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6)
2023(10171)
2022(9211)
2021(8861)
2020(7305)
2019(17191)
2018(17428)
2017(32857)
2016(18411)
2015(21001)
2014(21400)
2013(20825)
2012(18931)
2011(16912)
2010(16736)
2009(14929)
2008(14472)
2007(12587)
2006(10812)
2005(9268)
作者
(54195)
(44541)
(44378)
(42095)
(28291)
(21508)
(20277)
(17789)
(16802)
(16192)
(15274)
(14728)
(14185)
(13977)
(13875)
(13659)
(13612)
(13250)
(12604)
(12574)
(11240)
(10814)
(10725)
(10176)
(10132)
(10024)
(10012)
(9778)
(9120)
(9047)
学科
(64864)
经济(64785)
管理(51337)
(47646)
(40341)
企业(40341)
方法(31110)
数学(26344)
数学方法(26018)
(17953)
(16921)
中国(16643)
(16635)
业经(15162)
地方(13899)
理论(13523)
农业(12021)
(11803)
(11547)
贸易(11539)
(11487)
(11473)
财务(11421)
财务管理(11390)
(11174)
教育(10956)
技术(10921)
企业财务(10724)
环境(10652)
(9453)
机构
学院(253526)
大学(252091)
管理(99465)
(88638)
经济(86293)
理学(86288)
理学院(85280)
管理学(83697)
管理学院(83269)
研究(80934)
中国(58499)
科学(55288)
(54117)
(44869)
(41812)
业大(41479)
(40836)
研究所(38289)
(37276)
中心(37099)
农业(35599)
(34323)
师范(33934)
北京(33907)
财经(33023)
(31156)
技术(31014)
(29854)
(29204)
师范大学(27009)
基金
项目(176065)
科学(136147)
研究(128688)
基金(124383)
(108825)
国家(107858)
科学基金(91679)
社会(75302)
(71760)
社会科(71018)
社会科学(70997)
基金项目(67178)
自然(62168)
自然科(60639)
自然科学(60625)
(59976)
教育(59650)
自然科学基金(59486)
编号(54807)
资助(50863)
成果(44482)
重点(39202)
课题(37955)
(37198)
(37173)
(36989)
创新(34344)
科研(34108)
项目编号(33787)
大学(33161)
期刊
(98325)
经济(98325)
研究(70950)
中国(48114)
学报(44597)
(41511)
科学(38871)
管理(35257)
教育(33368)
大学(31791)
(30990)
学学(29707)
农业(28753)
技术(22932)
(17895)
金融(17895)
业经(17530)
图书(16685)
(14696)
财经(14689)
经济研究(14459)
理论(13327)
科技(13143)
实践(12666)
(12666)
问题(12526)
(12448)
(12316)
现代(11609)
情报(11585)
共检索到3603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小梅  杨婉身  毛龙  
CCaMK作为一类重要的Ca2+传感蛋白可以通过与胞内Ca2+和CaM结合进而诱导下游蛋白质磷酸化方式以及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已有几种高等植物的CCaMK被报道,但对小麦TaCCaMK基因的报道尚属空白。因此,本实验以5份不同倍性小麦为材料,对TaCCaMK基因的拷贝数以及TaCCaMK基因的视锥蛋白类结构域的单核苷酸多态性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以便为TaCCaMK基因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覃建兵  何光源  
以 13个不同基因型、3种不同外植体为材料 ,选用 5种不同培养基 ,研究了各因素对愈伤组织诱导、分化的影响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套可靠的小麦组培再生系统。结果表明 ,愈伤组织的诱导、根的分化和绿苗的再生虽然都具有显著的基因型效应 ,但不具备显著的相关关系 ;对于绿苗的再生分化 ,幼胚优于成熟胚 ,幼穗和幼胚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 ;X和A培养基各自在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生分化上都明显优于MSSAA/ 2和R培养基。成熟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 88.9%、5 6 .3%和 8.7% ;幼胚愈伤组织诱导率、生根率和绿苗率平均分别可达 99.1%、5 3.2 %和 17.6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莉  沈迎芳  马超  刘德梅  王海庆  陈志国  
