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0)
- 2023(4429)
- 2022(4021)
- 2021(3689)
- 2020(3425)
- 2019(8259)
- 2018(8250)
- 2017(16215)
- 2016(9234)
- 2015(10691)
- 2014(10991)
- 2013(11175)
- 2012(10644)
- 2011(9717)
- 2010(9914)
- 2009(9368)
- 2008(9583)
- 2007(8926)
- 2006(7473)
- 2005(6642)
- 学科
- 济(40676)
- 经济(40638)
- 业(23906)
- 管理(23474)
- 方法(22090)
- 数学(19979)
- 数学方法(19830)
- 企(18267)
- 企业(18267)
- 农(11609)
- 财(10170)
- 中国(9252)
- 学(9154)
- 贸(8140)
- 贸易(8139)
- 地方(7898)
- 易(7887)
- 农业(7554)
- 业经(7111)
- 制(6856)
- 和(6273)
- 务(6264)
- 财务(6251)
- 财务管理(6230)
- 企业财务(5842)
- 银(5662)
- 银行(5629)
- 融(5389)
- 金融(5384)
- 理论(5339)
- 机构
- 大学(141733)
- 学院(140836)
- 济(56942)
- 经济(55685)
- 管理(51573)
- 研究(48322)
- 理学(44522)
- 理学院(43974)
- 管理学(43135)
- 管理学院(42875)
- 中国(35561)
- 科学(32457)
- 农(32164)
- 京(30170)
- 所(26500)
- 农业(26005)
- 业大(25449)
- 财(25306)
- 研究所(24331)
- 中心(22669)
- 江(21620)
- 财经(20435)
- 北京(18792)
- 经(18425)
- 范(18003)
- 经济学(17883)
- 师范(17781)
- 农业大学(16983)
- 州(16973)
- 经济学院(16427)
- 基金
- 项目(92174)
- 科学(70608)
- 基金(65681)
- 研究(63863)
- 家(58420)
- 国家(57955)
- 科学基金(47756)
- 社会(38619)
- 省(37096)
- 社会科(36513)
- 社会科学(36495)
- 基金项目(35069)
- 自然(32066)
- 划(31601)
- 自然科(31271)
- 自然科学(31256)
- 自然科学基金(30696)
- 教育(29741)
- 资助(27546)
- 编号(26437)
- 成果(21704)
- 重点(21172)
- 部(20576)
- 发(20216)
- 计划(18785)
- 创(18677)
- 科研(18368)
- 课题(18153)
- 创新(17556)
- 大学(17129)
共检索到1999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果忠 张秀英 闫长生 肖世和
为探讨小麦种子休眠解除的机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比较解除休眠前后的小麦胚在ABA和H2O2中的蛋白质表达情况。H2O2能打破种子休眠,而ABA则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比较2D图谱后,利用MALDI-TOF-MS鉴定了10个在不同处理间表达丰度差异显著的蛋白点,其中一些蛋白在已知的种子萌发中起重要作用。种子休眠的解除是一个复杂的发育过程,涉及环境胁迫反应(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NAD(P)H脱氢酶)、细胞循环(生长素反应蛋白)、信号转导(钙调素相关蛋白)和贮藏蛋白(2S种子清蛋白)代谢等生理活动。为研究H2O2打破小麦休眠的分子机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关键词:
小麦 休眠 ABA 过氧化氢 蛋白质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果忠 张秀英 肖世和
小麦穗发芽抗性与其对ABA敏感性关系密切,一般认为ABA处理可导致基因表达的变化。本研究用不同穗发芽抗性的白皮小麦品种陕优225和冀麦1号扬花后25d的胚在±1μmol·L-1ABA溶液中处理48h后进行蛋白质组分析。依据蛋白质表达差异,鉴定出胚发育后期丰度蛋白(LEA)、NAD(P)H脱氢酶亚基Ⅰ、盐胁迫后根表达的蛋白(RS1)、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20kD的钙结合蛋白、钙调蛋白(CAM)和肌动蛋白解聚因(ADF5)等7个蛋白点。按其表达丰度大致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如LEA,在抗穗发芽品种中的表达量比易穗发芽品种高,ABA处理可以增加其表达。第二类如生长素反应蛋白IAA19,在易穗发芽品...
