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1)
2023(11983)
2022(10267)
2021(9256)
2020(7856)
2019(18204)
2018(18105)
2017(34166)
2016(19101)
2015(21799)
2014(22312)
2013(22074)
2012(21452)
2011(19710)
2010(20088)
2009(18690)
2008(18677)
2007(17314)
2006(15326)
2005(14182)
作者
(61240)
(51056)
(50887)
(48341)
(32386)
(24713)
(23313)
(20063)
(19468)
(18458)
(17481)
(17179)
(16587)
(16397)
(16348)
(15935)
(15694)
(15201)
(14955)
(14791)
(13115)
(12978)
(12707)
(11809)
(11781)
(11684)
(11458)
(11310)
(10632)
(10517)
学科
(83970)
经济(83872)
管理(49004)
(47150)
(35536)
企业(35536)
方法(31576)
数学(27253)
数学方法(26975)
中国(26191)
(25235)
地方(23743)
(19885)
(18772)
业经(18326)
(17123)
农业(16809)
(15263)
贸易(15252)
(15126)
银行(15067)
(14865)
金融(14857)
(14671)
(14589)
地方经济(13038)
(12886)
理论(12850)
(12685)
环境(12596)
机构
学院(282346)
大学(281399)
(112470)
经济(109748)
研究(107630)
管理(98396)
理学(82341)
理学院(81257)
中国(80986)
管理学(79611)
管理学院(79110)
科学(69546)
(63217)
(60996)
(58435)
研究所(52949)
(52287)
中心(48651)
农业(48295)
业大(47105)
(46662)
北京(40609)
财经(39878)
(39406)
师范(38850)
(38466)
(37006)
(36410)
(35875)
技术(34145)
基金
项目(180139)
科学(137968)
研究(128827)
基金(125179)
(111620)
国家(110620)
科学基金(90986)
社会(77551)
(73552)
社会科(73153)
社会科学(73130)
基金项目(65475)
(62089)
教育(59458)
自然(59091)
自然科(57635)
自然科学(57612)
自然科学基金(56543)
编号(53545)
资助(52383)
成果(45113)
(44672)
重点(41894)
课题(39432)
(38645)
(36731)
计划(35095)
发展(35013)
科研(34633)
创新(34448)
期刊
(135572)
经济(135572)
研究(86188)
中国(66638)
(57246)
学报(53096)
科学(45492)
(40455)
农业(38488)
大学(38475)
管理(36711)
教育(36469)
学学(36167)
(28877)
金融(28877)
技术(25469)
业经(23506)
经济研究(21628)
(20572)
财经(19791)
问题(17982)
(17087)
(15214)
图书(14566)
(14014)
技术经济(13901)
业大(13888)
科技(13539)
商业(13287)
世界(13166)
共检索到448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丽娟  李淑娟  于金海  王柏臣  杨传平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不同的液体培养基组分、温度、pH值对小黑杨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因子试验中,蔗糖、H3BO3和CaCl2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对小黑杨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起促进作用,但超过一定浓度时则起抑制作用,温度和pH值也是如此。在正交试验中,蔗糖、H3BO3、CaCl2、温度和pH值对小黑杨花粉萌发均有极显著的影响,小黑杨花粉萌发最适的培养基为150g·L-1蔗糖+20mg·L-1H3BO3+40mg·L-1CaCl2,在21℃和pH6.0条件下,花粉的萌发率可以达到46.23%,花粉管生长状态良好。细胞学观察结果表明:小黑杨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花粉萌发...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黄桂华  梁坤南  周再知  林明平  马华明  
柚木(Tectona grandis L.f.)是世界名贵的用材树种,天然分布于印度、缅甸、泰国和老挝[1],具有生长快、用途广、纹理美观和价格昂贵的特点,已在热带、南亚热带地区广为引种,是世界上人工林种植面积最大的4个树种之一,也是单位面积产值最高的一个造林树种[2-3]。我国引种柚木已有170多年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马玉杰  李坤明  陈伟  陈瑶  王仕玉  
