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7)
2023(11831)
2022(9797)
2021(9111)
2020(7465)
2019(16754)
2018(16537)
2017(30711)
2016(17101)
2015(19144)
2014(19019)
2013(18737)
2012(17360)
2011(15690)
2010(15733)
2009(14467)
2008(14354)
2007(12877)
2006(11479)
2005(10307)
作者
(51438)
(43314)
(43153)
(40924)
(27544)
(20812)
(19383)
(16802)
(16513)
(15661)
(14966)
(14647)
(14085)
(13665)
(13579)
(13262)
(13168)
(12779)
(12587)
(12550)
(10928)
(10872)
(10494)
(9913)
(9771)
(9734)
(9660)
(9458)
(8804)
(8710)
学科
(65680)
经济(65588)
管理(51217)
(48496)
(38510)
企业(38510)
方法(24861)
(22617)
数学(21449)
数学方法(21172)
地方(17455)
中国(17161)
(17137)
(16881)
业经(16801)
技术(16014)
农业(15376)
(13947)
环境(12052)
(11718)
(11064)
贸易(11057)
(10558)
理论(10116)
(10015)
(9986)
金融(9980)
银行(9973)
(9944)
(9822)
机构
学院(243904)
大学(242654)
(93761)
经济(91447)
管理(88538)
研究(86426)
理学(75880)
理学院(74854)
管理学(73446)
管理学院(72966)
中国(62705)
科学(55919)
(52265)
(51066)
(44960)
(44327)
业大(41915)
研究所(40864)
农业(40341)
(40140)
中心(40123)
财经(34203)
(34134)
师范(33779)
北京(32193)
(31935)
(31372)
(30811)
(30785)
技术(28344)
基金
项目(168216)
科学(131367)
研究(122309)
基金(119309)
(105765)
国家(104842)
科学基金(88164)
社会(76491)
社会科(72318)
社会科学(72292)
(70349)
基金项目(64012)
(58286)
自然(57001)
教育(56297)
自然科(55590)
自然科学(55569)
自然科学基金(54564)
编号(49385)
资助(46620)
成果(40503)
重点(38996)
(37782)
(36551)
(36447)
课题(35905)
(34542)
创新(34222)
计划(32105)
科研(31587)
期刊
(110265)
经济(110265)
研究(70208)
中国(57157)
(48574)
学报(44515)
科学(39448)
(35061)
农业(32947)
大学(32520)
管理(32200)
学学(30662)
教育(30093)
技术(23114)
(20850)
金融(20850)
业经(18427)
(17641)
财经(16716)
经济研究(15654)
问题(14466)
(14419)
(13816)
科技(13673)
资源(12514)
业大(12351)
技术经济(12295)
现代(11040)
(10974)
论坛(10974)
共检索到372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士超  褚庆全  何浩  陈阜  
采用半结构访谈方法对山东省龙口市农技推广人员与农业管理人员进行调研,评估当地冬小麦和夏玉米的产量限制因素与产量提升技术途径。结果表明:冬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品种丰产性低、播期过早、播量过大、肥水运筹不合理,5年内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的技术措施是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改良品种和玉米秸秆还田。夏玉米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是栽培管理粗放、播种质量不高、干旱,5年内可广泛应用于生产的技术措施是推迟套种时间、因地制宜选用良种。从中长期来看,未来5~20年内小麦-玉米两熟制大田生产的产量提升需要栽培管理技术、优良适宜品种、极端气候预防及补救技术措施和提升粮食作物补贴的共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董家贵  王云鹏  孙庆海  杨恩堂  
小麦是世界各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整个农业生产的基础,处重要战略地位,关系民生和国家粮食安全。但在粮油大宗作物当中效益一直垫底,在迫切需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的同时,提高小麦种植效益非常重要。文章采用2000年以来有关数据,按高、中、低等3种不同产量水平计算产值,扣除当年种子、化肥、农药等直接成本和人工费用等间接成本,对小麦种植效益横向、纵向分析比较,得出近十几年来小麦种植效益大致经历了低迷期、增长期和稳定期等3个阶段,纯收入在45~400元/667m~2之间,效益增加主要得益于粮价的提高和政策性补贴。纵观国际市场、国内政策等宏观外因条件,结合人工、地力、劳动力素质等内因影响,解析了小麦种植...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成方  史建民  
该文依据1998~2011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数据,运用单位根检验、E-G两步法协整检验及贡献率分析方法,对粮食种植实际生产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实证分析。敏感性分析表明:山东省玉米实际生产成本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为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小麦实际生产成本亦是对机械作业费最敏感,其后依次是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及化肥施用量。贡献率分析一致表明:山东省玉米、小麦各影响因素对粮食种植成本的贡献率均依次为机械作业费、化肥施用量、播种面积及有效灌溉面积。最后,针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成本的影响因素,提出抑制粮食种植成本过快上涨的对策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鲍文东  侯志华  吴泉源  
