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97)
- 2023(3188)
- 2022(2656)
- 2021(2531)
- 2020(2147)
- 2019(4597)
- 2018(4417)
- 2017(8330)
- 2016(4930)
- 2015(5025)
- 2014(5137)
- 2013(5100)
- 2012(4788)
- 2011(4383)
- 2010(4393)
- 2009(3882)
- 2008(4026)
- 2007(3579)
- 2006(2912)
- 2005(2780)
- 学科
- 济(15165)
- 经济(15144)
- 业(12092)
- 管理(10905)
- 企(9642)
- 企业(9642)
- 方法(8078)
- 数学(7068)
- 学(7020)
- 数学方法(6948)
- 财(4837)
- 农(3849)
- 中国(3759)
- 制(3615)
- 务(3416)
- 财务(3411)
- 财务管理(3403)
- 企业财务(3330)
- 银(3172)
- 银行(3143)
- 技术(3099)
- 融(3065)
- 金融(3061)
- 行(2999)
- 业经(2886)
- 理论(2693)
- 农业(2600)
- 害(2504)
- 贸(2451)
- 贸易(2451)
- 机构
- 大学(71794)
- 学院(70777)
- 研究(29730)
- 农(23610)
- 济(23260)
- 科学(22991)
- 经济(22652)
- 管理(21256)
- 中国(19574)
- 农业(19185)
- 理学(18708)
- 理学院(18362)
- 所(17935)
- 管理学(17766)
- 管理学院(17634)
- 业大(17044)
- 研究所(16840)
- 京(15567)
- 中心(12613)
- 农业大学(12261)
- 省(11828)
- 财(11490)
- 室(11442)
- 业(10960)
- 江(10855)
- 实验(10765)
- 院(10382)
- 实验室(10362)
- 科学院(10290)
- 重点(9864)
- 基金
- 项目(53179)
- 科学(40030)
- 基金(38965)
- 家(38127)
- 国家(37871)
- 研究(30467)
- 科学基金(30056)
- 自然(22624)
- 自然科(22160)
- 自然科学(22141)
- 自然科学基金(21781)
- 省(21460)
- 基金项目(20272)
- 划(18910)
- 社会(18241)
- 社会科(17295)
- 社会科学(17288)
- 资助(16489)
- 教育(13955)
- 计划(13518)
- 重点(12851)
- 科技(12768)
- 科研(11244)
- 部(11154)
- 创(11058)
- 发(10924)
- 业(10792)
- 专项(10526)
- 创新(10518)
- 农(10098)
共检索到99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虹霞 李洪连 王守正 李锁平 胡玉欣
用土壤接种法对26份小麦近缘材料、栽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纹枯病性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纹枯病资源,其中有5份材料表现免疫,他们是节节麦34、峨观草、野燕麦、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有12份材料表现高抗,他们是斯卑尔脱小麦、峨观草(河南)、圆锥小麦、密穗小麦、二棱大麦、阿比西尼亚小麦、节节麦34×B186、波兰小麦、六棱大麦、硬粒小麦、四棱小麦、茹可夫斯基小麦;有5份材料表现中抗,他们是波斯小麦、东方小麦、节节麦28×冀麦5418、印度圆粒小麦、节节麦28;只有节节麦34×豫麦9号为高度感病。
关键词:
小麦近缘属种,纹枯病,抗性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朝晖 张旭 李浩兵 姚景侠
以病级为指标, 对 4 个杂交组合正反交 F1 进行了抗病性调查, 发现正反交 F1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纹枯病抗性遗传属于核遗传。同时调查 5 对杂交组合 F2 群体的纹枯病抗性, F2 植株比例都不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运用王建康和盖钧镒设计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世代分析方法, 以及亲本、 F1 和 F2 方差分析方法, 分析 5 个杂交组合的纹枯病抗性遗传, 结果其至少受 10~13 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多基因的共同控制, 且遗传率在 3169% ~5709% 。
关键词:
纹枯病抗性遗传 核遗传 数量性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建力 惠红霞 黄丽丽 王敬东 朱永兴 陈孝 叶兴国
【目的】为小麦抗全蚀病育种提供更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和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方法】以感病小麦品种宁春4号为供试材料,将小麦全蚀病(G.graminis var tritici)菌种制成菌饼或菌粒,设菌饼法、菌粒法、菌粒+菌饼法和空白对照4个处理,调查统计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用于筛选有效的抗病鉴定方法;选择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采用优选出的抗病鉴定方法对其进行抗性鉴定,筛选便于利用的抗源材料。【结果】菌饼+菌粒法对宁春4号的致病力明显高于菌饼法和菌粒法,其病根率、严重度和病茎率分别达到100.0%,57.3%和28.6%。22个遗传背景不同的小麦材料间抗病性差异较大,其中小麦-簇毛麦易...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爱华 钟声 周建华 胡辉
毕节地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至少由1、5、7、15、115、311、313、315、347、377、715等11个生理小种组成,其中315号为优势种,其生理小种的毒性及组成复杂性不亚于全国小麦白粉病鉴定中心兴义,但县与县之间差异较大。历时4年从2500份国内外的原始材料中共鉴定出35份在田间和室内诱发接种条件下表现高抗—免疫的抗源材料,其中贵农19、贵农21等18个已知、未知抗性基因抗源材料的毒性频率极低,是不可多得的抗源材料。含Pm8、pm4+pm8、pm2X已知抗性基因的抗源材料抗性在全区已基本丧失,毒性频率超过50%;目前毕节地区大面积生产的主栽品种其毒性频率也在40%以上。
关键词:
生理小种,毒性频率,白粉病菌,抗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士宾 任丽娟 颜伟 吴纪中 陈怀谷 吴小有 张仙义
目的纹枯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创造抗纹枯病小麦种质,并探讨其抗性遗传特点,是启动小麦抗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方法以中国育种中很少利用的ARz和Niavt14为纹枯病抗源,以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等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组合,聚合抗病基因;用单粒传法构建含137个重组自交系ARz/扬麦158遗传群体为材料,以致病力较强的R-46菌株为纹枯病病原,分别用沟带接菌法和牙签接菌法进行抗纹枯病的接菌鉴定。结果创造出02P12、02P315等兼抗纹枯病、赤霉病或白粉病的新种质;ARz/扬麦158群体在牙签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9.8%~64.4%之间,在沟带接菌法中,病情指数...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种质创新 QTL分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成国英 张国安 张才德 黄焕明 聂细国 李银松 毛和平 余凌峰
在湖北省公安县、湖南省华容县、江西省瑞昌市对 17个早稻品种进行了抗感纹枯病的性能评比 ,结果表明 :嘉育 948(病指 7.86 )、中辐 95 5 (15 .99)在湖北公安表现出较好的抗性 ;浙辐 910 (13.3)、中组 1号 (15 .7)、HB14(15 .8)、中辐 95 5 (16 .0 3)、9818(16 .5 )在江西瑞昌表现出较好抗性。鉴于中组 1号、9818、988在瑞昌表现抗病 (平均病指 17.37) ,在公安表现为感病 (平均病指 34.94) ,而 944和浙 92 48在瑞昌表现为感病 (平均病指41.0 0 ) ,在公安表现为抗病 (均病指 19.6 8...
