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13)
- 2023(6067)
- 2022(5051)
- 2021(4454)
- 2020(3446)
- 2019(7796)
- 2018(7674)
- 2017(13916)
- 2016(7737)
- 2015(8618)
- 2014(8728)
- 2013(8723)
- 2012(8464)
- 2011(7977)
- 2010(8231)
- 2009(7501)
- 2008(7349)
- 2007(6700)
- 2006(6229)
- 2005(5965)
- 学科
- 济(39792)
- 经济(39759)
- 业(18737)
- 管理(17441)
- 地方(16808)
- 中国(15066)
- 企(12696)
- 企业(12696)
- 农(12375)
- 业经(10127)
- 地方经济(9625)
- 方法(9189)
- 发(8866)
- 农业(8694)
- 融(8053)
- 金融(8053)
- 银(7588)
- 银行(7565)
- 数学(7552)
- 数学方法(7488)
- 行(7485)
- 学(7240)
- 环境(6857)
- 发展(6610)
- 展(6589)
- 贸(6571)
- 贸易(6561)
- 制(6263)
- 技术(6255)
- 易(6238)
- 机构
- 学院(114496)
- 大学(110440)
- 研究(47333)
- 济(46889)
- 经济(45812)
- 管理(37768)
- 中国(35332)
- 理学(30926)
- 理学院(30457)
- 管理学(29933)
- 科学(29863)
- 管理学院(29716)
- 所(25795)
- 京(25512)
- 农(25473)
- 研究所(23194)
- 财(20930)
- 中心(20667)
- 农业(19908)
- 江(19226)
- 业大(18153)
- 范(17412)
- 师范(17218)
- 省(17077)
- 北京(16805)
- 院(16629)
- 州(16047)
- 科学院(15666)
- 财经(15491)
- 技术(14340)
- 基金
- 项目(71214)
- 科学(55116)
- 研究(52516)
- 基金(48354)
- 家(43144)
- 国家(42716)
- 科学基金(35046)
- 社会(32334)
- 省(30702)
- 社会科(30616)
- 社会科学(30609)
- 划(25326)
- 基金项目(25067)
- 教育(23313)
- 发(22838)
- 自然(21534)
- 编号(21462)
- 自然科(20979)
- 自然科学(20974)
- 自然科学基金(20534)
- 资助(19659)
- 发展(18323)
- 展(17968)
- 成果(17677)
- 重点(16810)
- 课题(16777)
- 创(15124)
- 部(14503)
- 创新(14171)
- 计划(13681)
共检索到194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宾 赵亮 张坤普 朱占玲 田宾 田纪春
【目的】检测小麦生长发育过程中控制株高的条件QTL和非条件QTL,揭示株高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获得更多调控株高的遗传信息。【方法】以两个主栽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的F1获得的含有168个株系的DH(双单倍体)群体为材料,自拔节至开花期,每隔7d取样测定株高(分蘖节至穗顶端)。根据3个环境下株高的表型数据和含有323个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小麦株高的发育动态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8个非条件QTL和10个条件QTL。在18个非条件QTL中,Qph5D-1在前4个取样期(3月9日—4月23日)均能检测到,Qph4D-1在后3个取样期均能检测到,分别是挑旗前、后阶段...
