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6)
- 2023(1533)
- 2022(1312)
- 2021(1200)
- 2020(1037)
- 2019(2297)
- 2018(2366)
- 2017(3719)
- 2016(2556)
- 2015(2787)
- 2014(2655)
- 2013(2701)
- 2012(2617)
- 2011(2512)
- 2010(2456)
- 2009(2140)
- 2008(2269)
- 2007(2031)
- 2006(1713)
- 2005(1530)
- 学科
- 学(5867)
- 管理(5150)
- 业(4523)
- 济(4423)
- 经济(4418)
- 企(3513)
- 企业(3513)
- 物(3110)
- 环境(3023)
- 防(2577)
- 及其(2561)
- 防治(2486)
- 治(2469)
- 财(2423)
- 植(2419)
- 植物(2379)
- 害(2217)
- 方法(2211)
- 草(2129)
- 虫(2051)
- 务(2004)
- 财务(2002)
- 财务管理(2000)
- 农(1952)
- 企业财务(1951)
- 和(1925)
- 麦(1876)
- 生物(1835)
- 虫害(1789)
- 生态(1667)
- 机构
- 学院(39075)
- 大学(38594)
- 农(20913)
- 研究(18343)
- 科学(17465)
- 农业(17081)
- 业大(13948)
- 所(12557)
- 研究所(11885)
- 中国(11451)
- 农业大学(11058)
- 室(9875)
- 业(9641)
- 实验(9616)
- 实验室(9297)
- 京(9218)
- 省(8915)
- 重点(8750)
- 济(8302)
- 管理(8295)
- 科学院(8088)
- 经济(8034)
- 中心(7421)
- 理学(7265)
- 理学院(7060)
- 技术(6902)
- 管理学(6671)
- 管理学院(6648)
- 江(6080)
- 院(5952)
共检索到53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盛宝钦 段霞瑜 周益林 向齐君
对采自我国和由美、加、日、捷、斯、阿(阿富汗)和前苏联引入的18个种的披碱草,用我国小麦白粉病11个生理小种的混合菌种进行接种,有15个种接种成功。用14份发病披碱草上产生的白粉病菌分别回接小麦,也全部回接成功,说明国外的披碱草和我国的一样具同源性,都属于我国小麦白粉病的寄主范围,具中间寄主传播病菌的潜力。对国外披碱草在疆域接壤的邻国间传播新小种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披碱草,侵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喻大昭 杨立军 杨小军 王少南 张汉亦
为开发防治白粉病菌的高效、无公害药物,测定了来自63种植物的73份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效果.结果表明,牛蒡、苍耳、芥、决明、土大黄、大黄、油茶、丁子香、山鸡椒等9种植物的11份粗提物的保护效果超过90%;上述11份粗提物对小麦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表明,决明的氯仿提取物、大黄和土大黄的乙醇提取物治疗效果较优,其效果分别为50.2%,48.5%和42.4%.
关键词:
植物源粗提物 小麦白粉病菌 活性筛选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封德顺 徐勤迎 王洪刚 田纪春
利用双向电泳技术,分析了高感白粉病和对白粉病表现免疫的2种小麦在接种白粉病菌前后的叶片蛋白的变化。结果表明:无论抗病小麦Pm3b还是易感小麦Chancellor,在白粉菌接种前后,叶片蛋白都有明显变化。都有部分蛋白消失。对于抗病小麦Pm3b,在白粉病菌接种后,在电泳图谱上还发现诱导产生许多新的叶片蛋白。经统计,在白粉菌接种后,抗病小麦Pm3b的叶片诱导产生至少20个新蛋白。推测可能与小麦受白粉病菌诱导后一些抗性蛋白大量表达有关。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双向电泳 蛋白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正德 黄光明 朱杰 杨家秀 蒋滨 李云鹤
1985~1992年在屏山、雅安和新都大丰三处设置小麦品种抗白粉病性变异观察圃,对41个寄主抗白粉病的有效性进行了追踪。并于1987~1993年进行了白粉病菌小种监测和毒力频率分析,结果以中毒级(4~6级)组合为主,高毒级(7~10级)次之,低毒级(1~3级)较少;发病程度则与寄主的感病频率呈正相关。单基因抗性品种高加索等1987~1993年平均感病频率为72.2%~99.1%。具有Pm2+6的CI12632、MarisHuntsman等多基因品种,平均感病为32.5%~43.6%,抗性相对较稳定。多基因品种的免3号含有Pm2X基因,平均感病频率仅13.2%,抗性更稳定。Khapli除含有Pm...
