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40)
- 2023(2947)
- 2022(2513)
- 2021(2333)
- 2020(2098)
- 2019(4518)
- 2018(4565)
- 2017(7066)
- 2016(5042)
- 2015(5946)
- 2014(5948)
- 2013(5499)
- 2012(5190)
- 2011(4666)
- 2010(4835)
- 2009(4182)
- 2008(4092)
- 2007(3836)
- 2006(3176)
- 2005(2744)
- 学科
- 济(9405)
- 经济(9393)
- 管理(8026)
- 业(7039)
- 学(5917)
- 教学(5031)
- 企(5005)
- 企业(5005)
- 理论(4994)
- 教育(4891)
- 方法(4590)
- 中国(4331)
- 农(4007)
- 数学(3934)
- 数学方法(3862)
- 学法(3631)
- 教学法(3631)
- 学理(3284)
- 学理论(3284)
- 研究(2621)
- 财(2564)
- 水产(2485)
- 农业(2468)
- 害(2447)
- 银(2438)
- 银行(2397)
- 虫(2373)
- 技术(2342)
- 行(2311)
- 动物(2292)
- 机构
- 学院(66793)
- 大学(64448)
- 研究(28849)
- 农(26714)
- 科学(24006)
- 农业(22072)
- 业大(18369)
- 中国(18257)
- 所(18192)
- 研究所(17124)
- 京(15258)
- 济(15146)
- 技术(15047)
- 管理(14698)
- 经济(14442)
- 农业大学(13930)
- 室(13524)
- 省(12970)
- 业(12715)
- 中心(12547)
- 实验(12423)
- 理学(12045)
- 实验室(12003)
- 江(11875)
- 理学院(11779)
- 重点(11312)
- 管理学(11128)
- 管理学院(11048)
- 科学院(10444)
- 院(10254)
- 基金
- 项目(48780)
- 科学(34340)
- 家(30667)
- 基金(30425)
- 国家(30398)
- 研究(29862)
- 省(23618)
- 科学基金(22592)
- 划(19849)
- 自然(17414)
- 自然科(17012)
- 自然科学(16994)
- 自然科学基金(16647)
- 教育(16187)
- 基金项目(15497)
- 科技(13729)
- 计划(13535)
- 社会(13428)
- 资助(13177)
- 社会科(12497)
- 社会科学(12494)
- 重点(12447)
- 编号(12245)
- 课题(11494)
- 农(11307)
- 专项(10716)
- 创(10694)
- 业(10512)
- 成果(10504)
- 发(10486)
共检索到1015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荣 王轶 刘晓颖 王振英 彭永康 解超杰 杨作民
【目的】通过对2对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NILs)Brock/015//京4117、Brock×京4117的遗传背景进行分子检测,使其应用于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机理的研究和辅助选择育种。【方法】通过AFLP分子标记方法,检测NILs、Brock、京411遗传背景。同时,对Brock×京4117F2分离群体的抗、感单株进行了分子标记筛选与抗白粉病连锁性分析。【结果】在NILs中发现有"亲二型"、"偏抗病供体亲本Brock型"、"偏轮回亲本京411型"和"交换型"4种AFLP带型。在Brock、NILs和Brock×京411F2分离抗、感单株中,筛选到P15/M14-160AFLP分子标记,这个标记在轮...