关键词:
小麦 DH群体 株高 动态QT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丽 李卫华 刘伟 曹连莆 李保云 刘广田
【目的】检测小麦不同发育时期谷蛋白膨胀指数(SIG)的QTL,阐明不同QTL的时空表达方式,揭示SIG发育的分子遗传机理。【方法】利用小麦京771×Pm97034的175个重组自交系(RIL)群体,对小麦谷蛋白膨胀指数(SIG)发育动态进行了QTL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8个非条件QTL和5个条件QTL,但没有一个QTL能在5个时期都有效应。花后17d是控制SIG形成基因表达的活跃期,非条件分析和条件分析各检测到2个QTL位点,这4个位点分别位于1D、7D和4D染色体上,其加性效应能解释15.5%的净表型变异。花后22d,控制SIG的基因表达量很少,SIG表型值出现"低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华忠 王忠伟 伍玲 Ravi P Singh J Huerta-Espino 何中虎 胡嘉 陈放 夏先春
【目的】发掘川麦107中的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及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为小麦持久抗性育种提供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工具。【方法】在墨西哥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Toluca试验站、中国成都和雅安3个环境下,对川麦107/Avocet-YrA组合的F5代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line,RIL)群体进行了小麦条锈病成株抗性鉴定,在此基础上利用SSR标记和复合区间作图法对成株抗性基因进行定位。【结果】在1B染色体长臂远端的Xcwem32和Xgwm818位点之间(连锁距离3.9cM)检测到1个主效QTL,暂定名为QYr.saas-1BL。该主效QTL在3个试验环...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成株抗性 QTL 川麦107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竹林 王辉 孙道杰 何中虎 夏先春 刘曙东
【目的】研究控制小麦株高的数量性状位点(QTL)。【方法】利用SSR和AFLP分子标记构建连锁图谱,在3种不同试验环境(2003~2004年北京、2004~2005年北京和河南安阳)下分析百农64×京双16组合的218个F2:3株系群体的株高。【结果】构建了由158个分子标记(100个SSR标记和58个AFLP标记)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谱,覆盖了除1D连锁群外小麦全基因组的3 114 cM;检测到3个控制株高的QTL,分别位于2B、4D和6A染色体上,贡献率分别为7.3%~11.5%,7.4%~12.9%和5.7%~11.3%。【结论】3个株高QTL位点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稳定,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叶亚琼 栗孟飞 刘媛 陈菁菁 杨德龙 胡亮亮 吕婷婷 焦东利 柴守玺
为探讨小麦株高(PH)分子数量性状遗传及其QTL与水分环境互作关系,以冬小麦重组近交系群体(RIL)(陇鉴19(耐旱)×Q9086(水分敏感))120个株系为试验材料,采用条件复合区间作图法对4个环境不同水分条件下株高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表明,小麦RIL群体株高对水分环境反应敏感,群体中各株系呈现广泛变异和超亲分离,属于微效多基因控制的复杂数量性状,易受水分环境影响。共检测到19个和45对控制株高的加性QTL(AQTL)和上位性QTL(AA-QTL),分布在除3D以外的其他20条染色体上。这些A-QTL和AA-QTL表达通过正向或负向调控影响株高表型变异,贡献率分别为0.47%~7.14%...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苗芳 张嵩午
采用常规制片方法,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了不同小麦品种顶三叶的显微和超微结构。结果表明,随着叶位上升,叶表皮气孔缩小,密度增大,叶脉间的距离缩短;叶肉细胞变小,排列更紧密,单位横截叶面积中叶肉细胞的数目以及单个叶肉细胞中叶绿体的数目增多,而叶绿体中多基粒片层所占比例有减少的趋势。
关键词:
小麦 植株发育 顶三叶 叶片结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宾 刘宾 朱占玲 谢全刚 田纪春
【目的】阐明影响小麦籽粒淀粉基因/QTL的时空表达和动态变化情况,为运用条件QTL更好地揭示小麦籽粒淀粉动态积累的基因表达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和豫麦57构建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在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分别在花后12 d、17 d、22 d、27 d和32 d取样,对小麦籽粒淀粉含量(GSC)积累的条件和非条件QTL进行分析。【结果】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一共检测到7个非条件QTL和4个条件QTL,没有一个条件QTL能在测定的5个时期都有效应。7个非条件QTL分别分布在2A、3A、3B、4A、5D染色体上,其中QGsc4A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占玲 刘宾 田宾 谢全刚 李文福 田纪春
【目的】检测灌浆过程中控制小麦籽粒蛋白质含量(GPC)的条件及非条件QTL,阐明不同时期及不同时段内QTL的表达方式,揭示籽粒蛋白质积累的分子遗传机理。【方法】以花培3号×豫麦57的168个双单倍体(doubled haploid,DH)群体为材料,于6个不同的环境下种植,在籽粒灌浆的5个时期取样,对小麦GPC进行动态QTL分析。【结果】共检测到影响GPC的9个非条件QTL和10个条件QTL。QGpc3A为整个灌浆过程都能表达的非条件QTL,其余条件和非条件QTL只在几个或单独一个时期表达。花后12 d,控制GPC的基因表达活跃,非条件QTL和条件QTL总共能解释表型变异贡献率的42.6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俊英 赵春江 杨宝祝
