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28)
- 2023(14736)
- 2022(12920)
- 2021(12118)
- 2020(10084)
- 2019(23365)
- 2018(23517)
- 2017(43389)
- 2016(24451)
- 2015(27816)
- 2014(28007)
- 2013(27825)
- 2012(25804)
- 2011(23251)
- 2010(23729)
- 2009(21539)
- 2008(21260)
- 2007(19064)
- 2006(17002)
- 2005(15319)
- 学科
- 济(94991)
- 经济(94894)
- 管理(73438)
- 业(67373)
- 企(56356)
- 企业(56356)
- 方法(38519)
- 数学(32049)
- 数学方法(31688)
- 中国(28753)
- 农(26566)
- 地方(25153)
- 财(24338)
- 业经(22977)
- 学(21498)
- 制(19396)
- 理论(18372)
- 农业(17893)
- 贸(16934)
- 贸易(16920)
- 银(16516)
- 银行(16447)
- 易(16309)
- 和(16255)
- 行(15649)
- 务(15581)
- 技术(15524)
- 财务(15500)
- 财务管理(15465)
- 环境(15029)
- 机构
- 学院(341127)
- 大学(340759)
- 管理(132146)
- 济(127236)
- 经济(123762)
- 研究(120371)
- 理学(111337)
- 理学院(109928)
- 管理学(107974)
- 管理学院(107345)
- 中国(90125)
- 科学(77240)
- 京(75990)
- 所(63175)
- 农(63050)
- 财(60590)
- 研究所(57301)
- 中心(54359)
- 江(54164)
- 业大(53685)
- 农业(49418)
- 北京(48911)
- 范(47626)
- 师范(47134)
- 财经(46424)
- 州(44362)
- 院(43425)
- 经(42041)
- 省(41314)
- 技术(40590)
- 基金
- 项目(226059)
- 科学(174862)
- 研究(165352)
- 基金(158487)
- 家(139630)
- 国家(138363)
- 科学基金(116491)
- 社会(98827)
- 社会科(93351)
- 社会科学(93321)
- 省(91465)
- 基金项目(84406)
- 教育(77327)
- 划(77171)
- 自然(77098)
- 自然科(75208)
- 自然科学(75182)
- 自然科学基金(73801)
- 编号(69005)
- 资助(65535)
- 成果(57114)
- 发(51750)
- 重点(51469)
- 课题(49775)
- 部(48496)
- 创(47176)
- 创新(43889)
- 科研(42800)
- 计划(41927)
- 项目编号(41882)
- 期刊
- 济(153590)
- 经济(153590)
- 研究(103181)
- 中国(80997)
- 学报(58532)
- 农(58279)
- 管理(52772)
- 科学(52562)
- 教育(49600)
- 财(46828)
- 大学(42776)
- 农业(40400)
- 学学(39843)
- 技术(32063)
- 融(31758)
- 金融(31758)
- 业经(25568)
- 业(23382)
- 经济研究(22418)
- 财经(22234)
- 图书(20120)
- 经(18965)
- 问题(18890)
- 科技(17075)
- 理论(16452)
- 技术经济(16241)
- 版(16214)
- 现代(15983)
- 资源(15236)
- 实践(15140)
共检索到5329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鹏飞 黄文超 高超男 曹国鑫 张宏彦 李晓林
小麦白穗的发生会减小粒质量并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摸清小麦白穗现象发生原因,我们对位于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的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所在区及其周边区的麦田与田间试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播量、种植模式、施肥量及土壤条件与小麦白穗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因赤霉病发生引起白穗现象的地块占总调查样本的63%。比较当地的2个主栽小麦品种衡4399与良星99发现,前者白穗发生率略高于后者。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高于宽行和宽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与春季追氮量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磷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钾肥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用...
