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72)
- 2023(7436)
- 2022(6555)
- 2021(5969)
- 2020(5430)
- 2019(12508)
- 2018(12578)
- 2017(23780)
- 2016(13632)
- 2015(15707)
- 2014(16369)
- 2013(16080)
- 2012(15487)
- 2011(13896)
- 2010(14178)
- 2009(13306)
- 2008(13367)
- 2007(12338)
- 2006(10486)
- 2005(9347)
- 学科
- 济(56253)
- 经济(56190)
- 管理(33790)
- 业(31559)
- 方法(27295)
- 数学(24450)
- 数学方法(24254)
- 企(24020)
- 企业(24020)
- 农(15965)
- 学(14954)
- 中国(14667)
- 财(14115)
- 地方(12377)
- 制(11651)
- 农业(10243)
- 贸(10068)
- 贸易(10064)
- 业经(9884)
- 易(9739)
- 银(9156)
- 银行(9107)
- 融(8880)
- 金融(8872)
- 体(8853)
- 理论(8844)
- 行(8709)
- 和(8619)
- 务(7841)
- 财务(7811)
- 机构
- 大学(201506)
- 学院(201257)
- 济(78588)
- 经济(76736)
- 研究(73913)
- 管理(69730)
- 理学(59433)
- 理学院(58682)
- 管理学(57413)
- 管理学院(57059)
- 中国(53756)
- 科学(49811)
- 农(48238)
- 京(43855)
- 所(40912)
- 农业(38736)
- 研究所(37517)
- 业大(37105)
- 财(36110)
- 中心(33805)
- 江(31851)
- 财经(28269)
- 北京(27389)
- 范(26397)
- 师范(25983)
- 院(25560)
- 经(25469)
- 省(25163)
- 州(25054)
- 农业大学(24983)
- 基金
- 项目(133132)
- 科学(100708)
- 基金(93091)
- 研究(92049)
- 家(84168)
- 国家(83469)
- 科学基金(67713)
- 社会(54770)
- 省(54217)
- 社会科(51669)
- 社会科学(51648)
- 基金项目(49044)
- 划(46102)
- 自然(45065)
- 自然科(43957)
- 自然科学(43932)
- 自然科学基金(43136)
- 教育(43042)
- 资助(39006)
- 编号(37901)
- 成果(31922)
- 重点(31068)
- 发(29366)
- 部(28969)
- 计划(27663)
- 课题(27472)
- 创(27102)
- 科研(26162)
- 创新(25549)
- 科技(25282)
共检索到2997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郝薇薇 汤才国 李葆春 郝晨阳 张学勇
【目的】从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中,获得对小麦条锈病流行混合小种具有广谱抗性的新种质。【方法】对普通小麦与十倍体长穗偃麦草的杂交、回交后代材料进行条锈病鉴定、农艺性状调查、分子细胞学和品质相关性状分析。【结果】这批材料在苗期普遍表现为轻度感病,但成株后则完全高抗或免疫,对8份材料进行了连续三年的人工接种鉴定,抗性表现十分稳定。对多种致病小种具有很好的抗性,根尖细胞染色体条数均稳定在42条,农艺性状良好。原位杂交分析显示这些材料中含有同一个易位片段,即在4DS末端有一来自长穗偃麦草St基因组的小片段易位,其中一个品系(GDR3)还携带一个未能准确定位的小片段易位,该材料对混合...
关键词:
小麦 十倍体长穗偃麦草 条锈病 易位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新伦 王超 牛丽华 刘志立 张录德 陈春环 张荣琦 张宏 王长有 王亚娟 田增荣 吉万全
【目的】赤霉病(Fusarium head blight,FHB)是世界范围内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病害之一。十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具有优良的赤霉病抗性,普通小麦-十倍体长穗偃麦草衍生新品种西农509、西农511和西农529在田间展现出较强的赤霉病抗性。本文旨在对这3个品种的赤霉病抗性基因进行分子鉴别,为它们在小麦赤霉病抗性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人工接种鉴定,明确3个小麦新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水平。利用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璐璐 陈士强 李海凤 刘慧萍 戴毅 高勇 陈建民
【目的】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导入主栽小麦背景,培育小麦-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抗赤霉病易位系,为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利用外源优良基因提供新种质。【方法】利用中国春-长穗偃麦草7E代换系DS7E(7B)与扬麦16杂交的F_2种子进行~(60)Co辐射(30 000 raD)和种植,表现型选择收获存活M_1植株的种子,从M_2连续通过表型农艺性状选择、单花滴注法进行赤霉病抗性鉴定和长穗偃麦草7E染色体或染色体臂特异分子标记PCr扩增筛选,最后在M_4代对中选材料以长穗偃麦草基因组DNa为探针进行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证实。【结果...
