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07)
2023(7015)
2022(5808)
2021(4941)
2020(4138)
2019(9130)
2018(8986)
2017(16260)
2016(8727)
2015(9902)
2014(9897)
2013(10125)
2012(9969)
2011(9317)
2010(9602)
2009(8996)
2008(8617)
2007(8176)
2006(7596)
2005(7032)
作者
(31612)
(26606)
(26488)
(25005)
(16756)
(12546)
(11706)
(10477)
(10065)
(9513)
(9444)
(8938)
(8603)
(8600)
(8583)
(8306)
(8138)
(7819)
(7648)
(7548)
(6871)
(6798)
(6798)
(6243)
(6229)
(5870)
(5829)
(5694)
(5635)
(5479)
学科
(62695)
经济(62656)
管理(27278)
(23976)
(19575)
企业(19575)
方法(18901)
数学(16714)
数学方法(16563)
地方(16032)
(12617)
中国(12284)
地方经济(12183)
技术(12052)
业经(10654)
(10166)
(7892)
环境(7859)
(7491)
农业(7455)
经济学(7199)
(6856)
金融(6856)
产业(6695)
(6669)
(6575)
(6571)
贸易(6571)
技术管理(6496)
(6282)
机构
大学(144586)
学院(144121)
(69886)
经济(68550)
研究(60542)
管理(48766)
中国(43135)
理学(40929)
理学院(40423)
管理学(39563)
管理学院(39322)
科学(38080)
(33346)
(31868)
(31729)
研究所(30358)
(27652)
中心(25580)
农业(25417)
业大(24515)
(23245)
经济学(22902)
财经(21688)
(21180)
(20658)
北京(20512)
经济学院(20211)
科学院(20030)
(19561)
(17774)
基金
项目(92843)
科学(71318)
基金(66337)
研究(62353)
(61414)
国家(60992)
科学基金(49363)
社会(40365)
社会科(38384)
社会科学(38369)
(36742)
基金项目(33612)
自然(32205)
(31510)
自然科(31424)
自然科学(31408)
自然科学基金(30811)
资助(28219)
教育(27246)
(22329)
重点(22254)
编号(22131)
(20089)
(19508)
计划(19383)
创新(18623)
成果(17855)
科研(17622)
国家社会(17603)
科技(17520)
期刊
(85591)
经济(85591)
研究(46618)
中国(32777)
学报(29232)
(29018)
科学(25108)
管理(21391)
(20829)
大学(20639)
学学(19954)
农业(19713)
技术(15650)
经济研究(14904)
财经(12171)
(11908)
金融(11908)
教育(11489)
(11081)
(10787)
技术经济(10766)
问题(10526)
业经(10101)
统计(8893)
世界(8419)
(8172)
科技(8023)
业大(7837)
(7807)
国际(7783)
共检索到2338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丙申  丁春国  王英霄  
通过1986~1990年间80多个田间小麦肥效试验,研究了石家庄地区小麦生产进入高产阶段后不同肥力土壤上小麦肥效曲线方程、高产经济施肥指标。结果表明,不同肥力麦田的小麦高产经济施肥指标为:高肥力麦田亩施N11.1~13.8kg,P_2O_510.7~13.9kg,中肥力麦田亩施N12.6~15.2kg,P_2O_59.8~12.1kg;低肥力麦田亩施N13.3~15.5kg,P_2O_59.1~11.7kg。还研究了小麦目标产量施肥法所需的三个施肥参数:(1)小麦百公斤产量养分吸收量,空白区平均为:N2.32kg,P_2O_51.05kg,K_2O2.72kg;施肥区平均为:N2.82kg,P...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旭辉  李瑛  李立科  
在陕西省东部灌区土娄土上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陕 35 4冬小麦高产的氮、磷、钾肥合理施用量、氮肥适宜施用时期及有机无机氮肥配合比例。结果表明 ,在该试验条件下 ,氮、磷、钾肥对陕 35 4冬小麦均有不同的增产作用 ,其增产效果为氮 >磷 >钾 ;最佳施肥量为 N 2 6 0~ 2 80 kg/hm2 ,P2 O52 4 1~ 32 6 kg/hm2 ,K2 O 186~2 2 4 kg/hm2 ;氮肥基追比例 1∶ 1,较全施基肥增产约 7% ,较全施追肥增产约 14 % ;有机无机氮配合比例 1∶ 1~1∶ 3,比单施无机氮增产约 6 % ,比单施有机氮增产约 1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文英  张庆江  
对两个冬小麦品种主要生育期N、P_2O_5吸收积累与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光合产物积累及产量关系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生育中前期光合产物积累随N、P_2O_5吸收积累的增加而呈直线或曲线增加,但过多的N积累对开花后光合产物积累及籽粒产技的提高均产生不利影响;确定了小麦不同生育阶段N、P_2O_5吸收积累的适宜指标和范围,并根据N、P施肥与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的关系明确了小麦N、P_2O_5吸收积累主要与氮磷施肥有关,据此提出了保持小麦生育过程中适宜氮磷营养的施肥调控技术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桂兰  孙克刚  李贵宝  王英  吕爱英  乔文学  
采用三因素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对豫南砂姜黑土区影响小麦高产的氮、磷、有机肥的用量进行两年定位试验,建立了小麦产量函数模型;通过模型解析选优,确定了每公顷产量>6000kg、>6750kg、>7500kg及最大经济效益的施肥组合方案;明确了模型因素效应顺序(氮>有机肥>磷肥)和高产与施肥的关系,以及各肥料产量因素间的交互作用效应。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白选杰  张玉平  宁宏兴  
