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
2020(3)
2018(3)
2016(1)
2015(2)
2013(2)
2012(1)
2010(2)
2009(2)
2008(2)
2007(1)
2006(1)
2005(1)
2004(1)
2003(1)
1996(1)
作者
(9)
(6)
(5)
(5)
(5)
(4)
(4)
(4)
(4)
(4)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学科
(4)
(2)
制度(2)
动物(2)
动物学(2)
基因(2)
基因工程(2)
小麦(2)
工程(2)
(2)
水产(2)
(2)
(1)
业务(1)
人体(1)
(1)
(1)
便(1)
(1)
农业(1)
各类(1)
大豆(1)
(1)
应用(1)
(1)
(1)
(1)
(1)
树木(1)
(1)
机构
学院(20)
大学(17)
(14)
农业(14)
研究(13)
科学(13)
(9)
业大(9)
(9)
中国(8)
(8)
研究所(8)
农业大学(7)
(7)
科学院(7)
实验(6)
实验室(6)
重点(6)
(6)
(5)
农业科学(5)
北京(5)
国家(5)
(5)
工程(5)
(5)
(5)
研究院(5)
科学研究(5)
中国农业(4)
基金
项目(17)
国家(16)
(16)
(13)
科学(12)
基金(11)
(10)
科学基金(9)
科技(9)
研究(8)
自然(8)
自然科(8)
自然科学(8)
自然科学基金(8)
计划(8)
技术(7)
资助(7)
专项(6)
基金项目(6)
aa(5)
(5)
(5)
体系(5)
(5)
(5)
农业(5)
(5)
(5)
(5)
攻关(5)
期刊
学报(14)
(12)
农业(9)
(8)
科学(7)
中国(6)
大学(6)
学学(6)
中国农业(4)
水产(4)
农业科学(3)
农学(3)
华北(3)
林业(3)
研究(3)
业大(2)
中南(2)
中南林(2)
中师(2)
农业大学(2)
华中(2)
师范(2)
师范大学(2)
教育(2)
(2)
科技(2)
科技大(2)
科技大学(2)
管理(2)
自然(2)
共检索到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艳华  王洪刚  刘树兵  高居荣  张宏领  
利用在1B上含有14+15亚基的山农910180-3和在1B上含有7+8亚基的淄麦12进行杂交,在分离后代中得到14+15和7+8亚基的株系,分析了它们的蛋白质含量、干、湿面筋含量、沉降值和面筋指数等5个品质性状。品质性状的方差和相关性分析表明:14+15亚基对小麦加工品质有很大的贡献,好于7+8亚基,14+15亚基对沉降值的贡献比7+8亚基大18%;对14+15亚基、1亚基与面筋指数的关系也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虽然14+15、1亚基对沉降值的影响是一致的,但对面筋指数的影响却不相同;在高蛋白质水平上,蛋白质含量和沉降值呈显著负相关;沉降值与面筋指数呈正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延滨  赵海滨  宋庆杰  于海洋  张春利  辛文利  肖志敏  
【目的】确定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17+18和7+8*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5次)的方法将拥有超量表达的Bx7亚基的加拿大超强筋小麦品种Glenlea的7+8*亚基转移到了小麦品种龙麦20亚基组成为1,17+18,5+10的近等基因系(NILs)中,获得了龙麦20的17+18亚基和7+8*亚基的近等基因系。2005年这对近等基因系被种植在黑龙江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的试验地里,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取组,6次重复。【结果】品质分析结果表明,7+8*亚基类型的龙麦20与17+18亚基龙麦20类型相比,面粉蛋白质含量提高5%(P=0.012)、干面筋含量增加4%(P=0.018)、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日深  王超  邹青  周爱国  邹记兴  
测定了7种金线鱼属(Nemipterus)及2种锥齿鲷属(Pentapus)鱼类S7核糖体蛋白基因(S7基因)内含子1部分序列,以二线眶棘鲈(Scolopsis bilineatus)做为外类群初步探讨了其分子进化关系。测序所得S7部分序列为734-746 bp,序列比对后得到同源序列743 bp。其中保守位点386个,变异位点351个,简约性信息位点289个。A+T含量(54.1%)高于G+C含量(45.9%)。基于Kimura 2-Parameter模型计算出7种金线鱼的遗传距离为0.042-0.294。S7序列存在大量碱基插入与缺失,其中日本金线鱼(Nemipterus japonicu...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立群  陈锐敏  廖保山  苏泽杰  徐亮  童邦卓  黄嘉慧  鲁义善  
