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409)
- 2023(3540)
- 2022(3015)
- 2021(2829)
- 2020(2448)
- 2019(5442)
- 2018(5284)
- 2017(10023)
- 2016(5770)
- 2015(6109)
- 2014(6233)
- 2013(6204)
- 2012(5674)
- 2011(5146)
- 2010(5101)
- 2009(4602)
- 2008(4678)
- 2007(4163)
- 2006(3397)
- 2005(3093)
- 学科
- 济(21030)
- 经济(21008)
- 业(15192)
- 管理(14717)
- 企(12783)
- 企业(12783)
- 方法(11640)
- 数学(10443)
- 数学方法(10282)
- 学(6228)
- 财(5929)
- 农(4699)
- 中国(4623)
- 务(4200)
- 财务(4192)
- 财务管理(4180)
- 企业财务(4051)
- 制(4038)
- 业经(3992)
- 技术(3930)
- 地方(3721)
- 银(3423)
- 银行(3407)
- 理论(3335)
- 融(3239)
- 金融(3236)
- 行(3219)
- 和(3208)
- 农业(3185)
- 环境(3049)
- 机构
- 大学(82851)
- 学院(82390)
- 研究(30992)
- 管理(29167)
- 济(29083)
- 经济(28313)
- 理学(25557)
- 理学院(25195)
- 管理学(24581)
- 管理学院(24438)
- 科学(22988)
- 农(22392)
- 中国(21069)
- 农业(18099)
- 京(17782)
- 所(17668)
- 业大(17388)
- 研究所(16542)
- 中心(13739)
- 财(13566)
- 江(12080)
- 农业大学(11570)
- 省(11561)
- 财经(11143)
- 院(10903)
- 北京(10669)
- 科学院(10586)
- 室(10389)
- 业(10297)
- 范(10223)
- 基金
- 项目(61229)
- 科学(46953)
- 基金(44080)
- 家(41313)
- 国家(41022)
- 研究(38360)
- 科学基金(33588)
- 省(25399)
- 自然(24041)
- 自然科(23529)
- 自然科学(23512)
- 社会(23479)
- 基金项目(23129)
- 自然科学基金(23078)
- 社会科(22313)
- 社会科学(22301)
- 划(21824)
- 资助(18523)
- 教育(17585)
- 重点(14506)
- 计划(14409)
- 编号(13515)
- 科技(13346)
- 部(13010)
- 发(12802)
- 创(12643)
- 科研(12434)
- 创新(11976)
- 业(11493)
- 性(11032)
共检索到1135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袁虹霞 李洪连 王守正 李锁平 胡玉欣
用土壤接种法对26份小麦近缘材料、栽培品种及其杂交后代的抗纹枯病性能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小麦近缘植物中存在着丰富的抗纹枯病资源,其中有5份材料表现免疫,他们是节节麦34、峨观草、野燕麦、八倍体小黑麦、六倍体小黑麦;有12份材料表现高抗,他们是斯卑尔脱小麦、峨观草(河南)、圆锥小麦、密穗小麦、二棱大麦、阿比西尼亚小麦、节节麦34×B186、波兰小麦、六棱大麦、硬粒小麦、四棱小麦、茹可夫斯基小麦;有5份材料表现中抗,他们是波斯小麦、东方小麦、节节麦28×冀麦5418、印度圆粒小麦、节节麦28;只有节节麦34×豫麦9号为高度感病。
关键词:
小麦近缘属种,纹枯病,抗性鉴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朝晖 张旭 李浩兵 姚景侠
以病级为指标, 对 4 个杂交组合正反交 F1 进行了抗病性调查, 发现正反交 F1 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表明纹枯病抗性遗传属于核遗传。同时调查 5 对杂交组合 F2 群体的纹枯病抗性, F2 植株比例都不符合质量性状的遗传特征。运用王建康和盖钧镒设计的主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世代分析方法, 以及亲本、 F1 和 F2 方差分析方法, 分析 5 个杂交组合的纹枯病抗性遗传, 结果其至少受 10~13 对主基因和一些微效多基因的共同控制, 且遗传率在 3169% ~5709% 。
关键词:
纹枯病抗性遗传 核遗传 数量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警卫 叶博伟 张朋飞 张宇庆 郝敏 尹毓若 袁婵 李志康 李顺达 夏先春 何中虎 张宏军 兰彩霞
【目的】条锈病是威胁小麦安全生产的重要真菌病害,了解国内外育种材料抗性水平和抗病基因的分布,发掘新的抗性资源,为提高抗病基因利用效率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当前条锈菌优势生理小种CYR33和CYR34对153份国内外小麦育种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于2018—2019、2019—2020和2020—2021年,在湖北鄂州,利用这两个小种对供试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性鉴定;结合已知抗性基因Yr5、Yr9、Yr10、Yr15、Yr17、Yr18、Yr26、Yr29和YrSP等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苗期结果显示,10份材料对CYR33表现免疫(反应型IT为0),包括7份国内材料(即山农28、漯麦163、石麦13、中意6号、郯麦98-2、中麦175和泰山21)和3份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材料(CIM-53、CIM-60和CIM-71);仅2份国内材料在苗期对CYR34小种表现免疫(郯麦98-1和山农102)。