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6)
- 2023(15276)
- 2022(12634)
- 2021(11871)
- 2020(10085)
- 2019(23171)
- 2018(23236)
- 2017(44774)
- 2016(24112)
- 2015(27302)
- 2014(27438)
- 2013(26890)
- 2012(24480)
- 2011(22121)
- 2010(22182)
- 2009(20492)
- 2008(20118)
- 2007(18387)
- 2006(15829)
- 2005(13884)
- 学科
- 济(105729)
- 经济(105637)
- 业(73904)
- 管理(67048)
- 企(52408)
- 企业(52408)
- 农(48999)
- 方法(48842)
- 数学(43903)
- 数学方法(43192)
- 农业(32380)
- 业经(25502)
- 中国(24700)
- 财(23180)
- 地方(22774)
- 学(19579)
- 技术(19496)
- 制(18210)
- 贸(18010)
- 贸易(18005)
- 易(17522)
- 理论(15305)
- 环境(14562)
- 银(14279)
- 和(14245)
- 银行(14243)
- 务(14195)
- 财务(14128)
- 财务管理(14090)
- 发(13599)
- 机构
- 学院(349494)
- 大学(343000)
- 济(140895)
- 经济(137951)
- 管理(137180)
- 理学(119464)
- 理学院(118211)
- 管理学(115824)
- 管理学院(115199)
- 研究(112838)
- 中国(85898)
- 农(76791)
- 科学(72979)
- 京(71005)
- 财(59846)
- 农业(59821)
- 业大(59586)
- 所(57806)
- 中心(55009)
- 研究所(52854)
- 江(51938)
- 财经(48400)
- 范(44299)
- 经(44050)
- 师范(43834)
- 北京(43636)
- 经济学(42205)
- 州(41638)
- 院(39503)
- 技术(39015)
- 基金
- 项目(241316)
- 科学(190192)
- 基金(174601)
- 研究(173958)
- 家(153384)
- 国家(152130)
- 科学基金(130521)
- 社会(109533)
- 社会科(103679)
- 社会科学(103643)
- 省(97337)
- 基金项目(92418)
- 自然(85696)
- 自然科(83718)
- 自然科学(83696)
- 自然科学基金(82132)
- 划(80728)
- 教育(79689)
- 编号(72265)
- 资助(71215)
- 成果(56601)
- 重点(54450)
- 发(52938)
- 部(52647)
- 创(50915)
- 课题(48524)
- 创新(47624)
- 科研(46568)
- 国家社会(45330)
- 计划(44834)
- 期刊
- 济(151804)
- 经济(151804)
- 研究(90231)
- 农(76647)
- 中国(65943)
- 学报(57467)
- 科学(52360)
- 农业(51939)
- 财(45788)
- 管理(45726)
- 大学(43062)
- 学学(41032)
- 技术(34881)
- 教育(33291)
- 业经(30949)
- 融(29954)
- 金融(29954)
- 业(26459)
- 财经(22753)
- 经济研究(22604)
- 问题(21087)
- 经(19495)
- 技术经济(19215)
- 统计(19180)
- 版(18838)
- 策(17699)
- 科技(17320)
- 资源(16814)
- 图书(16369)
- 决策(15820)
共检索到498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桂荣 王慧军 张新仕 王晓夕 李敏 李英杰
本文以河北平原微灌水肥一体化、微咸水灌溉利用和雨养旱作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为研究对象,采取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三种技术模式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技术模式的了解、省肥和减少成本的认知、参加技术培训、需要政府补贴对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采用呈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省工的认知对其采用呈负向影响。户主年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了解技术模式、省工和减少成本的认知、需要政府补贴对微咸水利用模式的采用起到正向影响;而家庭总收入增加产量的认知对其采用呈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桂荣 王慧军 张新仕 王晓夕 李敏 李英杰
本文以河北平原微灌水肥一体化、微咸水灌溉利用和雨养旱作粮食增产增效技术模式为研究对象,采取二元Logistic模型对农户采用三种技术模式的影响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受教育程度、对技术模式的了解、省肥和减少成本的认知、参加技术培训、需要政府补贴对微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的采用呈正向影响;土地细碎化、省工的认知对其采用呈负向影响。户主年龄、经营规模、土地细碎化程度、了解技术模式、省工和减少成本的认知、需要政府补贴对微咸水利用模式的采用起到正向影响;而家庭总收入增加产量的认知对其采用呈负向影响。户主年龄、家庭总收入、农业收入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耕地细碎化程度、对技术的模式的了解、增加产量的认知对雨养旱作技术模式采用起到正向影响。因此,简化高效用水技术操作过程,形成规模经营机制,制定激励和扶持政策,加强高效用水技术宣传力度,适当提高农业用水价格是河北平原小麦玉米复种区域高效用水技术模式推广必须解决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永强 王哲
