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20)
2023(8007)
2022(6981)
2021(6418)
2020(5807)
2019(13363)
2018(13226)
2017(25519)
2016(14606)
2015(16441)
2014(16742)
2013(16734)
2012(15993)
2011(14599)
2010(14872)
2009(13765)
2008(14183)
2007(13038)
2006(11034)
2005(9960)
作者
(47190)
(39876)
(39789)
(37843)
(25267)
(19304)
(18109)
(15626)
(14886)
(14367)
(13666)
(13295)
(12837)
(12769)
(12756)
(12622)
(12287)
(11796)
(11551)
(11381)
(10182)
(9918)
(9872)
(9079)
(9056)
(9020)
(8930)
(8861)
(8358)
(8309)
学科
(59472)
经济(59402)
(38177)
管理(37457)
方法(30792)
(30131)
企业(30131)
数学(27274)
数学方法(26975)
(16534)
(16224)
(15935)
中国(14164)
(11244)
贸易(11242)
业经(11180)
地方(11161)
(11024)
(10883)
农业(10705)
(10302)
财务(10283)
财务管理(10255)
企业财务(9770)
(9496)
银行(9450)
(9341)
金融(9338)
(9084)
理论(9052)
机构
大学(223164)
学院(219864)
(85113)
经济(83238)
研究(79155)
管理(77477)
理学(67289)
理学院(66365)
管理学(64885)
管理学院(64462)
中国(56854)
科学(54409)
(50855)
(47749)
(43638)
农业(41065)
研究所(40356)
业大(40175)
(39550)
中心(35644)
(33604)
财经(32013)
(29399)
北京(29282)
(29014)
师范(28969)
(27232)
经济学(26935)
农业大学(26812)
(26355)
基金
项目(148960)
科学(115247)
基金(108387)
研究(100177)
(98216)
国家(97475)
科学基金(80432)
社会(61507)
(58649)
社会科(58234)
社会科学(58212)
基金项目(57593)
自然(55276)
自然科(54028)
自然科学(54000)
自然科学基金(53038)
(50757)
教育(46799)
资助(45079)
编号(38905)
重点(34824)
(33078)
成果(32731)
(31865)
计划(30848)
(30392)
科研(29761)
创新(28615)
课题(27762)
科技(27233)
期刊
(88950)
经济(88950)
研究(58695)
学报(47632)
(46071)
中国(40235)
科学(39174)
大学(33550)
学学(32075)
(31345)
农业(30664)
管理(25447)
教育(20374)
(18131)
金融(18131)
技术(16777)
(16680)
财经(16111)
经济研究(14466)
业经(13900)
(13782)
(13606)
业大(13066)
问题(12525)
农业大学(11195)
技术经济(10716)
统计(10460)
科技(10412)
理论(10063)
(10051)
共检索到313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岳爱琴  李昂  毛新国  昌小平  李润植  贾继增  景蕊莲  
【目的】小麦果聚糖合成酶基因6-SFT是果聚糖合成过程中的关键酶基因,研究6-SFT-A的多态性,分析其与小麦苗期抗旱性的关系,并进行遗传定位。【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0份六倍体小麦和4份小麦A基因组供体种乌拉尔图小麦为材料,通过直接测序分析6-SFT-A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开发基因分子标记,利用RIL群体(偃展1号×内乡188)对该基因进行遗传定位。【结果】在30份六倍体小麦材料中检测到14个核苷酸多态性位点,包括13个SNP和1个InDel,平均234 bp检测到一个多态性位点,仅在1 727和1 781 bp 2个位点检测到非同义突变;在4份乌拉尔图小麦中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吉宝  景蕊莲  员海燕  卫波  昌小平  
TaDREB1是一种转录因子,调控抗旱等抗逆相关基因的表达。以抗旱性不同的20份六倍体小麦和3份小麦的二倍体近缘种为材料,用直接测序法筛查TaDREB1基因DNA序列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在23份材料的38038bp序列中发现了271个SNP和14个InDel,平均140bp中有1个SNP,2717bp中有1个InDel。核苷酸多样性(Л)分析表明,小麦二倍体近缘种的Л值(0.02188)明显大于六倍体小麦的Л值(0.01029),说明该基因在二倍体种中的变异程度大于六倍体小麦,可能原因是六倍体小麦长期承受强大的人工选择压力。单倍型分析揭示了TaDRE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抗旱性表型的相关性,但...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王计平  毛新国  景蕊莲  李润植  昌小平  
【目的】钙网蛋白(CRT)是细胞内质网膜上的钙结合蛋白,参与多种细胞功能的调节。研究小麦钙网蛋白基因TaCRT-D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抗旱性的关系。【方法】以苗期抗旱性不同的37份六倍体普通小麦和3份普通小麦D基因组供体种粗山羊草为材料,通过直接测序分析TaCRT-D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抗旱性的关系。【结果】TaCRT-D基因DNA长度为4 001 bp,在长达160 040 bp的核苷酸序列中共检测到105个单核苷酸变异位点,包括84个SNP和21个InDel,二者出现的频率分别为1/1 905和1/7 621,编码区的核苷酸多样性值(π)小于非编码区,说明编码区所承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彩梅  张京  