关键词:
曲周 小麦 白穗 调查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春莲 帅稼夫 卢建华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小麦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MET、481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氮肥、调节剂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各因素影响产量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产量6375kg/ha以上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化控综合措施为每公顷基本苗224.5~259.5万株,每公顷施氮156~165kg,并配合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花期喷施油菜素内酯,每公顷药液用量1500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科江 张西科 刘文菊 宋平忠
1994年在河北省衡水市邓庄中加合作试验站 ,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粒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浆时间和灌浆强度 ,小麦子粒的灌浆过程可用Logistic函数描述。小麦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加快其发育过程 ,促使早抽穗灌浆。灌浆期较好的水分状况可延缓小麦的灌浆进程 ,但较大灌浆速率持续的时间较长 ,千粒重的潜力值较大。小麦的群体密度是影响收获千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穗密度的增大 ,灌浆速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施N量的增加 ,小麦的千粒重降低 ,这主要与施N的增穗作用有关。
关键词:
栽培 冬小麦 灌浆模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登社 郭振国 牛丽娟
以中早熟高产抗病马铃薯品种“坝薯9号”为试验材料,在水浇条件下对马铃薯高额丰产栽培综合农艺措施进行了研究,得到了相应数学摸型,并在生产实际中证实了该模型的实际效果.现将结果简报如下.1 材料和方法以“坝薯9号”脱毒原原种50g~100g整薯作种,采用5因素5水平二次通用回归旋转设计,1/2实施,共32个小区.全部试验一字排列,每隔9~10小区增设一个常规播种的对照.试验地地力均匀一致,前茬为莜麦,0~30cm土层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771%,全N0.107%,全P_2O_50.150%,全K_2O1.976%,速N115×10~(-6),速P_2O_510.0×10~(-6),有效K_...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安玉麟 李彦 杜刚强 郑文哲 张玉贵 马忠林 周鸿
本文通过三因素二次通用旋转设计试验,对内蒙古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主要农艺措施进行优化分析与数学模拟,确定了春小麦高产栽培优化农艺措施为亩播量18~23kg,施N20~23kg,施P_2O_510~13kg。同时还明确了河套灌区春小麦高产栽培的亩产量与氮磷和播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即随着目标产量的提高,在增施氮肥和磷肥的基础上,密度呈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春小麦 高产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学勋 孙笑梅 孙利华
采用四因子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利用计算机对试验数据分析,建立了籽棉产量、亩成铃数学模型。筛选出麦套夏棉高产优质的综合栽培措施为:密度8340~8650株/亩,单株留果枝6个,亩喷施缩节安4.34~4.96g,亩施纯氮8.03~9.00kg、纯磷2.68~3.01kg。四因子对籽棉产量影响的顺序:单株留果枝数>种植密度>喷施缩节安量>施氮、磷肥量;影响的效应均呈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互作效应没有达到显著水平。根据亩成铃模型解析:种植密度和单株留枝数对亩成铃的效应是开口向下的抛物线形;喷施缩节安和施氮、磷肥对亩成铃的效应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形。四项栽培措施对棉纤维品质的影响不明显。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振臣 孙青 吴青 闫胜甫 李彦彬 河南省禹州市烟草公司
通过三元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烟草赤星病病情指数与移栽期(X1),饼肥施用量(X2)及后期补钾量(X3)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赤星病病指与移栽期呈一极大值的抛物线关系,通过调整移栽期避开流行期,可以减轻赤星病为害,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饼肥施用量和后期补钾次数的增加,赤星病有减轻的趋势。根据试验结果组建了病情指数与三项农业措施间的数学模型:Y=19.185+0.853x1-0.847x2-0.640x3+0.8x1x3+1.8x2x3-3.174x21-1.407x22-0.912x23。并依此模型,进行了模拟寻优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移栽期,饼肥量,补钾量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以桂 冯洁 张楚菁 孙汝川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震 钟雯雯 王兴亚 陈雨海 周勋波
