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765)
- 2023(10040)
- 2022(8660)
- 2021(8191)
- 2020(7137)
- 2019(16633)
- 2018(16461)
- 2017(30770)
- 2016(17219)
- 2015(20182)
- 2014(20414)
- 2013(20364)
- 2012(19304)
- 2011(17713)
- 2010(17799)
- 2009(16486)
- 2008(16518)
- 2007(14936)
- 2006(12808)
- 2005(11672)
- 学科
- 济(72060)
- 经济(71983)
- 管理(43206)
- 业(40260)
- 方法(33483)
- 企(30632)
- 企业(30632)
- 数学(30082)
- 数学方法(29836)
- 中国(22655)
- 农(20334)
- 财(17585)
- 学(16916)
- 贸(16487)
- 贸易(16482)
- 易(16089)
- 制(15479)
- 业经(13017)
- 农业(12876)
- 地方(12523)
- 银(12477)
- 银行(12428)
- 行(11970)
- 融(11826)
- 金融(11818)
- 体(11394)
- 和(10748)
- 理论(10251)
- 环境(9997)
- 务(9790)
- 机构
- 大学(256383)
- 学院(252924)
- 济(107861)
- 经济(105704)
- 研究(96362)
- 管理(89063)
- 理学(75857)
- 理学院(74885)
- 管理学(73443)
- 中国(73129)
- 管理学院(72974)
- 科学(60237)
- 京(56342)
- 农(52699)
- 所(51439)
- 财(48502)
- 研究所(47048)
- 中心(43086)
- 农业(42057)
- 业大(41254)
- 财经(38418)
- 江(38130)
- 北京(35998)
- 经(35027)
- 经济学(34481)
- 院(33709)
- 范(33447)
- 师范(33022)
- 经济学院(31146)
- 科学院(29968)
- 基金
- 项目(166026)
- 科学(128439)
- 基金(120411)
- 研究(117836)
- 家(107699)
- 国家(106866)
- 科学基金(88054)
- 社会(73560)
- 社会科(69617)
- 社会科学(69595)
- 省(63129)
- 基金项目(62484)
- 自然(56750)
- 自然科(55459)
- 自然科学(55436)
- 划(54894)
- 教育(54517)
- 自然科学基金(54476)
- 资助(50796)
- 编号(46694)
- 成果(39680)
- 重点(38455)
- 部(37889)
- 发(36117)
- 课题(33777)
- 创(33613)
- 科研(32374)
- 计划(31729)
- 创新(31697)
- 教育部(31641)
- 期刊
- 济(117645)
- 经济(117645)
- 研究(75727)
- 中国(54388)
- 学报(48853)
- 农(48646)
- 科学(41164)
- 财(37861)
- 大学(35217)
- 学学(33183)
- 农业(32547)
- 管理(31265)
- 教育(27527)
- 融(22947)
- 金融(22947)
- 技术(21122)
- 经济研究(20156)
- 财经(19626)
- 业(18578)
- 业经(17320)
- 经(17018)
- 问题(16232)
- 贸(15791)
- 国际(13997)
- 世界(13983)
- 版(13854)
- 统计(12568)
- 技术经济(12332)
- 业大(12256)
- 图书(11732)
共检索到3858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鹏科
以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和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为材料,利用细胞学方法研究了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期和后期)的染色体及二分体、四分体时期的小核。结果表明,小麦核不育×中国春3C二体附加系杂种F1代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出现了3个单价体的染色体构型,后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落后染色体,二分体、四分体时期出现了2个或2个以上的小核,在不同的核不育背景中出现的频率各不相同,说明3C染色体在小麦核不育背景中具有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但在不同的小麦核不育背景中诱导染色体断裂的作用各不相同;在小麦核不育×普通小麦4E单体附加系杂种F1代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关键词:
小麦核不育 杀配子染色体 细胞学分析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敬昌 刘伟华 程雪佼 郭勇 宿俊吉 杨欣明 高爱农 柴守诚 李立会