【目的】研究富宁林檎花粉离体和原位萌发特性,为杂交育种奠定基础,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凹玻片培养法对富宁林檎花粉的离体萌发条件和萌发情况进行观察,用苯胺蓝染色和荧光显微镜观察花粉原位萌发。【结果】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最佳培养基是15%蔗糖+0. 01%硼酸,最适温度为25℃,花粉萌发率最高,为65. 82%;有无光照对花粉萌发没有影响;花粉萌发率单一的15%蔗糖要显著高于0. 01%硼酸,分别为56. 01%和26. 41%。原位萌发时,自花授粉后2 h,柱头上有少量花粉粒附着,4 h开始萌发;授粉后4~8 h,大量花粉粒在柱头上附着并萌发,10 h时花粉管进入柱头;授粉后1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5~2/5处,并有胼胝质沉淀出现;授粉后2 d,花粉管生长至柱头1/2处;授粉后3~10 d,花粉管生长出现中部膨大、顶端变细、缠绕扭曲和回折生长等不亲和现象,并且花粉管生长始终停留在花柱1/2处。异花授粉后2 h就有大量花粉附着在柱头上,8 h后花粉管进入柱头,10 d后花粉管到达花柱基部并进入胚中;花粉管在生长过程中有胼胝质沉淀出现。【结论】富宁林檎花粉离体萌发率高、活性强。富宁林檎存在自交不亲和现象,主要原因是自交花粉管在花柱中部生长异常,致使花粉管不能到达胚珠以完成受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程伟  赵志刚  曾杰  郭俊杰  赖家业  温远光  
应用各种浓度蔗糖、蔗糖+硼酸培养基于系列温度下开展西南桦花粉萌发对比试验,研究了蔗糖、硼酸浓度对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影响,筛选出适合西南桦花粉萌发培养基的适宜组分和适宜培养温度,并应用4个单株的花粉对其萌发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蔗糖基本培养基上添加硼酸能够显著促进西南桦花粉萌发;西南桦花粉离体萌发的合适培养基为15%蔗糖+200 mg.kg-1硼酸,适宜培养温度为30℃;在此条件下培养3 h后花粉萌发率基本稳定,培养7 h后花粉管长度也趋于稳定。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胡继文  肖遥  翟文继  卢楠  沈元勤  麻文俊  杨桂娟  王军辉  
[目的]探究香椿花粉最佳离体培养条件,花药大小、含水率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及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时间的变化的规律。[方法]以3个不同基因型(XC5、XC22、ZJ26)香椿花粉为试验材料,观测不同培养温度(20、22、25、28℃)、培养时间(4、6、12、18、30、42 h)下,花粉离体培养的萌发率,获得香椿花粉最佳培养条件。对香椿的花药含水率、花药长、宽进行测量,分析其与花粉萌发率的关系。基于最佳培养条件,检测香椿花粉-20℃低温贮藏10、25、40 d的萌发情况,分析花粉生活力随低温贮藏天数的变化趋势。[结果]香椿花粉在20℃的萌发率均显著高于其余3个培养温度,花粉萌发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培养30 h后,花粉萌发率均无显著变化。低温贮藏10 d的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显著正相关,与花药宽度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29 6、-0.739 9。随着低温贮藏时间的延长,香椿花粉萌发率显著降低,含水率高的XC22降幅最大,低温贮藏10、25 d的花粉萌发率分别为89.2%、3.3%。[结论]检测香椿花粉生活力的最佳离体培养条件为20℃培养30 h;香椿花粉萌发率与花药长度、宽度以及含水率可能作为筛选花粉高萌发率的指标;低温贮藏可能对含水率高的香椿花粉生活力影响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彭向永  刘俊祥  李振坚  程运河  孙振元  
为明确蒿柳的花粉萌发特征,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法,研究了不同温度、光照和培养基对蒿柳花粉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光照强度均影响蒿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2025℃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适温度区间,1 500和2 000 lx是蒿柳花粉萌发的最佳光照强度。正交试验中,一定质量浓度的蔗糖、H_3BO_3及pH值均可显著影响蒿柳花粉萌发,3个因子最佳组合为蔗糖100 g/L、H_3BO_3 200 mg/L,pH5.0,在光照强度为1 000 lx,温度为25℃时,萌发率高于48.8%。利用试验筛选出的蒿柳花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勇军  王玲  陈建华  马继琼  尹桂芳  
