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20)
2023(10259)
2022(9129)
2021(8772)
2020(7317)
2019(17159)
2018(17226)
2017(32617)
2016(18075)
2015(20391)
2014(20380)
2013(20133)
2012(18546)
2011(16749)
2010(16634)
2009(15180)
2008(14805)
2007(12527)
2006(10915)
2005(9336)
作者
(54010)
(44904)
(44600)
(42242)
(28475)
(21497)
(20084)
(17782)
(17049)
(15963)
(15452)
(15140)
(14187)
(14106)
(13869)
(13812)
(13588)
(13314)
(12678)
(12670)
(11297)
(11029)
(10840)
(10272)
(10170)
(10085)
(9872)
(9807)
(9134)
(9015)
学科
(68516)
经济(68434)
管理(49957)
(47145)
(39620)
企业(39620)
方法(33492)
数学(28734)
数学方法(28353)
(18068)
(17980)
中国(17182)
(15975)
业经(15242)
地方(13874)
理论(12690)
农业(12084)
(11889)
贸易(11885)
(11837)
(11481)
(10983)
环境(10866)
技术(10686)
(10311)
财务(10250)
财务管理(10231)
教育(10188)
企业财务(9694)
(9652)
机构
大学(259584)
学院(255861)
管理(102344)
(94046)
经济(91860)
理学(89668)
理学院(88595)
研究(87987)
管理学(86836)
管理学院(86388)
中国(62101)
科学(58934)
(55984)
(45975)
(45732)
研究所(42388)
业大(42202)
(41726)
中心(38426)
农业(36557)
(35837)
(35603)
北京(35340)
师范(35249)
财经(34261)
(31762)
(31193)
(29562)
师范大学(28851)
技术(27688)
基金
项目(182879)
科学(142757)
基金(132259)
研究(130712)
(117179)
国家(116222)
科学基金(98311)
社会(79292)
社会科(74914)
社会科学(74892)
(71583)
基金项目(70966)
自然(66743)
自然科(65152)
自然科学(65133)
自然科学基金(63937)
(61556)
教育(59793)
资助(54407)
编号(53186)
成果(43437)
重点(41044)
(39812)
(38461)
(38024)
课题(36754)
创新(35411)
科研(35396)
计划(34753)
大学(33635)
期刊
(99672)
经济(99672)
研究(72574)
学报(46728)
中国(44849)
科学(41900)
(41719)
管理(36237)
大学(33530)
学学(31449)
教育(29663)
(29390)
农业(29315)
技术(21009)
(17759)
金融(17759)
业经(16136)
财经(15620)
图书(15394)
经济研究(15214)
(15206)
科技(13364)
理论(13247)
(13096)
问题(12893)
(12834)
实践(12430)
(12430)
业大(12359)
技术经济(11814)
共检索到359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李根英  耿洪伟  夏兰芹  夏先春  何中虎  
籽粒硬度是最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是市场分级和定价的重要依据。随着硬度测试方法的日趋完善,其分子遗传基础的研究逐步加快。硬度主要受位于5D染色体短臂上一个主效基因和多个微效基因控制,Pina和Pinb是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基础。PINA蛋白的缺失或编码PINB蛋白的基因突变均造成小麦胚乳质地变硬。中国目前该项研究较少,与国外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文着重阐述了小麦胚乳结构及硬度的生化和遗传基础,旨在为我国小麦籽粒硬度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董中东  程西永  詹克慧  许海霞  崔党群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的磨粉品质和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控制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uroindoline位于5D染色体的短臂上,可分为Pina和Pinb2种类型。Pina和Pinb紧密连锁,编码区均为447个碱基,没有内含子,共同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遗传基础。目前,普通小麦和山羊草中均已发现多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其中引起小麦籽粒硬度大幅度升高的Pina-D1b类型的分子机制为从编码区第23个碱基开始缺失15380个碱基。Puroindoline除了对小麦籽粒硬度有重要影响之外,对其它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不同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之间小麦品质具有一定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兰素缺  李杏普  刘玉平  
利用不同来源的蓝粒小麦与白粒小麦杂交,进行色素遗传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来源于偃麦草的D87065和D87089的籽粒色素基因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于黑麦的92-1由2对互补基因控制;来源不明确的7083L-16由1对基因控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福彦  陈锋  董中东  尚晓丽  崔党群  殷贵鸿  
