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89)
- 2023(7757)
- 2022(6406)
- 2021(5789)
- 2020(4804)
- 2019(10407)
- 2018(10242)
- 2017(18408)
- 2016(10550)
- 2015(11525)
- 2014(11389)
- 2013(10757)
- 2012(9827)
- 2011(8742)
- 2010(8559)
- 2009(7817)
- 2008(7489)
- 2007(6632)
- 2006(5553)
- 2005(4753)
- 学科
- 济(34561)
- 经济(34507)
- 管理(28155)
- 业(25764)
- 企(19722)
- 企业(19722)
- 方法(15045)
- 数学(13347)
- 数学方法(13203)
- 农(11497)
- 学(11365)
- 中国(10241)
- 财(10224)
- 制(8448)
- 业经(7982)
- 贸(7793)
- 贸易(7793)
- 农业(7650)
- 易(7587)
- 体(7159)
- 银(6438)
- 银行(6375)
- 技术(6262)
- 地方(6189)
- 融(6072)
- 金融(6065)
- 行(6061)
- 务(6040)
- 财务(6020)
- 财务管理(6011)
- 机构
- 学院(147085)
- 大学(147084)
- 研究(55806)
- 济(53482)
- 经济(52373)
- 管理(51216)
- 理学(45037)
- 理学院(44452)
- 管理学(43416)
- 管理学院(43189)
- 农(42179)
- 科学(40526)
- 中国(39523)
- 农业(34035)
- 业大(32504)
- 京(31426)
- 所(31067)
- 研究所(29161)
- 中心(24602)
- 财(23452)
- 农业大学(22580)
- 江(22137)
- 院(20413)
- 省(20149)
- 室(19246)
- 北京(19048)
- 技术(19027)
- 财经(18993)
- 业(18153)
- 范(17987)
- 基金
- 项目(110035)
- 科学(83774)
- 基金(78863)
- 家(74812)
- 国家(74194)
- 研究(70045)
- 科学基金(60247)
- 省(44669)
- 社会(43496)
- 自然(42409)
- 基金项目(42047)
- 自然科(41468)
- 自然科学(41445)
- 社会科(41118)
- 社会科学(41107)
- 自然科学基金(40697)
- 划(38650)
- 教育(31751)
- 资助(31292)
- 编号(26010)
- 重点(25631)
- 计划(25155)
- 发(23293)
- 科技(23269)
- 创(23187)
- 部(22707)
- 科研(22222)
- 创新(21789)
- 业(21375)
- 农(20333)
共检索到208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黄裕 王际英 李宝山 郝甜甜 夏斌 孙永智 魏佳丽 王世信 张利民
以初始体重为(3.70±0.01)g的半滑舌鳎(Cynolossus semilaevis Günter)幼鱼为实验对象,研究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其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脂肪代谢酶的影响。以添加7.5%的鱼油组为对照组,用小麦胚芽油分别替代0、20%、40%、60%、80%、100%的鱼油配制成6组等氮等能饲料,在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中进行68 d的养殖实验。结果显示:饲料中小麦胚芽油替代鱼油对半滑舌鳎幼鱼存活率无显著影响;随着替代水平的升高,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降低,饲料系数升高。各组间脏体比、肝体比和肥满度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脂肪含量随替代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而全鱼脂肪含量降低;80%和1...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彭墨 徐玮 麦康森 张彦娇 周慧慧 谭朋 杜建龙 艾庆辉
为研究亚麻籽油替代不同鱼油水平对大菱鲆幼鱼[初始体质量为(5.89±0.02)g]生长、脂肪酸组成以及肝脏和肌肉脂肪沉积的影响,以亚麻籽油分别替代0、33.3%、66.7%和100%鱼油,配制4种等氮等脂饲料。每组饲料随机投喂3组实验鱼,饱食投喂,养殖周期为92 d。结果发现,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幼鱼存活率(SR)和特定生长率(SGR),但显著影响其摄食率(FI)、饲料效率(FE)和表观净蛋白利用率(ANPU)。随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升高,FI显著升高,而FE和ANPU显著下降,且其均在100%亚麻籽油组分别达到最大值或最小值。饲料亚麻籽油水平并未显著影响大菱鲆饲料脂肪表观消化率、肝...
关键词:
大菱鲆 亚麻籽油 鱼油 脂肪酸 脂肪沉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巧娥 朱邦科 沈凡 樊启学 宋林 杨磊 杨威 孙存军 陈海燕
将初始均质量(8.26±0.81)g的鳡(Elopichthys bambusa)300尾,随机分为5组,分别投喂5种脂肪水平(A组:3%、B组:6%、C组:9%、D组:12%、E组:15%)的等氮(45.64%±0.20%)、等能(16.82±0.11MJ/kg)饲料56d,研究饲料脂肪水平对鳡幼鱼生长、体成分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升高,增重率、特定生长率(SGR)先升后降,B组显著高于A、E组(P<0.05),回归分析得出,饲料脂肪含量为7.71%时SGR最高;随着饲料脂肪水平的增加,饵料系数先降后升,B组显著低于A、D、E组(P<0.05),蛋白质效率先升后降...
