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92)
- 2023(11127)
- 2022(9839)
- 2021(9301)
- 2020(7774)
- 2019(17935)
- 2018(18111)
- 2017(34492)
- 2016(19214)
- 2015(21644)
- 2014(21899)
- 2013(21342)
- 2012(19551)
- 2011(17540)
- 2010(17394)
- 2009(15761)
- 2008(15109)
- 2007(13077)
- 2006(11404)
- 2005(9785)
- 学科
- 济(68891)
- 经济(68803)
- 管理(52478)
- 业(48511)
- 企(40423)
- 企业(40423)
- 方法(32468)
- 数学(27885)
- 数学方法(27552)
- 农(19186)
- 财(18364)
- 中国(18148)
- 学(17970)
- 业经(15212)
- 地方(14468)
- 制(13529)
- 理论(13341)
- 农业(12589)
- 和(12253)
- 贸(11641)
- 贸易(11637)
- 易(11271)
- 技术(11262)
- 务(11037)
- 教育(11005)
- 环境(10967)
- 财务(10967)
- 财务管理(10947)
- 体(10469)
- 银(10461)
- 机构
- 大学(266496)
- 学院(265354)
- 管理(103950)
- 济(96168)
- 经济(93819)
- 研究(90538)
- 理学(90419)
- 理学院(89353)
- 管理学(87660)
- 管理学院(87206)
- 中国(64693)
- 科学(60494)
- 京(57521)
- 农(50606)
- 所(46907)
- 财(45597)
- 业大(45099)
- 研究所(43179)
- 农业(40325)
- 中心(40142)
- 江(38158)
- 财经(36426)
- 北京(36160)
- 范(35205)
- 师范(34801)
- 经(33141)
- 院(32793)
- 州(31201)
- 技术(30763)
- 省(28399)
- 基金
- 项目(188312)
- 科学(145813)
- 研究(135057)
- 基金(134391)
- 家(119477)
- 国家(118492)
- 科学基金(99633)
- 社会(80974)
- 社会科(76491)
- 社会科学(76468)
- 省(75003)
- 基金项目(71848)
- 自然(67143)
- 自然科(65526)
- 自然科学(65503)
- 自然科学基金(64279)
- 划(63963)
- 教育(61830)
- 编号(55787)
- 资助(55225)
- 成果(45799)
- 重点(42379)
- 部(40404)
- 发(39896)
- 创(39239)
- 课题(38933)
- 创新(36590)
- 科研(36377)
- 计划(36294)
- 项目编号(34559)
- 期刊
- 济(103755)
- 经济(103755)
- 研究(76752)
- 中国(50514)
- 学报(50143)
- 农(46442)
- 科学(42745)
- 管理(37055)
- 大学(35745)
- 学学(33722)
- 财(32930)
- 农业(32352)
- 教育(32304)
- 技术(22635)
- 融(18860)
- 金融(18860)
- 业经(17436)
- 业(16791)
- 财经(16550)
- 经济研究(16115)
- 图书(15293)
- 科技(14012)
- 经(13927)
- 业大(13598)
- 问题(13373)
- 版(13361)
- 理论(13215)
- 实践(12367)
- 践(12367)
- 技术经济(11741)
共检索到380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丽华 张经廷 董志强 姚艳荣 梁双波 贾秀领
当前在作物生产中氮磷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严重威胁环境,为了探讨华北山前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合理的氮磷配合措施,在几年水氮(水磷)定位试验基础上对氮磷吸收与利用状况进行了分析。试验为小麦-玉米周年轮作种植,设水氮和水磷试验,水分为主区,施氮(磷)量为副区,裂区试验设计。水分设置限水和适水2个处理,周年设置6个施氮水平,小麦+玉米氮肥用量分别为0+0,60+60,120+120,180+180,240+240,300+300 kg/hm2;3个施磷水平,小麦季磷肥用量分别为75,150,225 kg/hm2,玉米季不施磷。结果表明,施氮(磷)可提高作物地上部分吸氮(磷)量,小麦和玉米全年施氮量2...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张福锁
在华北平原北部研究了不同降水年型、不同水氮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和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施氮量为 0、12 0、2 4 0和 36 0kg·ha-1的条件下 ,12 0kg·ha-1的施氮水平已经达到较高的产量。不施氮肥在第 2季即显著减产 ,但再增加施氮量对产量的影响不大。通过土壤测试进行分期优化施氮 ,夏玉米 冬小麦 夏玉米 3季作物累计施入氮肥 2 2 5kg·ha-1,比常规施氮 (90 0kg·ha-1)少施 6 75kg·ha-1,但作物产量并没有降低。年际供水变化是作物产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原因。施氮量、播前Nmin和生育期内的氮素矿化量在氮素输入项中均起着重要作用 ...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氮肥 水分 氮素平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军芳 周晓芬 孙丽敏 冯伟 杜金钟 崔瑞秀 孙苏卿
以藁城、无极、正定三个县(市)为例,分析了当前太行山前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土壤养分状况与农田氮、磷、钾三要素养分平衡特征。结果表明,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相比,三县(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由1.13%提高到1.86%,全氮平均含量由0.73g/kg提高到1.14 g/kg,速效磷含量由10.3 mg/kg提高到29.83 mg/kg,速效钾含量由103.0 mg/kg提高到117.2 mg/kg,总体而言,土壤有机质虽有大幅提高,但仍然处于低水平,全氮由很低水平提高到中等水平,速效磷由中等水平提高到高水平,速效钾略有提高,处于中等水平;三县(市)农田氮、磷、钾总体均处于盈余状态,平均盈余量分别为11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魏亚萍 王璞 陈才良
