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8)
2023(9824)
2022(8455)
2021(7783)
2020(6803)
2019(15551)
2018(15395)
2017(29327)
2016(16361)
2015(18465)
2014(18140)
2013(18063)
2012(17155)
2011(15558)
2010(15889)
2009(14838)
2008(15316)
2007(14060)
2006(11920)
2005(10693)
作者
(50967)
(43106)
(43019)
(40701)
(27237)
(20770)
(19388)
(16673)
(15914)
(15444)
(14800)
(14333)
(13923)
(13667)
(13609)
(13439)
(13270)
(12749)
(12454)
(12244)
(10812)
(10590)
(10493)
(9744)
(9719)
(9683)
(9606)
(9584)
(8936)
(8894)
学科
(65453)
经济(65384)
(47761)
管理(47371)
(39387)
企业(39387)
方法(32144)
数学(28079)
数学方法(27736)
(17807)
(17477)
(17308)
中国(16599)
技术(15406)
业经(13592)
(13008)
(12339)
贸易(12336)
地方(12316)
(11956)
农业(11741)
(11484)
银行(11440)
(10970)
财务(10945)
财务管理(10915)
(10914)
金融(10910)
(10895)
理论(10781)
机构
大学(244615)
学院(242171)
(95785)
经济(93707)
管理(88690)
研究(85892)
理学(76707)
理学院(75720)
管理学(74174)
管理学院(73702)
中国(62765)
科学(56950)
(51935)
(50736)
(46102)
(44388)
研究所(42441)
业大(41174)
农业(40629)
中心(38837)
(37234)
财经(35552)
北京(32295)
(32263)
(32206)
师范(31857)
(30025)
经济学(29987)
(29713)
经济学院(27236)
基金
项目(163122)
科学(127402)
基金(118421)
研究(112927)
(106552)
国家(105715)
科学基金(88160)
社会(70602)
社会科(66852)
社会科学(66830)
(64367)
基金项目(62658)
自然(59180)
自然科(57845)
自然科学(57817)
自然科学基金(56798)
(55362)
教育(52066)
资助(48254)
编号(43810)
重点(37964)
成果(36543)
(36081)
(36004)
(35200)
创新(34085)
计划(32602)
科研(31958)
课题(31321)
教育部(29931)
期刊
(101346)
经济(101346)
研究(66835)
学报(47363)
中国(46284)
(45549)
科学(41219)
(35130)
大学(33795)
学学(32087)
管理(31578)
农业(30366)
教育(24178)
(21103)
金融(21103)
技术(19897)
财经(17779)
(17697)
经济研究(16547)
业经(16103)
(15259)
(13967)
问题(13726)
科技(12799)
技术经济(12703)
业大(12380)
统计(11411)
(11000)
理论(10963)
图书(10877)
共检索到350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健胜  王辉  刘伟华  武军  李立会  
【目的】探讨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多粒特性(>90粒/穗)的遗传及其利用价值。【方法】将该材料在5个不同小麦种植区进行种植,以评价该材料多粒特性的稳定性;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京4839(♂)的F2单株表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多粒特性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其穗粒数均大于90;小麦-冰草异源新种质3228与京4839(41粒左右/穗)F2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多粒特性主要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为27.81%,其加性效应是9.33;此外,在F2群体中,78.11%的单株穗粒数都高于京4839,表明3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碧光  
【目的】研究糯麦和紫粒麦中糯性和紫粒性状的遗传特性,为培育紫糯小麦新种质提供指导。【方法】以糯小麦C75与紫粒小麦03初3为材料,通过正反杂交,并与糯小麦C75回交,根据后代表型,分析糯性和粒色性状的遗传特性并选育紫糯小麦。【结果】紫粒为母性影响遗传,紫色基因具有剂量效应;在F2:3中,紫色与红色籽粒株的比例符合9﹕7,在BC1F2中,该比例为1﹕3,说明紫粒受2对显性互补基因控制;杂交组合F2:3的籽粒非糯株与糯株的分离比例符合63﹕1,测交组合BC1F2中,该比例为7﹕1,表明糯性性状受3对相互独立重叠互作的隐性基因控制,非糯为显性性状;控制紫色性状与控制糯性的基因相互独立;经过自交纯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永财  孟林  张国芳  毛培春  张德罡  
