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20)
2023(11986)
2022(10007)
2021(9315)
2020(7745)
2019(17889)
2018(18075)
2017(34831)
2016(19345)
2015(21955)
2014(22163)
2013(21574)
2012(19530)
2011(17369)
2010(17192)
2009(15637)
2008(15175)
2007(13227)
2006(11474)
2005(10095)
作者
(57672)
(47671)
(47267)
(45093)
(30305)
(22977)
(21525)
(19021)
(18123)
(16928)
(16266)
(15959)
(15097)
(15032)
(14779)
(14684)
(14492)
(14321)
(13564)
(13544)
(11929)
(11671)
(11529)
(10769)
(10725)
(10649)
(10615)
(10512)
(9681)
(9566)
学科
(75429)
经济(75339)
管理(53187)
(51038)
(42327)
企业(42327)
方法(35459)
数学(30344)
数学方法(29876)
(20615)
中国(20198)
(18810)
业经(17671)
(17507)
地方(15538)
农业(13855)
理论(13310)
(12532)
(12531)
贸易(12525)
(12461)
(12139)
技术(11926)
环境(11543)
(11314)
财务(11243)
财务管理(11221)
企业财务(10644)
教育(10574)
(10406)
机构
大学(275733)
学院(272805)
管理(108214)
(101663)
经济(99309)
理学(94421)
理学院(93347)
研究(91471)
管理学(91467)
管理学院(91013)
中国(65419)
科学(61030)
(59531)
(48930)
(46879)
业大(45293)
(44935)
研究所(43247)
中心(40695)
农业(38829)
(38710)
北京(37402)
财经(36836)
(36435)
师范(36032)
(33453)
(33179)
(31875)
技术(30269)
经济学(29620)
基金
项目(193783)
科学(151228)
基金(139855)
研究(138317)
(123461)
国家(122450)
科学基金(104334)
社会(84621)
社会科(80040)
社会科学(80017)
(76242)
基金项目(74315)
自然(70188)
自然科(68571)
自然科学(68554)
自然科学基金(67260)
(64721)
教育(63121)
资助(58045)
编号(56436)
成果(45607)
重点(43523)
(41708)
(41007)
(39904)
课题(38944)
科研(37384)
创新(37262)
计划(36378)
大学(35551)
期刊
(108049)
经济(108049)
研究(76934)
学报(49178)
中国(48857)
(45144)
科学(43318)
管理(38947)
大学(35988)
学学(33851)
(32189)
农业(31522)
教育(30892)
技术(23341)
(19563)
金融(19563)
业经(18062)
经济研究(16927)
财经(16773)
(16115)
图书(16087)
问题(14520)
科技(14277)
(14140)
理论(13600)
(13534)
业大(13197)
技术经济(12938)
实践(12709)
(12709)
共检索到384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成  李保云  尤明山  李卫华  刘广田  
采用3种不同方法提取21个小麦品种籽粒的多酚氧化酶(PPO),以综合研究不同的提取方法与其活性的关系,结果显示:在3种提取方法中,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提取全麦粉PPO的活性平均值和变异系数最高,分别为57.2 U/(g.min)和77.7%;而用磷酸盐提取全麦粉PPO活性平均值为19.6 U/(g.min),变异系数为59.6%,低于前者。用磷酸盐提取完整籽粒的PPO活性平均值及变异系数最低,分别为5.1 U/(g.min)和16.7%。简单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分别用磷酸盐和SDS提取全麦粉PPO活性的相关性最好,相关系数达0.954;其次是磷酸盐提取的完整籽粒和SDS提取全麦粉的PPO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道杰  张立平  夏先春  何中虎  葛秀秀  徐兆华  王辉  
小麦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是引起面条和面团储存期间颜色褐变的主要因素。发掘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辅助选择的分子标记,将有助于小麦面粉颜色性状的遗传改良。本研究选用来自全国不同麦区的203份冬小麦品种,验证SSR(simplesequencerepeat)引物Xgwm312的PCR扩增片段大小与籽粒PPO活性的关系。结果表明,198bp扩增片段的有无同籽粒PPO活性大小密切相关,该片段的出现通常意味着籽粒PPO活性较高。Xgwm312可应用于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永贵  何心尧  刘建军  孙道杰  夏先春  何中虎  