关键词:
小麦 长穗偃麦草 赤霉病 易位系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国堂 罗巧玲 刘利勤 张静 李振声 郑琪
为开发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 ponticum)分子标记,以小偃68(西农)为试验材料,利用SLAF-seq技术获得9 667个小偃68外源染色体特异标签,筛选出823个长穗偃麦草专化分子标记。选取其中100个标记扩增20份小偃麦易位系,发现染色体构成相似的易位系具有相同的扩增结果,并得到小偃麦易位系的特异分子标记。应用这些标记可以快速检测长穗偃麦草遗传物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东方 刘署艳 方正武 巢凯翔 王保通 井金学 张长青
【目的】通过对华山新麦草与7182远缘杂交获得的抗条锈病新种质系9020-17-25-6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和遗传分析,明确9020-17-25-6含有的抗病基因以及细胞学特性。【方法】在温室内以9020-17-25-6、感病对照铭贤169及其杂交后代F1、F2、F3和BC1群体为材料,采用我国目前流行的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和CYR33对供试群体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鉴定,分析抗病基因的遗传规律,并利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技术对9020-17-25-6含有的外源染色体片段进行鉴定。【结果】9020-17-25-6在苗期对5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均表现免疫或近免疫,...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朝晖 刘守斌 刘少翔 孙玉 张兰萍 逯成芳 孙善澄 刘广田
二倍体长穗偃麦草(Thinopyrumelongatum)E组染色体携带有对小麦遗传育种有益的基因。通过SDS-PAGE,分析了9份二倍体长穗偃麦草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类型,初步发现有6种等位变异类型,显示了二倍体长穗偃麦草E组染色体携带有丰富的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等位基因类型,是普通小麦进行品质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丁溧 傅体华 任正隆
利用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然后回交自交,从其BC2F5中选育出一份小麦新种质AF-2。从形态上AF-2表现出硬颖、蜡质、秆细等稳定的与中间偃麦草类似的农艺特征;田间调查与接种都发现AF-2表现出对现今流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细胞学检测该品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均为二价体,染色体配型为2n=22Ⅱ,细胞学上已十分稳定;GISH结果显示该抗条锈病品系AF-2附加了两条来自中间偃麦草E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结合其表现出的农艺性状特征表明AF-2附加的可能是中间偃麦草2E染色体;遗传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可能位于附加的E染色体上,随后在供试的160对SSR中,其中引物Xgw...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娜 井金学 刘佩 侯璐 胡茂林 宋晓贺 王美南 李振岐
【目的】M853-2是一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s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研究易位系M853-2抗条锈菌的遗传规律,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和抗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感病品种铭贤169和易位系M853-2作亲本,通过杂交制备F2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M853-2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最后对其中一个接种群体进行了SSR标记。【结果】M853-2对条中29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30的抗锈性遗传受...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学军 孙蕾 何莉炜 胡铁峰 孙会改 周印富 林小虎 王洪刚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白建荣 刘润堂 郭秀荣 侯变英 PeterLangridge