关键词:
小麦 胚 穗发芽 ABA敏感性 蛋白质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伟霞 潘映红
【目的】建立适用于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的样品制备方法。【方法】以Taichung29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分别采用改进的酚提取-甲醇/醋酸铵沉淀法及尿素/硫脲提取法提取总蛋白,进行双向电泳分离和胶体考染,并选取代表性的蛋白点进行MALDI-TOF质谱分析及数据库搜索。【结果】上述的两种方法可检测到较多的蛋白点数,分别为1016±203和1014±281,并能成功地完成代表性蛋白点的鉴定。【结论】作者建议,进行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可采用本实验提供的两种样品制备方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利艳 王爱丽 李小辉 晏月明
以京411为材料,研究了籽粒不同发育时期清球蛋白、谷蛋白和醇溶蛋白三个亚蛋白组的合成与积累特征.采用不同的蛋白提取方法,分别利用双向电泳(2-DE)和生物质谱技术(MS)、SDS-PAGE电泳以及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等主要蛋白质组技术进行了鉴定与分析,初步得到了三种蛋白的合成与积累特征,为今后小麦发育蛋白质组学以及品质改良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兵 康振生
【目的】建立一种小麦叶片蛋白质组分析时去除全蛋白提取物中高丰度蛋白Rubisco酶的方法,为富集低丰度蛋白,提高双向电泳灵敏度提供技术支持。【方法】采用分离技术,以铭贤169小麦苗期叶片为材料,使用不同浓度(1,2,5,10 mmol/L)的肌醇六磷酸钠,结合二水氯化钙在不同温度(4,20,37℃)去除小麦叶片蛋白中的Rubi-sco酶,筛选去除小麦叶片蛋白Rubisco酶的最佳条件,并采用一维凝胶电泳(1-DE)、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去除Rubisco酶的有效性,用二维凝胶电泳(2-DE)评估该方法对样品在二维凝胶上分辨率的影响。【结果】在37℃条件下,采用10 mmol/L肌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修文 张艳菊 冯清 陈伟霞 张文会 李保云
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聊大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UV-B辐射对聊大1号苗期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双向电泳分析发现,UV-B辐射处理和未处理的聊大1号有15个蛋白差异点,经质谱分析成功鉴定出6个蛋白差异点:其中1个为Rubisco大亚基(碳水化合物代谢);2个为参与翻译类的蛋白;2个为具有运输类功能的蛋白;1个为质子-ATP酶α亚基。这些结果可为小麦抗UV-B辐射机理研究和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甘富 段爽 彭永康
分别以2,3,5 d叶龄的栽培小麦京411、偏硬001和杂交F1幼苗为材料,利用动态蛋白质组技术,对F1及双亲的蛋白质变化做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双亲及F1中蛋白质差异表达现象被观察到,其中在5 d的叶子中最为明显。如在发育2 d和3 d的F1叶子中,各有15个蛋白质斑点的含量产生变化,而在5 d叶龄的叶子中,这种有变化的蛋白质斑点达27个,在这些变化的蛋白质中,偏双亲和低于双亲的为多数,如5 d的叶子中分别占41%和44%,同时,在F1叶片中观察到有蛋白质消失和新的蛋白质诱导现象产生。这些结果表明,杂种中存在蛋白质的差异表达现象,展开这方面的研究有助于对杂种优势形成机理的理解。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晓燕 朱艳 汤亮 曹卫星
【目的】建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动态模拟模型,以期为预测小麦籽粒品质状况提供关键技术支持。【方法】通过定量分析不同品种和水氮处理下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的变化过程,构建了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随花后生长度日(GDD)的动态模拟模型。模型采用幂函数方程描述了清蛋白含量随花后GDD的动态变化,对数函数方程描述了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的变化过程;并以籽粒氮素和水分因子描述了不同水氮状况对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的定量影响。同时利用独立的观测资料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模型对不同温度下灌浆期籽粒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含量预测的均方根差分别为0.44%、0.58%、0.53%和0...
