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53)
- 2023(5713)
- 2022(4788)
- 2021(4197)
- 2020(3183)
- 2019(7200)
- 2018(7057)
- 2017(12718)
- 2016(7167)
- 2015(7938)
- 2014(7966)
- 2013(8030)
- 2012(7971)
- 2011(7573)
- 2010(7801)
- 2009(7083)
- 2008(6991)
- 2007(6389)
- 2006(5904)
- 2005(5705)
- 学科
- 济(36014)
- 经济(35982)
- 业(16460)
- 地方(16027)
- 管理(15106)
- 中国(14078)
- 农(11531)
- 企(10574)
- 企业(10574)
- 业经(9442)
- 地方经济(9319)
- 发(8526)
- 农业(8243)
- 学(7629)
- 融(7443)
- 金融(7442)
- 银(7169)
- 银行(7154)
- 行(7097)
- 方法(6856)
- 环境(6432)
- 发展(6368)
- 展(6349)
- 贸(5981)
- 贸易(5971)
- 制(5760)
- 技术(5704)
- 易(5664)
- 数学(5478)
- 数学方法(5439)
- 机构
- 学院(107358)
- 大学(103422)
- 研究(46822)
- 济(41882)
- 经济(40884)
- 中国(34320)
- 管理(33054)
- 科学(31330)
- 农(28339)
- 理学(26845)
- 所(26461)
- 理学院(26353)
- 管理学(25841)
- 管理学院(25650)
- 京(24159)
- 研究所(23956)
- 农业(22298)
- 中心(20147)
- 业大(19067)
- 财(18591)
- 江(18377)
- 省(17799)
- 院(16281)
- 科学院(16104)
- 范(16087)
- 师范(15852)
- 北京(15815)
- 州(15289)
- 技术(14580)
- 财经(13574)
- 基金
- 项目(67124)
- 科学(51018)
- 研究(47380)
- 基金(44973)
- 家(41005)
- 国家(40585)
- 科学基金(32591)
- 省(29617)
- 社会(28264)
- 社会科(26725)
- 社会科学(26720)
- 划(24491)
- 基金项目(23228)
- 发(22208)
- 自然(20795)
- 教育(20678)
- 自然科(20245)
- 自然科学(20228)
- 自然科学基金(19836)
- 编号(19055)
- 资助(18119)
- 发展(17479)
- 展(17138)
- 重点(16125)
- 成果(16018)
- 课题(15352)
- 创(14359)
- 计划(14172)
- 科技(13743)
- 创新(13534)
共检索到183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曦 刘太国 向文胜 陈万权
【目的】研发简单、快速、准确的分子检测技术用于小麦秆锈菌的准确诊断和秆锈病的早期预警。【方法】采用FIASCO法构建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分离微卫星DNA序列,设计合成小麦秆锈菌的特异性引物。【结果】根据小麦秆锈菌基因组微卫星富集文库,设计1对小麦秆锈菌特异性微卫星引物Pgtfssr1(f/r),可在来自中国不同麦区的20份小麦秆锈菌分离物基因组DNA中扩增出395 bp的特异性片段,而在小麦条锈菌、小麦叶锈菌和其它麦类病原真菌中未扩增出该特异性片段。病菌侵入寄主30 h后便可检测到特异性DNA片段的存在,灵敏度达到1 ng.μL-1模板DNA浓度水平。【结论】成功研发出小麦秆锈菌的特异...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凤龙 李正玲 胡琳 许为钢
【目的】研究可用于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特点,筛选出适合河南省小麦品种DUS测定的SSR分子标记。【方法】以18份来源于河南省小麦骨干品种周麦13和周麦16亲缘关系较近的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选用252对SSR标记进行筛选,分析可用于小麦品种特异性和一致性鉴定的SSR分子标记的特点,对鉴别力较高的标记进行稳定性分析,进而确定出可用于河南省小麦品种DUS测定的骨干引物,并以10份来源于周麦13和周麦16亲缘关系较近的高代品系和41份河南省60年以来的大面积推广品种对骨干引物分辨能力作进一步验证。【结果】SSR分子标记对品种的鉴别力与多态位点数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从252对...