【目的】利用分子标记研究中国冬小麦品种PPO基因的等位变异及其与PPO活性的关系,为小麦PPO活性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MAS)奠定基础。【方法】利用PPO基因的功能标记PPO18、PPO29和PPO16对中国4个麦区的冬小麦品种(系)(试验Ⅰ)和山东省常用亲本(试验Ⅱ)共311份进行2A和2D染色体上PPO等位基因Ppo-A1a、Ppo-A1b、Ppo-D1a和Ppo-D1b的检测。【结果】PPO18在等位基因Ppo-A1a(高PPO)和Ppo-A1b(低PPO)中分别扩增685bp和876bp的片段,PPO16和PPO29在Ppo-D1a(低PPO)和Ppo-D1b(高PPO)两个等位基因中...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明  黄卓烈  谭绍满  莫晓勇  林海球  龙腾  
尾叶桉的 ML A无性系 (简称 ML A)是难生根无性系 ,尾叶桉的 U6无性系 (简称 U6)、刚果12号桉 W5无性系 (简称 W5)为易生根无性系。MLA各器官的多酚氧化酶 (PPO)活性比 U6、W5的低 ,而 ML A各器官的吲哚乙酸氧化酶 (IAAO)活性比 U6、W5的高。各树种的 PPO活性、IAAO活性及 PPO同工酶均具有器官的特异性。讨论了 PPO和 IAAO与不定根的发生和发展的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淑娟  王坤波  傅冬和  李园莉  雷玉国  李勤  
采用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pH 5.6)匀浆浸提法和硫酸铵沉淀法,从茶鲜叶中提取多酚氧化酶,并通过分光光度法研究pH,温度,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邻苯二酚为底物,茶多酚氧化酶PPO的最适pH为5.6,最适温度为50℃,亚硫酸钠、半胱氨酸和V-C为PPO的抑制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尚红梅  韩淑君  陈诚  高岩  兰红秋  
【目的】研究菊苣根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影响因素,为菊苣根加工过程中酶促褐变的控制提供参考。【方法】以菊苣新鲜根为材料,从供试的3种三元酚、5种二元酚和4种单元酚底物中选出最佳反应底物,分析所选择底物的浓度、PPO提取液添加量、pH、温度及抑制剂对菊苣根PPO活性的影响,同时研究PPO的酶促动力学特征。【结果】菊苣根PPO的最适底物为焦性没食子酸,其最佳浓度为40mmol/L,菊苣根PPO的最适粗酶液添加量为0.4mL,最适pH和反应温度分别为7.0和35℃。PPO酶促反应动力学符合米氏方程,酶促反应的动力学米氏常数为0.39mmol/L,最大反应速率为217.39U/min。控制pH...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晓波  马传喜  何克勤  司红起  张业伦  
【目的】开发出小麦籽粒PPO活性的分子标记,并对新标记的应用进行研究,为面制食品外观品质的改良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一条由小麦2D染色体上PPO基因编码的mRNA序列(GenBank:AY515506)设计引物,对7个高PPO活性和7个低PPO活性小麦品种进行PCR扩增,筛选出有差异的引物,对130份小麦品种资源进行检测,验证不同带型与PPO活性的相关性,并利用一套中国春缺体、四体及双端体对STS标记进行染色体定位。在此基础上,结合一个位于小麦2A染色体上的PPO基因分子标记(PPO18),对新开发的标记在小麦低PPO活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中的作用进行评价。【结果】在AY515506的不同位置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段玉权  董维  张明晶  冯双庆  赵玉梅  
【目的】对分离纯化后的中华寿桃果肉多酚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探讨中华寿桃果肉褐变机理。【方法】以邻苯二酚为作用底物,用分光光度法在420nm下测定不同pH、反应温度、底物浓度条件下桃果肉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结果】中华寿桃果肉66kD的PPO最适pH约为6.5,最适反应温度为60℃左右,该酶对温度有较强稳定性;该酶最适作用底物为绿原酸、儿茶酚和对羟基苯甲酸;FeSO4、EDTA和抗坏血酸等化合物可以抑制PPO活性,CaCl2、CuSO4和MnSO4等则起促进作用。【结论】该酶耐热能力强,适度低温、酸性条件、抗坏血酸处理等可以抑制该酶活性。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王建国  陆宏达  
以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血清酚氧化酶为材料,采用Ashida的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活力酚氧化酶与L-DOPA在60 min内每2 min生成物的吸光度以及计算了不同时间的酚氧化酶活力。结果显示,当测定时间为60 min时,随着酚氧化酶活力升高,吸光度与测定时间的直线相关系数逐渐降低,反映了测定的酚氧化酶活力准确性也越差,与其他已报道的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sis)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等虾蟹类及昆虫(Pieris rapae)的酚氧化酶活力测定结果相似。与6 min时的相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桂琴  李会宣  刘坤  许冬倩  张玉星  