【目的】以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为材料,通过对其籽粒硬度相关基因的鉴定,明确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的籽粒硬度基因型分布规律,为小麦品质改良提供优异基因资源。【方法】利用单籽粒谷物特性测定仪(SKCS)、PCR扩增、酶切以及DNA测序技术,对来自黄淮麦区109份小麦新品系的籽粒硬度表型、puroindo1ine基因型及其puroindo1ine b-2的不同等位变异类型进行了鉴定与分析。【结果】黄淮麦区材料中硬质麦比例较高,为61.5%。混合型和软质麦比例较低,分别为15.6%和22.9%,硬度指数范围较宽,为3.2—82.6。在硬质麦的puroindo1ine基因型检测中,发现有Pinb-D1b、Pi...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艳艳  
注重应用性是当前绩效管理研究的显著特征。加强绩效管理理论研究对提高绩效管理实践和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对当前相关探索的回顾表明,管理控制理论和组织行为相关理论被认为构成了绩效管理的理论基础。文章最后对未来绩效管理理论基础研究应注意的问题及基本思路进行了探讨。文章对绩效管理教学和研究人员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丁广大  王改丽  叶祥盛  李权  石磊  徐芳森  
氮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营养元素。油菜对氮肥的需求量较大,氮肥利用率低。不同油菜品种的氮效率存在较大的基因型差异。与氮低效基因型油菜相比,氮高效基因型油菜在氮的吸收、转运、代谢、光合作用以及再利用等方面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同时,参与上述过程的基因包括硝酸根转运基因(NRT)、铵离子转运基因(AMT)、编码植物氮代谢相关酶类的基因以及其他基因等的表达水平也受到氮水平的显著影响,并在氮高、低效基因型间表现出显著的差异。本文主要从甘蓝型油菜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氮高效的生理与分子遗传基础等方面简要介绍了近年来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杰  陈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食物的要求逐渐由“吃饱”向“吃好”以及“吃入营养”“吃出健康”等方向转变。小麦是我国以及世界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育种家们认为小麦育种也要从“产量育种”向“品质育种”转变,即产量基本不变的前提下使得小麦籽粒具有特定有益人体健康的“功能性”成分,这些成分一般是小分子代谢物。与之相对应,还进一步提出了“功能性小麦品种”的概念。黄酮类代谢物是目前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类物质,由于它能够影响植株表型以及人类健康,该类物质含量也是“功能性小麦”育种的范畴之一。为了更好地促进“功能性小麦”育种,需要使用多种手段解析影响特定“功能性”代谢物含量的分子机理和遗传基础。代谢组学手段与遗传学设计相结合能够高效鉴定影响代谢物含量的基因,然而由于小麦参考基因组信息公布较晚,小麦中这类研究进展相对滞后,导致对于代谢物的遗传基础揭示不足,从而限制其在“功能性小麦”育种中的应用。本文以黄酮类物质为例,概述了解析这类代谢物遗传基础的研究进展,相关研究结果将为以提高黄酮类物质含量为主要目标的“功能性小麦”育种提供分子资源和理论基础,以及为研究其他“功能性”代谢物提供借鉴。与此同时,还初步构想了在相关基础研究积累不足的前提下直接使用代谢组学手段辅助育种的方式,有望在获得育种中间材料的同时“顺便”解析关键遗传因子或者候选基因,从而有效推动“功能性小麦”育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孙道杰  何中虎  王辉  夏先春  
为筛选出更实用的小麦籽粒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分子标记,试验根据P PO基因的EST序列设计引物,以PPO活性差异较大的2组材料基因组DNA为模版进行PCR扩增,对小麦籽粒PPO活性分子标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引物PPO 18扩增产物的电泳带型在2组材料间存在明显差异,其在高PPO活性的材料中均扩增出685 bp片段,在低PPO活性的材料中均扩增出876 bp片段,相差191 bp。在所扩增的P PO基因序列中存在两个内含子(内含子Ⅰ和内含子Ⅱ),其中内含子Ⅰ符合内含子的GT-AG法则,在不同PPO活性材料间存在191 bp的DNA序列差异,与扩增片段的长度差异相吻合;内含子Ⅱ为‘GC-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洪壮壮   曾占奎   宋俊乔   李琼   颜群翔   赵越   毕俊鸽   张伟   王春平  
钙和钾是小麦重要的矿质营养元素,发掘和探索与其含量相关的遗传机制及效应对于人体营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旨在为小麦籽粒矿质元素生物强化育种提供理论基础,以Avocet/Chilero(AC)构建的164份F6重组自交系(RILs)和以Avocet/Huites(AH)构建的175份F6 RILs为材料,分析了2个群体在5个环境下籽粒钙(GCa)和钾(GK)含量的表型变异,结合DArT芯片分型结果,共定位到19个与籽粒钙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A、1D、2A、2B、3A、3D、4A、4B、4D、5A、5B、7A、7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23%~16.29%的表型变异,同时共定位到23个与籽粒钾含量相关的QTL,分别位于1B、2A、2B、3A、3B、4A、4D、5A、6A、6B和7D染色体上,解释了3.31%~24.66%的表型变异。