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01)
2023(9418)
2022(7930)
2021(7321)
2020(5906)
2019(13075)
2018(12849)
2017(23824)
2016(13523)
2015(14907)
2014(15032)
2013(14820)
2012(14541)
2011(13440)
2010(13803)
2009(12734)
2008(12891)
2007(12038)
2006(10644)
2005(10140)
作者
(44653)
(37333)
(37282)
(34985)
(23886)
(18175)
(16678)
(14532)
(14142)
(13697)
(12774)
(12450)
(12312)
(12169)
(12054)
(11396)
(11263)
(11141)
(10850)
(10714)
(9599)
(9598)
(9299)
(8551)
(8504)
(8484)
(8430)
(8282)
(8014)
(7600)
学科
(57480)
经济(57417)
管理(35132)
(34990)
(27080)
企业(27080)
中国(19420)
地方(18343)
方法(18288)
(16598)
数学(15150)
(15063)
数学方法(14903)
业经(13755)
(12698)
(12047)
银行(12010)
(11982)
(11692)
金融(11691)
(11664)
农业(11395)
地方经济(10340)
(10147)
(9965)
贸易(9953)
(9554)
技术(9516)
环境(8755)
理论(8533)
机构
学院(198737)
大学(196986)
研究(78590)
(74170)
经济(72310)
管理(64858)
中国(59158)
理学(54243)
理学院(53381)
科学(53366)
管理学(52047)
管理学院(51681)
(47444)
(44187)
(43856)
研究所(39767)
农业(37564)
(35874)
中心(34996)
业大(34943)
(32870)
(28848)
北京(28180)
(27965)
(27776)
师范(27531)
财经(27304)
(26816)
科学院(25140)
技术(25089)
基金
项目(127593)
科学(97641)
基金(89417)
研究(86761)
(81540)
国家(80815)
科学基金(66343)
(52660)
社会(52489)
社会科(49643)
社会科学(49631)
基金项目(46252)
自然(44715)
(44321)
自然科(43701)
自然科学(43678)
自然科学基金(42884)
教育(39460)
资助(37625)
编号(33642)
(33069)
重点(29979)
成果(28742)
计划(26488)
(26381)
(26226)
课题(25869)
发展(25347)
(24916)
创新(24693)
期刊
(93373)
经济(93373)
研究(60362)
中国(49674)
(46205)
学报(44172)
科学(36226)
大学(31396)
农业(31176)
学学(29913)
(27762)
管理(26852)
教育(25232)
(22903)
金融(22903)
(16565)
技术(16504)
业经(16010)
经济研究(14688)
财经(14038)
业大(12572)
(12156)
(12148)
问题(11643)
农业大学(10759)
科技(10603)
(9473)
图书(9141)
技术经济(9051)
世界(9000)
共检索到3220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建东  曹远银  姚平  
小麦接种高度非亲和性的小麦秆锈菌后,在其细胞间隙液(IWF)中可能存在激发子。通过硫酸铵沉淀法将其分级,再将各分级沉淀蛋白溶液注射到高度非亲和性互作小麦叶片中,观察过敏性坏死反应(HR)和过氧化物酶(POD)及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变化。结果表明:激发子成分主要集中在50%~80%硫酸铵沉淀蛋白部分中,能明显诱导叶片发生过敏性坏死反应;40μg/mL的该分级沉淀蛋白溶液处理小麦叶片后,PAL和POD活性在早期已有显著增加,分别在诱导处理后36 h和60 h左右出现最高峰,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7.47%和78.2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龙书生  曹远林  李亚玲  康振生  
【目的】探讨活性氧在植物抗病菌侵染反应中的作用。【方法】以小麦洛夫林13为供试植物,条锈病菌单孢菌系CY23-2、CY25-8和CY29-3为供试病菌,从小麦与条锈病菌之间典型的过敏性坏死反应(HR)中,探讨活性氧的积累、保护酶系活性变化和原生质膜的透性改变与过敏性坏死反应(HR)的关系。【结果】不亲和条锈病菌CY23-2和CY25-8侵染可引起小麦叶片内2个活性氧的积累高峰,分别出现在接种后第2天和接种后第5~6天。亲和条锈病菌CY29-3的侵染只引起1个活性氧积累高峰,出现时间与不亲和互作的第2个活性氧高峰期一致。不亲和互作中,小麦叶片上产生过敏性坏死反应只出现在第1次活性氧突增之后,表明...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卫  豆献英  李德青  张正光  
采用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从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cDNA文库中筛选受3种不同激发子(Nep1、harpin和INF1)诱导的过敏性细胞死亡的调控基因。以农杆菌Gv3101为宿主、利用PVX病毒表达载体构建了含有7 000个单克隆的本氏烟cDNA文库,采用牙签刺伤法和注射接种法,从6 000个克隆中筛选到了34个能使激发子诱发的过敏性细胞死亡表型发生改变的克隆。对上述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发现其中13个与已知的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其中克隆Nb14-4编码1个特异的ALY蛋白;克隆Nb3-9和Nb4-26分别编码1个苹果酸脱氢酶和果糖二磷酸醛缩酶;Nb4-2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荣丽  陈万权  陈广艳  黄云  刘太国  蔡治荣  张胜恒  易红华  