关键词:
鳡 饲料脂肪 生长 体成分 血清生化指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郑建明 赵捷杰 陈四清 常青 严俊丽 朱之发 刘长琳 胡建成
本实验旨在研究饲料中豆油替代鱼油对圆斑星鲽(Verasper variegatus)幼鱼生长和肌肉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用豆油分别替代0、25%、50%和75%的鱼油,配制4组等氮、等脂肪的饲料。选择初始体重为(65.47±1.57)g的圆斑星鲽幼鱼360尾,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尾鱼,养殖56 d。结果显示,(1)随着豆油替代水平的升高,增重率(WGR)呈现降低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FCR)呈现升高的趋势(P<0.05),25%替代组的WGR高于鱼油组(P0.05),对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无显著性影响(P>0.05),豆油替代组肝脏的脂肪含量显著高于鱼油组(P<0.05)。(3)随着饲料中豆油水平的增加,圆斑星鲽幼鱼肌肉亚油酸(C18:2n-6)和亚麻酸(C18:3n-3)显著升高(P<0.05),而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则显著降低(P<0.05)。研究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饲料中高比例的豆油替代鱼油会降低鱼体的生长性能和肌肉脂肪酸营养品质。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黄炳山 李宝山 张利民 李华东 孙永智 王世信 王际英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3%、0.06%、0.09%及0.12%的胆汁酸,配制5组等氮等能的实验饲料(D1、D2、D3、D4、D5),投喂体质量为26.5 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56 d,研究胆汁酸对其生长、体组成、脂肪代谢酶活力及血清生化的影响。结果显示:(1)实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蛋白质效率及脂肪效率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2)胆汁酸显著降低了全鱼粗脂肪及粗灰分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含量(P<0.05);降低了肌肉粗脂肪含量,提高了粗蛋白及粗灰分含量(P<0.05)。(3)脂肪酶及脂蛋白脂酶活力呈先升后平稳的趋势;肝脂酶活力显...
关键词:
大菱鲆 胆汁酸 生长 脂肪代谢 鳗弧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代伟伟 麦康森 徐玮 张彦娇 许丹丹 艾庆辉
实验以6种植物蛋白源(谷朊粉、大豆浓缩蛋白、豆粕、棉籽蛋白、花生粕和玉米蛋白粉)配比成复合植物蛋白源,以其替代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 güntuer)饲料鱼粉蛋白,共设计9种实验饲料,分别为全鱼粉组(Fm)以及替代鱼粉蛋白水平分别为20%(PP20)、30%(PP30)、40%(PP40i、PP40ii、PP40iii和PP40iv)、60%(PP60)和80%(PP80)组,旨在最大限度替代舌鳎饲料中鱼粉蛋白,而不影响鱼体生长、生理生化指标和肠组织结构形态。以初重为(255.21±0.79)g的半滑舌鳎为研究对象,在室内流水系统中进行9周摄食生长实验,每个处理...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陆游 金敏 袁野 熊家 马红娜 周歧存
为研究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体组织脂肪酸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进行为期8周的养殖实验。实验配制了4种分别添加有椰子油(CO)、苏子油(PO)、葵花籽油(SO)、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的等氮等脂的饲料,喂养平均初始体质量为(1.52±0.00)g的黄颡鱼幼鱼。实验结果显示:不同脂肪源对黄颡鱼终末体质量(FBW)、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影响,对饲料系数(FCR)影响显著,各组SR均在95%以上。各组间的肝体比(HSI)、肥满度(CF)均有显著性差异,而脏体比(VSI)和肠脂比(IPR)无显著性差异。HSI和CF均以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最高,葵花籽油(SO)组最低。黄颡鱼的鱼体水分、粗蛋白和灰分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而椰子油(CO)组的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3组,为10.51%,剩余3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饲料中脂肪源对黄颡鱼肌肉、肝脏组织脂肪酸组成和含量影响显著,并且肌肉和肝脏中脂肪酸含量变化与饲料中相应脂肪酸含量变化基本一致,椰子油(CO)组组织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高,苏子油(PO)组组织中亚麻酸(ALA)和n-3 PUFA含量最高,葵花籽油(SO)组组织中亚油酸(LA)和n-6 PUFA含量最高,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FO/SO)组组织中脂肪酸较为均衡。黄颡鱼血清中的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B)、白蛋白/球蛋白(A/G)、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血糖(GLU)、肌酸激酶(CK)含量不受饲料脂肪源的影响。各组黄颡鱼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活性有显著差异。椰子油(CO)组的SOD和GST活性最高,而MDA含量最低。研究表明,在添加豆油的基础上,椰子油、苏子油、葵花籽油和鱼油与葵花籽油1∶1混合油都可以用作黄颡鱼饲料的脂肪源;证实了鱼体组织中脂肪酸组成基本可以反映饲料脂肪酸组成,并且说明了黄颡鱼具有延长和去饱和ALA和LA的能力。
关键词:
黄颡鱼 不同脂肪源 生长性能 脂肪酸组成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韩星星 叶坤 王志勇 陈丰林 柴志强 詹炜 王秋荣
