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03)
- 2023(10881)
- 2022(8806)
- 2021(7831)
- 2020(6898)
- 2019(15529)
- 2018(15517)
- 2017(29823)
- 2016(16979)
- 2015(19044)
- 2014(19399)
- 2013(19103)
- 2012(17711)
- 2011(15909)
- 2010(16045)
- 2009(14795)
- 2008(14954)
- 2007(13742)
- 2006(11743)
- 2005(10776)
- 学科
- 济(69897)
- 经济(69831)
- 业(44538)
- 管理(43414)
- 企(34484)
- 企业(34484)
- 方法(33165)
- 数学(29329)
- 数学方法(29046)
- 农(20989)
- 中国(18952)
- 财(17566)
- 学(17495)
- 业经(15334)
- 农业(13982)
- 地方(13624)
- 制(12936)
- 贸(12587)
- 贸易(12585)
- 易(12209)
- 务(11134)
- 财务(11107)
- 财务管理(11078)
- 银(10924)
- 银行(10867)
- 企业财务(10558)
- 理论(10473)
- 行(10312)
- 和(10309)
- 融(10307)
- 机构
- 大学(249934)
- 学院(248731)
- 济(98118)
- 经济(96003)
- 管理(88833)
- 研究(88607)
- 理学(76841)
- 理学院(75864)
- 管理学(74317)
- 管理学院(73867)
- 中国(64133)
- 科学(59448)
- 农(56495)
- 京(53313)
- 所(47939)
- 农业(45113)
- 业大(44899)
- 财(44307)
- 研究所(44137)
- 中心(40281)
- 江(38240)
- 财经(35771)
- 北京(32820)
- 范(32699)
- 经(32505)
- 师范(32256)
- 经济学(30863)
- 院(30784)
- 州(30162)
- 农业大学(29480)
- 基金
- 项目(169615)
- 科学(131294)
- 基金(122410)
- 研究(116176)
- 家(110360)
- 国家(109502)
- 科学基金(91102)
- 社会(72511)
- 社会科(68705)
- 社会科学(68679)
- 省(67519)
- 基金项目(64982)
- 自然(61025)
- 自然科(59619)
- 自然科学(59595)
- 自然科学基金(58575)
- 划(57436)
- 教育(53900)
- 资助(49836)
- 编号(46015)
- 重点(39365)
- 成果(37776)
- 部(36939)
- 发(36827)
- 创(34738)
- 计划(34085)
- 科研(33422)
- 创新(32648)
- 课题(32523)
- 大学(30718)
- 期刊
- 济(104002)
- 经济(104002)
- 研究(67341)
- 农(51798)
- 学报(51587)
- 中国(47340)
- 科学(42740)
- 大学(36921)
- 财(35252)
- 学学(35174)
- 农业(34523)
- 管理(29798)
- 教育(24714)
- 融(21032)
- 金融(21032)
- 技术(19882)
- 业(19205)
- 财经(17982)
- 经济研究(17202)
- 业经(17190)
- 经(15442)
- 问题(14818)
- 版(14706)
- 业大(13962)
- 技术经济(12121)
- 科技(12077)
- 农业大学(11775)
- 贸(11305)
- 统计(11292)
- 图书(11236)
共检索到3579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慧娟 刘艳 王锡锋
【目的】由异沙叶蝉(Psammotettix alienus)传播的小麦矮缩病毒病是近年来中国西北部麦区严重发生的小麦病毒病害之一。受侵染的小麦植株严重矮化,有效分蘖减少,产量损失严重。论文旨在明确小麦矮缩病毒(Wheat dwarf virus,WDV)侵染小麦植株后矮化症状形成与赤霉素代谢调控的关系,为该病害的防治打下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扬麦12为试验材料,以异沙叶蝉为传毒介体饲毒后转移到1叶期的健康幼苗(3头/株)上进行传毒,同时以无毒异沙叶蝉取食健康幼苗为对照。根据试验需要,不同时间取样备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升财 王冰 谢国强 刘中来 张美娟 张树清 程宪国