以感病材料Thatcher和抗叶锈菌近等基因系TcLr28为材料,麦苗长至一叶一心期时,用浓度为200 mg/L的BION(有效成分为苯并噻二唑,BTH)喷雾处理并在4d后接种叶锈菌,测定不同时期SOD、POD、PPO、PAL、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变化的分析表明,经BION诱导后的小麦其体内的SOD、POD、PPO、β-1,3葡聚糖酶、几丁质酶的活性均高于未诱导小麦品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甘芸哲  张正光  王源超  郑小波  
【目的】从基因组水平筛选不结球白菜中受激发子PB90诱导过敏性细胞死亡早期上调表达的基因。【方法】采用抑制性差减杂交的方法筛选疫霉菌激发子PB90注射处理不结球白菜叶片5h内上调表达的基因。【结果】测定分析了200个上调表达的cDNA片段,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它们包含70个上调表达的基因片段,共分为9类:基本能量或代谢产物;蛋白质合成分解;细胞信号传导;细胞凋亡;转录;运输相关和编码未知功能的蛋白等。进一步用半定量RT-PCR分析了候选基因beclin,thioredoxin,HLA-B,MAP3K,SPT1,SPT2和AGO1,表明这7个基因在PB90诱导不结球白菜过敏性细胞死亡早期上调表达。...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云鹏  韩胜芳  陈琰  王冬梅  
【目的】在已经证明小麦与叶锈菌互作的小麦细胞间隙液(IWF)中存在具有蛋白质性质的激发子活性物质的基础上,以期通过试验得到激发子的纯品制剂,为进一步研究激发子的组成和结构、激发子受体以及寄主产生过敏性反应的信号转导机制提供基础条件。【方法】提取叶锈菌小种165侵染的小麦品种洛夫林10细胞间隙液,通过盐析、凝胶过滤柱层析和离子交换柱层析等分离纯化技术,对IWF中具有激发子活性的蛋白质组分进行分离纯化。【结果】分离出能诱导洛夫林10健康叶片PAL、PO活性增高并诱发洛夫林10悬浮细胞程序性死亡的激发子活性组分。该组分经SDS-PAGE电泳呈现单一条带,分子量约为32kD。【结论】经硫酸铵分段盐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春燕  王智炘  王冬梅  
采用活体注射法将不同浓度的钙信使阻断及激活药物注入小麦叶片,其中阻断药物注射后立即接种叶锈菌,研究了钙信使与小麦受叶锈菌侵染诱导的防卫反应的关系。结果表明,用Ca2+螯合剂EGTA除去或降低胞外Ca2+浓度,用Ca2+通道阻断剂Verapamil或La3+阻断胞外Ca2+进入胞质,都能部分地抑制叶锈菌诱导的防卫反应,即PAL,POD的活性升高和过敏性反应(HR)的发生。抑制程度随药物浓度升高而增高。注射Ca2+载体A23187能部分模拟叶锈菌侵染诱导的这3种防卫反应。说明叶锈菌侵染诱导的PAL,POD活性升高和HR的发生,需要胞外Ca2+进入胞内,Ca2+参与了叶锈菌侵染激活防卫反应的信号转导...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玉静  马文秀  蔡璐璐  刘良  邹丽芳  陈功友  
【目的】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中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ssbX)通过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type-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分泌,在非寄主植物烟草上产生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研究旨在明确ssbX激发烟草产生hr的机理。【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rs105菌株注射水稻和烟草叶片,应用creatortm 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借助pgaDt-sfi ab载体上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玉静  马文秀  蔡璐璐  刘良  邹丽芳  陈功友  
【目的】水稻条斑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icola)中单链DNA结合蛋白(single-stranded DNA-binding protein,SsbX)通过病原菌III型分泌系统(type-III secretion system,T3SS)分泌,在非寄主植物烟草上产生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研究旨在明确SsbX激发烟草产生HR的机理。【方法】将水稻条斑病菌RS105菌株注射水稻和烟草叶片,应用CreatorTM SMARTTM 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构建水稻和烟草cDNA文库,借助pGADT-Sfi AB载体上特...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姚秋燕  王国芬  徐智斌  王美南  王阳  井金学  
以化学诱变剂EM S处理小麦条锈菌CY 17和CY 31的夏孢子诱发其毒性突变,用抗条锈Y r近等基因系筛选毒性突变体,建立了4个CY 17和1个CY 31的突变菌株,各筛选品种上的病菌突变频率明显不同,突变率在2.14×1-0 6~3.68×1-0 5。对突变菌株的毒性测定结果表明,CY 17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12发生了毒性突变,且CY 17和CY 31的所有突变菌株对Y r5,Y r10,Y r15和Y r24等4个抗病基因表现无毒性。研究证实毒性突变是小麦条锈病菌毒性变异的重要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艳秋  高增贵  姚远  汪浩德  