阐述了地学信息图谱的内涵及其概念模式。选择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利用2002年数字遥感图像和1996年土地利用图及其自然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建立了龙口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信息图谱,并根据图谱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分析龙口市土地利用动态演变过程,最后结合马尔科夫模型对其未来的演变趋势进行动态预测。研究表明:自1996年以来,龙口市土地利用发生了大幅度变化,耕地面积减少5 383.48hm2,园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各增加33 729.62 hm2和2 319.91 hm2;同时土地利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耕地和园地之间的转化,耕地和园地向建设用地的转化。预测表明:在未来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张庆江  
在河北省无极县壤土地上连续五年的不同施氮量定位试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小麦玉米一体化生产中,土壤作物系统中作物对氮素的吸收和积累,土壤对氮素的积累以及氮素损失与施肥之间有密切关系。低水平施氮虽然氮的利用率高,但作物产量低,土壤养分被掠夺吸收;高水平施氮会造成作物对氮素的奢侈吸收而导致减产,土壤氮积累增加,淋溶损失增加,氮素利用率降低。按常年最高产量施氮量施入氮素,既能保持作物的持续高产,又不会造成作物对氮素养分的奢侈吸收和作物对土壤氮素养分的掠夺吸收,而且不会引起氮素在土壤中的大量积累或损失。五年试验结果显示,氮肥(包括有机氮)总利用率达76%,尿素氮总利用率达72%,土壤积累率小于5%,氮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范成方  史建民  
文章依据1998~2012年山东省及全国平均粮食种植成本收益、劳动生产率及商品率数据,运用粮食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及熵权法对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98~2012年山东省粮食种植效益相对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优势显著;玉米种植效益呈直线下降趋势,小麦种植效益在波动中上升;1998~2012年平均玉米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为110.08%,比小麦种植效益综合评价指数117.01%低6.93个百分点,表明玉米平均种植效益水平略低于小麦的种植效益水平。山东省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粮食种植效益:(1)大幅提高粮食总产量,减少粮食种植劳动力的数量,提高活劳动生产率;(2)提升生产资料...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瑷玲  李波  田启霞  李方方  
在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增值分析和测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龙口市东城区为例,按类型、用途及区位测算划拨土地使用权以不同用途入市的增值。研究结果表明:龙口市东城区划拨土地入市平均增值率为26.61%。征收农用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入市增值最大,增值率达142.69%,其次是存量公共用地和工业用地,征收宅基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存量商业和住宅划拨用地入市增值平均为负值;总体上高级别增值大于低级别,划拨土地入市转为商业用地增值最大,而转为工业用地增值平均为负值;存量工业、公共划拨土地及宅基地入市转为商住用地是可能的,也是经济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勇  胡由之  张丹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城镇用地结构布局不断优化,部分地区存量土地低效利用问题凸显。本文介绍了山东省龙口市土地盘活利用的实践探索经验,并提出了相关政策保障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新章,成升魁,张新民  
农业产业化是当今中国农业发展的热点,但产业化经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三农"问题的根本转变,目前仍很少有人进行定量研究。文章以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山东省龙口市为案例,通过生产调查和统计资料分析,对该问题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尽管龙口市的乡村工业发展迅速且占据了农村经济的绝大部分,但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关系最为紧密的仍然是农业产业,其次才是农村第二、第三产业,这一结果应归功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农户在家庭劳动力分配时,年老人趋向于从事农业生产,年轻人趋向于从事非农生产,许多农户将自家的劳动力投入到非农产业,同时又雇佣外地劳力从事自家的农业生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崇桃  李少昆  韩伯棠  
按现实产量、理想条件产量和光温理论产量估算,我国玉米主产区每亩依次有290.45、966.06和2127.79公斤增产潜力,经专家参与式研讨评估,当前限制潜力实现的主要因素是耕作栽培管理粗放,技术到位率低等种植技术问题;其次是以干旱为主的自然因素和玉米品种多乱杂。加强栽培技术研究和推进科技入户是近期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时应考虑的重要领域。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牛浩  陈盛伟  