本文介绍了河南省五大小麦生产区域综合施肥的函数模型及区域间肥料投向的宏观决策。建立了河南省不同生态和生产区域内小麦施肥的函数模型并提出了区域内因地制宜施肥的微观量化决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中帅  吴金芝  黄明  李友军  付国占  赵凯男  张振旺  侯园泉  
为解决降雨偏少且季节分布不均和施肥偏多但方式不合理等我国旱地小麦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探讨旱地小麦增产增收的栽培模式。设置常规平作(平作+均匀施肥)、垄沟种植(起垄沟播+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减肥(起垄沟播+减肥25%+均匀施肥)、垄沟种植定位施肥(起垄沟播+减肥25%+播种行侧下定位条施)4种栽培模式,比较了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播前和收获期0~200 cm土壤水分以及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与常规平作相比,垄沟种植促进了休闲季土壤蓄水,从而使播前土壤蓄水量提高5.4%~5.5%,主要生育时期的群体茎蘖数和干物质积累量显著增加,进而使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分别提高10.1%~11.2%,7.2%~8.6%,10.3%~11.4%。垄沟种植减肥较垄沟种植,肥料偏生产力显著增加,增幅为22.9%~34.6%,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第1年无显著差异,后2 a显著降低,但上述指标均优于常规平作。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垄沟种植定位施肥的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均最优,虽然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较垄沟种植的增幅不显著,但肥料偏生产力显著提高35.2%~37.8%。可见,在豫西旱地,垄沟种植有利于提高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垄沟种植+减肥25%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麦产量,但有利于提高肥料偏生产力。垄沟种植定位施肥协同提高了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是适宜于旱区推广的冬小麦栽培措施。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疆  翟丙年  殷振江  
【目的】建立陕西咸阳灌区冬小麦推荐施肥指标体系,为指导该区科学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06-2009年,在陕西省咸阳市的秦都区、渭城区、武功县、兴平市、乾县、泾阳县和三原县共布置了112个冬小麦"3414"田间试验,即设置氮、磷、钾3个因素,每个因素4个水平,共14个处理。根据"3414"田间试验结果和冬小麦相对产量,划分了土壤养分含量的丰缺指标,然后对不同养分丰缺指标下的最佳推荐施肥量进行了计算。【结果】咸阳灌区冬小麦N、P2O5、K2O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5.7,5.6和5.5kg/kg,增产率分别为25.1%,14.7%和7.9%,增产作用依次为氮肥>磷肥>钾肥,随着冬小麦相对产量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克刚  李丙奇  和爱玲  
为砂姜黑土区小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提供技术支撑。2004-2008年连续4年在砂姜黑土区进行小麦肥料效应田间试验,并利用土壤样品分析方法(ASI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同时以施氮磷肥处理区(即缺钾素区NP)冬小麦产量占推荐施氮磷钾肥区(NPK)冬小麦产量的相对产量百分数,划分为4个梯度:95%,将小麦产量的相对产量百分数所对应的用ASI方法分析的土壤有效钾测试值分成"极低"、"低"、"中"和"高"4级,两者建立相关性。砂姜黑土区麦田土壤运用ASI方法测定的土壤有效钾测试值与小麦相对产量百分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根据小麦相对产量百分数的划分区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岳文俊  张富仓  李志军  李万春  薛冯定  索岩松  
【目的】研究不同氮磷营养条件下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水分胁迫条件下作物的水肥高效利用和最优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盆栽试验,以小偃22作为试验材料,设置返青期轻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55%~70%)、重度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40%~55%),其它生育期不胁迫和全生育期不胁迫(占田间持水量的70%~85%)3个水分处理,以及N1P1(纯氮0.1g/kg,P2O50.05g/kg)、N2P2(纯氮0.2g/kg,P2O50.1g/kg)和N3P3(纯氮0.3g/kg,P2O50.15g/kg)3个氮磷肥水平,研究返青期水分胁迫后复水以及不同氮磷水平对冬小麦生长和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京涛  姜雯  张玉梅  刘树堂  林琪  
利用连续28年长期定位施肥试验,研究了长期施肥对冬小麦生育后期根系衰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有机肥特别是有机肥与一定量的氮肥配合施用能显著抑制根系的膜脂过氧化作用,使小麦根系中SOD活性提高、MDA含量降低、从而延缓了根系的衰老,使小麦生育后期仍能维持较高的根系生理活性,提高了粒重,增加籽粒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振华  张喜英  陈素英  孙宏勇  朱波  