【目的】以水稻幼胚组培过程中获得的一株半矮化水稻突变体为研究对象,解析水稻半矮化突变体株高变矮及分蘖增多等表型异常的原因,为克服水稻过度矮化发育障碍因子及培育抗倒伏高产水稻品种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首先统计分析半矮化水稻突变体与野生型的表型差异,利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突变体花的结构及其细胞特征;通过转录组测序及qRT-PCR分析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并通过外源喷施赤霉素GA3处理检测突变体对外源赤霉素的敏感性;最后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联仪检测突变体内赤霉素的含量与富集特征。【结果】表型观测与统计结果表明,突变体水稻株高比野生型减少56.59%,有效分蘖数高出47.44%,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突变体的表皮毛消失且花发育迟缓,雄蕊变小。尽管突变体分蘖数较高但结实率明显降低,仅为野生型的12.62%,且种子长度和宽度均减小,差异极显著。通过显微镜观察茎的纵切切片,发现突变体细胞长度减少23%,差异极显著。外源喷施赤霉素后突变体的株高、有效分蘖、结实率、种子大小、表皮毛和茎秆细胞长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恢复,说明植物体内赤霉素合成不足可能是引起水稻矮化的主要原因。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突变体中OsGA13ox显著上调,qRT-PCR验证结果与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由于OsGA13ox控制GA12转化为GA53,而GA12和GA53分别转化为GA4和GA1,GA4的活性高于GA1,因此,突变体中GA4减少可能是导致半矮化的主要原因。赤霉素检测结果表明突变体中GA4含量减少94.9%,与预测结果一致。此外,D14作为SL(独脚金内酯)的特异性受体,参与调控植物SL信号转导,抑制枝条分枝或者分蘖。qRT-PCR结果显示,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中D14显著下调,而经过GA3处理的野生型和突变体中D14均显著上调。D14上调可能导致有效分蘖数减少,而其下调可能致使有效分蘖数增加。统计结果表明突变体中有效分蘖显著增多,而经过GA处理之后,野生型和突变体有效分蘖数均显著低于未经GA3处理前,表明D14在水稻中的表达可能受到GA的调控从而影响水稻分蘖。【结论】OsGA13ox异常表达导致活性更高的GA4在水稻中的富集减少,形成水稻半矮化突变体;赤霉素可能通过影响D14的表达间接调控水稻的分蘖。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唐娜 姜莹 何蓓如 胡银岗
【目的】明确赤霉素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小麦株高和胚芽鞘长度的效应,促进小麦不同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方法】利用分子标记和系谱分析相结合,对中国小麦主产区部分小麦品种及品系中所含的矮秆基因Rht-B1b、Rht-D1b和Rht8进行分类,结合田间株高和室内胚芽鞘长度调查,比较赤霉素(GA3)敏感性不同的矮秆基因对胚芽鞘长度和株高的效应。【结果】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对129份供试品种进行分类,含有矮秆基因Rht-B1b的小麦品种58份,含有Rht-D1b的24份,含有Rht8的73份。其中35份品种含有2个矮秆基因Rht-B1b和Rht8,16份品种含有Rht-D1b和Rht8。赤霉素敏感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清海 杨在君 魏淑红 廖明莉 苏瑾 杨宇凤 杨会 王育伟 彭正松
为明确四倍体小麦矮秆基因Rht14、Rht16和Rht18的赤霉素敏感性及其对小麦农艺性状的影响,促进这些矮秆基因的合理利用。选用分别含有Rht14、Rht16和Rht18的四倍体小麦近等基因系ANW16D(Rht14)、ANW16F(Rht16)、ANW16G(Rht18)及其高秆轮回亲本LD222以及六倍体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测量其不同浓度GA3处理下小麦的株高,计算赤霉素敏感系数(GRI)并推断3种矮秆小麦的赤霉素反应类型。在成熟期对LD222近等基因系小麦的农艺性状如株高、穗长、主穗穗下第一茎节(P-1)节间长、节间表皮细胞、种子表皮细胞及种子体积等进行测量,分...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郭英杰 刘晓婕 张帅 刘洋 张萍 许晨晨 朱学海