利用ISSR标记对15份新麦草(Psathyrostachys juncea)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为获得稳定的新麦草ISSR反应体系,对反应条件中的dNTP、Taq酶浓度、引物浓度、Mg2+浓度等因子进行了优化,建立起的最佳反应体系为:25μL的反应体系中含有dNTP 2.5μL、Taq酶0.2μL、Primers 1μL、Mg2+1.5μL、2.5μL 10×Buffer、2μL模板DNA和ddH2O 15.3μL。ISSR标记结果显示,筛选出的重复性好、谱带清晰的ISSR引物8条,共获得84个扩增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72个,多态性比率(PPB)为85.7%。通过遗传相似系数(GS)...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武军  李立会  王辉  杨欣明  李秀全  刘伟华  李洪杰  
【目的】检测普通小麦Fukuhokomugi(Triticum aestivum L.)-冰草Z559(Agropyron cristatum L.Gaertn.)衍生后代中6个分蘖正常而成穗显著受抑制株系的外源物质,对成穗受抑制性状进行遗传分析。【方法】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GISH)和微卫星(SSR)技术进行外源物质检测;以成穗受抑制小麦(♀)×京4841(♂)后代的F1与F2单株表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通过GISH和SSR分析,在成穗受抑制株系中检测出2个插入易位和6个SSR易位标记;成穗受抑制材料与京4841的杂交后代F1单株均表现为正常成穗,F2正常成穗植株与成穗显著受抑制植株比值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天青  隋建枢  张立异  王伟  田世飞  杨康林  何庆才  
关键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夏  蒋国梁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具有明显的倾母现象,28个组合正、反交杂种F1穗发芽率差异显著。不抗×抗和抗×不抗两组杂交组合F1、F2的抗穗发芽性表明,F1代的母体效应在F2仍能得到保持,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具有倾母遗传特点。白粒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性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但亦有主基因的作用。多数组合的穗发芽敏感性呈部分显性。抗穗发芽性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高,平均6307%。用抗性亲本回交可提高其后代的抗穗发芽性。在小麦白粒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中,早、中代选择及回交育种是可行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壮壮   曾占奎   宋俊乔   李琼   颜群翔   赵越   毕俊鸽   张伟   王春平  
钙和钾是小麦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发掘和探索与其含量相关的遗传机制及效应对于人体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生物强化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Avocet/Chilero(AC)构建的164份F6重组自交系(RILs)和以Avocet/Huites(AH)构建的175份F6 RILs为材料,分析了2个群体在5个环境下籽粒钙(GCa)和钾(GK)含量的表型变异,结合DArT芯片分型结果,共定位到19个与籽粒钙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1D、2A、2B、3A、3D、4A、4B、4D、5A、5B、7A、7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23%~16.29%的表型变异,同时共定位到23个与籽粒钾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2A、2B、3A、3B、4A、4D、5A、6A、6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31%~24.66%的表型变异。其中,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可在多环境下被定位到,QGCa.haust-1A和QGCa.haust-AC-5A分别解释了表型变异的7.82%~12.72%和9.68%~15.57%,其物理区间为498.67~532.21 Mb和461.52~486.26 Mb,QGK.haust-AC-2A.2解释了表型变异的8.15%~15.20%,其物理区间为354.61~462.37 Mb。通过对3个位点的遗传效应分析可知,分别携带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效应位点能有效增加小麦籽粒中的钙和钾含量,聚合效应分析表明,同时携带QGCa.haust-1A效应位点和QGCa.haust-AC-5A效应位点的株系钙含量极显著高于仅携带单一位点的株系。综上,在1A、2A和5A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籽粒钙和钾含量相关的稳定主效位点,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钙和钾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素缺  李杏普  刘玉平  
利用不同来源的蓝粒小麦与白粒小麦杂交,进行色素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偃麦草的D87065和D87089的籽粒色素基因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于黑麦的92-1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不明确的7083L-16由1对基因控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明慧  高秋霞  