关键词:
小麦,抗病性,白粉菌小种,抗性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关西贞 张卫东 田纪春
小麦品种百农3217感白粉病,它的一个近等基因系(Xbd/百农3217(BC7F6))含抗病基因xbd,具有抗白粉病功能。以这两个品系为试验材料,接种白粉菌,分析了0~6 d两个品系叶片中过氧化氢(H2O2)的含量和7种代谢酶的活性,这些代谢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R)、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脱氢抗坏血酸还原酶(DHAR)、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和谷胱甘肽转硫酶(GST)等。目的是探讨在白粉菌和小麦植物的互作过程中,感病、抗病植物生理指标之间的差异。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白粉病菌后,H2O2含量在感病品系中显著下降,在抗病品系中显著上升...
关键词:
小麦 白粉病 互作 生理指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韩秀英 王文桥 张小风 马志强 李红霞
采用小株子叶法测试了22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的抑制作用。其中水蓼、川黄柏、连翘等8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菌具有较好抑制作用,EC50值均小于0.5%,除茵陈和马齿苋外,其他6种植物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治疗效果。8种植物提取物在1.25%浓度下对黄瓜白粉病的保护效果均高于化学药剂三唑酮100μg/mL(74.42%);1.25%的川黄柏、广藿香、马齿苋、蛇床子、南五味子提取物对黄瓜白粉病的治疗效果达到82%以上,高于三唑酮100μg/mL(78.89%),说明在黄瓜白粉病发生之前或初期使用这8种植物提取物能够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俊斌 周发松
大麦受白粉菌侵染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诱导表达,并伴随着酶活性的增加和蛋白质的积累。抗病品种Sultan-5在接种后24h酶活性开始明显增加,而感病品种在接种后36h才开始增加。接种48h后所有品种酶活性增加达到了高峰,酶活性大约为对照的4倍。SDS-PAGE酶活性染色及Western杂交表明受白粉菌侵染后酶活性上升,蛋白质积累增多。草酸氧化酶有2条活性带,分子量分别为95kD和100kD,用DTT还原后只有1条大约27kD的单带。用草酸氧化酶cDNA(pHvOxOa)探针作Northern杂交的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中草酸氧化酶RNA转录物积累型不一致。接种48...
关键词:
大麦 白粉菌 草酸氧化酶 诱导反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志强 刘国镕 严乐恩 张小风 韩秀英 王文桥 高胜国
试验比较了叶段法、小株法、试管苗法、活动苗圃法测定小麦白粉菌对三唑酮药剂的灵敏度的差异,并建立了灵敏度基线,发现了抗药菌株,可供测定小麦白粉菌的抗药性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杜文超 刘昌来 董汉松
核黄素是一种植物抗病性激发子,能够激发植物的防御反应使植物对病原菌起到抗性作用。为研究核黄素诱导小麦对白粉菌抗性,利用不同浓度的核黄素(0,5,10,15,25μmol/L)处理小麦幼苗植株,12 h后接种白粉菌,结果表明,核黄素处理的小麦幼苗叶片中H2O2短时间内有显著的积累,小麦发病情况与对照相比显著降低。叶片中诱导产生的H2O2量与核黄素的浓度有关,但不同浓度处理诱导植株产生的抗病性没有差异。在喷施核黄素的小麦上接种小麦白粉病菌同时加入H2O2清除剂CAT,核黄素诱导小麦抗病性消失。试验结果表明核黄素能够诱导小麦增强对抵抗白粉病菌的侵染能力,核黄素诱导小麦对白粉病菌的抗性依赖于H2O2。
关键词:
白粉病菌 核黄素 抗性 H2O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锡锋 张忠山 刘红彦 何家泌
