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04)
2023(4513)
2022(3705)
2021(3438)
2020(2826)
2019(6379)
2018(6425)
2017(11842)
2016(6873)
2015(7621)
2014(7958)
2013(7556)
2012(6992)
2011(6239)
2010(6395)
2009(5921)
2008(5554)
2007(5147)
2006(4464)
2005(4006)
作者
(22407)
(18862)
(18836)
(17678)
(11735)
(9022)
(8394)
(7476)
(7225)
(6702)
(6422)
(6304)
(6209)
(6129)
(6082)
(5815)
(5667)
(5489)
(5431)
(5283)
(4920)
(4871)
(4727)
(4409)
(4224)
(4209)
(4202)
(4140)
(4086)
(3997)
学科
(25469)
经济(25439)
管理(15605)
(13251)
方法(10067)
(9207)
企业(9207)
数学(9143)
数学方法(8986)
(8026)
中国(7739)
(7711)
地方(6992)
(6687)
(6275)
(5757)
农业(5136)
(4689)
银行(4662)
(4661)
金融(4654)
(4617)
理论(4550)
地方经济(4527)
(4492)
税收(4484)
(4465)
业经(4399)
(3883)
贸易(3879)
机构
学院(95258)
大学(93506)
研究(38021)
(34944)
经济(34077)
管理(29203)
中国(26922)
科学(26675)
(26584)
理学(24615)
理学院(24240)
管理学(23574)
管理学院(23427)
(21447)
农业(21302)
(20538)
研究所(19691)
业大(19168)
(17275)
中心(16504)
(15517)
(14765)
技术(13964)
(13722)
农业大学(13621)
财经(12986)
北京(12504)
科学院(12250)
(12246)
(12227)
基金
项目(65470)
科学(48938)
基金(45237)
研究(43306)
(42405)
国家(42077)
科学基金(33508)
(27743)
社会(25429)
社会科(23991)
社会科学(23983)
(23199)
基金项目(22955)
自然(22877)
自然科(22335)
自然科学(22312)
自然科学基金(21891)
教育(20206)
资助(19217)
编号(17158)
重点(15502)
(14768)
成果(14730)
计划(14694)
科技(13825)
课题(13546)
(13295)
(13229)
科研(12634)
创新(12538)
期刊
(40354)
经济(40354)
研究(27072)
(25301)
学报(25048)
中国(22599)
科学(18209)
大学(17235)
农业(16736)
学学(16612)
(13979)
教育(11761)
管理(11614)
技术(8655)
(8601)
业大(7665)
(7615)
金融(7615)
经济研究(7286)
农业大学(6837)
业经(6656)
(6566)
财经(6498)
(5694)
问题(5306)
科技(4974)
中国农业(4697)
统计(4649)
自然(4130)
林业(4125)
共检索到1477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  曹远银  李天亚  陈靓  
针对RAPD扩增技术在小麦秆锈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中重复性较低的不足,对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体系进行优化。以小麦秆锈菌不同的生理小种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模板DNA、Mg2+、Taq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浓度5个因素的影响,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的较优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1×Buffer,40ng·μL-1模板DNA,1.5mmol·L-1Mg2+,2.0U TaqDNA聚合酶,0.25mmol·L-1dNTPs,0.40μmol·L-1随机引物;适宜的退火温度为36℃,适宜的循环次数为43次。该反应体系检测多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欢  杨文香  彭巧慧  赵丽娟  刘力伟  张娜  刘大群  
以Thatcher及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开展了MITE扩增体系的建立研究,获得了适合小麦MITE分子标记的扩增体系及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所用56对引物有27对获得稳定扩增。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曦  刘太国  向文胜  陈万权  
【目的】研发简单、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用于小麦秆锈菌的准确诊断和秆锈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采用FIASCO法构建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引物。【结果】根据小麦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设计1对小麦秆锈菌特异性微卫星引物Pgtfssr1(f/r),可在来自中国不同麦区的20份小麦秆锈菌分离物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9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小麦条锈菌、小麦叶锈菌和其它麦类病原真菌中未扩增出该特异性片段。病菌侵入寄主30 h后便可检测到特异性DNA片段的存在,灵敏度达到1 ng.μL-1模板DNA浓度水平。【结论】成功研发出小麦秆锈菌的特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永德  范光丽  雷初朝  常秀云  张军凤  陈宏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从Mg2+、TaqDNA聚合酶、dNTP、微卫星引物和随机引物浓度等方面对朱鹮RMAPD扩增体系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朱鹮RMAPD扩增的最佳体系为:10×Buffer 2.0μL,MgCl23.13 mmol/L,TaqDNA聚合酶1 U,dNTP 0.10 mmol/L,微卫星引物0.20μmol/L,随机引物0.50μmol/L,模板DNA 3.75 mg/L,最后补ddH2O至20μL。将该体系用于朱鹮RMAPD分析,得到了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的朱鹮RMAPD试验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丽华  康振生  魏国荣  