关键词:
小麦品种 DUS测试 SSR标记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思 曹远银 李天亚 陈靓
针对RAPD扩增技术在小麦秆锈菌遗传多样性的分析研究中重复性较低的不足,对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体系进行优化。以小麦秆锈菌不同的生理小种为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考察模板DNA、Mg2+、TaqDNA聚合酶、dNTPs和随机引物浓度5个因素的影响,并对退火温度和循环次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RAPD扩增的较优体系为25μL体系中含1×Buffer,40ng·μL-1模板DNA,1.5mmol·L-1Mg2+,2.0U TaqDNA聚合酶,0.25mmol·L-1dNTPs,0.40μmol·L-1随机引物;适宜的退火温度为36℃,适宜的循环次数为43次。该反应体系检测多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冉 李天亚 宫文萍 李豪圣 宋健民 刘爱峰 曹新有 程敦公 赵振东 刘成 刘建军
【目的】小麦秆锈病是具潜在毁灭性的小麦病害之一,秆锈菌小种Ug99严重威胁全球小麦生产。本研究通过对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进行抗秆锈病鉴定,筛选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并建立抗病基因所在染色体特异分子标记,以发掘小麦秆锈病新抗源,培育抗病品种,有效防御Ug99导致的秆锈病。【方法】将供试的165份小麦-近缘植物染色体系、3份六倍体小麦及感病对照小密穗分别播种于直径10 cm的瓦盆中,生长到一叶一心时,用中国小麦秆锈菌流行小种34MKGQM和21C3CTHSM进行接种,当感病品种小密穗充分发病时,按照0—4
关键词:
小麦近缘植物 染色体系 秆锈病 多态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开强 伍豪 颜群 王威豪 陈小林 周维永 李瑞芳 高利军 韦善富 邓国富
研究利用Pi1基因与其等位基因Pikm同感病基因序列的差异,开发出Pi1基因的特异性分子标记m-Pi1。并以72个水稻品种及含抗稻瘟病基因Pi1的品种iRBL1-CL与感病品种LTH杂交的F2代分离群体为材料,结合抗病表型和标记检测结果,分析了m-Pi1的特异性和选择的准确性。实验结果表明:标记m-Pi1在抗病品种iRBL1-CL中扩增出460 BP的特异性条带,在其他71个水稻材料中无产物;384株F2分离群体中,293株表现抗病,91株表现感病,与标记m-Pi1检测的F2群体的基因型完全一致,说明标记m-Pi1特异性强,能准确用于抗病基因Pi1的辅助选择。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建强 曹远银 侯颖 李会娜
利用化学显微技术和生物电镜技术,系统地研究了小麦秆锈菌在感病寄主上发育过程的组织学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小麦秆锈菌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明显的阶段:孢子萌发和芽管形成,附着胞的形成和气孔下囊的分化,初生侵染菌丝和次生侵染菌丝的形成和生长,吸器母细胞和吸器的形成,夏孢子床和夏孢子堆的产生。小麦秆锈菌菌丝沿着细胞壁生长和蔓延,菌丝顶端细胞原生质稠密,代谢旺盛;吸器母细胞形成在细胞壁周围,吸器产生在细胞里面,呈指状,吸器外围和细胞膜区域有吸器外间质的存在。小麦秆锈菌发育早期,小麦细胞一直保持正常;而在发育后期,小麦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叶绿体片层受到破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珍 李大琪 李涛 马恩波 郭亚平
