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92)
2023(9029)
2022(8178)
2021(7858)
2020(6569)
2019(15404)
2018(15554)
2017(29791)
2016(16629)
2015(18941)
2014(18967)
2013(18605)
2012(16804)
2011(15007)
2010(14953)
2009(13244)
2008(12845)
2007(10847)
2006(9200)
2005(7737)
作者
(47515)
(39157)
(39067)
(37076)
(24942)
(18840)
(17646)
(15670)
(14871)
(13971)
(13524)
(13020)
(12232)
(12224)
(12146)
(12022)
(11836)
(11760)
(11061)
(11008)
(9872)
(9581)
(9472)
(8885)
(8841)
(8809)
(8694)
(8638)
(8021)
(7910)
学科
(60419)
经济(60354)
管理(45975)
(42836)
(36159)
企业(36159)
方法(30584)
数学(26480)
数学方法(26130)
(15926)
中国(15086)
(14465)
(14019)
业经(13465)
理论(12885)
地方(12351)
农业(10592)
教育(10582)
(10438)
技术(10329)
(10197)
贸易(10193)
(9879)
(9704)
环境(9694)
财务(9647)
财务管理(9633)
(9269)
企业财务(9048)
(8782)
机构
大学(228094)
学院(227634)
管理(92302)
(81649)
理学(80845)
理学院(79940)
经济(79619)
管理学(78428)
管理学院(78045)
研究(72572)
中国(50950)
(48844)
科学(48202)
(37944)
业大(36860)
(36512)
(35885)
研究所(33672)
中心(32508)
(31552)
(31033)
北京(30823)
师范(30760)
农业(29939)
财经(29663)
(26963)
技术(26519)
(26361)
(26348)
师范大学(24730)
基金
项目(162701)
科学(126267)
研究(119458)
基金(115504)
(100794)
国家(99928)
科学基金(85294)
社会(71161)
社会科(67247)
社会科学(67227)
(65222)
基金项目(62519)
自然(57233)
教育(56019)
自然科(55849)
自然科学(55836)
(54960)
自然科学基金(54782)
编号(50321)
资助(47697)
成果(40378)
重点(36206)
(35212)
课题(34719)
(34246)
(33965)
创新(31792)
科研(31218)
项目编号(31039)
大学(30566)
期刊
(85311)
经济(85311)
研究(63620)
中国(42118)
学报(38661)
(34481)
科学(34154)
管理(32560)
教育(32090)
大学(28291)
学学(26424)
(25693)
农业(24615)
技术(21156)
(14520)
金融(14520)
业经(14492)
图书(13964)
财经(13368)
(12826)
经济研究(12806)
科技(12023)
理论(11986)
实践(11369)
(11369)
(11142)
问题(10998)
技术经济(10600)
情报(10534)
(10438)
共检索到3163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侯庆福  周复来  单玉珊  
通过7年研究,提出了北方冬麦区小麦独秆栽培方法,这是一整套依靠主茎成穗夺取小麦高产的新的栽培方法。其要点是:基本苗加大至相当于或略低于合理的成穗数,适宜播种期比常规栽培法偏晚或适当拖长,前期不施或少施氮素化肥,在拔节后至旗叶露尖时集中一次追肥。该栽培法具有晚播早熟、高产低耗,秆矮抗倒等明显特点,并可与秋季倒茬晚的作物复种。适宜在土壤肥力中等以上并有一定水浇条件的地区推广应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邹应斌  
本文概述了20多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稻高产栽培及育种的研究成果。指出水稻进一步高产或超高产栽培的技术策略应与当今和未来的超高产育种目标相一致,选用分蘖能力中等、株高中杆或偏矮杆(90—100cm),大穗型(120—170粒)品种,采用壮杆重穗栽培法,运用“稳前攻中促后”的水肥运筹原则,以壮杆大穗和高结实率而获得高产,是今后水稻超高产栽培的一条可能途径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郁书君  汪天  金宗郁  李贞植  
