,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育成品种(系),且不同年代小麦育成品种(系)的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遗传背景具有不同程度的改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利运  宣朴  瞿世洪  尹春蓉  余泽良  张吉林  
川辐2号和绵阳19都感白粉病,其杂种F_1代的种子采用~(60)Co20krad处理选育了一个既抗白粉病又抗条锈病的多抗新材料4037。4037中又系远出了株高比4037矮15cm的高抗白粉病和高抗条锈病的新材料2270。4037和一系列品种品系的16个杂种F_1代都表现抗白粉病,其抗性由于另一个品种感白粉病而存在细微的差别。在4037与中感亲本的杂种F_2中,高抗、中抗和中感植株以1∶2∶1比例分离。4037的抗白粉病基因受主基因控制,具有加性效应的单基因遗传。F_2试验表明中感品种和高感品种的抗性基因之间存在微效基因差异。4037是杂交辐射选育而成的易位系,它和其亲本绵阳19形成大量的四价...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余毓君  
研究了经组织培养筛选出的小麦体细胞无性系抗赤霉病突变体各世代(R_1~R_8)的抗性平均表现、突变体的配合力及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组织培养能诱导抗病突变体,突变体能稳定遗传。利用突变体作亲本,其抗性具有较好的配合力,从其后代中能选出32%~38%的抗性单株,遗传力较高,可作抗源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杰  陈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逐渐由“吃饱”向“吃好”以及“吃入营养”“吃出健康”等方向转变。小麦是我国以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种家们认为小麦育种也要从“产量育种”向“品质育种”转变,即产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小麦籽粒具有特定有益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一般是小分子代谢物。与之相对应,还进一步提出了“功能性小麦品种”的概念。黄酮类代谢物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物质,由于它能够影响植株表型以及人类健康,该类物质含量也是“功能性小麦”育种的范畴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功能性小麦”育种,需要使用多种手段解析影响特定“功能性”代谢物含量的分子机理和遗传基础。代谢组学手段与遗传学设计相结合能够高效鉴定影响代谢物含量的基因,然而由于小麦参考基因组信息公布较晚,小麦中这类研究进展相对滞后,导致对于代谢物的遗传基础揭示不足,从而限制其在“功能性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本文以黄酮类物质为例,概述了解析这类代谢物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以提高黄酮类物质含量为主要目标的“功能性小麦”育种提供分子资源和理论基础,以及为研究其他“功能性”代谢物提供借鉴。与此同时,还初步构想了在相关基础研究积累不足的前提下直接使用代谢组学手段辅助育种的方式,有望在获得育种中间材料的同时“顺便”解析关键遗传因子或者候选基因,从而有效推动“功能性小麦”育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俊平  张书芬  王建平  文雁成  曹金华  蔡东芳  赵磊  朱家成  
亲本选配是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本研究以河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选育的29份甘蓝型油菜骨干亲本系为材料,利用分布于甘蓝型油菜19个连锁群的47对SSR引物进行分析,共检测到197个标记位点,每对引物在不同亲本材料间的等位基因数为1~11个,平均位点4.48个,其中多态性位点154个,多态性比率为78.17%;同时利用获得的SSR多态性位点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0.64处,29份材料分为3大类群,聚类结果与地理来源有较好的一致性,与特征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有较好的吻合性。本研究可为油菜优良杂交组合的选配及材料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及参考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美荣  许勇  詹永乐  郭绍贵  任毅  宫国义  张海英  
为明确供试甜瓜育种材料间的遗传关系,为育种工作提供有益信息,利用23对SSR引物对39份甜瓜育种材料(双亲、F1)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共检测到71等位变异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产生等位变异数3.087个、Shannon-Weaver指数为0.893。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供试育种材料分为厚皮甜瓜和薄皮甜瓜两大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还阐明了各育种材料的遗传组成,84.62%的育种材料血缘相对比较单一,15.38%的育种材料拥有混合来源。研究结果为亲本选配、优良育种材料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一中  张晓娟  梁笃  郭琦  范昕琦  聂萌恩  王绘艳  赵文博  杜维俊  柳青山  
【目的】解析高粱育种材料的表型性状变异规律和遗传多样性,探讨育种材料的综合评价方法,筛选高粱优异种质,为高粱种质创新与新品种选育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263份不同来源的高粱种质为供试材料,2015—2016年在山西榆次对其17个表型性状进行鉴定,采用Shannon-Wiener’s多样性指数计算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逐步回归等方法对高粱种质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综合评价F值及目标性状筛选出高粱优异种质。【结果】263份高粱育种材料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不同性状的多样性指数分布范围为0.497—2.075,其中,穗形的多样性指数最小,穗柄长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不同年份7个数量性状的变异系数有所变化,变幅最小的是生育期,其次是穗长;变幅最大的是单穗粒重,其次是茎粗。育种材料综合评价表明在累计贡献率高于80%时,共发现11个主成分;利用隶属函数法计算表型综合值(F值),高粱育种材料的表型性状综合值(F值)平均为0.464,恢复系L28的F值最高(0.581),保持系72B/DORADO双的F值最低(0.330)。通过逐步回归建立了12个性状(主脉色、穗型、穗形、芒性、颖壳包被度、粒形、株型、茎粗、穗长、单穗粒重、千粒重和生育期)作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可以作为高粱育种材料表型性状的综合评价指标。基于F值进行聚类,将263份供试材料分为6个类群,其中,第Ⅳ类群的33份材料农艺性状优良,平均F值最高,可作为材料创新及杂交育种的亲本材料。【结论】参试高粱种质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较为丰富,遗传多样性高,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评价高粱种质是可行的;筛选出优异种质33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