【目的】研究稻蝗属特异性DNA分子标记,为稻蝗属物种的分类鉴定提供快速有效的分子检测方法。【方法】基于稻蝗属物种及其近缘属种的大量RAPD-PCR结果,筛选出稻蝗属物种特异性的RAPD条带,对该特异RAPD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基于所测序列设计特异引物,以稻蝗属不同物种和蝗总科其它物种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随机引物S823可在稻蝗属不同物种扩增出约650bp的RAPD条带,经对该条带的克隆、测序,发现在3个受试的稻蝗属物种中序列同源度达92.3%—96.6%,序列G+C含量大于15%,并富含大量的A、T重复区;基于已知序列设计的特异引物对稻蝗属7个物种可以扩增出目的条带(5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胡景涛 黄成志 黄文章 雷树凡 吕直文 李杰 严明建
本文选用5个抗稻瘟病特异性标记、31对籼粳特异性标记及42对功能基因标记对万恢88等18份材料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万恢88仅在RM205所在区域检测出粳稻成分;5个稻瘟病抗性基因中,万恢88携带抗性基因Pi1和Pi2。61对SSR标记中有53对检出多态性,多态性位点百分率86.88%;检测到等位基因151个,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2.85个,等位基因变化范围2~5;其中有效等位基因数98.22个,占65%,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1.85个。遗传多样性指数(He)变化范围0.10~0.67,平均值0.43;多态性信息含量指数(PiC)变化范围0.46~0.82,平均值0.66。供试材料的相似系数(G...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戴小军 欧立军 李文嘉 刘平 陈良碧
利用SRAP,TRAP,SSR,ISSR标记系统对水稻典型籼粳型进行了比较研究,共检测到86条特异性标记带可用于区分典型籼粳稻,其中SSR有13条,ISSR有18条,SRAP有25条,TRAP有30条.4种分子标记都检测到爪哇稻有丰富的籼型和粳型特异性标记,表明爪哇稻籼粳是介于籼型、粳型之间的中间类型.野生稻材料在不同标记中部分材料在偏籼,偏粳上存在差异,但在结合4种分子标记的籼粳特异性带对比中,所有野生稻材料粳型特异带较多,表明普通野生稻是籼粳分化不太彻底的原始性,但已经有了偏粳的趋势.实验结果证实四种分子标记系统都可以较好的应用于籼粳特异性分子标记分析,而SRAP和TRAP标记有更大的应用...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戴晓港 魏铭辰
【目的】开发簸箕柳和三蕊柳种特异性KASP引物,为开展簸箕柳和三蕊柳杂交选育速生、抗虫新种质的真实性鉴定提供参考。【方法】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重测序数据,开展全基因组SNP位点分析,筛选出种特异性的SNP位点并设计KASP引物,利用SeqHunter2检测设计引物在簸箕柳中的通用性,并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自然群体材料对合成的引物进行实验验证,筛选出簸箕柳和三蕊柳种特异性KASP引物,并对它们的杂交子代进行真实性鉴别。【结果】将三蕊柳和簸箕柳重测序的数据比对到三蕊柳基因组,共获得个6 598 144个SNPs。经过筛选,最终在簸箕柳中检测到674 144个和三蕊柳相比为纯合突变的位点。从每条染色体上随机选取100个位点用于KASP引物设计,在1 900个SNPs位点中,750个SNP位点可以成功设计出KASP引物。从每条染色体上选取2组,共选取38组引物,通过SeqHunter2检测得到11组引物在簸箕柳中是通用的。利用簸箕柳和三蕊柳自然群体DNA对合成的10组通用引物进行种内保守和种间差异性检测,获得4组在簸箕柳、三蕊柳和种间杂交子代中聚类明显的引物。引物Stri08_82 809、Stri14_11 602、Stri14_12 274和Stri17_10 731在簸箕柳自然群体中分别扩增出纯合G/G、T/T、A/A和T/T位点,在三蕊柳自然群体分别扩增出纯合A/A、C/C、G/G和C/C位点,而在真实杂交子代中分别扩增出G/A、T/C、A/G和T/C杂合位点。利用上述4组引物对簸箕柳×三蕊柳的杂交子代进行鉴定,发现在31个杂交子代中,29个个体扩增出杂合位点,说明同时遗传了2个亲本的特征位点,为真实的种间杂交子代。有2个个体扩增的位点为纯合且和母本相同,说明这2个子代为簸箕柳花粉污染的子代。【结论】本研究获得了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特异性KASP标记4组,可以准确快速的开展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杂交子代的真实性鉴别,为进一步簸箕柳和三蕊柳种间杂交及回交创制抗虫新品种提供了技术支持。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江峥 王琪琳 吴建辉 薛文波 曾庆东 黄丽丽 康振生 韩德俊