关键词:
小麦 近等基因系 白粉病 AFLP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解超杰 杨作民 孙其信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我国小麦生产的重要常见病害之一。培育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白粉病的一项既安全又经济有效的措施。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该措施正在成为小麦抗病基因研究工作的重要手段之一。到目前为止 ,小麦中正式定名的抗白粉病基因位点已达 30个 (Pm1~Pm30 ) ,其中 16个位点的 18个基因已成功地标记和作图 ,为这些抗病基因的鉴别和遗传学研究以及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本文对RFLP、RAPD、AFLP、SSR等技术在小麦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研究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雅宁 徐有 张业伦 兰素缺 裴翠娟 李杏普 王伟
从小麦中筛选抗白粉病基因,为小麦抗病育种提供抗病亲本,为育种后代抗病基因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以河北省保存的65份小麦遗传资源为材料,利用STS标记技术,对其所携带的抗白粉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检测出携带Pm21、Pm4a和csLV34抗白粉病基因的品种各一个,分别为金禾7178、河农7069和秋麦。这些资源可以作为抗病亲本在小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
关键词:
小麦 抗白粉病,基因 STS 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孟成生 李爱丽 张俊红 马峙英 贾继增
采用cDNA-AFLP(cDNA-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技术,对小麦抗白粉病近等基因系Mardler/7*百农3217和百农3217材料的不同处理,于接菌后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进行了表达分析。Mardler/7*百农3217及其感病轮回亲本百农3217在表达上存在差异;利用46对引物在抗/感近等基因系和感病轮回亲本DCINA处理发现283条差异带,对其中42条片段进行克隆测序,同源性分析发现包括信号转导相关的基因片段、与细胞壁的组成和结构相关的基因片段和与过敏性反应相关的基因片段。此研究结果发现其中的一些差异显示片段对小麦的抗白粉病机理的...
关键词:
小麦 cDNA-AFLP 差异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朴春根 唐文华 曾士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晶 彭福祥 刘祜宇 耿妙苗 董宏图 李映辉 刘婉辉 刘鑫 李峰 解超杰 孙其信
为明确小麦品种Bogatka抗白粉病性状的遗传基础,利用感病亲本薛早和Bogatka以及其杂交所得"薛早/Bogatka"F1与薛早回交得到的BC1群体,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Bogatka中含有1个显性抗白粉病基因,暂命名为MlBogatka。进一步利用BSA法对BC1分离群体进行分子标记检测,得到与MlBogatka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STSBCD135、Xgwm501和Xwmc332,并构建遗传连锁图。根据这些分子标记的染色体定位信息,该基因位于小麦2B染色体长臂。综合对该基因的标记定位和Pm6基因特异分子标记检测结果,推测该基因可能是Pm6或与Pm6位点紧密连锁的抗白粉病...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瑕 张超 张明 徐林涛 王洪刚
为明确小麦种质系山农10103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特点,利用山农10103与高度感染白粉病的小麦品种辉县红杂交构建F2分离群体,并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辉县红高度感染白粉病,山农10103和山农10103×辉县红F1对白粉病表现为免疫或近免疫,F2群体抗感分离符合3∶1的分离比例,证明山农10103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显性主效基因控制,暂将其命名为PML10103;在2 606对SSR、ETS-SSR和STS引物中,筛选得到7个与白粉病基因PML10103连锁的标记Xcinau188、Xcau127、cFE164、cWM109、SWES231、XcnL113和S...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长有 王耀勇 张改生 王秋英 吉万全
【目的】选育小麦新种质N95175和新品种远丰175,并检测其是否含有来源于小麦-簇毛麦易位系92R149的抗白粉病基因或抗条锈病基因。【方法】利用92R149/咸87(30)//小偃6号杂交组合选育N95175和远丰175,并以N95175、远丰175及其亲本92R149、咸87(30)和小偃6号为材料,利用与抗白粉病基因Pm21共分离的SCAR标记及与抗条锈病基因Yr26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11和Xgwm18,对N95175和远丰175所携带的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从N95175中扩增出与92R149相同的SCAR标记特异条带,而在2个感病亲本咸87(30)、小偃6...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白粉病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荣 刘润堂 郭秀荣 侯变英 PeterLangridge