其中,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可在多环境下被定位到,QGCa.haust-1A和QGCa.haust-AC-5A分别解释了表型变异的7.82%~12.72%和9.68%~15.57%,其物理区间为498.67~532.21 Mb和461.52~486.26 Mb,QGK.haust-AC-2A.2解释了表型变异的8.15%~15.20%,其物理区间为354.61~462.37 Mb。通过对3个位点的遗传效应分析可知,分别携带QGCa.haust-1A、QGCa.haust-AC-5A和QGK.haust-AC-2A.2效应位点能有效增加小麦籽粒中的钙和钾含量,聚合效应分析表明,同时携带QGCa.haust-1A效应位点和QGCa.haust-AC-5A效应位点的株系钙含量极显著高于仅携带单一位点的株系。综上,在1A、2A和5A染色体上定位到3个与籽粒钙和钾含量相关的稳定主效位点,其显著提高了小麦籽粒钙和钾含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闫林  王辉  孙道杰  李学军  
选择有效穗数有显著差异的3个小麦品种(品系)西农9814(P1)和西农953、西农9718(P2)为亲本,配制杂交组合(西农9814×西农953、西农9814×西农9718),采用P1、P2、F1、F四家系世代联合分析方法和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小麦有效穗数的遗传效应及对其进行初步定位。结果表明:2个组合有效穗数性状的遗传均符合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在西农9814×西农953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d)近似相等,分别为-1.850、-1.831,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1.931;在西农9814×西农9718组合,2对主基因的加性效应分别为-2.984和-1.15...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成辉  
体色是鱼类一种较为独特的表型性状。鱼类体色变异是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和系统发育学的重要研究主题。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鱼类体色变异的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强,为更好地了解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遗传学基础,总结和归纳了鱼类色素细胞的发育与类型、鱼类体色变异的遗传学基础,以及鱼类体色变异的分子机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童金苟  朱嘉濠  关海山  
As lower vertebrates, fishes have complex modes of sex determination. From the cytogenetic perspective, only a small proportion of fish species have heteromorphic sex chromosomes. At the present stage sex determination can only be explained via "genetics" rather than "genes" in most species. Nevert...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万志兵  戴晓港  尹佟明  
林木由于世代周期长、个体高大、遗传负荷高等自身固有的一些特性,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难以操作的遗传学材料,导致林木遗传育种在基础研究方面远远滞后于模式动、植物和其他重要作物,成为限制林木遗传改良进程的主要因素。分子育种是突破林木育种周期长的关键技术,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分析和阐明林木基因的功能是进行林木分子育种设计的前提。近年来随着生命科学领域新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遗传育种基础研究也出现一些新的热点。本文主要阐述林木基因组和功能基因组学、连锁与关联分析、木材形成机制及分子育种技术的研究进展,虽然目前相关研究成果实际应用的条件还不成熟,但作为技术储备是急需加强的研究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兆夏  蒋国梁  
小麦白粒品种抗穗发芽性具有明显的倾母现象,28个组合正、反交杂种F1穗发芽率差异显著。不抗×抗和抗×不抗两组杂交组合F1、F2的抗穗发芽性表明,F1代的母体效应在F2仍能得到保持,抗穗发芽性遗传可能具有倾母遗传特点。白粒小麦品种的抗穗发芽性以多基因遗传为主,但亦有主基因的作用。多数组合的穗发芽敏感性呈部分显性。抗穗发芽性的广义遗传力中等偏高,平均6307%。用抗性亲本回交可提高其后代的抗穗发芽性。在小麦白粒抗穗发芽新品种选育中,早、中代选择及回交育种是可行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健胜  王辉  刘伟华  武军  李立会  
【目的】探讨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多粒特性(>90粒/穗)的遗传及其利用价值。【方法】将该材料在5个不同小麦种植区进行种植,以评价该材料多粒特性的稳定性;采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对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京4839(♂)的F2单株表型进行遗传分析。【结果】小麦-冰草多粒新种质3228多粒特性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其穗粒数均大于90;小麦-冰草异源新种质3228与京4839(41粒左右/穗)F2群体遗传分析表明,多粒特性主要受1对主效基因控制,主基因的遗传率为27.81%,其加性效应是9.33;此外,在F2群体中,78.11%的单株穗粒数都高于京4839,表明32...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