一季不施氮对冬小麦产量影响显著,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连续二季和三季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都大幅度减产;连续四季以上不施氮使冬小麦和夏玉米产量分别稳定在1693~1807kg/hm2和4575~4782kg/hm2范围的较低水平。不施氮条件下,冬小麦的减产幅度大于夏玉米。不施氮主要通过降低两种作物的穗粒数影响产量。一季和连续两季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迅速下降,连续两季以上不施氮使土壤无机氮含量稳定在较低水平。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产量 无机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 梁斌 杨学云 周建斌
【目的】研究残留肥料氮在不同肥力土壤中的去向。【方法】采用15N标记田间微区试验法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下,施用的肥料氮在3种长期(19年)不同施肥处理土壤(不施肥土壤,No-F;施用氮、磷、钾化肥土壤,NPK;有机无机配施土壤,MNPK)连续3季作物收获后的去向。【结果】NPK和MNPK处理土壤3季作物对标记氮肥总利用率分别为57%和65%,均显著高于No-F处理土壤(28%)(P<0.05)。No-F、NPK和MNPK处理土壤随后两季(第二季和第三季)作物对第一季收获后残留氮肥的利用率分别为17%、15%和8%,其中No-F处理土壤第三季作物对残留肥料氮的利用率为7%,显著高于NPK(2%)和...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邢素丽 李春杰 韩宝文 贾良良
在辛集马兰农场进行钾肥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制度长期施钾对钾养分吸收的影响。试验开始于1992年秋天,共设4个处理,分别为只施氮磷肥的对照(NP);在对照基础上加施秸秆(NPSt);在对照基础上加施钾肥(NPK);在对照基础上加施秸秆和钾肥(NPKSt)。4次重复,顺序排列,小区面积50 m2。结果表明:作物的籽粒年吸钾量与肥料中钾的施入量以及作物籽粒和秸秆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作物籽粒钾吸收量随K2O施入量的增多而增多,与施入的速效钾形态无关。作物籽粒钾含量与钾肥的施入量相关关系不显著。在北方壤质潮土小麦玉米轮作制土壤中,小麦籽粒年均含钾量在4.99~5.13 g/kg,玉米籽粒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利 张建峰 张富林 范先鹏 杨俊诚 杨永成 熊桂云 吴运明 余延丰 符家安
本试验采用连续两个轮作周期的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氮肥减施对作物氮素吸收、利用和土壤氮素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传统推荐施肥(小麦N 195 kg/hm2,水稻210 kg/hm2,均按底肥40%、分蘖肥30%、拔节肥30%分3次施用)的基础上,氮量减施20%,并配合综合调控技术措施,产量并没有降低,而且氮肥表观利用率、农学利用率、氮肥偏生产力和贡献率均得到提高。氮素在作物体内累积随着施量的提高而提高,土壤无机氮残留量和氮素表观损失也有相同的规律。生产相同数量的籽粒产量的需氮量小麦高于水稻,而氮素表观损失,则水稻高于小麦。
关键词:
氮肥减施 稻麦轮作 氮素利用率 氮素平衡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亦涛 任天志 刘宏斌 雷秋良 翟丽梅 王洪媛 刘申 尹昌斌 张继宗
【目的】阐明夏播玉米大豆间作对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产量、吸氮量、土壤含水量和硝态氮残留的影响,明确间作地上部和地下部因素对间作优势的相对贡献率,为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土地生产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1年6月至2012年10月,在河北省徐水县代表性农田设置玉米单作(T1)、大豆单作(T2)、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不分隔(T3)、玉米与大豆间作根部分隔(T4)4个处理,并对关键生育时期的作物生长、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进行实时观测。【结果】相对作物单作种植模式,间作产量优势明显,玉米大豆间作种植的土地当量比(LER)大于1,间作模式总吸氮量(256.1 kg·hm-2)显著高于玉米单作种植(159.7 ...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董娴娴 刘新宇 任翠莲 吉艳芝 巨晓棠 张丽娟
【目的】在华北平原地区,研究肥料氮在两个轮作季四茬作物中的后效和去向。【方法】采用田间微区15N示踪试验,前茬设置5个氮素水平:0、75、150、225、300 kgN.hm-2(表示为N0、N75、N150、N225、N300),副处理为小麦品种:科农9204和河农822,共计10个处理。【结果】在该试验条件下,后三茬作物均能吸收利用第一茬冬小麦残留在土壤中的15N标记肥料。第二茬夏玉米、第三茬冬小麦和第四茬夏玉米对残留15N的利用率分别为6.5%—14.1%、0.9%—2.9%和1.2%—1.6%。四茬作物的叠加利用率显著高于氮肥当季利用率,N75、N150、N225和N300处理叠加利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茹淑华 张国印 孙世友 耿暖 王凌 陈贵今
通过6年田间小区定位试验研究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不同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分布、累积以及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保证河北省山前平原小麦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250 kg/hm2,玉米高产的适宜施氮量为150kg/hm2。从施氮量对土壤硝态氮的分布和累积特征分析,在小麦-玉米季施氮量均低于150 kg/hm2的处理,基本上能控制土壤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失,进而能明显降低土壤硝态氮向地下水淋失的风险。从不同施氮量对作物偏生产力的影响来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小麦和玉米的偏生产力明显降低,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中施氮量均为150kg/hm2的处理,小麦和玉米的偏生产力最大,分别为43.09%,56.76%。综...