为了明确前茬冬小麦施氮和种植方式对后茬夏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于2013-2015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进行裂区试验。冬小麦施氮112.5 kg/hm2(N1)和225.0 kg/hm2(N2)为主处理,冬小麦等行距(U)改为夏玉米等行距(UR),20+40沟播(F)改为垄作(BP)的种植方式为副处理。结果表明,与UR和N1相比,BP和N2提高夏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指数(CCI)、净光合速率(Pn)及干物质重(DM),且减缓LAI、CCI和Pn后期降低幅度。冬小麦季,与U相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殷丽琼 刘德和 王平盛 蒋会兵 矣兵 玉香甩
云南省是中国古茶树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省份,但由于对古茶园栽培管理不当,造成很多古茶树衰退。本研究采用科学的栽培管理技术对云南保塘古茶树的树冠、树幅、叶层厚度、新梢生长、鲜叶产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耕作-施肥-合理留叶采摘春、秋茶-留养夏梢的措施能明显使茶树生长势增强,产量提高。这对加强古茶树的保护及茶叶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古茶树 栽培管理措施 树势,恢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英宝 林仕洪 甘文友
对近年新引进的互叶白千层苗期和幼林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引种区苗期以湿润沙质壤土生长最好;盆栽施肥在本试验条件下以N:0.5~1.0,P:0.6~0.9,K:0.8~1.2g/盆为适宜施肥量;造林时,施基肥与不施基肥生长差异显著;林地施不同追肥2个月后,根据树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得出的施肥效果排序为:复合肥Ⅱ>复合肥Ⅰ>碳氨>尿素。
关键词:
互叶白千层,引种适应性,栽培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马小龙 佘旭 王朝辉 曹寒冰 何红霞 何刚 王森 黄明 刘璐
【目的】针对中国西北旱地小麦低产田块多、分布范围广、农户地块间产量差异大的问题,探索影响旱地小麦产量的关键因素,为缩小产量差异,普遍提高旱地小麦产量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分布在中国西北黄土高原地区的山西、陕西、甘肃旱地小麦主产区的180个农户麦田0—100 cm土壤和小麦植株的取样分析,结合对农户施肥情况的实地调查,研究了旱地小麦产量差异与栽培、施肥及主要土壤肥力因素的关系。【结果】山西、陕西和甘肃冬小麦产量分别介于2 529—8 419、1 344—8 073和2 984—7 145 kg·hm-2。覆膜栽培的小麦产量较传统栽培提高9.4%。传统栽培的高产组产量较中低产组分别高37.5%和...
关键词:
旱地 小麦 产量 氮磷钾肥 栽培 养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姚克明 张喜文 宋殿珍 刘源湘
1987~1988年在山西省屯留试点进行试验,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影响谷子产量形成的密度、播期、氮、磷和农家肥五项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定量化的综合研究,初步确定了最佳农艺措施组合方案,并利用产量反应模型研究了各项措施对产量形成的单独反应以及各项农艺措施间的互作效应.优化方案经1988和1989年的示范对比和小面积推广,证明是切实可行的.
关键词:
旱地 谷子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产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辉
采用五因素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 ,研究了豫东平原麦套棉主要栽培措施与产量的关系。建立了中等以上肥力麦套棉产量形成的反应模型及最佳栽培措施组合方案 ,明确了 5项栽培措施对产量效应的主次关系与各项栽培措施间的相互作用效应
关键词:
豫东平原 麦套棉 栽培措施 数学模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庆福 周复来 单玉珊
通过7年研究,提出了北方冬麦区小麦独秆栽培方法,这是一整套依靠主茎成穗夺取小麦高产的新的栽培方法。其要点是:基本苗加大至相当于或略低于合理的成穗数,适宜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法偏晚或适当拖长,前期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在拔节后至旗叶露尖时集中一次追肥。该栽培法具有晚播早熟、高产低耗,秆矮抗倒等明显特点,并可与秋季倒茬晚的作物复种。适宜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并有一定水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关键词:
小麦 独秆栽培法 晚播早熟 高产低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