以1990~1993年从河南省不同地区采集的364个小麦白粉病菌菌株标样为例,应用传统的生理小种鉴定方法和根据与已知抗白粉基因的互作推测毒性基因频率的方法,研究了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群体生理小种和毒性基因结构。结果发现白粉病菌群体中生理小种组成及其频率有较大变化,亚号、10号、11号和15号小种的频率均呈下降趋势,而31号小种的频率呈大幅度上升,至1993年已达20.75%,跃居各小种之首;对1号、11号、15号和31号小种的毒性基因谱分析发现,不同小种群的小种间至少存在一个以上毒性基因的差异,同小种群的不同小种间则在毒性基因谱上没有显著差异;另外,同一小种不同菌株间的毒性基因谱仍不完全相同,说...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怡 张佩佩 马晓萌 傅露露 乔月娥 陈佩佩 李成伟
通过对河南省周口市和商丘市小麦白粉病菌进行分子鉴定及分析,以期为小麦白粉病菌的防治和系统进化奠定基础。对小麦白粉病菌进行了扫描电镜的显微形态观察、核糖体DNA转录间隔区(ITS)序列测定及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周口和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均属于禾本科布氏白粉菌;系统进化发现,商丘的小麦白粉病菌与地域相距较远的英国、法国、美国的小麦白粉病菌的同源性极高,而与地域很近的周口小麦白粉病菌同源性却不高,推测小麦白粉病菌的进化可能与其自身的小种进化有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可辉 郭琼霞
通过对黑麦草植株、种子形态特征和内部细胞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并对其籽实是否含有诸如可使毒麦籽实产生毒麦硷(Temuline-C7H12N2O)的相关病菌进行了探讨,为口岸杂草检验检疫以及引进和发展优质牧草提供依据.
关键词:
黑麦草 形态特征 细胞结构 解剖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李进 陈仕勇 李世丹 陈有军 周青平
为了解国内外披碱草属(Elymus)植物研究状况与前沿动态,客观反映不同国家、研究机构、作者以及期刊在该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利用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CNKI和Web of Science (WOS)数据库中1980–2020年有关披碱草属植物研究相关文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披碱草属植物的发文量增长呈初期缓慢、中期迅速、后期平稳的趋势;我国在国际合作中贡献最大,且发文量占WOS数据库中56.6%,表明我国在披碱草属植物领域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影响力。WOS数据库中发文量和总被引次数最高的机构均为兰州大学,平均被引次数最高的机构为美国农业部。国内机构的发文量、总被引次数、平均被引次数最高的依次为内蒙古农业大学、兰州大学和中国科学院。研究前沿趋势分析和引文分析的关键词突发性检测发现"Species richness"、"青藏高原"和"植被恢复"等关键词的研究是其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围绕生态建设及相关研究将是披碱草属植物研究的重点方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鲁传涛 张忠山 马奇祥 何家泌
采用多因子试验设计研究了对白粉病,麦蚜抗性模式不同的小麦品种混植和播种密度、施氮肥量、粉锈宁用量、抗蚜威用量对小麦白粉病、麦蚜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品种混植对三个目标函数有显著或极显著的效应.一次项回归系数分别为0.93,—790,17.39.对白粉病的效应高于播种密度,对麦蚜和产量的效应高于供试的所有其它显著因子.
关键词:
小麦 品种混植 白粉病 麦蚜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惠哲 李淑菊 霍振荣 庞金安
抗性不同的黄瓜品种接种白粉病菌后,对与抗性有关的光合作用、呼吸强度及叶绿素、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抗病品种呼吸强度比对照明显升高,感病品种则低于对照;抗、中抗品种光合速率先升高,5~6 d后开始下降,而感病品种的光合速率基本上低于对照,这与呼吸强度的变化相一致;无论抗病品种还是感病品种叶绿素含量均有增加,抗病品种增加幅度更大,说明黄瓜抗白粉病的能力与叶绿素含量呈正相关;接种后各品种糖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降低-升高-再降低-再提高,而且均在第5 d出现第1个峰值,第7 d则出现最大幅度下降,可溶性糖含量明显低于对照,说明病菌的侵染消耗植株体内的糖,但并不能说明糖...
关键词:
黄瓜 白粉病菌 生理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