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54)
- 2023(7791)
- 2022(6626)
- 2021(6096)
- 2020(4897)
- 2019(11469)
- 2018(11520)
- 2017(21847)
- 2016(11807)
- 2015(13472)
- 2014(13612)
- 2013(13235)
- 2012(12237)
- 2011(11412)
- 2010(11917)
- 2009(10857)
- 2008(10556)
- 2007(9558)
- 2006(8583)
- 2005(8044)
- 学科
- 济(58639)
- 经济(58593)
- 业(29726)
- 管理(28971)
- 企(22399)
- 企业(22399)
- 方法(21888)
- 数学(19525)
- 数学方法(19033)
- 中国(18550)
- 地方(18335)
- 农(16212)
- 业经(13386)
- 农业(11004)
- 地方经济(10304)
- 发(10234)
- 融(9728)
- 金融(9728)
- 银(9618)
- 银行(9606)
- 学(9524)
- 贸(9495)
- 贸易(9483)
- 行(9414)
- 易(9089)
- 理论(9028)
- 制(8695)
- 技术(8493)
- 财(8462)
- 环境(8413)
- 机构
- 学院(171129)
- 大学(166215)
- 济(69010)
- 经济(67454)
- 管理(63044)
- 研究(61549)
- 理学(53190)
- 理学院(52539)
- 管理学(51236)
- 管理学院(50938)
- 中国(46799)
- 科学(38678)
- 京(36932)
- 所(32217)
- 农(31354)
- 财(30233)
- 研究所(29047)
- 中心(27828)
- 江(27039)
- 业大(25588)
- 农业(24300)
- 范(24089)
- 北京(24056)
- 师范(23836)
- 财经(23176)
- 州(22605)
- 院(21882)
- 技术(21010)
- 经(20823)
- 省(20366)
- 基金
- 项目(109308)
- 科学(85664)
- 研究(80217)
- 基金(76254)
- 家(66800)
- 国家(66227)
- 科学基金(56326)
- 社会(49329)
- 社会科(46830)
- 社会科学(46818)
- 省(45819)
- 基金项目(39088)
- 划(37823)
- 教育(37567)
- 自然(36184)
- 自然科(35353)
- 自然科学(35347)
- 自然科学基金(34658)
- 编号(33469)
- 资助(32621)
- 发(29567)
- 成果(26928)
- 重点(25322)
- 课题(24670)
- 发展(23565)
- 展(23156)
- 创(22950)
- 部(22825)
- 创新(21441)
- 科研(20339)
共检索到2706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卫星 江海东
对小麦品种的春化作用、光周期反应及其与发育进程的关系进行了量化分析和动态模拟。发育速率首先取决于春化进程和光周期效应的互作.春化完成后主要受光周期的调节。温度的影响以每日热效应来计算,与发育速率互作形成每日生理效应。生理效应的积累获得发育生理时间或发育天数,满足一定的生理时间即可到达某个发育阶段。利用不同类型小麦品种与不同播期的多个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发现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性和适用性。模型对不同发育阶段的预测标准差分别为二棱期6.1 d、顶小穗形成期4.5 d、抽穗期3.6 d。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宇振荣 毛振强 马永良
为了消除在计算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积温时不同条件造成的差异 ,用相对发育理论对积温进行了归一化处理。结果表明 :与积温相比 ,相对发育阶段 (RDS)表达的冬小麦生长发育进程更加清晰 ,更具有可比性。邯 5 316的拔节、抽穗和灌浆期的 RDS分别约为 0 .4 7,0 .5 9和 0 .6 9;连续 5茬不施 N肥使这 3个时期的RDS分别增大到 0 .5 2 ,0 .6 2和 0 .75 ,说明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受到了严重的抑制 ;水分和盐分胁迫与缺 N胁迫的效应相似 ;推迟 2 0 d播种时冬小麦前期的发育较快 ,上述 3个时期的 RDS分别为 0 .39,0 .5 2和 0 .6 4。以RD...