 对小麦条锈菌基因组DNA分离的氯化苄法和CTAB/SDS法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后者无降解,质量高,可用于RAPD分析。试验对小麦条锈菌RAPD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建立了标准化的小麦条锈菌RAPD反应体系,即10×ReactionBuffer2.5μL,MgCl22mmol/L,dNTPs0.15mmol/L,模板DNA40ng,引物10ng,Taq1U,ddH2O15.76μL。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强  曹远银  侯颖  李会娜  
利用化学显微技术和生物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秆锈菌在感病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附着胞的形成和气孔下囊的分化,初生侵染菌丝和次生侵染菌丝的形成和生长,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形成,夏孢子床和夏孢子堆的产生。小麦秆锈菌菌丝沿着细胞壁生长和蔓延,菌丝顶端细胞原生质稠密,代谢旺盛;吸器母细胞形成在细胞壁周围,吸器产生在细胞里面,呈指状,吸器外围和细胞膜区域有吸器外间质的存在。小麦秆锈菌发育早期,小麦细胞一直保持正常;而在发育后期,小麦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受到破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勇  牛永春  
以小麦基因组DNA为试验材料,探索SSR扩增反应中5种反应组分(模板DNA、dNTPs、引物、Mg2+和TaqDNA聚合酶)对SSR扩增结果的影响。研究发现,引物、Mg2+和TaqDNA聚合酶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模板DNA,dNTP对PCR扩增结果的影响不明显。此外,借助该优化的SSR反应体系,对小麦7B染色体上的多对SSR引物进行了多态性筛选。试验结果表明,优化的SSR扩增体系结合高浓度琼脂糖凝胶能够对显性或差异显著的共显性标记进行高效分离。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福亮  王国霞  李广平  花喆斌  
为了对影响银杏Gingko biloba简单序列重复区间扩增-聚合酶链式反应(ISSR-PCR)扩增反应体系的因素进行优化,采用ISSR-PCR扩增技术和UVP凝胶电泳成像技术对模板DNA浓度、Taq酶用量、引物用量、dNTP的用量以及退火温度等因素进行筛选和优化。筛选优化后的反应条件:Taq酶0.3μg,2μL 10×Buffer(含15 mmol.L-1MgCl2),模板DNA40 ng,dNTP 0.2 mmol.L-1,引物0.5μmol.L-1,Mg2+1.5 mmol.L-1。PCR扩增程序:94℃变性5 min,然后进行38个循环:94℃变性30 s,48~53℃(根据引物而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常佳迎  寇宏达  乔丹娜  张艳杰  赤国彤  李亚宁  李兴红  刘大群  
通过对模板DNA、Primer、dNTPs、10×Taq 10 Buffer、Taq酶的不同浓度进行单因素筛选,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摸索,建立和优化了灰葡萄孢菌Flipper转座子PCR扩增体系。采用该体系及Flipper转座子引物扩增得到了1 159 bp的片段,通过比对发现,该片段与Botryotinia fuckeliana的Flipper转座因子转座酶基因相似性达99%,表明扩增得到的是预期目的片段。Flipper转座子扩增体系的建立,为深入研究我国葡萄灰霉病菌菌株的转座子类型及其与致病力、抗药性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齐靖  董祯  申连英  毛永民  陈亮  
以冬枣DNA为研究对象,利用单因素试验,分析了Mg2+浓度、dNTP浓度、Taq酶含量、引物浓度、模板DNA含量以及退火温度对ISSR-PCR扩增的影响,经优化建立了枣属植物最适ISSR-PCR反应体系,25μL反应液中包含1×PCR Buffer、2.0 mmol/L Mg2+、0.25 mmol/L dNTP、1.5 UTaq酶、1.25μmol/L引物和50 ng模板,最适退火温度为58℃。PCR反应体系的建立为应用ISSR标记技术开展枣种群遗传变异分析和构建遗传图谱奠定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丽华  康振生  赵杰  黄丽丽  魏国荣  
 以210条随机引物,对目前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优势菌系进行了RAPD片段的规模筛选,寻找到了条中31号、条中29号、条中23号、水源类型4个流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标记。此结果表明,通过寻找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片段,能够建立起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体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庆华  王贵禧  梁丽松  
【目的】建立和优化枣的选择性扩增微卫星(SAM)技术体系,丰富枣群体遗传学研究的方法,同时为枣利用SAM法开发SSR引物提供技术参考和模板。【方法】以冬枣、大荔龙枣和金丝小枣为试材,采用CTAB法提取样品DNA,对SAM试验过程中的酶切-连接、抑制性扩增、预扩增、选择性扩增等关键因子进行研究。【结果】利用PstⅠ和MseⅠ双酶切系统,分步法进行酶切-连接是后续试验成功的关键,抑制性扩增(20.0μL体系)模板取酶切连接液2.0μL,预扩增和选择性扩增(20.0μL体系)的模板分别取上步扩增的稀释产物各2.0μL;抑制性扩增和预扩增反应中,ExTaq取0.5U,反应25个循环,产物稀释20倍进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蔡俊  殷幼平  葛建军  陈洪俊  黄冠军  张雯迪  王中康  
【目的】建立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的超分支滚环扩增(hyper-branched rolling cycle amplification,HRCA)检测体系,为小麦矮腥黑穗病的鉴定以及早期诊断提供了一种新的稳定、可靠的检测技术。【方法】锁式探针包含一个公共连接序列和在探针两端与靶DNA序列互补的2个序列。根据TCK的差异序列设计锁式探针两端序列,以此为基础建立了TCK超分支滚环扩增反应体系。以优化的HRCA反应条件为基础,确定检测体系的特异性和灵敏度。比较HRCA体系和常规PCR体系的性能,并利用这2种体系对来自中国出入检验检疫局截获的5...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月婷  廖玉才  黄涛  刘正位  高春生  李和平  
为建立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遗传转化体系,分析比较了不同小麦栽培品种、不同培养处理条件下的愈伤诱导、分化及转化效率。结果表明:2个长江中下游主推小麦品种扬麦158和华麦13的幼胚愈伤诱导没有差异,但扬麦158形成的胚性愈伤多、分化率及转化率高于华麦13,是优良的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受体基因型。预培养20d的愈伤转化率最高,高渗处理可进一步提高转化率。获得的T0、T1代转基因植株,经PCR分析鉴定,表明外源基因已经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保通  康振生  李高宝  李强  王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