鱼类诺卡氏菌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肉芽肿疾病,鱼诺卡氏菌是其主要病原。鱼诺卡氏菌全基因组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了一个可能靶向定位于宿主细胞线粒体的分泌蛋白——动力蛋白调节蛋白robl/LC7。为了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的亚细胞定位和功能进行初步研究,实验对鱼诺卡氏菌robl/LC7进行了基因克隆、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构建、分泌蛋白鉴定、亚细胞定位、过表达和凋亡检测。结果显示,成功克隆了鱼诺卡氏菌robl/LC7基因并构建了其真核表达质粒p EGFP-robl/LC7和pc DNA-robl/LC7;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欣然   陈桐   张煜   陈红  
干扰素刺激基因15(ISG15,interferon-stimulated gene 15)是一种泛素样蛋白,在调节机体天然免疫和抗病毒感染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ISG15在针对流感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IV病毒、埃博拉病毒、SARS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巨细胞病毒等病毒的抗病毒研究已有文献报道。除此以外,最新的研究表明ISG15分子会在新型冠状病毒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作用下失活,从而抑制其抗病毒功能。因此抑制新型冠状病毒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除能直接阻断病毒的生命周期、抑制病毒在体内的复制以外,同时也会提升ISG15分子水平,继而间接提升机体免疫能力,降低感染风险。该文介绍ISG15抗新冠病毒的过程,重点介绍ISG15抗冠状病毒作用的特异性,此外,总结新冠病毒通过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阻断ISG15介导的天然免疫实现免疫逃避的机制,并罗列了潜在的木瓜蛋白酶样蛋白酶的抑制剂。本文从ISG15抗病毒天然免疫的分子机制角度,总结抗SARS-CoV-2药物的最新进展,并对相关药物的研发前景进行展望。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盖中朝  王兵  
mTOR信号通路在真核细胞代谢调控中发挥着关键的调控作用,该通路核心元件mTORC1复合物的活性受其上游TSC复合物负调控,TSC复合物包括TSC1、TSC2、TBC1D7三种蛋白.以TBC1D7蛋白为研究对象,通过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多物种来源的TBC1D7蛋白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且蛋白三维结构分析证实其分子表面存在高度保守区域.随后,构建了人类TBC1D7蛋白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得到全长TBC1D7蛋白,经过酶切去除标签和凝胶排阻层析得到了高纯度TBC1D7蛋白.另一方面,通过在HCM细胞中对TBC1D7进行敲降和过表达,证实了TBC1D7的表达会直接升高mTORC1的活性;反之,升高TBC1D7的表达则会抑制mTORC1的活性.本研究表达和纯化了人类TBC1D7蛋白,并探讨了在人类心肌细胞中TBC1D7的表达与其下游mTOR信号通路之间的联系,为人类TBC1D7蛋白和mTOR信号通路的进一步研究打下了良好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卢为国  王树峰  李卫东  梁慧珍  耿臻  范彦英  刘亚非  王庭峰  张辉  李金英  
2001~2002年在河南省夏大豆主产区的5个试点,以豫豆25号为材料分13期播种,将109个大豆样本的11S/7S比值与气象、土壤养分和海拔、纬度等29个生态因子进行了逐步回归统计分析。结果表明,6个生态因子与大豆11S/7S比值密切相关。并明确了在夏大豆鼓粒成熟期较低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鼓粒成熟期日照时数与11S/7S比值呈二次曲线关系,当日照时数在110.8h时,11S/7S比值最小,当日照时数在459.2h时,11S/7S比值最大;在幼苗期较高的均温和较小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提高11S/7S比值;分枝期较大的昼夜温差利于提高11S/7S比值;土壤中钾含量与11S/7S比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远征  董浚键  卢迈新  孙成飞  田园园  叶星  
为获得尼罗罗非鱼SiglecS like融合蛋白,开展相关SiglecS like蛋白的功能研究,深入了解罗非鱼与无乳链球菌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前期构建的3个含SiglecS like ORF的克隆质粒,PcR扩增获得Siglec-1、Siglec-4b和Siglec-14 like的膜外段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 ig g1 Fc中,双酶切、测序鉴定后转染cOS-7细胞。q PcR、WeSteRN-blOt对目的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纯化效率。eliSA检测融合蛋白与gbS的结合活性。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3个融合蛋白...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魏远征  董浚键  卢迈新  孙成飞  田园园  叶星  