关键词:
小麦 籽粒 蛋白质组分 模拟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宝莉
采用CuCl2处理小麦幼苗的方法,研究重金属元素铜对小麦幼苗生理生化及蛋白组分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环境中Cu2+浓度的增加小麦苗株高呈显著降低趋势,各浓度处理的苗高均极显著低于对照,5 mmol/L处理较对照降低了54.47%;叶绿素含量呈现降-升-降的趋势,但均小于对照;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比对照降低了0.68~1.23mg/g,但差异不显著。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1 mmol/L Cu2+处理后叶绿体蛋白质组分变化,结果表明,有17个蛋白质斑点发生较明显变化,其中7个斑点缺失,1个斑点增加,另有9个蛋白质斑点表达量降低。
关键词:
铜 小麦 叶绿素 可溶性蛋白 双向电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春枝 郭世乾 刘凤芹 李东晶
利用盆栽试验,在棕壤土上施N 0.28 g/kg条件下,于2005年5月在沈阳农业大学肥料长期定位试验站研究等量氮肥不同施肥方式对春小麦产量和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及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等氮量前提下,一次性底施氮肥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随着施氮时间的后延,产量呈下降趋势,平均下降26.44%。氮素在对春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上表现为:随着春小麦施氮时期的后延,籽粒中蛋白质含量呈增长的趋势,平均增加6.86%,其中定西29号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8.78%;清蛋白和球蛋白的含量以底施+分蘖期+拔节期+抽穗期施氮最高,其分别为4.09%,0.36%;而醇溶蛋白和麦谷蛋白的含量在分蘖期施氮达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冯伟 王永华 郭天财 谢迎新 朱云集 王晨阳
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追氮时期对两种穗型冬小麦品种氮素的积累、运转以及蛋白质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追氮显著增加开花期和成熟期小麦植株氮素积累量及转运量,而抽穗期追氮反而下降,氮素转运率和贡献率则随追氮时期后移而降低。兰考矮早八GS活性和豫麦49-198 NR活性在所有测定日期均表现随追氮时期后移而增加,兰考矮早八NR和豫麦49-198的GS活性在灌浆前期呈现与此相同趋势,而在灌浆后期则以拔节期追氮最高。推迟追氮时期,两品种籽粒总蛋白、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均增加,而球蛋白却降低。兰考矮早八剩余蛋白含量随追氮时期后移而降低,豫麦49-198则相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月福 于振文 李尚霞 余松烈
研究了氮肥用量对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变化及加工品质的影响 ,分析了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和比例与加工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 ,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籽粒蛋白质各组分的含量 ,但对各组分含量提高的幅度存在差异 ,其中清蛋白、球蛋白和谷蛋白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的比例升高 ,而醇溶蛋白和剩余蛋白则随着施氮量的增加 ,所占比例下降。增施氮肥能够显著提高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 ,延长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 ,提高吸水率。面团吸水率、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与麦谷蛋白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发现增施氮肥提高了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并改变了蛋白质各组分所占的比例 ,增施氮肥是改善小麦加工品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冬小麦 蛋白质组分 加工品质 施氮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武云 胡晓蓉
分析了484份普通小麦型和16份圆锥小麦型四川地方小麦品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结果表明:①普通小麦地方种籽粒蛋白含量平均值(11.23%)高于圆锥小麦地方种籽粒蛋白含量平均值(10.68%);②普通小麦地方种籽粒蛋白含量具有3种类型:第Ⅰ类型≥14.0%,第Ⅱ类型介于10.0~14.0%之间,第Ⅲ类型≤10.0%;圆锥小麦地方种只有第Ⅱ、Ⅲ类型;③56份普通小麦地方种的籽粒蛋白质含量与圆锥小麦地方种的相近或更低,为珍贵的饼干小麦种质资源。四川地方小麦中高蛋白质普通小麦的存在与分布,从根本上否定了“四川气候不能生产优质小麦”的观点。
关键词:
小麦地方种 籽粒蛋白质 资源 小麦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齐琳娟 胡学旭 周桂英 王爽 李静梅 陆伟 吴丽娜 陆美斌 孙丽娟 杨秀兰 宋敬可 王步军
【目的】分析2004—2011年来中国主产区小麦蛋白质品质检测数据,探讨小麦蛋白质品质年度和地区间变化规律。【方法】对2004—2011年分别来自冀、鲁、豫、苏、皖5个小麦主产省的4 235份小麦样品的籽粒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沉淀值、稳定时间和最大拉伸阻力进行分析。【结果】2004—2011年,中国主产省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平均值变化不大,沉淀值呈明显下降趋势,表明近年来小麦内在品质变差;不同主产省之间小麦蛋白质含量差异较大,呈明显北高南低和东高西低趋势。【结论】近年来片面追求高产已影响了中国小麦的整体品质,致使强筋麦产区小麦面筋强度降低、弱筋麦产区小麦面筋增加。应根据各地区的不...
关键词:
籽粒蛋白质 湿面筋 沉淀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喜文 陈德富 李永君
对小麦回交后代的蛋白质含量进行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研究。先对2个与蛋白质含量相关的Xgwm570和E41M62-168标记进行验证,表明其与蛋白质含量密切相关。再通过表型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BC2)和不加选择(RNDBC2)产生的BC2中,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和群体中蛋白质含量高于16.5%的植株比例在PHEBC2和MASBC2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均显著高于RNDBC2。对群体中的植株按两分子标记的类型分为A(2个位点)、B(1个位点)和C(无)3大类,蛋白质含量的平均值和植株中蛋白质含量高于16.5%的比例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A类植株>B类植株>C类植株。由此看来,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