【目的】来自小麦-簇毛麦6VS/6AL易位系的抗病基因Pm21对小麦白粉病具有持久和广谱抗性,开发该基因的特异性标记,分析其在全国冬麦区中的应用情况,为Pm21的合理布局及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根据已克隆的与Pm21抗性途径紧密相关的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基因Stpk-V的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HQ864471.1),提取其蛋白序列并利用Pfam软件分析其保守结构域起止位点,在其保守结构域外设计开发特异序列标记WS-1;构建Pm21载体品种92R137和感病品种Avcoet S(AvS)的F2群体,以小麦白粉病菌E09对该群体每个单株进行苗期抗白粉病表型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潘海涛 汪俊君 王盈盈 齐照良 李斯深
【目的】利用小麦EST序列数据库开发EST-SSR标记。【方法】对GenBank/dbEST注册的普通小麦EST序列(2006.4.18—2007.2.4)进行SSR查找,采用Primer5.0软件设计EST-SSR引物,选用3个小麦品种进行有效性检测,利用RIL群体和Mapmaker/Exp3.0软件进行遗传作图。【结果】在265362条普通小麦EST序列中,共发现6314个SSR,占整个EST数据库的2.38%。其中二核苷酸、三核苷酸重复序列最多,分别为2237(35.43%)和2084(33.01%)个。二核苷酸重复中,以GA/CT和AG/TC出现频率最高、分别占SSR总数的17.8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小军 徐鑫 张自阳 刘明久 茹振钢
为开发用于小麦育种的新SSR分子标记,利用普通小麦中国春2B染色体25 Mb的DNA序列进行了SSR筛选,在检测到的2 852个SSR中80.40%是二核苷酸重复。二、三、四、五核苷酸重复序列分别有6,30,17,1种类型。二核苷酸中GA/CT、AG/TC、AT/TA数量最多,分别占SSR总数的20.44%,19.00%,17.15%;三核苷酸中CTT/GAA的数量最多,占SSR总数的2.56%;四、五核苷酸重复出现的频率都较低。进一步分析SSR的重复次数,发现二核苷酸重复次数总体较高,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有327个,占所有二核苷酸序列的14.26%,其中,AG/TC、AT/TA的重复次数≥10的SSR数量分别有98,97个。三核苷酸的重复次数总体偏低,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仅有62个,占所有三核苷酸序列的11.55%,其中TTC/AAG的重复次数≥8的SSR数量最多,有12个。四核苷酸中只有ACAT/TGTA、TAGA/ATCT的重复次数分别达到了16,14次,其他重复基元的重复次数主要为5~7次。根据筛选到的SSR位点共设计合成了135对SSR引物,发现有101对(74.81%)引物在小麦品系Cf5019-21和Cf5240-41扩增出清晰的DNA条带,17对引物在二者间表现出差异扩增。
关键词:
小麦 SSR 引物 2B染色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建东 朱桂清 李伟华 曹远银
【目的】利用微卫星技术筛选与Sr22紧密连锁的标记,从而应用于分子辅助育种选择与抗性种质基因检测分析。【方法】以抗秆锈病单基因系SWSr22与感病品种McN701为亲本杂交获得F1,单粒F1种子自交获得F2群体,选用中国流行小麦秆锈菌小种21C3CTH接种鉴定,进行遗传分析;利用分离群体集群分析法(BSA)对位于7A染色体的73对SSR引物进行多态性筛选,具有多态性的引物再通过SWSr22×McN701的F2抗感群体与F2﹕3家系的植株进行验证。【结果】该单基因系SWSr22对21C3CTH的抗性属于单位点显性遗传,并筛选到2对在亲本及F2抗感群体间揭示多态性的SSR引物Xwmc790和Xwm...
关键词:
小麦 秆锈病 SSR Sr22 分子标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