研究了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温度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适宜蔗糖浓度为10%~15%,适宜培养温度为26~28℃,该培养条件下,花魔芋和白魔芋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分别达26.78%、22.35%和455.18、427.22μm。硼酸、硝酸钙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浓度过高时起抑制作用;适宜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硼酸、硝酸钙浓度分别为150~200和200~300 mg/L。硝酸钾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对魔芋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影响不显著。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智群  孔博  程雪桐  李亮  张平冬  
【目的】研究高温处理对银灰杨小孢子发生的影响,揭示高温处理导致杨树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旨在完善高温处理诱导配子染色体加倍、选育林木三倍体的技术。【方法】本研究以银灰杨为试验材料,利用38℃和41℃的高温,对不同减数分裂时期的银灰杨花粉母细胞进行3、6 h处理,研究处理温度、减数分裂时期以及持续处理时间对败育花粉比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未经高温处理和高温处理后银灰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微管骨架动态变化以及减数后绒毡层细胞发育的差异,揭示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结果】(1)减数分裂时期、处理温度、持续处理时间以及减数分裂时期与处理温度、减数分裂时期与持续处理时间的交互作用均对败育花粉比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41℃高温于中期Ⅰ持续处理3 h的败育花粉比率最高,为(25.11±4.28)%。(2)与对照组相比,银灰杨雄花芽经高温处理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微管骨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解聚,中期Ⅰ和中期Ⅱ的部分纺锤体微管缺失,致使后期Ⅰ和后期Ⅱ的同源染色体或姊妹染色单体分离异常,产生大量的落后染色体。这些落后染色体被遗弃在细胞质中,引起微核的产生,四分体时期形成多分体而导致花粉败育。(3)高温处理可导致银灰杨花药绒毡层退化延迟,但仍能正常开裂,释放出花粉粒,因此绒毡层延迟退化不是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败育的原因。【结论】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母细胞中期Ⅰ和中期Ⅱ的部分纺锤体微管缺失,致使后期Ⅰ和后期Ⅱ产生大量的落后染色体,引起大量多分体的产生,是高温处理诱导银灰杨花粉败育的细胞学机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光明  张福锁  尚忠林  张锡梅  
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低温装载有钙离子荧光探针 fluo- 3的百合花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与培养基中硼酸的关系 ,发现硼酸处理的百合花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明显高于无硼酸处理 ,而且硼酸浓度有关。 10 0μmol.L-1的硼酸处理在 10 min内显著诱导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而培养某中加入有 Ca2 + 螯合剂 EGTA或非特异性质膜钙离子通道抑制剂 L a3 + 则不能诱导游离钙离子浓度升高。结果表明硼能促进细胞外的钙离子进入细胞内 ,维持百合花粉细胞内游离钙离子较高的浓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翠婷  吕洪飞  王锋  张春雨  林金星  
该文研究了青花粉在离体培养条件下,蔗糖、硼(H3BO3)和钙(CaCl2)对其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同时还优化了培养基的组分配比.培养基中蔗糖浓度对青花粉的萌发影响显著,并有明显的域值效应;应用识别酯化果胶的单克隆抗体JIM7和酸性果胶的JIM5,分别对青花粉管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发现无硼培养可导致酸性果胶在其顶端细胞壁大量富集,而酯化果胶减少;荧光探针Fluo--3/AM标记实验揭示,无硼培养使其顶端胞质的Ca2+浓度梯度消失.研究结果表明,硼可能作为一种相关因子影响关键酶活性,改变细胞壁的延展性以至影响花粉管细胞壁的构建,同时破坏了花粉管顶端极性生长依赖的Ca2+梯度,从而影响其花粉管的生...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春林  杨水平  姚小华  任华东  王开良  林萍  
以6个普通油茶无性系花粉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温度、硼元素用量、蔗糖浓度、琼脂用量对花粉萌发的影响,以揭示普通油茶花粉在离体条件下的萌发特性。结果表明:4个影响花粉萌发率的试验因素中,温度是极显著影响因素,以25℃最优;蔗糖浓度也能显著影响多数无性系,以10%最优;硼元素用量和琼脂用量仅对个别无性系有显著影响,分别以100 mg·kg-1和0.5%最优。结合多重比较,处理T9为试验优选组合;花粉管的生长从开始到停止略呈"慢—快—慢"的抛物线趋势;稍高的钙离子浓度显著抑制花粉萌发,低浓度锌、钼离子对花粉萌发略有促进,高浓度则效应为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传虎  张秋平  姚家玲  陈春丽  