青海、西藏、甘肃、宁夏、陕西位于中国的西北和西南部,属于西部地区,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对于该区春小麦穗发芽状况的研究很少。本研究利用Vp-1基因的STS功能标记Vp1B3对233份来自这一地区的春小麦品种进行PCR检测,以期为西部小麦抗穗发芽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种质资源。结果表明,西部春小麦品种(系)中,Vp1B3a(感穗发芽)、Vp1B3b(抗穗发芽)、Vp1B3c(抗穗发芽)基因型频率分别为30.04%、12.02%和57.94%,以Vp1B3a和Vp1B3c基因型为主。一般红粒品种较白粒品种抗穗发芽,但在西部地区白粒品种抗穗发芽基因型频率高于红粒品种。农家品种、引进品种、育成品种中V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强  李丁  乔文臣  孙书娈  孟祥海  魏建伟  赵明辉  赵凤梧  李会敏  
分析衡观35广适基因对冬春麦杂交F1影响,可为冬春杂交小麦定向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利用广适节水小麦品种衡观35与145份节水春麦材料杂交配制F1,用相关分子标记测定不同矮秆基因、春化基因和光周期不敏感基因对F1影响。结果表明,测试春小麦材料不具有Rht1和Rht2基因,有Rht8矮秆基因的16份,具有矮秆基因(Rht1、Rht2、Rht8)的衡观35与携带Rht8矮秆基因的春小麦材料杂交F1降秆作用最明显,达25.5%。具有隐性春化基因(vrn-A1和vrn-B1)的衡观35与携带vrn-A1基因的春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钢  张庆勤  
远缘杂交是创造新物种、新种质以及转移异源遗传物质的有效途径, 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小麦外源基因导入的研究进展概况,并根据我们多年的远缘杂交育种实践, 综合分析了当地的生态气候条件, 提出了生态环境与糖蛋白互作诱导远缘杂种育性假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果忠  游光霞  武淑祯  张秀英  王海波  肖世和  
为了解小麦春化基因Vrn-1的遗传效应,以15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发育进程的影响,并采用分子标记鉴定了上述品种的Vrn-1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Vrn-1等位基因组合的小麦品种抽穗期存在很大差异;3个显性Vrn-1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表现为Vrn-A1>Vrn-D1>Vrn-B1;春化基因具有累加效应,显性Vrn-1基因的存在使基因型呈现春性特征,不携带任何显性Vrn-1基因的基因型则表现为冬性。因此,采用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可以很好地预测品种的冬春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梁鸿  王新望  张晓东  胡道芬  刘广田  
用基因枪进行gus基因转化,研究了小麦幼穗、幼胚愈伤组织不同诱导培养时间的转化效果。结果表明,幼穗以诱导培养16d的转化效果最佳,幼胚以诱导培养15d的转化效果最好。比较幼穗和胚的组织培养结果发现,幼穗较幼胚更耐继代和形成再生植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矮(Olesen dwarf)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培育与征集的7个致矮力弱的显性矮源回交导入4个中、高秆(85~105cm)轮回父本品种(BC4F1),建立了4套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2005~2006两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多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喻修道  徐兆师  陈明  李连城  马有志  