该实验采用循环潮水式灌施营养液法对适合白桦容器育苗栽培用的营养液浓度进行了比较试验 .对不同营养液处理的试材白桦生长状况 (包括植株生长量、叶绿素合量、光合能力及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等 )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处理的欧洲盆花标准营养液Sonneveld液中 ,以 1S浓度处理的白桦小苗生长表现最佳 .用山崎肯哉公式计算得出 ,适合白桦容器育苗栽培的最佳营养液配方为大量元素 (mmol·L- 1 ) :N 9 16 ,P 3 48,K 3 78,Ca3 2 5 ,Mg 0 79.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煦  刘强  荣湘民  彭建伟  谢桂先  张玉平  石其伟  
为了探明不同栽培方法对稻米蛋白质产量的影响机理,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4种栽培方法对湘早籼29氮代谢关键酶活性和糙米全氮、蛋白氮含量及籽粒蛋白质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综合栽培改良I与习惯栽培法相比,能够有效提高水稻功能叶硝酸还原酶(NR)、蛋白水解酶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显著提高糙米全氮、蛋白氮的含量与籽粒蛋白质产量,其中全氮含量提高了17.86%,蛋白氮提高了17.96%,籽粒蛋白质产量提高了29.62%.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应斌  屠乃美  李合松  黄见良  黄升平  张杨珠  肖铁光  
提出并论述了适合于中国南方双季稻区推广应用的旺壮重栽培法的理论与技术 ,指出中秆大穗品种比矮秆多穗品种更具有高产潜力 ,对于中秆大穗水稻的栽培以提高个体质量比增加群体数量更具有增产潜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军文  刘强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朱红梅  
为了寻找能提高饲用稻糙米蛋白质含量的优化栽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室内生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6种不同栽培法对饲用稻湘早籼24号氮代谢几种关键酶活性及其糙米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推荐栽培法能明显增强水稻功能叶中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蛋白水解酶及籽粒中谷氨酰胺合成酶、谷氨酰胺转化酶等几种氮代谢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显著提高糙米蛋白质含量.水稻糙米的蛋白氮含量以推荐栽培法处理最高,比常规栽培法处理提高了9.8%,其次为氮高量栽培法,比常规栽培法提高了7.5%.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亓增军  庄丽芳  刘大钧  陈佩度  
为挖掘和利用荆州黑麦中的抗性基因 ,选用感病对照品种辉县红小麦与荆州黑麦进行了杂交。结果表明 :辉县红与荆州黑麦有较好的可交配性 ,杂交结实率为 6 3 5 % ;染色体配对分析表明杂种F1平均交叉结数为 1 92 ,其染色体构型为 2 4 42Ⅰ + 1 6 1+ 0 11○Ⅱ + 0 0 5Ⅲ ;C 分带和FISH (荧光原位亲交 )分析表明 ,87 7%的二价体和三价体发生在小麦种内 ,10 8%发生在小麦与黑麦之间 ,而仅有 1 5 %发生在黑麦染色体之间 ;杂种F1在开放授粉条件下结实率为 0 3粒 /穗 ;杂种F2 种子根尖染色体数变幅为 42~ 5 1条 ,其中黑麦染色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康荣  汪晓春  刘军  罗显树  
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是改造低产水田、促进水稻高产的一项新技术。通过对10个试验点产量的统计分析,水稻全程地膜覆盖湿润栽培比对照增产1291.5kg/hm2,增19.7%,达极显著水平。对产量因子的分析表明:该项技术能够有效地增加有效穗、穗总粒和穗实粒,分别增加11.3%、10.7%和10.5%,而千粒重的提高则不明显。该项技术在具体操作上,要严把杂交种、旱育秧、全层肥、湿润管、群体优5个技术关键。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荣湘民  谢桂先  彭建伟  刘强  朱红梅  卢向阳  
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3种不同栽培法对水稻光合特性、产量、糙米蛋白质含量及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蛋白高产栽培综合技术体系与三壮三高栽培法、习惯栽培法相比能明显改善水稻灌浆后期功能叶光合特性,提高籽粒产量、糙米蛋白质、氨基酸总量、人体7种必需氨基酸、猪11种必需氨基酸的含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松令  刘玲玲  程麦凤  郑王义  