【目的】研究和确定禾本科无融合生殖植物——龙须草(Eulaliopsisbinata)的染色体数目并进一步判断其倍性。【方法】采用根尖压片法确定龙须草的染色体数目,通过分析龙须草核型和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确定其倍性水平。【结果】龙须草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0条,核型公式为2n=40=18m+2sm,属于1B型。龙须草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为连续型胞质分裂,终变期染色体构型为20Ⅱ。在其减数分裂过程观察到中期Ⅰ出现不配对染色体(34.3%),后期Ⅰ出现落后染色体,变幅为1~3个(32.4%),末期Ⅱ~四分体时期可观察到明显的微核(20%)等异常现象。【结论】龙须草是异源四倍体植物,具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龙兴  张继  周双云  安振宇  方仁  邓彪  尧金燕  
【目的】了解莲雾的开花习性和花粉可育性,为开展莲雾授粉作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莲雾花被开始松散分离至谢花期间每天的7:00、12:00和18:00观察记录其花被、花丝、花药、花粉和柱头等花器的变化情况,分析其花粉生活力;在花朵开放前2 d至开放后2 d,分析其柱头接受花粉的活性;收获时比较分析人工杂交授粉与自然授粉果实的品质。【结果】莲雾开花前1 d,紧闭的花被逐渐松散而分离,当天开花的花朵于6:00-7:00开放,11:00-12:00花粉完全散离花药;花序由最外下层开始开放,逐渐向内上层依次展开;花粉形态主要为三角形,有3个发芽孔;花粉在含10%蔗糖的培养基中、30℃时发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以花朵开放当天授粉的结籽率最高;人工杂交授粉果实的单果重、果实大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显著高于自然授粉果实(P<0.05)。【结论】莲雾杂交授粉成功率主要受花粉生活力、柱头有效状态和温度3个因子影响,最适授粉温度为25~30℃,花粉收集最佳时间为花朵开放当天的7:00-11:00,授粉最适时间为开花当天。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宏波  陈发棣  房伟民  
以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培小菊品种43-2、46-1、48-2为试材,研究了菊花和菊属植物花粉的离体萌发最适培养基配方、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结果表明:南京野菊和毛华菊花粉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是ME3+300g·L-1PEG1500,最高萌发率达54·1%和46·3%;栽培小菊46-1和48-2最适离体萌发培养基为ME3+300g·L-1PEG1500或ME3+200g·L-1PEG4000(两者差异不显著),最高萌发率达25·3%和29·3%。硼酸和Ca2+对花粉萌发率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提高花粉管的质量,花粉管长度适中、较直且粗;蔗糖对花粉萌发的作用不显著。固体和液体培养对南京野菊、毛华菊和栽...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涛  郭雨竹  李佳宁  王澍涵  冀宗琪  陆秀君  
研究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a Fisch.ex Ledeb.)花芽分化过程中内部解剖结构与外部形态变化的规律,花器官发育特征,并探究花粉的萌发特性,为蒙古栎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通过外部形态观测,结合石蜡切片技术,研究蒙古栎芽形态发育,明确花芽分化时期及各时期特征,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离体萌发试验,观测蒙古栎的花粉结构和萌发特性。结果表明:蒙古栎的芽为混合芽,新芽在5月下旬开始孕育,7月初芽的纵径和横径接近,平均为1.0mm;到10月下旬蒙古栎进入休眠期前,顶芽的纵径发育至9.26mm,横径至4.22mm;到翌年4月初叶序露出前,顶芽纵径可达10.40mm,横径可达4.85mm。蒙古栎花芽内部分化可分为5个时期:未分化期、分化初期、萼片分化期、雄花形成期、雌花形成期。花芽未分化期持续时间较长,先形成茎端的生长点,开始叶芽分化;9月上中旬进入花芽分化初期,10月中下旬,进入萼片形成期,翌年3月进入雄花形成期和雌花形成期,雄花形成期早于雌花形成期。4月中旬可见雄花,4月下旬开花,此时雌花也发育完全,呈红色,略晚于雄花开放。蒙古栎花粉属于中粒花粉,长椭球形,极轴长平均值为41.22μm,赤道轴长平均值为22.64μm,具有3条萌发沟,其纹饰是聚颗粒状类型。在蔗糖浓度为150g·L~(-1),硼酸浓度为200mg·L~(-1)的培养基上培养,蒙古栎花粉萌发率可达46.59%。蒙古栎在开花结束的当月开始孕育新的混合芽,叶芽先于花芽分化,芽中有多个花原基,翌年3月开始雌雄花的分化,靠近芽上端的形成雌花序,下端的形成雄花序,雄花花丝短,花药由4个花粉囊组成,花粉的离体培养需要适宜浓度的糖和硼酸,以提高萌发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