目的研究高粱小穗结构,完善其形态解剖和遗传理论,探讨在高粱杂种优势利用和育种中的作用。方法采用笔者发现创制的复粒高粱材料SZ0,以及10个国内外高粱双粒资源品种,对其农艺性状、小穗结构观察解剖,与普通(单粒)品种杂交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双籽粒小穗是复粒高粱小穗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复粒品系SZ0的小穗中有高频率的多小花、多籽粒、多雌蕊、多浆片、多花药、多柱头及孪生连体籽粒等结构特征;在109-双粒(怀德)的小穗中有第三颖壳、双芒、4个浆片等结构,存在低频率的三籽粒小穗;高粱复粒性状由1对基因控制,在TX431中复粒对单粒为显性,在中国的农家品种109-双粒(怀德)中复粒对单粒为隐性。结论复粒高粱小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佳  莫利平  赵春华  纪军  
为揭示总不育小穗数、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的遗传特点,利用2个相关重组自交系群体,结合4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和QTL检测结果,对其进行了分析。2个群体表型数据相关性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一致表明,顶部不育小穗是引起总不育小穗数的主要因素,这一结果与前人研究结果相反。环境间表型数据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均较大,其中复合性状总不育小穗数由于受其构成因素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的双重影响而表现受环境影响最大,顶部不育小穗数次之。QTL检测结果表明:影响总不育小穗数的遗传因素并非是其构成因素遗传因子的简单累加,总不育小穗数、基部和顶部不育小穗数3个性状在QTL水平关系复杂,既在3个性状间或两两性状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春莲  陈耀锋  韩德俊  郭东伟  郭月霞  
 对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的抗锈性及遗传学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WT212具有多小种抗性,参试的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细胞遗传学分析表明,WT212所携带的抗源不同于以1BL/1RS易位系为基础的"洛类"抗源,而是一种来自黑麦染色体组的抗条锈新抗源。初步断定WT212为可能只涉及1对染色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秀琴  兰进好  林琪  穆平  
为明确小麦抗旱种质之间的遗传关系,27对SSR引物对50份小麦抗旱种质进行遗传差异分析,结果表明:27对引物共检测出127个等位位点,每对引物等位位点在2~8之间,平均4.7个。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幅为0.46~0.89,平均为0.68,其中西农811与西农928间的遗传相似性最高,遗传相似系数(GS)高达0.89;山农16号与秦麦3号间的遗传相似性最低,GS为0.46。所选引物可以将全部品种区分开来,50个品种可分为8个类群,分类结果与品种系谱比较吻合。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秋英  吉万全  王长有  薛秀庄  王亚娟  
 抗性种质"N9134"含有野生二粒小麦(资源编号:AS846)的抗白粉病基因。为了研究其白粉病抗性基因的遗传规律,用感病品种阿勃、中国春、陕160、陕优225与该种质正反交,结果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为3∶1;以小麦缺体系与其杂交,F1白粉病感染0~1级,F2白粉病抗感比例除"5B"偏离3∶1外,其余均为3∶1。表明N9134的白粉病抗性由1对完全显性基因控制,位于"5B"染色体上。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春莲  陈耀锋  韩德俊  郭东伟  任慧莉  郭月霞  
对普通小麦抗条锈新种质--WT212的细胞遗传学及其抗性基因的RAPD标记进行了研究。结 果表明,WT212所携带的抗源不同于1BL/1RS易位系为基础的"洛类"抗源,而是一种来自黑麦染色体组的抗条 锈新抗源,初步断定WT212是只涉及1对染色体的小麦-黑麦易位系;RAPD分析筛选出重复性强、在抗病亲本 和抗性基因池稳定出现的特异DNA片段2个,即引物S369的扩增片段和引物S1397的扩增片段,其长度分别约 为770和1400 bp。对引物S369扩增出的特异片段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引物S369扩 增出的特异DNA片段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李根英  耿洪伟  夏兰芹  夏先春  何中虎  
籽粒硬度是最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是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随着硬度测试方法的日趋完善,其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逐步加快。硬度主要受位于5D染色体短臂上一个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Pina和Pinb是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基础。PINA蛋白的缺失或编码PINB蛋白的基因突变均造成小麦胚乳质地变硬。中国目前该项研究较少,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着重阐述了小麦胚乳结构及硬度的生化和遗传基础,旨在为我国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