此外,成株期条锈病田间鉴定显示,64份材料在田间3年均表现出稳定抗性(最终严重度≤5%),包括7份国内材料和57份CIMMYT材料。利用抗病基因功能标记或紧密连锁分子标记检测显示,153份材料中携带Yr9、Yr10、Yr17、Yr18、Yr26、Yr29和YrSP抗性基因的材料分别有31、23、73、2、4、50和2份,未检测到含有Yr5和Yr15的材料。综合苗期和成株期表型,仅CIM-53对2个生理小种在苗期和成株期均表现为免疫(IT=0,严重度为0),分子标记检测显示,该材料可能含有已知抗病基因Yr17和Yr29。【结论】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对当前条锈菌流行生理小种的抗性主要以成株抗性为主,其中国内小麦品种主要携带Yr9、Yr10和Yr26抗性基因,而CIMMYT小麦品系则携带Yr17、Yr18和Yr29为主,表明通过聚合1—2个非免疫苗期抗性基因和2—3个成株抗性基因,在成株期多个环境条件下均表现出近免疫抗性水平,是CIMMYT小麦品系保持持久抗性的主要原因。亟待广泛挖掘抗源,发掘新的抗病基因,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快速培育具有持久抗性且农艺性状优良的小麦新品种,进一步提高中国麦区条锈病整体抗性水平。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峰 郭满库 郭成 尚新新 赵志鹏 赵桂琴
为明确不同燕麦种质资源抗白粉病差异,于2012-2014年采用田间自然感病法对213份燕麦(Avena sativa)种质进行了由禾布氏白粉菌燕麦专化型(Blumeria graminis f.sp.avenae)引起的燕麦白粉病的田间抗性筛选和评价。结果表明,在供试材料中未监测到免疫材料;12份材料青永久420、青永久316、青永久9、青永久252、青永久98、青永久180、青永久479、青永久25、青永久87、永118、青永久304和五燕6号表现高抗(HR);199、青永久164、青永久237、青永久
关键词:
燕麦种质 燕麦白粉菌 抗性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士宾 任丽娟 颜伟 吴纪中 陈怀谷 吴小有 张仙义
目的纹枯病已成为影响中国小麦高产、稳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创造抗纹枯病小麦种质,并探讨其抗性遗传特点,是启动小麦抗纹枯病遗传育种研究的基础。方法以中国育种中很少利用的ARz和Niavt14为纹枯病抗源,以大面积推广品种扬麦158等为受体亲本,通过复交组合,聚合抗病基因;用单粒传法构建含137个重组自交系ARz/扬麦158遗传群体为材料,以致病力较强的R-46菌株为纹枯病病原,分别用沟带接菌法和牙签接菌法进行抗纹枯病的接菌鉴定。结果创造出02P12、02P315等兼抗纹枯病、赤霉病或白粉病的新种质;ARz/扬麦158群体在牙签接菌法中,病情指数介于29.8%~64.4%之间,在沟带接菌法中,病情指数...
关键词:
小麦 纹枯病 种质创新 QTL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会选 党建友 程麦风 谢咸升
1999~2002年先后引进国内外小麦种质资源468份,在山西省小麦主产区临汾市设立试验点,对其进行了抗麦长管蚜特性鉴定。鉴定结果表明,引进的小麦种质资源中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抗性有明显差异,其中表现高抗的有11个,表现中抗的有63个,可作为抗蚜材料为育种利用。
关键词:
小麦 种质资源 麦长管蚜 抗性鉴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春平 罗坤 朱启迪 李丹 赵惠燕 张改生
【目的】探索和发掘优质抗麦长管蚜的种质资源及方法,为高效节本型和环境友好型的抗麦长管蚜小麦育种研究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GIS的空间分布分析法和小麦种质资源抗蚜性鉴定为基础,从3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随机选取22个种质资源的13个主要性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GIS的空间分布分析结果表明,麦长管蚜种群对小麦种质资源的入侵扩散从分散危害演变为聚集危害为主。成株期田间自然鉴定结果表明,在377份种质资源中,高抗材料4份,分别是陕253、豫麦70、陕糯1号、186Tm,占鉴定材料的1.06%;中抗材料55份,占鉴定材料的14.59%,包括的种质资源有Amigo、98-1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罗霄凤 张重梅 张梅 刘龙生 姬红丽 康晓慧 彭云良
为了解四川省水稻主栽品种对纹枯病的抗性现状,为抗性品种合理布局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2009年对187份四川水稻主栽生产品种于拔节期接种了四川纹枯病菌菌株PJ-10,其中12.30%的品种的平均病害级别在5.1~6.0,72.7%的品种平均病害级别为6.1~7.0,14.43%的品种的病害平均级别在7.1~8.0,未有品种病害平均级别8.0。该批品种2010年拔节期接种强致病力菌株C30后,95.72%品种的病害级别仍在5.1~8.0,但8个品种平均病害级别介于3.1~4.0。187个水稻品种在室内苗期接种致病力不同的纹枯病菌株C30、GD118、E67、YN7和YN3后,分别有0、...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纹枯病 抗性 苗期 成株期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掌军 刘妍 王姣 付青青 刘凤楼 张双喜 张文杰 张晓岗 刘生祥