【目的】对5个小麦-冰草附加系与中国春-杀配子染色体2C附加系杂交F2的减数分裂进行观察,分析杀配子染色体在小麦-冰草附加系背景下诱导染色体变异的有效性,为获得小麦-冰草染色体易位奠定基础。【方法】杂交F2植株幼穗减数分裂染色体行为观察采用常规细胞学方法,冰草P染色质的检测采用GISH方法。【结果】杂交F2PMC减数分裂中期普遍观察到多个单价体、多价体以及落后染色体和断片,多数组合观察到染色体桥,个别组合出现单价环状染色体。杂交F2减数分裂染色体存在异常现象:平均36.5%的细胞中有多个单价体,15.8%的细胞含有多价体,31.6%和11.7%的细胞中含有染色体断片和桥,四分体时期存在微核、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凯 高庆荣 张保雷 于松 李楠楠 张磊 刘桓 杨志远 付修义
【目的】研究CMS小麦叶绿体显微结构的特性,探讨CMS与叶绿体结构的关系,揭示CMS机理。【方法】以K、V、T型同核异质不育系(A)、保持系(B)冀5418、育性恢复的F1和各自的质供体粘果山羊草(Aegilops kotschyi)、偏凸山羊草(Aegilops ventricosa)、提莫菲维小麦(Triticum timopheevii)为试验材料,运用透射电镜技术分析研究旗叶叶绿体的特性及差异。【结果】(1)K、V、T型不育系旗叶叶绿体结构异常,表现为基粒片层之间界限模糊、消失,发育滞后,与基粒连接的类囊体不发达,甚至断裂,整个片层排列紊乱。保持系冀5418叶绿体紧贴细胞内膜,基粒片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昌华 余国东 李伯群 石有明 张宗华 张继君 张丕辉
为探索 C49 S两系杂交小麦 F1代育性的恢复问题, 从1995~1997 年进行了广泛的测交、强优组合筛选和人工控制试验。结果认为, 绝大多数常规小麦品种都是 C49 S的恢复系。但恢复度的高低与父本耐冷性的强弱关系密切。杂种 F1代的耐冷性, 强于母本, 弱于父本, 界于双亲不育临界值的平均水平, 双亲不育临界值低的组合易恢复, 不育临界值高的组合恢复较差。但有极少数杂种 F1代表现异常, 在正季播种条件下表现出高度不育, 这与双亲温光敏核不育等位基因累加效应有密切关系。与此相反, 有少数组合杂种 F1代结实完全正常, 耐冷性达到或超过父本水平。
关键词:
C49S 杂种F_1代 育性恢复 耐冷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牛娜 张改生 梅拥军 马守才 李红霞
采用MINQUE统计方法、加性-显性(AD)及其与环境互作的遗传模型,对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和恢复系杂交F1小穗两边结实数、中间结实数等结实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粘类小麦雄性不育系育性恢复性主要以加性效应为主,其次是显性效应,加性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比例变幅为38%~48%;不育系(V)-90-110、(Ven)-90-110、(K)-224、(V)-224所配制的组合,在2个结实性状上,包括国内法、国际法,平均结实率均具有正向显著或极显著的加性效应,亲本5253、02-7-215、00-6-247、M8003具有使不育系恢复度提高的加性效应;双亲加性效应高的组合多数表现出其显性效应比较差;国...
关键词:
粘类小麦不育系 结实性状 遗传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杨琦 王湘莹 唐丽 王晓明 乔中全 陈艺 曾慧杰 李永欣
【目的】大花紫薇和‘丹红紫叶’紫薇子代高度不育,为了解析其子代不育的机理。【方法】本试验以大花紫薇作母本和‘丹红紫叶’紫薇作父本的杂交F1代‘潇湘华秀’为材料,通过石蜡切片显微技术观察其雌雄蕊的生长发育过程及成熟花粉粒中的可溶性糖、淀粉、脂类物质的积累情况;并对3种紫薇花蕾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游离脯氨酸含量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潇湘华秀’不育是雄性不育和雌性不育共同作用形成的,其花粉存在干瘪、畸形、大小不均等异常现象,绝大部分花粉不能萌发。2)与大花紫薇和‘丹红紫叶’紫薇相比,F1代在减数分裂时期发生异常,具体表现为减数分裂时,有部分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并排布到赤道板中央,染色体不均匀分离,发育成异常的二分体、带微核二分体、带微核四分体、五分体、六分体,且大部分花粉细胞核在二核期消解,成熟花粉粒大部分畸形,无内含物且不能萌发,可萌发的花粉粒为2n花粉粒。3)大孢子在四分体时期萎缩消解,后期形成有少量胚囊痕迹的空洞。4)F1代花蕾的可溶性糖、淀粉、游离脯氨酸含量都低于同等时期的亲本花蕾,且大部分花粉中未观测到脂类、可溶性糖和淀粉积淀。【结论】染色体行为异常导致异常四分体的出现和二核花粉粒时期细胞核的解体是花粉败育的主要原因;四分体时期大孢子萎缩消解是雌性不育的主要原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邵景侠 张改生 刘宏伟 王小利 王军卫
以3个二角型1B/1R小麦不育系ms(bicor)-83(37)65,ms(bicor)-偃师9号,ms(bicor)-80(6)和1个非1B/1R不育系ms(bicor)-90-110与不同基因型小麦非整倍体系列(单体、缺四体和重双端体)及8个不同的恢复系杂交,调查不育系本身和杂种F1产生单倍体的频率及其杂种F1代的育性恢复性。结果表明,二角型1BL/1RS不育系杂种F1代产生单倍体的频率与不育系自身1B/1R易位染色体组成有很大关系,亦与父本的染色体构成有关,父本的非整倍体系列有提高单倍体频率的趋势,而与杂种F1的育性没有直接关系;二角型非1BL/1RS不育系自身及其杂种F1代无单倍体产...