科学的农业灾害风险评估是准确厘定农作物保险费率的基础和前提。选取山东省17地市1993~2013年的玉米生产相关数据,通过HP滤波模型进行趋势产量的拟合和减产量的分离,运用燃烧定价法初步确定各地市的产量保险费率。为修正产量保险费率,选取玉米生长过程中8个主要风险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确立了4类主成分,并结合AHP权重分析,进行山东省玉米生产的风险区划,得到各市玉米的理论受灾风险排名,对初定的产量保险费率进行最终修正处理。结果表明山东省各地市间的保费差异较大,高低差异达到2.31倍。在当前阶段,山东省实施玉米保险的市级费率分区政策已尤为必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洪章  刘鹏  董树亭  张吉旺  赵斌  任佰朝  
【目的】研究夏玉米各产量层次之间的物质生产及资源利用能力,量化山东省夏玉米籽粒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的差异,明确农业生产条件和栽培措施对产量差及效率差的贡献率,探讨产量差、效率差协同缩减的可能性,为缩小夏玉米产量差距、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试验于2017—2018年在山东省泰安、淄博和烟台3市进行,针对山东夏玉米生产调研出的问题,在同一地块采用综合管理模式,从合理密植、优化肥水、增产增效的角度设计了4种管理模式,模拟超高产水平(SH)、高产高效水平(HH)、农户水平(FP)和基础产量水平(CK)4个产量层次,定量分析不同产量层次之间的产量差及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结合光温生产潜力分析和作物产量性能分析,探究产量差和效率差的影响因素及缩差增效途径。【结果】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光温潜力与超高产水平、超高产水平与高产高效水平、高产高效水平与农户生产水平、农户生产水平与基础产量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分别为5.85、0.82、1.90、1.35 t·hm~(-2),光能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74、0.15、0.28、0.45 g·MJ~(-1),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1.09、0.10、0.17、0.28 kg·hm~(-2)·℃~(-1);当前不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58.49%和66.09%,可控因素对产量差和光、温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41.51%和33.91%,地域差异因素对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和温度生产效率差的贡献率分别为1.98%、2.49%和3.24%;产量差与光温资源生产效率差之间有显著相关性;SH和HH处理较FP处理和CK有较高的地上部生物量、生育期平均叶面积指数(MLAI)和冠层光能截获率。【结论】当前山东省夏玉米农户生产水平与光温潜力水平之间的产量差、光能生产效率差、温度生产效率差分别为8.56 t·hm~(-2)、2.17 g·MJ~(-1)、1.35 kg·hm~(-2)·℃~(-1),产量与光、温资源利用效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玉米籽粒产量差和光、温资源利用效率差显著相关,在现有农户管理措施的基础上,应用高产高效管理模式(种植密度增加1.5×10~4株·hm~(-2),适当增加施肥量,将一次性施肥改为于播种期、大喇叭口期、开花期和乳熟期采用水肥一体化方式分次施肥)能够缩小产量差距1.90 t·hm~(-2),提高光、温资源生产效率14.74%和14.41%,是协同缩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江海  王智平  胡春胜  
本专题研究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多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栾城县为重点,面向华北山前平原高产区,在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下,区域分析与案例研究结合,分析了小麦—玉米两熟制种植模式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节水、节肥、节粮为中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组装了技术体系集成方案。与同类型地区比较,该模式的光、热、水、土、肥综合利用效率高304%,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郝秀元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已经进入第十一个年头,如何进一步深化、完善农村改革,是当前农村经济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也是农村信贷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此,我们对龙口市土地规模经营及信贷配套服务进行了调查,现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武继承  杨永辉  郑惠玲  何方  
为探明不同水分条件对小麦-玉米两熟制水分利用的影响,通过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剂等水分调控措施,进行了不同灌水量对小麦、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土壤水分及水分利用等方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理灌水有益小麦群体发育,提高成穗数量、株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促进小麦增产,其中以补充灌水1 200 m3/hm2效果最佳,增产11.83%;但过多灌水反而影响小麦产量,补充灌水2 400 m3/hm2减产1%,并影响玉米产量。小麦灌水处理的玉米分别比对照增产7.31%~16.15%,其中补充灌水1 800 m3/hm2增产效果最佳,增产16.15%。夏秋两季作物产量结果表明,河南省中产灌区在秸秆覆盖和施用保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