从研究和应用的角度出发将小麦小花发育过程分为八个阶段,即:小花原基形成期、雌雄药原基形成期、药隔形成期、花药四分期、花药伸长期、冠毛形成期、羽状柱头形成期、花药黄化期(开花期)。可以利用活动积温预测小花发育阶段。小花退化集中在冠毛形成期—羽状柱头形成期,但是当小花发育到花药伸长期时还处于花药四分期以前的小花都将退化。退化小花多分布于基部小穗各小花和中上部小穗的上位小花。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安明 崔法 李君 赵春华 王秀芹 王洪刚
【目的】在QTL水平上揭示株高与产量的遗传关系及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育种株高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别包含229和485个家系的2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潍麦8号/烟农19(WY)和潍麦8号/济麦20(WJ),绘制2个较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下对单株产量和株高性状进行测量评价及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研究株高与产量QTL的相互关系及排除株高影响后单株产量QTL效应的变化,探讨群体大小对QTL定位精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在WY群体中检测到5个单株产量QTL和15个株高QTL,其中,8个QTL解释大于10%的表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田宾 朱占玲 刘宾 谢全刚 田纪春
【目的】分析面团吹泡特性的遗传基础。【方法】以小麦品种花培3号、豫麦57构建的DH群体的168个株系为材料,利用含有323个位点的分子遗传图谱和3个环境的表型数据,对面团韧性(P)、延展性(L)、面团强度(W)、面团膨胀系数(G)和弹性指数(Ie)等5个吹泡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结果】共检测到17个加性效应位点和7对上位效应位点,分别位于1B、2B、3B、4B、1D、7D和5A染色体上。4B染色体Xwmc48—Xbarc1096区段上,同时检测到控制面团韧性(P)、延展性(L)和吹泡膨胀系数(G)的QTL位点(QDten4B、QDext4B和QSin4B),但遗传效应方向不同。在1D染色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清峰 马守才 王志军 史秀秀 毕晓静 陈晓文 张改生
籽粒大小和形态性状影响到小麦的产量和磨粉品质。为了鉴定小麦籽粒性状相关的数量性状位点(QTL),以大粒品种西农817为母本和小粒品种中国春为父本及其F2群体为试验材料,分析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及千粒质量的性状表现,并利用SRAP结合锚定标记SSR构建的遗传图谱,对这4个性状进行QTL定位分析。共检测到50个影响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及千粒质量的QTLs,这些QTL分布在1A、2A、2D、3B、4B、4D、5D、6A、6D、7A染色体和5个连锁群。在检测到的QTLs中,与籽粒长度、宽度、厚度和千粒质量相关的QTL分别为16,13,10和11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云鹏 张业伦 肖永贵 阎俊 张勇 张晓科 张利民 夏先春 何中虎
【目的】发掘重要性状的QTL及其分子标记进行小麦品质分子改良。【方法】采用PH82-2/内乡188杂交后代240个F5:6家系,按照Latinizedα-lattice设计,2004~2005年度分别种植在河南焦作、安阳和山东泰安。对籽粒蛋白质含量、Zeleny沉降值、和面时间、8分钟带宽、峰值粘度和稀懈值进行测定,利用188个SSR标记和4个蛋白标记构建遗传连锁图谱,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CIM)对上述6个品质性状进行QTL定位。【结果】籽粒蛋白质含量检测出3个QTL,分布在3A、3B染色体上。在1B、1D和3B染色体上检测到3个控制Zeleny沉降值的QTL,其中位于1B和1D染色体上的QT...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杏普 庞春明 蒋春志 武金铭 刘洪岭
利用以春小麦品种AprilBearded为背景的含有不同矮秆基因Rht1、Rht2、Rht3、Rht1+Rht2和Rht2+Rht3的5个近等基因系,研究了不同矮秆基因对小麦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表明:Rht1半矮秆基因显著缩短了小麦植株生长发育进程,促进了地上部干物质积累,加大了旗叶面积和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减少了无效分蘖;Rht2半矮秆基因显著增大了倒二叶面积,提高了单株成穗率和穗长,减少了无效分蘖;Rht3矮秆基因显著加大了旗叶面积,但对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单株成穗和穗长均有显著的负向作用;Rht1+Rht2基因结合没有突出的优势存在:Rht2和Rht3基因结合对有利于提高小麦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谢晓玲 邓自发 解俊峰
巨穗小麦新种质材料是一具有茎杆粗壮、叶片短宽直立、大穗、大粒、高结实率等特点的种质资源。本研究应用单体分析和双端体分析方法对241材料进行了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小麦新种质材料241的1A,3A,5A和4B染色体上具有控制株高的隐性基因,6B染色体上具有控制株高的显性基因,其中3A,5A和6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强效,1A和4B染色体上的基因表现为弱效。通过双端体分析进一步将控制株高的基因定位到1AS,3AS,5AL和4BL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