小麦白粉病是威胁小麦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发病严重时可导致小麦产量损失较大。近年来寡糖激发子已成为防控植物病害的一种有效措施,为了探明真菌寡糖激发子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效果,开展了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的提取和防效测定试验。采用微珠涡旋法和热解法提取了小麦白粉菌细胞壁粗多糖(GD)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通过总糖和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明确了GD和GB的组成成分主要为总糖和蛋白质,GD的得率为19.77%,总糖含量为73.81%,蛋白质含量为12.35%,GB得率为10%,GB总糖含量69.6%,蛋白质含量为11.3%。通过红外光谱扫描GD和GB的结构,可知GD和GB的结构中都存在糖的官能团特征吸收峰,二者吸收峰出现的位置基本一致,GD中存在β型糖苷键的连接方式。通过大豆子叶激发法测定了GB的生物活性,明确了GB浓度为200μg·L-1时生物活性最高。通过测定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的抑制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菌孢子萌发无抑制作用。通过测定GB对小麦离体叶段和温室盆栽苗小麦白粉病的防效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分别达到54.61%和50.87%。通过测定GB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试验,明确了GB对小麦白粉病的最佳防治诱导间隔期为5d。以上结果表明,本试验提取的小麦白粉菌寡糖激发子粗提物GB对小麦白粉病有较好的诱抗效果,为生产上小麦白粉病的防控提供了新的途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强  曹远银  侯颖  李会娜  
利用化学显微技术和生物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秆锈菌在感病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附着胞的形成和气孔下囊的分化,初生侵染菌丝和次生侵染菌丝的形成和生长,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形成,夏孢子床和夏孢子堆的产生。小麦秆锈菌菌丝沿着细胞壁生长和蔓延,菌丝顶端细胞原生质稠密,代谢旺盛;吸器母细胞形成在细胞壁周围,吸器产生在细胞里面,呈指状,吸器外围和细胞膜区域有吸器外间质的存在。小麦秆锈菌发育早期,小麦细胞一直保持正常;而在发育后期,小麦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受到破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高磊  王晓杰  刘丹  邓麟  刘新颖  汤春蕾  赵杰  魏国荣  黄丽丽  康振生  
【目的】克隆受条锈菌诱导的小麦OZR,研究其在小麦抗条锈病防御反应及非生物胁迫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通过电子克隆及RT-PCR方法,从条锈菌侵染的小麦水源11中分离出1个编码OZR的cDNA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对cDNA序列及其编码的蛋白序列进行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分析该基因在小麦与条锈菌互作、外源激素处理以及非生物胁迫下的诱导表达情况。【结果】获得小麦OZR,命名为TaOZR。其ORF长240 bp,编码79个氨基酸;蛋白序列理论分子量8.67 kD,等电点9.34;具有信号肽和跨膜区,可能为分泌蛋白;与水稻OZR相似性达76%;TaOZR受条锈菌诱导后在亲和互作中...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锋  曹燕  纪春艳  王振中  
利用PLACE数据库,对大麦β-1,3-葡聚糖酶同功酶基因PGⅢ启动子的可能顺式作用元件进行分析,并设计特异性引物。通过5′-缺失法获得了不同大小的启动子片段,分别与报告基因gus(β-葡聚糖酸醛苷酶基因)耦联,构建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转化水稻胚性愈伤组织。GUS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表明,稻瘟菌来源的激发子可以诱导PGⅢ启动子不同缺失体驱动的gus表达。荧光法结果表明,缺失体P1(-1 107 bp)具有最高的激发子诱导活性,而缺失体P4(-359 bp)驱动的gus表达量迅速降低,缺失体P5的诱导活性最低。这表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 107 bp序列是保持启动子最高活性所必需的,而-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商明清  梁元存  刘爱新  胡雪光  董汉松  
用来自赤星病菌弱毒株的糖蛋白激发子处理烟草 ,能明显抑制烟草体内过氧化氢酶 (CAT)的活性 ,增加组织中H2 O2 的含量。诱导后 1dCAT活性就已开始下降 ,至第 6天下降到最低 ,以后又逐渐恢复。而H2 O2 含量的变化趋势与CAT活性的变化相反 ,随CAT活性的降低 ,组织中H2 O2 含量逐渐增加 ,在诱导后第 10天达到最大值。激发子处理烟草还可以诱导碱性PR蛋白基因PR 1b的表达 ;同时 ,烟草对赤星病强毒株的抗性逐渐增强 ,以诱导后第 10天接种抗性最强 ,且这种抗性是系统性的。水杨酸 (SA)处理后CAT及H2 O2 的变化与上述趋势类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