【目的】本文拓宽了宁夏小麦遗传基础为育种提供优异资源。【方法】以外引和宁夏自育的81份小麦种质为材料,借助于形态学和分子标记手段,对不同农艺性状指标进行分析,部分抗性基因分子标记检测及成株期田间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1)依变异系数大小,9个农艺性状依次为有效穗(14.77%)﹥穗粒重(14.41%)﹥穗粒数(8.94%)﹥穗下茎长(7.03%)﹥结实数(5.69%)﹥小穗数(5.03%)﹥穗长(4.98%)﹥株高(3.21%)﹥千粒重(0.65%);(2)过多的有效穗不利于提高穗粒数和经济系数,穗长越长有利于增多穗粒数和提高粒重,较多小穗数有利于提高单株粒数和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间均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在距离为21.83时,将81份种质分为7个类群,第Ⅰ类群材料平均有效穗最多(6.83±1.986)个,第Ⅱ类群材料平均株高最矮(83.94±13.42)cm,第Ⅲ类群材料穗下茎节最长(51.50±0.500)cm,第Ⅵ类群材料的穗长、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均最高[分别为(11.00±2.370)cm、(61.00±4.359)粒、(2.69±0.303)g、(44.13±0.006)g、0.533],第Ⅶ类群材料的小穗数和结实小穗数最多[分别为(24.33±1.528)、(23.33±1.528)个];(4)9个白粉病抗性基因标记引物,检测到携带1、2、3、4个基因标记的材料分别为11、23、38和5份。【结论】总体上,地方和农家品种平均有效穗最多,自育和外引种质平均株高最矮,而唯有外引种质携带有Pm~21基因,携带Pm6和Pm~21基因的种质表现出较强的田间抗病性。
关键词:
小麦 农艺性状 基因标记 白粉病抗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董娜 陈向东 胡铁柱 李淦 张亚娟 茹振钢
为了初步明确39份外引小麦种质中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基因组成,利用共分离或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对抗条锈病基因Yr5、Yr10、Yr18和抗白粉病基因Pm4、Pm13、Pm21进行检测,同时结合田间鉴定,对外引种质的抗病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携带Yr18基因的种质有6份,对条锈病菌表现近免疫至中抗,抗性表现稳定; Yr5连锁标记S1320阳性的种质有21份,Yr10连锁标记SC200阳性的种质有2份,但标记阳性的种质中抗病性表现不一致,可能跟载体品种的遗传背景有关,利用这些分子标记进行辅助育种时,要结合接种鉴定结果综合判断。Pm4基因基本丧失白粉病抗性,携带该基因的7份种质中仅有1份抗病。在39份种质中,均未检测到抗白粉病基因Pm13和Pm21。此外,有2份种质澳阿优1号和bermude兼具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综合抗病性好,在育种中可以合理利用。为小麦抗病育种亲本选择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小麦 抗病基因 分子标记 条锈病 白粉病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建军 李修炼 成卫宁
在人工虫圃中鉴定了小麦种质材料对麦红吸浆虫的抗虫性,并对各种类型的材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种质材料对麦红吸浆虫具有明显的抗虫性差异。高抗、中抗、低抗和感虫类型的种质材料分别占参试种质材料的11.54%,23.08%,19.23%和46.15%。不同的种质材料具有不同的抗虫性,其单穗虫数、穗被害率、粒被害率、损失率和抗性指数有很大差异。建立了判别分析模型和回归模型,判对率可达95.45%以上。选出了9份高抗类型的种质材料可供生产和育种上应用。
关键词:
小麦种质材料 麦红吸浆虫 抗虫性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新力 詹刚明 黄丽丽 韩德俊 康振生
【目的】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有效策略。评价80份国外春小麦种质资源对中国当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条锈性,为中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依据和抗源。【方法】应用中国流行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1、CYR32、CYR33以及致病类型PST-HY8和PST-V26对80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温室抗病性鉴定,以铭贤169和AvS为感病对照品种;并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陕西省杨凌和甘肃省天水进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根据苗期和田间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栾海业 陈健 沈会权 陶红 乔海龙 臧慧 陈和
本研究对引进美国的985份品种(品系)进行了白粉病抗性的鉴定,并研究了其与部分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品系)间对白粉病的抗性存在显著差异,从中筛选出15份高抗大麦白粉病的品系,包括TR11220、TR11221、SB080701、TR11696、TR11697、TR11698、CONLON、2ND25276、2ND27705、CHEVRON、ID:LA-36、SB080190;棱型、单穗穗粒数与大麦白粉病抗性呈显著负相关,二棱大麦对白粉病的抗性明显强于六棱大麦;抽穗期、株高、穗长与白粉病抗性的相关性均显著;本试验筛选出的高抗和高感白粉病品系,为以后遗传群体的构建及其白粉病分子机理...
关键词:
大麦 白粉病 抗性鉴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