为探究黍子突变体株高、节间和穗部等表型差异及对外源赤霉素的敏感性,以野生型‘260’及其EMS诱变获得的矮秆突变体‘87’为试验材料,对其农艺性状、茎秆细胞学、内源激素含量及喷施外源赤霉素后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与野生型‘260’相比,矮秆突变体‘87’成熟期株高、穗长和千粒重分别下降53.3%、31.8%和1.7%;茎粗和分蘖数分别增加14.1%和113.3%。突变体株高的下降与节间数无关,主要由中下部节间长度缩短造成。经细胞学观察,矮秆突变体茎秆缩短主要是由主茎茎节纵向细胞尺寸减小所致,茎粗增加是由横向细胞数目增加造成的。喷施外源GA_3后,植株高度变化与喷施清水基本一致,成熟期矮杆突变体‘87’内源GA_1+GA_3含量显著高于野生型‘260’,可见矮秆突变体‘87’为GA不敏感性突变体,导致植株矮化并增强了抗倒伏性能,可作为黍子矮化育种的新种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锡金 陈金桂 周燮
用5mg/LPP(333)浸种可使麦苗呈现矮壮的株型并延缓叶片衰老.笔者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苗期各叶内GAs、IAA、ABA、iPAs。ZRs与DHZRs含量的动态变化,结果如下:(1)与对照相比,PP(333)使麦叶GAs和IAA含量持续较低,而CTKs含量则持续较高;伸长期的麦叶ABA含量显著较高,衰老期则大幅度降低。(2)PP(333)一方面使伸长期各叶的GAs/ABA或(GAs+IAA)/ABA比值显著降低,从而使之矮化;另一方面又使各叶衰老前的CTKs/ABA比值明显上升,表现为叶片功能期的延长。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华军 李国瑞 黄凤兰 李跃 丛安琪 李威 齐蒙 陈永胜
为研究Rc Dof基因在蓖麻矮化中的作用及生物学功能,提取蓖麻生长跃变期茎尖中基因组DNA,根据蓖麻中已获得的锌指蛋白基因片段设计引物,采用RAcE技术克隆得到该基因,基因完整阅读框全长为924 bp,可编码307个氨基酸,为c2c2型锌指蛋白,预测蛋白质分子量为34.020 9 k DA,等电点为9.23。二级结构预测表明α螺旋占1.63%,β折叠占1.30%,其他无规则卷曲占97.07%,为外释放蛋白。亚细胞定位于细胞核中,对Rc Dof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为进一步研究其在蓖麻矮化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和功能特征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影 田振东 宋波涛 柳俊 谢从华
基于马铃薯StERF3超量表达载体转基因株系中出现了部分矮化植株,通过基因表达量检测、组织切片分析和转基因试管苗添加外源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对矮化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矮化株中StERF3基因表达比对照降低;矮化株木质部和薄壁细胞明显变小,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较致密;培养基中添加0.5mg/mL GA3能够使矮化株明显增高,但添加IAA效果不明显;转基因矮化株含有3~4个拷贝,多拷贝导致了目标基因的沉默;在干涉株系中StERF3基因表达比对照降低,但并未出现矮化株;推测植株矮化并不是由于StERF3表达量引起,很可能是由于多拷贝插入导致与GA3合成或其调控有关基因受到干扰引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超 孙君灵 贾银华 周忠丽 潘兆娥 何守朴 徐正君 杜雄明
【目的】探索棉花极端矮化突变体AS98株高性状对不同外源激素的敏感性,进而确定该突变体属于哪种激素缺陷型。【方法】以突变体AS98和正常型品种LHF10W99为材料,用不同浓度的GA3、IAA和BR处理AS98,比较分析不同处理条件下AS98株高、节间长度和叶片数的变化;同时,分析AS98在GA3和PP333处理后,α-淀粉酶活性、POD活性、SOD活性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没有用激素处理的突变体AS98的平均株高、节间长度、铃重、子指,均显著低于正常基因型LHF10W99,但是其相同时期的叶片数和衣分等性状与LHF10W99差异不显著;100mg·L-1的外源GA3连续处理后,AS98的株高...