本实验旨在探讨脱脂黑水虻(Hermetia illucens)虫粉(DBSFLM)替代鱼粉(FM)对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幼鱼生长、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设计6组等氮(粗蛋白45%)等脂(粗脂肪10%)饲料,用黑水虻脱脂虫粉分别替代饲料中0%、20%、40%、60%、80%和100%的鱼粉蛋白,分别记为G0、G20、G40、G60、G80和G100。选用2160尾平均体重为(50.08±3.31)g的大黄鱼幼鱼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尾,在室内水泥池(2 m×1 m×1 m)进行为期7周的投喂实验。结果表明:(1) G100组大黄鱼幼鱼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实验组, G40组大黄鱼增重率(WGR)、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2)大黄鱼肌肉粗蛋白含量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下降,替代40%及以上鱼体粗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肌肉的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则随DBSFLM替代FM水平的增加而升高,其中替代60%及以上鱼体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显著升高(P40%),大黄鱼血清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显著上升(P<0.05),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CHOL)水平显著下降(P<0.05);(4)G20组大黄鱼肝脏总抗氧化能力(T-AOC)及G40组实验鱼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均为最高,G40组大黄鱼肝脏丙二醛(MDA)含量最低。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着DBSFLM替代FM水平升高呈现下降趋势,替代40%及以上CAT活性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在本实验条件下,脱脂黑水虻虫粉替代饲料中40%鱼粉蛋白对大黄鱼幼鱼的生长性能、体成分及健康状况无负面影响。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常青 陈四清 马静 梁萌青 郑珂珂
以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仔鱼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4个处理组,分别在孵化后第3天(对照组)、延迟1 d(D1组)、延迟2 d(D2组)和延迟3d(D3组)投喂轮虫,探讨延迟投饵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存活和体成分的影响。实验水温21~22℃,盐度为31.00,试验周期为15 d。结果显示,仔鱼于孵出后第3天进入混合营养期,从第4天开始加速生长,第5天进入外源性营养期。延迟投饵2 d,会使仔鱼的干重、粗蛋白和粗脂肪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马静 秦帮勇 于朝磊 常青
通过投喂经蛋氨酸及裂壶藻强化的卤虫,研究其对半滑舌鳎稚鱼(初始体长1.67±0.14cm)生长性能、主要消化酶活性(淀粉酶、胃蛋白酶、类胰蛋白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及胆囊收缩素(CCK)、甲状腺素(T4)、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和皮质醇浓度的影响。试验设3个实验组(蛋氨酸组、裂壶藻组和蛋氨酸加裂壶藻组),分别投喂经蛋氨酸、裂壶藻及蛋氨酸+裂壶藻强化的卤虫,对照组投喂未经强化的卤虫。试验进行16d,每4d取样1次。结果显示,裂壶藻组的体长和体重在试验结束时处于最高水平,体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体长在12d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裂壶藻组碱性磷酸酶活力在16d时显著高于蛋氨酸...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王成强 曹体宏 李宝山 王际英 郝甜甜 宋志东 王晓艳 孙永智
本实验以大菱鲆幼鱼(39.69±0.25) g为研究对象,探究由裂壶藻和拟微绿球藻组成的混合微藻替代鱼油对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肠道消化水平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确定混合微藻替代鱼油的适宜比例。通过在基础饲料中,添加不同比例的混合微藻,分别替代0、25%、50%和100%的鱼油,制成4组等氮等脂的实验饲料(分别命名为:D1、D2、D3和D4),每组饲料设3个重复,实验周期为12周。结果表明:1)随替代比例的提高,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和饲料效率(FE)呈下降趋势,D1、D2和D3组的SGR和FE无显著性差异,但均显著高于D4组(P<0.05);肝体比(HSI)在D1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2)随着混合微藻替代鱼油比例的升高,全鱼和肌肉粗脂肪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且D4组显著低于D1组(P0.05),EPA和n-3PUFA含量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3)肠道脂肪酶活力在D3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D3组肠道中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活力和补体C3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4)肠道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总抗氧化能力酶(T-AOC)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随替代比例的提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均在D3组达到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混合微藻替代50%的鱼油并不会对大菱鲆幼鱼的生长性能产生负面影响,同时可以提高肠道的消化性能、抗氧化能力和非特异性免疫能力。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萍 娄宇栋 冯建 何娇娇 竺俊全 周歧存