近年来植物转基因技术研究迅速发展,大豆、玉米、油菜和棉花等转基因品种已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小麦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自1992年第一株转基因小麦诞生以来,小麦转基因技术发展较快,为开展小麦分子育种奠定了基础。目前,小麦遗传转化主要采用基因枪法和农杆菌介导法,分别占68.8%和15.9%。研究涉及抗病、抗虫、抗逆、品质改良、提高产量等方面,其中研究较多的为抗病(39.7%)和品质改良(25.6%),部分转基因小麦品系已进行环境释放及生产性试验。本文综述了小麦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现状,讨论了小麦转基因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北海  张艳敏  李洪杰  王子宁  石云素  张忠廷  李松涛  王斌  杜立群  朱至清  
采用RAPD技术 ,以 4个小麦株高基因近等基因系 (分别含有rht、Rht1、Rht2、Rht3)为材料 ,对 2 96个单一随机引物 (10个核苷酸 )进行了筛选。发现 2 5个引物的扩增产物在近等基因系间表现出特异性。在 6次重复试验中 ,有 18个引物的特异扩增片段不能重复 ,6个引物可以重复 2~ 3次 ,唯有OPAM 0 1在全部试验中均能稳定重复 ,其特异扩增片段OPAM 0 1186 0 可以作为 rht基因的RAPD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惠贤  郭蔼光  范三红  郑雪  
 用CTAB法提取小麦材料基因组DNA,根据基因库中公布的已知LMW-GS基因序列,设计并合成染色体位点特异的PCR引物1~7;探索出优化的PCR反应体系,即20μL反应体积中,Mg2+浓度为2.5mmol/L,dNTP浓度为200μmol/L,模板DNA30~60ng,每种引物50ng,Taq酶0.5U。利用特殊小麦材料——六倍体普通小麦(染色体组为AABBDD)、四倍体小麦(AABB)及二倍体一粒小麦(AA)和节节麦(DD)等的基因组DNA为模版,在优化的PCR反应体系下进行特异性扩增和引物验证。结果表明,引物3和引物4为小麦谷蛋白Glu-D3位点LMW-GS基因的特异引物,用其进行扩增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蒋春志  张艳敏  郭北海  温之雨  李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式昭  涂洋  朱华忠  郑建敏  刘泽厚  王琴  罗江陶  万洪深  伍玲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可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小麦 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川麦1247全生育期较四川大面积推广中熟品种提早4~5 d,较晚熟品种提早7 d。与其他品种相比,川麦1247的抽穗期较早,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从灌浆3个阶段来看,川麦1247的灌浆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较短,而灌浆渐增期、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较高。从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动态来看,早熟品种能持续保持较快的灌浆速度,且灌浆高峰的峰值高。利用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分型表明,川麦1247含光周期基因Ppd-D1a、春化基因vrn-A1、Vrn-D1a以及正向控制千粒重基因(TaSus2-2A、TaGASR-7A、TaGW2-6B、TaSus1-7B、TaGS1a和TaGS-D1a)的聚合效应可能是川麦1247在早熟、高产性状上表现优良的重要原因。【结论】川麦1247灌浆速率高,可以弥补灌浆期缩短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聚合早熟、高产相关优异功能基因资源。因此,川麦1247在当前生产上和早熟小麦育种中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仇松英  许钢垣  武计平  逯腊虎  孟兆萍  
经过10余年研究,从上万份不同类型小麦亲本及杂交后代中,鉴定、筛选、培育出5种具有小麦无融合生殖特性的基因型材料,分别是:多苗材料,表现兼性无融合特点的材料,表现专性无融合生殖特点的材料,孤雌生殖材料,具多雌蕊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广才  吴东兵  杨万深  李荣旗  张仲琦  张志刚  
为了研究冬小麦在小播量条件下的产量和品质表现,2001~2003年在北京安排了两个年度的秋播试验。参试品种有DS1号、临抗1号、冀麦30、鲁麦21和京411,京411是对照品种,播种量是22.5kg/hm2。2001-2002年度,参试品种中临抗1号的最高产量达到6652 5kg/hm2;2002-2003年度中,京411、鲁麦21、临抗1号、DS1号、冀麦30的平均产量分别达到8537 6,7403 7,7353 75,6836 25,6169 8kg/hm2,品种的品质也较好。试验中,这些品种有正常的生育表现,较强的分蘖能力,旺盛的生理活动。在产量结构中,这些品种的单株穗数较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