关键词:
冬小麦 发育 积温 相对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路季梅 张国泰
两年分期播种试验结果表明,自然温光条件对小麦幼穗发育进程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扩颖原基分化以前的阶段.从种子萌发至生长锥伸长至单棱出现要求较宽范围的中低温诱导,单棱至二棱要求某种低温诱导,二棱至护颖原基出现要求一定的日长和温度诱导.品种间随冬性增强,对温度要求更为严格,对日长反应更为敏感,各阶段经历的天数相应延长.能进入护颖分化的播期均能正常抽穗,迟播因温度条件不能满足而穗分化滞留在单棱、二棱或初生阶段.
关键词:
小麦 幼穗分化 温光诱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书勤 吕印谱 宋保谦
对春型、过渡型、冬型小麦品种 ,在秋春播条件下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及其温光因子的分析 ,结果表明 :在春型品种生育前期 ,相对较高的温度可以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 ;过渡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 15d以上 8℃以下的低温条件 ,在具备了所要求的低温条件后 ,相对较高的温度也可缩短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 ;冬型品种生育前期需要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和较多的低温天数。据此提出了过渡型品种在河南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利用价值 ;春型品种应注意播期不宜过早
关键词:
小麦 品种类型 温光反应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玉洁 叶彩华 姜会飞 闫梦玲 倪子璇
为探究不同积温计算方法对作物发育期模拟效果的影响情况,以北京密云冬小麦1989—2011年返青-拔节、拔节-抽穗和抽穗-成熟期为例,统计了基于3种线性假设的京冬8号和不区分品种的冬小麦活动积温及有效积温,对比分析了6种积温(GDD)模型和发育时间(DD)模型统计变量的变异系数(CV)及模拟偏差(SD),结果表明:GDD模型对阶段积温模拟的稳定性较DD模型对发育日数的模拟效果更佳;区分品种的变量稳定性相对不分品种的稳定性更大且模拟效果更好;对比模型有效率(ME)、均方根误差(RMSE)及标准化均方根误差(NRMSE)得出结论:6种GDD模型相对DD模型对发育期的模拟效果均达到优秀;分品种的模拟效...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毛振强 宇振荣 刘洪
研究了田间冬小麦不同生育阶段和不同叶位叶片生长发育的积温需求。结果表明 :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水分、播期条件下 ,品种邯 4 5 6 4和邯 5 316完成整个的生活周期所需的积温差异很大 ,但在 180 0~2 30 0℃ .d均可正常成熟 ,适时播种水肥适宜条件下为 2 2 0 0℃ .d左右 ;开花到成熟期的积温占小麦全生育期积温的 1/ 3~ 1/ 4 ;叶片的出叶积温为 70~ 10 0℃ .d,比较稳定 ,多为 90℃ .d;返青后出现的叶片的出叶积温略大于冬前叶的出叶积温。叶片功能期的积温随该叶片在主茎上叶位的升高而逐渐增大 :适时播种则第一片叶的功能期积温为 30 0~ 4 5 0...
关键词:
冬小麦 积温 发育阶段 叶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季书勤 王绍中 曹广才 吴东兵 张成琦
1988~1990年,将河南省的过渡型小麦品种在北京、郑州、贵阳三个试点播种.结果表明:依北、中、南的顺序,参试品种的全生育期天数逐渐减少,地点间差异极显著.全生育期天数与播种到生理拔节的天数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播种~生理拔节~抽穗~成熟这三个生育阶段在北京、郑州表现“长~短~短”的特点,在贵阳则表现“短~长~短”的特点.从播种至抽穗,对日长无严格要求.播种~生理拔节、生理拔节~抽穗,都受温光互作的影响,其天数多少都和“平均光温积”呈极显著负相关.抽穗~成熟,在适温范围内,其天数与平均日均温呈极显著负相关.