为获得尼罗罗非鱼Siglecs like融合蛋白,开展相关Siglecs like蛋白的功能研究,深入了解罗非鱼与无乳链球菌相互作用机制。本研究利用前期构建的3个含Siglecs like ORF的克隆质粒,PCR扩增获得Siglec-1、Siglec-4b和Siglec-14 like的膜外段序列,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 DNA3.1(+)h Ig G1 Fc中,双酶切、测序鉴定后转染COS-7细胞。q PCR、Western-blot对目的蛋白的表达进行检测;亲和层析法纯化融合蛋白,SDS-PAGE电泳检测纯化效率。ELISA检测融合蛋白与GBS的结合活性。测序结果显示,成功构建3个融合蛋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印遇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雪寒  何孔旺  卢维彩  赵攀登  温立斌  李彬  郭容利  王小敏  倪艳秀  周俊明  俞正玉  茅爱华  吕立新  
为了更好防治由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疾病,尝试研制基因工程疫苗,其中亚单位疫苗时具有很大优势。构建表达tir和stx1b的融合基因,将tir基因中间295个氨基酸残基(Tir295)与stx1b亚基基因72个氨基酸串联构建pGEX-stx2b-tir-stx1b重组质粒,将其转化于BL21(DE3),用IPTG进行诱导表达,经SDS-PAGE电泳检测,该融合蛋白获得了高效表达,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含量的30%左右。重组蛋白纯化后皮下途径免疫小鼠,能够诱导高滴度(105)的IgG,鼻腔内途径免疫小鼠不仅能够诱导高滴度(104)的IgG,还能诱导高达102的IgA。二免后攻击5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之杰  王纪华  赵春江  黄文江  马智红  赵明  
以叶面涂抹15N方式对不同类型冬小麦品种不同叶位叶片氮素的吸收、运转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冬小麦生育后期不同叶位叶片对子粒品质的贡献不同,旗叶对子粒的贡献高于其他叶位叶片。不同蛋白含量类型中,普通子粒蛋白类型的京冬8后期叶片氮素含量下降快,植株氮素含量低,而其转运效率高;子粒高蛋白类型中优9507品种氮素收获指数低于京冬8,其子粒中高的蛋白质含量是由于其高吸收、高贮存的结果。中优9507茎秆贮存氮素的能力较强,京冬8子粒中氮素的积累更多地依赖于叶片氮素的供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左红娟  白由路  卢艳丽  王磊  王贺  王志勇  
【目的】在氮磷钾合理供应前提下,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肥料氮的去向。【方法】采用微区试验的方法,供给小麦高丰度的15N,在小麦收获时,测定15N的去向。【结果】冬小麦吸收的氮素来自肥料的比例为26.6%—33.6%,对土壤氮的依赖程度在66%以上。肥料氮施入土壤后,小麦当季利用率为22.1%—32.4%,当季肥料氮的土壤残留率约占施氮量的29.6%—56.3%,其中60.3%—76.5%集中在0—40 cm土层,在土壤剖面中的残留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迅速降低。【结论】小麦生育期吸收的氮素66%以上来自土壤,氮肥当季平均利用率为28.2%,约40%的肥料残留在土壤中,成为土壤氮库的补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起刚  王声斌  彭根元  江荣风  
15N示踪研究证明,在不同灌溉水平下,在细质砂土上,增施磷肥可以大幅度提高小麦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和产量。并可以促进小麦对N素的吸收,提高肥料N利用率,降低肥料N损失率,促进营养物质的运输和转化,但是小麦的千粒重和含N量则随之下降。增施磷肥的效果大于增施N肥。在中等灌溉水平下,每公顷施纯N204kg,施P2O3180kg,可以实现砂地小麦高产高效的统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杰  汤天泽  袁代斌  蒙大庆  蒲晓斌  张锦芳  蒋梁材  
本实验对新型甘蓝型油菜核不育材料绵7AB-4-2与其姊妹系绵7AB-4-1进行农艺性状差异性及SSR引物上的多态性研究,并对绵7AB-4-2进行不育保持率及其与姊妹系绵7AB-4-1和其它不同来源不育材料进行测交和回交不育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绵7AB-4-2与其姊妹系7AB-4-1的农艺性状在0.05水平上差异不显著。绵7AB-4-2的可育株自交不育率可达60%以上,而姊妹系绵7AB-4-1的可育株自交不育率25%左右;与姊妹系绵7AB-4-1和其它9个不同来源的不育材料进行测交时,对同类型不育材料可保持不育率达90%以上,回交不育率在80%以上。绵7AB-4-2与姊妹系绵7AB-4-1在S...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