关键词:
棉花 突变体 GA3敏感型 激素 酶活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董凤高 熊振民 闵绍楷 王建林 林鸿宣
研究了不同类型水稻矮秆品种在苗期对 GA_3的反应.结果表明,与拔节期喷雾的结果一致,具sd-1基因的矮秆品种的苗高对 GA_3的反应敏感;携带与 sd-1非等位矮秆基因的粳稻材料的苗高对 GA_3的反应,既有敏感也有钝感,比较复杂。此种苗期鉴别将可作为简便、快速鉴定新矮秆基因的方法.用此法分析了从海南征集的15个籼型矮秆品种,发现其中的闷考开、闷见山路和门代考可能带有与 sd-1不等位的矮秆基因.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基因 赤霉素 敏感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陆贤军
26份四川水稻地方矮种品种株高对GA_3反应可分为敏感型和非敏感型。在敏感型中又可根据株高构成因素的反应分为:(1)各部位敏感型;(2)Ⅱ、Ⅲ和Ⅳ节间敏感型;(3)穗长或穗长和部分节间敏感型;(4)各部位均不敏感,但各部位累加结果,株高对GA_3反应敏感。大多数品种的剑叶叶鞘伸长,而穗颈伸出度降低。剑叶长、宽,每穗着粒、实粒,籽粒长、宽等性状对GA_3的反应因品种而异。七十早在所有性状上对GA_3反应不敏感,而其余品种或多或少的性状对GA_3反应敏感。
关键词:
水稻 矮秆品种 GA_3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姜树坤 黄成 徐正进 陈温福
【目的】通过比较控制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与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合成及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关系,为明确株高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理论参考。【方法】利用沈农265和丽江新团黑谷杂交构建的粳-粳交重组自交系为作图群体,对水稻株高及其构成因素进行QTL定位,并与控制赤霉素和油菜素内酯合成及信号转导的相关基因进行比对分析。【结果】RILs群体的株高及各个构成因素均呈正态分布。株高与各构成因素间呈正相关。相邻的构成因素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而相距较远的构成因素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负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株高主要受倒1和倒4节间长度的影响。共检测到21个控制株高及其构成因素的QTL,分布在第1、2、3、5、6、7、...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庞春明 蒋春志 武金铭 刘洪岭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梁燕 吴建祥 齐会会 白玉路 许存宾 周雪平 胡培松 彭云良
2010-2012年5-8月在西南稻区的四川、云南、广西、贵州和重庆等地对稻飞虱及其传播病毒病植株进行田间调查和室内鉴定。结果表明,白背飞虱在西南地区分布最广,且在各个调查均有发现;褐飞虱主要分布在西南稻区的东部和南部,四川盆地西部未见;而灰飞虱则主要分布在温度较低的滇西高原和四川盆地北部甚至更北的西南稻区,并在飞虱危害较轻的2011年成为田间优势种群;除滇西高原外,西南稻区各地水稻生长季节部分白背飞虱携带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带毒率在2.5%~10.0%之间;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是西南稻区水稻当前最主要病毒病,历年在贵州东南部发生危害,部分田块矮化株带毒率达到100.0%,但在滇西高原和四川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宁国贵 白三平 包满珠 黄文俊
【目的】实现矮牵牛细胞的长期离体培养和再生,不但可以获得矮牵牛体细胞突变体,从中选出优良株系,而且可以为研究外源基因在矮牵牛细胞增殖与分化过程中的稳定性提供技术体系。【方法】以重瓣矮牵牛叶片为外植体,使用不同浓度BA与NAA的组合在黑暗条件下诱导愈伤组织。在不同光条件下,将愈伤组织在MS+BA2.0mg·L-1+0.5mg·L-1NAA+200mg·L-1CH与MS+BA0.5mg·L-1+0.5mg·L-1NAA+200mg·L-1CH两种培养基进行愈伤组织3年多的继代培养,并利用筛选的8个引物对20个再生植株的总DNA进行ISSR分析。【结果】不同的生长素与分裂素配比诱导的愈伤组织状态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