[目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是农户获取农业信息的重要信息渠道。[方法]文章基于河北省775份小麦-玉米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t模型分析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探讨信息获取在二者之间是否发挥中介作用,进一步揭示不同井深区农户之间的差异。[结果](1)社会化服务显著促进了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信息获取在社会化服务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2)社会化服务对不同井深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社会化服务对深井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纳行为的促进作用大于浅井区农户,信息获取仅在社会化服务对浅井区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的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3)外部环境中的技术补贴、政府宣传、技术培训和家庭经营特征中的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和耕地经营面积等均显著促进了农户采纳节水灌溉技术。[结论]政府应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参与农业节水项目的实施和推广,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在农业灌溉浅井区举办各种形式的节水灌溉宣传活动,加强节水灌溉技术补贴和培训,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以扩大耕地经营规模。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尹昌斌 黄显雷 赵俊伟 程磊磊 常志州 钱小平
秸秆还田作为目前秸秆资源化利用的主要方式之一,它有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质量、提升作物产量等作用,同时还有保护生态环境、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等功效。但秸秆还田所带来的成本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农户秸秆还田的积极性,因此,给予农户一定补贴等激励措施势在必行。文章以玉米秸秆还田为例,基于河北、山东两省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两个地区农户玉米秸秆的利用状况,在此基础上研究农户秸秆直接还田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受访者年龄、秸秆还田是否增加成本、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是否由政府承担、秸秆焚烧查处力度是否强、与秸秆不还田相比秸秆还田增加的费用这5个因素对农户秸秆还田受偿意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访者...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曾江海 王智平 胡春胜
本专题研究在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多年实验研究的基础上,以栾城县为重点,面向华北山前平原高产区,在系统理论与思想指导下,区域分析与案例研究结合,分析了小麦—玉米两熟制种植模式的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以节水、节肥、节粮为中心,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持农业持续发展为目标,组装了技术体系集成方案。与同类型地区比较,该模式的光、热、水、土、肥综合利用效率高304%,值得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史磊刚 陈阜 孔凡磊 范士超
农业碳足迹理论可以系统评价农业生产过程中人为因素引起的碳排放,是构建低碳农业的理论基础,对实现低碳农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探明农业生产中的碳足迹,本文基于河北吴桥县农户生产调查数据,利用农业碳足迹理论及研究方法,评价了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两熟种植模式的碳足迹。结果表明:冬小麦-夏玉米种植模式碳足迹的大小为1 737.37±337.02 kgCe/hm2.a,生产1 kg粮食的碳成本是0.12±0.03 kgCe,其中冬小麦的碳足迹是1 101.3l±251.91 kgCe/hm2.a,小麦的碳成本是0.16±0.04kgCe/kg,夏玉米的碳足迹是636.06±163.90 kgCe/hm...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桐 赵悦航 黄晶 王冲 艾细魁 陈阜 褚庆全
为评估AquaCrop模型在黑龙港流域模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利用与作物产量的适用性,根据田间试验数据和FAO提供的参数值,对AquaCrop模型进行模型非保守性参数的本地化校准和验证。结果表明,AquaCrop模拟冬小麦冠层覆盖值和实测值的归一化均方根误差(NRMSE)为15.90%,模拟产量与实测产量之间的NRMSE为4.23%;模拟夏玉米冠层覆盖值和产量值与相应实测值之间的NRMSE分别为11.59%和11.69%。本研究校准所得参数对黑龙港流域典型站点有较好的适应性,校验后的AquaCrop可以用于黑龙港流域冬小麦-夏玉米水分管理、产量潜力等相关研究。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麻吉亮 孔维升 陈永福
气候因素对玉米单产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0年河北地区629户微观农户的生产和气象数据,构建了基于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的干旱指标,并采用面板数据固定效果模型,估计了干旱、降水、气温等因素对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影响。本文发现,2004—2010年河北干旱频发,年际旱涝波动幅度大;干旱导致了河北地区玉米单产的降低,SPEI-干旱指数变动1单位,即生长期中某月份处于干旱状态(SPEI分布在5%以下),将会使单产降低5.3%;生长期降水每增加10毫米将会使玉米单产提高0.21%,温度对玉米单产影响不显著。本文进一步提出增加高科技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农业气象预报以及提高农民对气...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郑泽梅 于贵瑞 温学发 张雷明 孙晓敏
生态系统呼吸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占有重要地位,是碳循环中仅次于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的第二大通量组分。除温度和水分外,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也有着重要的影响。生物因子往往与温度、水分有着相似的季节变化,并且温度还对这些因子有重要的影响,这加深了探讨生物因子对生态系统呼吸影响的难度。复种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因子与气象因子季节变化的非同步性为探讨生物因素对生态系统呼吸时间变异的影响提供了有利条件。利用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复种农田LAI的季节动态与温度的季节动态存在非同步性这一天然试验条件,本研究通过该农田生态系统连续两年的涡度相关通量观测数据,分析了温度和生物因子对该农田生态系统呼吸季节及年际变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艳华 奉公