对 4个小簇麦及小麦亲本和抗源供体簇毛麦进行了AFLP分析 ,确定了 4个小簇麦是均含有一段簇毛麦DNA的易位系。从得到的 3个与该基因可能较紧密连锁的标记和 7个不太紧密连锁的标记中 ,推测 4个易位系中簇毛麦DNA的长短不一样。文中还讨论了AFLP作为一种准确、快速鉴定易位系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
易位 AFLP 小簇麦 簇毛麦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周妍彤 郭强 毛培春 田小霞 崔国文 孟林
以长穗偃麦草(Elytrigia elongata)成熟胚为外植体,在MS基本培养基的基础上,附加不同浓度的2,4-D、6-BA和NAA等植物生长调节剂,开展对其愈伤组织诱导、绿苗分化和生根等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愈伤组织诱导的培养基为MC (MS+30 g·L~(–1)麦芽糖+1 g·L~(–1) CH+200×5 mL·L~(–1) VB+0.5 g·L~(–1) L-Pro+3 g·L~(–1)植物凝胶)+3 mg·L–12,4-D+0.025 mg·L~(–1) 6-BA,诱导率达77.78%,4周后可见淡黄色愈伤组织;最佳分化培养基为MC (MS+30 g·L~(–1)麦芽糖+1 g·L~(–1) CH+200×5 mL·L~(–1) VB+0.5 g·L~(–1) L-Pro+3 g·L~(–1)植物凝胶)+0.1 mg·L~(–1) 2,4-D+3 mg·L~(–1) 6-BA,分化率达66.67%,4周后出现芽点,同时伴随根毛发生;最佳生根培养基为MR(1/2MS+15 g·L~(–1)麦芽糖+3 g·L~(–1)植物凝胶)+0.5 mg·L~(–1) NAA,移栽后全部成活。从而建立了一套从长穗偃麦草"成熟种胚–诱导愈伤组织–绿苗分化–生根–移栽"的组培再生体系,为进一步研究其抗逆分子机制奠定了重要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睿 张书英 徐中青 陈洁 李强 侯璐 井金学
【目的】对高抗条锈病的簇毛麦易位系V9125-2进行研究,明确其抗病性遗传特点,并对其抗条锈病基因定位,为选育优质抗源材料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国当前流行的7个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0、CYR31、CYR32、CYR33以及Su11-4、Su11-11对簇毛麦易位系V9125-2和铭贤169的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条锈性遗传分析。以接种CYR29的F2抗感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BSA法用289对普通小麦的SSR标记引物对V9125-2进行SSR分析,并用F3群体验证标记连锁性。用黄淮麦区主栽品种检测与V9125-2抗条锈基因的同源性。【结果】易位系V9125-2对CYR29的抗病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景芳 秦君 王淳 李冬杰 孙敬三
以小麦与多枝赖草属间杂种花药培养获得的纯合后代纯系为材料,经过细胞学观察、田间选拔、抗性鉴定、综合农艺性状调查以及小区产量对比试验,从中初步筛选鉴定出具有外源耐盐性状、且农艺性状好的材料,再经分子标记(GISH)鉴定纯合易位系。表明花药培养可有效克服小麦远缘杂交后代的疯狂分离,并可促进染色体的结构变异,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具有丰富变异且可稳定遗传的后代,大大缩短了小麦远缘杂交导入外源基因的年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淑会 陈新宏 赵继新 武军 李璋
大麦2H染色体长臂上的Isa-H基因控制α-淀粉酶抑制蛋白的合成,减轻高α-淀粉酶活性对小麦穗发芽的 不利影响。为了检测小大麦杂交后代中有无大麦Isa-H基因导入,利用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技术相结合对所 创制的2H小大麦异附加系WBA9812和易位系WBT371进行了鉴定,以完整麦穗吸水保湿发芽法测定穗发芽的抗 性,结合农艺性状观测,选育出具有抗穗发芽等优异特性的小大麦新种质。分析结果表明:WBT371是2D/2H易位 系,抗小麦穗发芽。WBT371为进一步培育抗穗发芽小麦新品种创造了宝贵的种质资源。
关键词:
小麦 大麦 穗发芽 新种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国芳 孟林 毛培春
选用来自9个国家的17份偃麦草和中间偃麦草种质材料,在日光温室模拟旱境胁迫条件下,通过土壤干旱法,开展了苗期抗旱性鉴定研究,分析测定了植株叶片的相对含水量、细胞膜透性、脯氨酸含量、丙二醛含量等理化指标,综合评定了17份种质材料的抗旱性强弱,并针对上述4个理化指标变化率,通过赋分分级的办法将其划分为较强、中等、较弱3个抗旱性级别,抗旱性强的种质材料包括Ag-2,Greenar,AJC-320,Reliant,1;抗旱性中等的种质材料包括2,Clarke,D-2111,Slate,DT-3175,D-1483,X93035;抗旱性较弱的种质材料包括D-1987,699,D-939,D-3244,V...
关键词:
偃麦草 中间偃麦草 苗期 抗旱性 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