1997~ 1999年对渗灌与播种方式在旱地小麦产量形成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在两个栽培因素中 ,渗灌有极显著的增产作用 ,两年平均渗灌量为 32 0mm ,产量达 6 6 86 7kg/hm2 ,较对照增产 19 4 %。播种方式间产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 ,窄行条播与露地穴播增产幅度较大 ,二者产量分别为 6 477 9kg/hm2 和 6 40 5 4kg/hm2 ,分别较传统的露地条播增产15 9%与 14 6 %。窄行条播与渗灌措施间存在明显的协同效应 ,窄行条播加渗灌产量达 7112 0kg/hm2 ,较露地条播 (不灌 )增产 33 9% ,大于两单项技术与...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慕美财  张曰秋  李兴佐  单玉珊  
在分析以往高产典型及山东小麦高产途径演变的基础上,提出一条稳住叶面积系数、控制株型增穗数的小麦高产栽培新途径。并对运用该途径实现单产超过9 t/hm2的麦田进行分析,该途径通过先控后促的肥水运筹和通过减少单株叶面积增加单位面积成穗数等措施建立起大密度-小株型的群体结构,该结构在提高收获指数和粒叶比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且有助于促进源库流在高水平上协调与平衡,从而可实现产量上的突破。同时还为小麦高产育种和高产栽培研究提供了参考。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鹏飞  黄文超  高超男  曹国鑫  张宏彦  李晓林  
小麦白穗的发生会减小粒质量并对产量造成不利影响。为摸清小麦白穗现象发生原因,我们对位于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的曲周县-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玉米高产高效技术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双高"基地)所在区及其周边区的麦田与田间试验进行了调查,分析了不同品种、播量、种植模式、施肥量及土壤条件与小麦白穗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因赤霉病发生引起白穗现象的地块占总调查样本的63%。比较当地的2个主栽小麦品种衡4399与良星99发现,前者白穗发生率略高于后者。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高于宽行和宽窄行种植的小麦,白穗发生率与春季追氮量和表层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磷肥用量呈显著正相关,但与钾肥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及有机肥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喻春莲  帅稼夫  卢建华  
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研究小麦籽粒产量与密度、氮肥、MET、481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产量形成的密度、氮肥、调节剂反应模型,并通过对模型的解析求出各因素影响产量的主次关系及相互作用,通过模拟寻优找出产量6375kg/ha以上定量生产水平下的最佳农艺化控综合措施为每公顷基本苗224.5~259.5万株,每公顷施氮156~165kg,并配合拔节期喷施多效唑,花期喷施油菜素内酯,每公顷药液用量1500kg。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科江  张西科  刘文菊  宋平忠  
1994年在河北省衡水市邓庄中加合作试验站 ,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的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粒重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灌浆时间和灌浆强度 ,小麦子粒的灌浆过程可用Logistic函数描述。小麦生长前期的水分胁迫有利于加快其发育过程 ,促使早抽穗灌浆。灌浆期较好的水分状况可延缓小麦的灌浆进程 ,但较大灌浆速率持续的时间较长 ,千粒重的潜力值较大。小麦的群体密度是影响收获千粒重的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穗密度的增大 ,灌浆速率和千粒重逐渐降低。随着施N量的增加 ,小麦的千粒重降低 ,这主要与施N的增穗作用有关。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义丰,王大生,刘勇  
水稻稻茬小麦因水稻收获晚、适耕期短、整地困难、播种质量差等因素的影响,很难适期播种,加之水稻稻茬土壤板化,理化性状差,导致稻茬小麦的单产长期低而不稳,在200kg上下徘徊。为改变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以旱作水稻替代水稻,并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旱作水稻比水稻早熟10天,并能调整土壤理化性状,旱作水稻稻茬小麦比水稻稻茬小麦增产100kg。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