关键词:
早稻品种 纹枯病 抗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霄凤 张重梅 张梅 刘龙生 姬红丽 康晓慧 彭云良
为了解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为抗性品种合理布局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2009年对187份四川水稻主栽生产品种于拔节期接种了四川纹枯病菌菌株PJ-10,其中12.30%的品种的平均病害级别在5.1~6.0,72.7%的品种平均病害级别为6.1~7.0,14.43%的品种的病害平均级别在7.1~8.0,未有品种病害平均级别8.0。该批品种2010年拔节期接种强致病力菌株C30后,95.72%品种的病害级别仍在5.1~8.0,但8个品种平均病害级别介于3.1~4.0。187个水稻品种在室内苗期接种致病力不同的纹枯病菌株C30、GD118、E67、YN7和YN3后,分别有0、...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纹枯病 抗性 苗期 成株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岗 李丹婷 农保选 夏秀忠 梁耀懋 黎坤爱
以高抗纹枯病的深水稻品种赤禾及感病品种Lemont为材料,构建了F2群体,以牙签嵌入法对该群体128株单株进行纹枯病抗性鉴定。采用105个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SSR多态性标记,构建该群体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以LOD值2.5为阈值,在全基因组范围内搜索,初步检测到3个主效抗病QTLs,暂命名为qSB-2、qSB-5和qSB-11,分别位于第2、5和11染色体上,各自能解释表型抗性变异的17.17%、14.7%和27.78%,其中qSB-5来自抗病亲本赤禾,qSB-2,、qSB-11来自感病亲本Lemont。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舒 陈其志 吕亮 杨小林 喻大昭
选用湖北省主栽水稻品种88份,分别在崇阳、远安、武汉三地进行田间自然诱发稻瘟病和纹枯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武汉地区未发生稻瘟病,崇阳、远安两地88个品种除武运粳7号外几乎全部发病,发病率达98.86%。抗稻瘟病的早、中晚稻品种数分别为14份和23份,分别占参试品种的45.16%和40.35%。崇阳、远安、武汉三地综合分析显示,88份水稻品种中抗纹枯病品种13份,占参试品种的14.77%。
关键词:
水稻 品种抗性 稻瘟病 纹枯病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坚 张长勤 檀根甲 丁克坚 季伯衡
运用决策分析方法, 研究了在区域性生产条件和小麦不同抗性品种布局的情况下, 如何优化综合防治技术, 以达到控害增效的目的, 为因地制宜综合防治小麦纹枯病提供了一种基于决策分析理论的技术方法途径。
关键词:
小麦纹枯病 综合防治 决策分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娅 陈素梅 陈发棣 刘兆磊 房伟民
以高抗蚜虫材料‘黄金艾蒿’和不抗材料菊花脑为材料,比较分析两者叶片解剖结构及蚜虫接种对防御酶活性和基因表达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抗材料‘黄金艾蒿’栅栏组织厚度(77.3μm)、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厚度比(0.9)大于不抗材料菊花脑(57.3μm、0.4),而海绵组织厚度(93.6μm)和层数(2.9层)小于菊花脑(139.8μm、6.2层)。接种蚜虫后,2种材料叶片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3种抗虫相关酶的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量均有所提高,且高抗材料的上升速度比不抗材料快、幅度大,并在接种后期保持较高水平;2种材料的酶活性变化均比相对应的基因表达量变...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魏玮 李俊敏 孙丽英 戎均康 周伟
小麦梭条斑花叶病毒(wheat spindle streak mosaic virus,wssmv)又名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是造成小麦triticum aestivum减产的重要病害。不同的小麦品种对wymv病害的抗性表现相当复杂。推广抗性品种是防止wymv大面积田间发病的有效措施。以从国内外收集到的527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wymv抗性进行了病圃鉴定,筛选抗性稳定的品种/系,并以其中推广面积较大的wymv抗性和敏感品种为亲本筛选在抗性和敏感亲本间具有多态性的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结果表明:527个候选材料中只有10个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学军 孙蕾 何莉炜 胡铁峰 孙会改 周印富 林小虎 王洪刚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