关键词:
施氮量 冬小麦 夏玉米 轮作体系 硝态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盼盼 周毅 付光玺 高祥 张平 张磊 汪建飞
以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典型的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小区定位试验,比较不同施肥处理对作物产量、土壤速效磷含量、全磷含量以及土壤中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NPK(全量化肥)处理,无论是秸秆还田还是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处理的作物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小麦产量增加8.0%~13.3%,玉米产量增加8.0%~21.7%;秸秆还田配施有机肥料的各处理与NPK处理相比,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磷素活化系数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增加,且秸秆与减量50%化肥和6 000 kg·hm-2猪粪有机肥配施的ST6处理土壤速效磷和全磷含量及中性磷酸酶活性均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施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黄涛 仇少君 杜娟 史振侠 巨晓棠
【目的】系统地研究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体系对不同碳氮管理措施的响应,为作物增产、土壤培肥、环境友好的"三赢"局面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分别采用Nmin测试法、尼龙网袋埋藏法、静态碱液吸收法研究不同碳氮管理对冬小麦/夏玉米不同时期0—1 m土层硝态氮累积量、秸秆腐解、土壤CO2排放的影响。【结果】基于Nmin测试法的优化碳氮(Nopt,C+Nopt)处理和平衡氮素的碳氮(C+M,C+W)处理在冬小麦产量上为传统碳氮(Ncon,C+Ncon)处理的100.8%—115.9%;在夏玉米产量上,为传统处理的96.0%—116.4%;且能够节省48.2%—70.4%的氮肥用量。传统处理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东海 田霄鸿 把余玲 李锦 王淑娟 刘廷 南雄雄
【目的】探讨小麦-玉米轮作体系下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影响,旨在为促进小麦-玉米连续轮作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陕西关中地区,于2008-2010年采用2年4季的田间定位试验,以玉米秸秆不还田-小麦秸秆不还田为对照(CK),比较玉米秸秆覆盖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1)、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高留茬还田(T-2)、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小麦秸秆直接还田(T-3)3种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碳储量、养分含量及作物周年产量的影响。【结果】与CK相比,3种秸秆还田方式下耕层(0~20cm)土壤总有机碳储量(CT)、土壤活性有机碳储量(CL)、土壤碳库管理指数(CMI)...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巨晓棠 刘学军 邹国元 王朝辉 张福锁
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对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氮素的损失途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随施氮量的增加 ,氮肥利用率显著下降 ,而氮肥的损失率和土壤残留率有升高的趋势。以尿素作氮源将肥料混施入 0~ 10cm土壤或撒施后立即灌水的条件下 ,冬小麦 /夏玉米轮作体系中氨挥发的累积损失量分别为每公顷 12 .8(N0 )、2 2 .0(N12 0 )、33.0 (N2 4 0 )和 6 4 .5kgN(N36 0 ) ,氨挥发损失率依次为 3.8%、4 .2 %和 7.2 %。用乙炔抑制 土柱培养法测定的冬小麦生育期氮肥的反硝化损失量每公顷小于 1kgN ,氮肥的硝化 反硝化损失率仅为 0 .2 1...
关键词:
冬小麦 夏玉米 氨挥发 反硝化 硝态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常艳丽 刘俊梅 李玉会 孙本华 张树兰 杨学云
【目的】调查和分析陕西关中平原农户施肥现状,为指导农民合理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于2011-10-2012-03,在陕西省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选择有代表性的10个县(区)(岐山、陈仓、扶风、泾阳、武功、兴平、杨凌、蒲城、富平、临渭),在每个县(区)选择代表性乡镇4~18个,每乡镇选择代表性村3~10个,每村选择4~5家农户,采用实地问卷调查形式,对冬小麦、夏玉米产量及田间管理和施肥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结果】关中平原小麦纯N、P2O5和K2O平均用量分别为(210±106),(183±121)和(25±49)kg/hm2,小麦平均产量为(6.5±1.0)t/hm2;夏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