关键词:
杂种小麦 异源细胞质 雄性不育 单倍体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先宏 杨清辉 李富生 何丽莲 何顺长
【目的】探讨甘蔗(Saccharum spp.)与蔗茅(Erianthus fulvus)杂交F1材料的染色体组成及核型差异。【方法】以甘蔗与蔗茅间杂交所获得的16份F1材料为研究对象进行单色及双色基因组原位杂交(genomic in situ hybridization,GISH)研究,在GISH的基础上对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结果】GISH的研究结果表明,子代材料中具有7—10条不等的父本染色体;由于母本遗传物质对父本遗传物质的排斥作用引起的染色体消减及片段化导致父本染色体在子代中有断裂的现象;研究结果表明,在间期核中亲本染色质以分散的方式单独分布;3份材料的中期染色体进行核...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周文春 赵寅槐 王书文 邹明烈 王苏
按p×q交配模式,以4个Rht3矮秆系为母本,10个小麦品种(系)为父本配制了40个杂种F1,研究其粒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40个杂种的平均优势平均为1195%,变幅为-649%~2883%。超亲优势平均为012%,变幅为-1895%~1757%。竞争优势平均为-496%,变幅为-2424%~1774%。选用粒重较高的Rht3矮秆系如ND35和ND37作母本,粒重超过对照的品种(系)作父本,较易获得粒重具正向竞争优势的杂种。14个亲本的配合力分析,针对选育高粒重的杂交组合育种目标,矮秆系中ND35和ND37利用价值较高,10个品种(系)中邯分8613、鲁895023和鲁89...
关键词:
千粒重,杂种优势,竞争优势,配合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石丁溧 傅体华 任正隆
利用普通小麦-中间偃麦草杂交,然后回交自交,从其BC2F5中选育出一份小麦新种质AF-2。从形态上AF-2表现出硬颖、蜡质、秆细等稳定的与中间偃麦草类似的农艺特征;田间调查与接种都发现AF-2表现出对现今流行的条锈病和白粉病免疫。细胞学检测该品系根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44条,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均为二价体,染色体配型为2n=22Ⅱ,细胞学上已十分稳定;GISH结果显示该抗条锈病品系AF-2附加了两条来自中间偃麦草E染色体组的染色体,结合其表现出的农艺性状特征表明AF-2附加的可能是中间偃麦草2E染色体;遗传研究表明抗病基因可能位于附加的E染色体上,随后在供试的160对SSR中,其中引物Xgw...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任晓琴 孙文献 陈佩度 刘大钧
根据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及染色体C-分带,在中国春-大赖草杂种回交后代中选育出1个稳定的二体异附加系92G460。通过分析亲本及92G460的苗期叶片GOT同工酶酶谱表型,推测92G460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大赖草染色体来自N染色体组,该染色体携有属于第6部分同源群的同工酶结构基因Got-N2,故可以将大赖草中临时编为第11号的染色体命名为6N。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继新 陈新宏 王小利 武军 傅杰 何蓓如 孙志刚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染色体C-分带技术,对普通小麦-华山新麦草的异附加系进行了研究。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异附加系H9015-17-1-9,H9017-14-16-5都附加有2条华山新麦草的染色体。对这2个材料和华山新麦草进行染色体C-分带带型比较,初步推断,H9015-17-1-9附加的是Nh5染色体,H9017-14-16-5附加的是Nh6染色体。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会敏 冯海嫣 周海鹏 张素勤 张庆勤
对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远缘杂交后代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杂交后代084株系的核型公式为2n=6x=42=36m(4SAT)+6sm,核型为1A,为极对称核型,属于原始类型;野生二粒小麦、二倍体野燕麦及084株系的进化指数分别为1、4和1,表明084株系的进化程度与野生二粒小麦一致,低于二倍体野燕麦;084株系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较亲本大,且其平均臂比、核型不对称系数及臂比大于1.7的染色体比例均在野生二粒小麦与二倍体野燕麦之间,说明远缘杂交在一定程度上对加速小麦属的进化有重要意义;084株系染色体臂比与母本的相近,且存在4对染色体与父本的相对长度和臂比极为相近,核型分析结果从一定程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任学军 孙蕾 何莉炜 胡铁峰 孙会改 周印富 林小虎 王洪刚
对长穗偃麦草(Thinopurum ponticum,2n=70)与普通小麦品种烟农15的杂种衍生后代SNTE0923进行形态学、细胞学和白粉病抗性鉴定,初步筛选出抗白粉病普通小麦-长穗偃麦草育种新材料,为抗白粉病基因遗传学研究和小麦抗白粉病品种改良提供新的种质资源。对杂种衍生后代材料SNTE0923进行考种,形态学观察,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和根尖染色体有丝分裂中期观察并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结果表明:杂种后代材料SNTE0923的株高介于亲本长穗偃麦草和普通小麦之间,穗较长,有芒,群体整齐度较好;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鉴定为2n=42,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配对情况表明,大部分单株染色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可金 童存泉 牛运生 许承保 宋国良
对华杂 4号及其不育系 114 1A遗传改良前后的生育特征与产量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结果表明 ,改良后的不育系 986A及其F1代华杂 5号在主要形态指标、干物质积累以及产量性状等方面均优于不育系 114 1A和华杂 4号 ,尤其是不育系 986A与 114 1A相比在株高、叶片数、分枝数、角果数和产量等主要经济性状上有了显著提高 ,从而为制种产量高的 986A不育系的应用和华杂 5号的进一步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