以太行山山前平原冬小麦为研究对象,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试验站,用筒栽模拟试验,研究了土壤表层和深层不同施肥供水组合对冬小麦根系分布、地上部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表层施肥+表层供水(CK)相比,①整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3)和整层施肥+表层供水组合处理(T1)的土壤上层(0~90 cm)根系生物量都没有显著变化,深层(90~150 cm)根系生物量分别增加了97.3%,57.0%,产量分别增加了46.0%,27.0%,生长后期,冬小麦旗叶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显著提高;②表层施肥+整层供水组合处理(T2)的土壤上层(0~90 cm)...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樊虎玲  郝明德  李志西  
在长期肥料定位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施肥对小麦品质和籽粒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 能提高小麦营养品质,增强面团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提高籽粒氨基酸含量;施磷对小麦营养品质和籽 粒中氨基酸含量无明显影响,但能增强面团延展性,降低面团强度和筋力;NPK配施和NP配施对小麦营养品质改 良作用明显,均有利于提高面团的耐揉性、强度和筋力,降低面团的延展性,但二者之间的差异并不明显。NPK配 施对小麦籽粒中总氨基酸含量影响不明显,但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必需氨基酸含量;NP配施能提高小麦籽粒中的 总氨基酸含量。但对非必需氨基酸含量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施肥对小麦品质影响的大小排序为N>NPK>NP...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媛媛  马慧媛  黄亚丽  邢慧珍  徐炳雪  贾振华  郑立伟  
为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冬小麦产量、土壤酶活性、土壤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和微生物多样性等指标的影响。以河北省辛集市马庄乡保高丰农场为试验地点,在增施生物有机肥的基础上,设置化肥减量10%,30%,50%,100%的施肥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冬小麦产量分别为6 510.65,6 237.30,6 084.15 kg/hm~2,显著高于常规施肥处理(T5)和仅施用生物有机肥处理(T1),其中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产量最高,比常规施肥处理(T5)增产13.42%。从土壤酶活性变化看,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单施生物有机肥处理(T1)、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10%处理(T2)、生物有机肥处理+化肥减量30%处理(T3)、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50%处理(T4)的土壤碱性磷酸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4.33%,15.60%,14.08%,9.12%,脲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22%,7.22%,10.47%,5.41%,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3.89%,30.35%,66.45%,57.19%。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发现,增施生物有机肥所有处理与常规施肥处理(T5)相比,土壤中可培养微生物的总量、细菌、真菌数量升高,但真菌占比降低。从土壤微生物的种群分析,增施生物有机肥的所有处理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增加,其中生物有机肥+化肥减量30%处理(T3)的Shannon指数、Chao1指数、ACE指数分别比常规施肥处理(T5)提高了3.61%,19.74%,22.43%,土壤微生物菌群含量发生变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振岭  陈新平  张福锁  徐久飞  石立委  李俊良  
针对近年来华北平原水肥投入不断增加而小麦单产徘徊不前的局面,本研究对山东省惠民县小麦的施肥现状和影响小麦产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地区小麦季农民习惯的氮磷钾肥投入量在不同农户间差异较大,平均为424 kg/hm2N,226 kg/hm2P2O5,88 kg/hm2K2O,其中氮磷肥用量已远超过同期作物养分消耗量。在现有的小麦产量水平和施肥水平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和亩穗数对小麦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土壤速效磷含量和穗粒数,土壤速效钾和千粒重与小麦籽粒产量没有明显相关性。由于过量氮磷肥施用和高的土壤速效钾含量,不同农户间施肥量的差异对小麦产量影响较小。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金林  张献义  叶长青  梁文焰  张碧松  李启鹏  
通过对福建省邵武市龙湖采育场毛竹林进行随机区组设计连续4a的施肥试验,主要结果经数理统计分析,获得毛竹林土壤养分(水解N、速效P、速效K)对毛竹林总产值(毛竹+竹笋)的多元回归方程,作为毛竹林丰产施肥的基本理论依据;在保证高产高效的条件下,求得回归方程的最优解,作为高产毛竹林土壤养分的标准状态,其它毛竹林经测定其土壤养分后与之相比,便知土壤养分缺乏的种类和程度,由此确定合理施肥方案,则可成本低、效益好、产量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