为研究小麦蛋白粉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的鱼粉对其生长性能、体成分、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实验以小麦蛋白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FM组为对照组)、25%(WGM25组)、50%(WGM50组)、75%(WGM75组)和100%(WGM100组)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蛋白质水平为45%)等脂(脂肪水平为10%)的饲料。结果显示,大黄鱼幼鱼各处理组的存活率(SR)和饲料系数(FCR)差异不显著;增重率(WGR)和特定生长率(SGR)各替代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各处理组的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差异不显著。全鱼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和灰分的含量差异不显著;肌肉粗蛋白、粗脂肪、水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肌肉灰分含量WGM50、WGM75组和FM、WGM25、WGM100组差异显著。各处理组大黄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WGM25和WGM100组显著低于FM、WGM50和WGM75组;丙二醛(MDA)的活性,WGM50组显著高于FM、WGM25和WGM100组;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各组间差异不显著;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WGM100组显著高于其他组。研究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小麦蛋白粉替代饲料(含40%鱼粉)中100%的鱼粉不会影响大黄鱼幼鱼的生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胡冬雪 马季 王成强 乔洪金 王际英 李宝山 孙永智
为探讨拟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粉替代鱼粉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L.)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用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基础饲料中0%、3.88%、7.76%、11.64%和15.52%的鱼粉,配制成5种等氮等能的饲料(N_0、N_(3.88)、N_(7.76)、N_(11.64)、N_(15.52))。选取初始体重为(24.60±0.02) g的大菱鲆幼鱼600尾,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尾鱼,养殖周期70d。结果显示:1)各实验组大菱鲆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饲料系数(FCR)、日摄食率(DFI)、肥满度(CF)和成活率(SR)均无显著差异(P>0.05);2)随着藻粉添加量的增加,全鱼及肌肉中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3)血清溶菌酶(LZM)、补体蛋白C3、补体蛋白C4及酸性磷酸酶(ACP)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分别在N_(7.76)、N_(7.76)、N_(11.64)、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N_(15.52)组碱性磷酸酶(ALP)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4)藻粉组血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总抗氧化能力(T-AOC)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N_(7.76)组达到最大值,且显著高于N_0组(P0.05),藻粉组血清总胆固醇(TCHO)显著低于N0组(P0.05);6)藻粉组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_(11.64)组达到最小值,显著低于N_0组(P<0.05),藻粉组谷丙转氨酶(ALT)活力显著低于N_0组(P<0.05)。研究表明,本实验条件下,拟微绿球藻粉替代大菱鲆幼鱼饲料中15.52%的鱼粉对其生长无显著影响,替代7.76%可显著提高其非特异性免疫力,降低血脂水平。
关键词:
大菱鲆 拟微绿球藻粉 生长 抗氧化能力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冯建 王萍 何娇娇 娄宇栋 党慧 邓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燕 朱邦科 樊启学 胡培培 宋林 彭聪 宗克金 张云龙
以鱼油为对照组(FO),分别以1/2猪油(PL)、1/2大豆油(SO)、1/2葵花籽油(SFO)、1/2棕榈油(PO)、1/2玉米油(CO)替代1/2鱼油作为脂肪源,配制6组等氮(49.43%±0.19%)等能((18.09±0.03)MJ/kg)的饲料,对鳡幼鱼(体长(6.89±0.20)cm,体质量(3.09±0.23)g)进行为期56d的养殖试验,研究部分替代鱼油对鳡幼鱼生长、血清生化组成以及肝脏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末体质量和增重率均以葵花籽油替代组最大,其次是对照组和大豆油替代组;蛋白质效率、饵料系数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玉米油替代组和猪油替代组的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玉米油替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饲料中菜籽油替代鱼油对大黄鱼生长、肌肉脂肪酸组成和体色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不同脂肪源对半滑舌鳎亲鱼繁殖性能和仔鱼质量的影响
不同干燥温度鱼粉对半滑舌鳎稚鱼生长、消化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植物油部分替代饲料中鱼油对大黄鱼脂肪及脂肪酸的影响
不同循环投喂模式对半滑舌鳎的生长、体成分组成、代谢和能量收支的影响
饲料中糖/脂肪比对暗纹东方幼鱼生长、血液指标、肝代谢酶活性及PEPCK基因表达的影响
饥饿对半滑舌鳎仔鱼生长和发育的影响
酶解磷虾粉替代鱼粉对珍珠龙胆石斑鱼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及血清生化的影响
复合动植物蛋白部分替代鱼粉对大菱鲆幼鱼生长、体成分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饲料中大豆油替代鱼油对银鲳(Pampus argenteus)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及组织抗氧化能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