关键词:
小麦 过渡型品种 生长发育 温光反应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建栋 于强 傅抱璞
建立了一个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数值模式,该模式可以模拟瞬时光合作用并充分考虑了冬小麦叶片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与抽穗前10天至成熟期辐射量相关性最大,年际之间存在4年和9~10年的变化周期。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变幅在9000~10950kg/hm2之间,其中河北石家庄地区和山东胶东半岛为两个高值区,超过10500kg/hm2。模拟结果与当前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实践结论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为该地区作物高产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江 郭晓维 李鸿祥 康书江 杨宝祝
以北京地区主栽品种之一的北农2号为材料,通过小麦不同生育期的供水处理,用对比方法研究了水分对小麦小花发育进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小麦生育给水量(次数)的减少,各类型茎蘖穗小花发育明显加快,呈现出高位蘖小花追赶低位蘖同位花,高花位小花追赶低花位小花的趋势,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加速并提前了小花的两极分化,小花成花数减少。
关键词:
小麦,水分,小花发育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包海柱 徐寿军 张凤英 刘志萍 吕二锁
为明确大麦抗旱生理性状的发育遗传,在大麦抗旱育种中加以利用。采用ADMP(加性-显性-母本-父本)遗传模型及条件方差分析方法,分析了模拟干旱胁迫下的大麦叶片4种保护性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还原酶(GSHR))的发育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在不同发育阶段4种保护性酶的遗传效应不尽相同,在遗传效应类别、遗传表达量上存在差异;随着生育进程推进,4种保护性酶的条件遗传主效应表现出一定依时空波动和间歇性。在出苗-拔节阶段,以SOD的显性效应强,GSHR的母本效应最强;在拔节-开花阶段,SOD、POD存在较大的加性遗传效应,GSHR存在最大值的父本效...
关键词:
大麦 保护性酶 遗传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倪纪恒 罗卫红 李永秀 戴剑锋 金亮 徐国彬 陈永山 韩利 邰翔 陈春宏 卜崇兴
以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的发育生理生态过程为基础,以作物生理发育时间为尺度,利用不同地点、播期、品种试验,建立了温室番茄发育模拟模型,并用南京和上海的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预测各个发育阶段(发芽、苗期、开花、结果和采收)的出现时间和持续日数。模拟值与观测值的回归估计标准误差(RMSE)分别为0、1、1.87、2.69、3d,明显高于以有效积温为尺度的模拟模型预测精度(RMSE分别为0、7.91、8.86、13.58、12.59d)。
关键词:
温室 番茄 生理发育时间 模拟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卫东 李萍萍 卢章平
植物发育模型为掌握植物生长发育状况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对北固山湿地芦苇的连续试验观测,将芦苇生育期划分为五个阶段,采用生长度日法建立芦苇发育进程模拟模型,并确定了各生育阶段的生长度日参数。通过试验结果检验,表明该模型对植株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湿地 芦苇 生长度日 发育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学标 韩湘玲
对作物生长过程进行模拟有二个目的:一是要了解作物生长的状态及产量;二是要了解作物生长发育与产量形成对环境变化和栽培措施的反应,以便作出有利于高产、优质、高效益的管理决策。 一、作物生长发育模拟的发展过程和现状 6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光合作用测定技术的发展,作物生长模拟也得到了发展,国际上出现了许多作物生长模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书钦 诸叶平 刘海龙 李世娟 刘升平 张红英 高伟
【目的】基于有效积温,利用三维建模技术,实现小麦生长模型与形态模型的有机结合,真实表达环境因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和形态结构的影响,最终实现小麦生长过程的三维可视化,为小麦作物生长动态预测、栽培管理调控、作物株型设计等提供重要参考。【方法】以天津地区主要推广小麦品种衡观35、济麦22和衡4399为材料,于2015—2016年冬小麦生长季内开展不同小麦品种和施氮水平的田间试验,采集各品种冬小麦在不同施氮水平下的叶长和最大叶宽等形态数据,通过分析各品种冬小麦返青后形态数据和有效积温的定量关系,用Logistic方程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卫星
作物生长模拟是一门新兴的研究领域。有助于理解、预测和调控作物生长发育及其对环境的反应。本文着重介绍了国外小麦生长模型的特征和发展,生长模拟的支持研究,并对生长模型的应用现状及前景进行了讨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