本文在对全国31个省市2003年至2007年三次农户调研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农户农业技术需求与采用现状,认为目前我国农民科技意识增强,农户目前采用的农业技术主要限于常规的物化农业技术,农户农业技术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且农户需求的农业技术与采用的农业技术之间存在差异。
关键词:
农户 农业技术 需求 采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长存 吴敬学
为提高"两型农业"技术推广效率,利用辽宁省573户微观调查数据,运用Binary Logistic模型,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技术3类"两型农业"技术采用行为的关键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户主年龄、社会公职、农地分散程度、户主外出务工、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种数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的采用影响显著。2)社会公职、参加培训、技术获取渠道数量、农技推广、作物类型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用呈显著正向影响;在控制其他因素的条件下,水稻种植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秸秆还田技术的比例比对照组玉米种植户分别高13.7%、6.8%、-22.4%。3)参加培训、农技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益 孙小龙 韩一军
小麦作为最依赖灌溉的农作物之一,面临的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小麦生产节水势在必行。本文基于河北、山东和河南3省的小麦种植户调查数据,运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实证分析了社会网络和节水意识对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网络、节水意识对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均有显著正向影响;小麦种植户采用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之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内在联系;小麦每一地块种植面积、农业用水价格和政府推广服务对节水灌溉技术和节水品种选育技术的采用有显著影响。因此,为促进小麦生产节水技术采用,达成小麦稳产高产与节水的统一,一方面应积极拓宽农户社会网络,提高农户节水意识;另一方面应加强小麦生产节水技术培训,推进小麦适度规模经营和健全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关键词:
社会网络 节水意识 小麦生产节水技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盖力强 谢高地 李士美 张彩霞 陈龙
水足迹概念将水问题拓展到了社会经济领域,是当前测度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系统影响的理想指标。本文借助水足迹的概念,计算了华北平原地区(河北、北京、天津)小麦、玉米的虚拟水含量及其生长生产水足迹,并就绿水的重要性和灰水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显示:2007年华北平原主要地区小麦虚拟水含量为1.054m3/㎏,生长用水以蓝水为主;玉米虚拟水含量为0.808m3/㎏,生长用水以绿水为主;小麦生产水足迹为172×108m3,其中绿水足迹30.85×108m3,蓝水足迹102.5×108m3,灰水足迹38.65×108m3;玉米生产水足迹为173.07×108m3,其中绿水足迹101.06×108...
关键词:
水足迹 虚拟水 小麦 玉米 华北平原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杨蕾 钱小平 陈永福 武志刚
玉米已成为我国播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同时玉米在主要粮食作物中比例也不断攀升。文章利用2003~2010年河北省农户玉米种植的动态面板数据,建立了农业供给反应(适应性预期)模型,采用广义矩阵估计方法(GMM),对影响河北省9个县534户农民的玉米供给和调整的价格、政策以及气候等因素进行了动态面板实证分析和相关探讨。基于农户玉米生产供给反应模型的理论框架,推导出研究所采用的动态面板适应性预期模型。结果表明,首先,河北省农户的玉米种植面积对于价格变化很敏感,玉米种植面积的长期价格弹性较大。其次,补贴政策对于农户种植玉米有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农户对于补贴额的反应程度很小。再次,生产成本投入增加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麻吉亮 陈永福 钱小平
河北是中国第三大玉米生产省,研究河北玉米单产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3~2010年河北农户层面的4152个样本数据,建立了玉米单产及其影响因素的多水平模型,测算了各投入要素及气候因素的弹性,并对玉米单产增长率的各因素贡献率进行了分解。结果表明:气候因素对单产的影响非常敏感,玉米单产的提高主要归因于气候因素;中间投入中,种子,化肥,固定资产,劳动力的投入以及机械操作和灌溉费用的弹性均为正,但贡献率有着较大差别,种子投入的弹性和贡献率最大,其次是化肥投入,其他中间投入的贡献率均为负。因此,加强对河北省气象因素的预测预报,支持农户采用能适应气候变化的耕作制度和高品质的玉米品种,加大农业基...
关键词:
河北 玉米单产 影响因素 多水平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不同覆盖方式对河北平原春玉米产量形成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华北平原蚯蚓对玉米秸秆直立还田冬小麦免耕播种的响应
华北平原小麦—玉米轮作对奶牛粪肥的消纳能力研究
1961—2020年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生长季内光能资源时空变化特征
近50a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耗水规律研究
应用小麦—玉米连作智能决策系统模拟大田生产——以河北省吴桥县小麦—玉米连作实验为例
农户种植结构区域分异研究——基于江汉平原与太湖平原农户调查数据
华北平原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区DLM与CLM5模型模拟对比研究
农田水利管理改革中的农户参与和高效用水——基于淮河流域的实证研究
收入非农化对农户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基于河北省的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