对 4个小簇麦及小麦亲本和抗源供体簇毛麦进行了AFLP分析 ,确定了 4个小簇麦是均含有一段簇毛麦DNA的易位系。从得到的 3个与该基因可能较紧密连锁的标记和 7个不太紧密连锁的标记中 ,推测 4个易位系中簇毛麦DNA的长短不一样。文中还讨论了AFLP作为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易位系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易位 AFLP 小簇麦 簇毛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慧娟 贾举庆 李欣 乔麟轶 阎晓涛 任永康 常利芳 张树伟 畅志坚 张晓军
为了明确小麦与八倍体小偃麦远缘杂交培育的小麦新种质CH7015中抗白粉病基因的来源及其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将CH7015与感病品种台长29杂交,对其F_1、BC_1、F_2群体接种白粉病,进行抗病性鉴定和抗感杂交后代的遗传分析,选取分布于小麦21对染色体上的825对SSR引物,采用群体分离分析法(BSA)对台长29×CH7015的F_2群体进行标记筛选。结果显示,CH7015抗性受1对显性核基因控制,其抗白粉病基因PmCH7015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通过抗感基因池和群体筛选,获得5个连锁标记,分别为:Xwmc657、Xgpw2328、Xwmc68、Xgpw4079和Xgpw7272。其中,Xwmc68和Xgpw4079位于PmCH7015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8.2,1.4 cM。中国春缺体-四体和双端体的验证结果将抗病基因定位于小麦4B染色体的短臂上(4BS)。综上所述,由于小麦4BS染色体上尚无有关抗白粉病基因的报道,因此,推测PmCH7015是一个新发现的抗白粉病基因位点,其抗性可能来源于中间偃麦草。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冰冰 孙宝启 李光威 孙群 解超杰
以近等基因系 R4A(含抗白粉病基因 Pm13)和中国春(CS)为材料,用 RAPD 技术从10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个具多态性的引物。片段 OPV09-1140只在 R4A 中出现,可能与 Pm13连锁;而片段OPR10-2790仅在 CS 中出现,应当是外源遗传物质替换或插入的部位。本文还对 RAPD 技术进行了探索,证明用不同时期植物材料的 DNA 作模板所得扩增带谱基本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抗性基因 RAPD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莹莹 王长有 吉万全 王秋英 刘雪利
为明确小簇麦新种质N95175抗白粉病基因的遗传效应和基因位点,采用常规分析法结合SSR技术进行抗性基因的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研究。抗性基因常规分析结果表明,N95175分别与高感白粉病普通小麦品种陕160和陕优225两个杂交组合的F1均现高抗,F2抗感植株比例分别为115∶43和111∶48,经χ2检验,符合3∶1的显性单基因孟德尔遗传分离比例,即该抗白粉病基因为显性单基因遗传。利用208对小麦微卫星引物对N95175×陕优225的F2抗感分离群体分析结果表明,Xgwm570和Xwmc553均与抗白粉病基因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13.38和12.03 cM。Xg-wm570和Xwmc553两者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闫贵云 古春霞 王敏 谭丹 刘晓宇 卢成达 左静静
四倍体小麦是普通小麦的祖先种,也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发掘四倍体小麦抗病种质并鉴定其携带的抗病基因,旨在为小麦新品种选育提供新抗源。TDI-1是栽培二粒小麦,在多年的田间种植过程中表现出对白粉病免疫的表型。为了确定TDI-1携带的抗病基因,为小麦白粉病抗性遗传提供理论依据,首先将其与表现为感白粉病表型的硬粒小麦TDU-1进行杂交并构建了遗传群体,然后对亲本及其杂交F1、F2、F2:3群体进行了白粉菌小种E09接种试验和抗病性分析,最后利用混合分离群体分析法(BSA)对抗白粉病基因进行了定位。结果表明,TDI-1在苗期对E09表现为感病,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TDI-1和TDU-1的F1植株在成株期对E09表现为抗病;F2群体中,表现为抗病的单株数和感病的单株数的比例符合3∶1(χ23:1=0.11,P=0.74);F2∶3家系中,纯合抗病、抗病性分离、纯合感病的家系数目之比符合1∶2∶1(χ21:2:1=0.47,P=0.79),表明TDI-1成株期白粉病抗性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暂将其命名为PmTDI-1。对TDI-1和TDU-1及其杂交后代F2群体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发现4个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的分子标记Xwmc407、NRM-2AS29、NRM-2AS45和NRM-2AS84与PmTDI-1紧密连锁,其中,NRM-2AS45和NRM-2AS84位于两侧,遗传距离分别为1.8,4.6 cM。由此,将成株期抗白粉病基因PmTDI-1初步定位于2A染色体短臂上。研究结果显示,从四倍体小麦TDI-1中鉴定到1个新的显性成株抗白粉病基因PmTDI-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吴政卿 雷振生 赖菁茹 杨会民
利用国内外 2 0多个抗白粉病种质资源及农艺性状优良的推广种组成抗白粉病轮回选择群体 ,建立动态的抗白粉病基因库 ,并通过对不同世代群体内可育株选择 ,选育小麦新品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