以4种不同来源的梨基因组DNA为模板,根据已经发表的多酚氧化酶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PCR技术,克隆到了鸭梨、雪花梨、砂梨、黄冠梨约1.8 kb的完整多酚氧化酶基因,将纯化后的扩增产物克隆到质粒pGEM-T vec-tor中,转化DH-5α菌,挑选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利用Clustalx软件对PPO核苷酸序列进行了同源性分析,用DNAStar软件对PPO核苷酸序列进行进化树分析,并进行部分植物PPO氨基酸的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4种梨多酚氧化酶基因的蛋白编码区含有1 782个核苷酸,鸭梨基因已经在GenBank上登录,登录号为EU048225。梨多酚氧化酶基因与其他植物中的多酚氧化酶基因有较高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静  符真珠  王政  何松林  
【目的】研究影响牡丹试管苗多酚氧化酶(PPO)酶学特性的因素,为牡丹的高效组培提供参考。【方法】以牡丹品种"乌龙捧盛"为供试材料,采用分光光度计比色法,研究温度、pH值、PPO提取液添加量及底物的类型和浓度对牡丹PPO活性的影响。【结果】以邻苯二酚为底物时,牡丹PPO的最适反应温度与最适pH分别为25℃和6.0,最适PPO提取液添加量为1mL。牡丹PPO的最适作用底物为咖啡酸,其最适浓度为0.08mol/L。【结论】通过选择合适的pH值和培养温度,同时结合化学抑制剂调控牡丹PPO活性,可以达到在牡丹组织培养中减少褐化现象、提高试管苗生根率的目的。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永菊  师俊玲  刘延琳  
【目的】研究无核白葡萄多酚氧化酶(PPO)的酶学特性,为无核白葡萄干加工过程中褐变问题的解决和控制提供参考。【方法】利用McIlvaine缓冲液从无核白葡萄中提取PPO,研究了反应温度、pH、底物浓度、酶液用量对其催化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该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分析了其催化邻苯二酚的催化动力学方程及其参数。【结果】以10mmol/L的邻苯二酚McIlvaine溶液为底物时,无核白葡萄PPO的最适作用温度为25℃,最适反应pH为6.0。在最适作用条件下,米氏常数(Km)和最大反应速率(Vmax)分别为45mmol/L和500U/min。该酶在温度低于25℃时,能在60min内保持较稳定的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军  李祥  侯明生  
比较了4个对梭条斑花叶病毒病具有不同抗性的小麦品种在接种和未接种处理中植株体内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过氧化物酶(POX)活性及其同工酶酶谱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未接种处理中,叶片PPO活性表现为抗病品种大于感病品种;根系中PPO活性则与品种的抗介体(禾谷多粘菌)能力呈正相关。在接种处理中,各品种叶片中的PPO活性和POX活性均比各自的对照高,其中PPO活性的升高率是抗病品种明显大于感病品种;POX活性的升高率则是感病品种明显大于抗病品种。根系中的PPO活性,在初见病期前后,各品种亦比其对照高,且升高率与品种的抗介体能力呈正相关。无论接种与否,感病品种叶片中的POX同工酶总是比抗病品种多1条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张淑改  许茂红  
对华北落叶松Cu、Mo元素含量及多酚氧化酶活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林木各器官Cu、Mo元素含量差异较大,Cu元素含量以吸收根(<2mm)最大,达13.97mg/kg,以多年生枝含量最低,为3.37mg/kg;Mo含量以梢头最大,达17.97mg/kg,以多年生枝含量最低,为1.24mg/kg。(2)多酚氧化酶的活力,地下部分吸收根(<2mm)最高,达29.33u/g,骨骼根(>10mm)最低,为4.95u/g;地上部分多酚氧化酶活性高低排序依次为梢头、一年生枝、二年生枝、干、多年生枝。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姚延梼  闫海冰  杨秀清  
对华北地区主要经济树种仁用杏树各器官在不同生育期间四种不同处理下的多酚氧化酶(PPO)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仁用杏树体各器官内的多酚氧化酶活性在整个年循环周期内呈规律性变化。叶中PPO活性整体水平在10月份最高;枝、干、主根、侧根中的PPO活性均以5月和3月极显著地高于7月和10月。(2)PPO活性与仁用杏树体的抗寒性、地上部分的生长发育有关,并可作为仁用杏树抗寒性的生化指标。(3)Cu、Zn两种营养元素通过影响PPO活性来影响仁用杏树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