【目的】大麦Wx是控制直连淀粉合成相关的糯性基因,研究大麦糯性相关基因Wx单核苷酸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的关系。【方法】以2个国外糯大麦品种为对照,对30份高、中、低直链淀粉含量的中国大麦进行Wx的克隆和测序,分析Wx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与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在对32个大麦品种的核苷酸序列多态性鉴定中,共检测到了16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26bp检测到一个多态性位点。在所有检测到的多态性位点中,包括143个SNP和26个InDel,二者的频率分别为1/310和1/169。Wx的内含子1、3、5、8区,外显子2、5和5′-UTR及3′-UTR区域为变异富集区...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潘炜  田佳星  杜庆章  张志毅  张德强  
利用RT-PCR方法,首次从毛白杨成熟木质部cDNA文库中分离出PtSUS1 cDNA全长,并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毛白杨PtSUS1 cDNA片段总长为2703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为2415bp,可编码长度为805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SUS1、水稻OsSUS1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3.4%,75.7%。组织特异性Realtime-PCR结果显示,PtSUS1在成熟木质部表达丰度最高,在成熟叶片、根部和正在发育的木质部表达丰度中等,在韧皮部和形成层有少量表达,在嫩叶与顶端分生组织中表达丰度最低。在此基础上,组...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何桂娟  罗婷颖  黄守婷  王景伟  林秋娟  肖天放  
利用PCR-SSCP技术,分析莆田黑猪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基因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在H-FABP基因5'-调控区检测到两个多态性位点(G7T和C11A),由两个等位基因控制,定义为A和B,基因频率分别为0.740和0.260;在外显子2处存在3个多态性位点(A2C、T62C和T65C),由两个等位基因控制,定义为C和D,基因频率分别为0.164和0.836.群体遗传分析表明,H-FABP基因5'-调控区属中度多态(0.25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声传  鄢东海  周雪  莫雪  胡依然  魏杰  周富裕  周玉锋  
为了发掘利用茶树茶树富硒关键酶硒代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SelenocySteine methyltranSferaSe,Smt)基因cSSmt,通过race克隆该基因的cDna全长,并通过水培试验,分析该基因在井43幼苗根叶的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通过该基因cDna的全长克隆,获得5个茶树品种cSSmt的开放阅读框(orf)全长;对茶树5个品种的orf核苷酸多态性鉴定共检测到19个多态性位点,包括17个SnPS和2个inDelS,平均每55 bP检测到1个多态性位点,这些多态位点引起9个氨基酸位点变化;5个茶树品种Smt的氨基酸序列一致性为99.15%,出现一定的遗传分化。na_2Seo_3水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卫尊征  郭琦  李百炼  张金凤  张德强  
利用RT-PCR方法,首次从小叶杨未成熟木质部cDNA中分离出PsGA20OxcDNA全长及其基因组DNA,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小叶杨PsGA20OxcDNA片段总长为1403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为1155bp,编码区可编码长度为385个AA残基,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和水稻GA20Ox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66.0%和57.0%。组织特异性RT-PCR结果显示,PsGA20Ox基因在杨树茎、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却不同:PsGA20Ox在成熟木质部中表达丰度最高,在未成熟木质部和嫩叶中表达丰度较高,在顶端分生组织中有少量表达,...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易敏  张守攻  谢允慧  孙晓梅  
【目的】纤维素合酶(cellulose synthase,Ces A)在植物纤维素合成途径中发挥主要调节作用,是控制木材纤维品质和产量的重要基因。从日本落叶松中分离克隆与纤维素合成相关的Lk Ces A基因,并对其进行核苷酸多样性以及连锁不平衡分析,为在日本落叶松中开展基于Lk Ces A基因的连锁不平衡作图及其辅助日本落叶松木材纤维性状的分子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依据日本落叶松转录组数据库检测到的纤维素合酶(Ces A)基因ESTs序列设计引物,从日本落叶松中分离获得Lk Ces A基因片段。在此基础上,利用Dna SP5.0软件对日本落叶松40株基因型个体的Lk Ces A序列进行核苷...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徐煲铧  杨晓慧  李百炼  张志毅  张德强  
组合利用生物信息学和RT-PCR方法,首次从毛白杨未成熟木质部cDNA中分离出PtCesA4cDNA全长,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克隆的毛白杨PtCesA4 cDNA片段总长为3757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为3129bp,可编码长度为1042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AtCesA4、水稻OsCesA1和火炬松PtCesA2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80.3%,78.9%和75.6%。组织特异性Realtime-PCR结果显示,PtCesA4基因在杨树根、茎、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却不同:PtCesA4在成熟叶片、未成...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郭琦  王保垒  王博文  李百炼  张德强  
利用基因特异的PCR引物由毛白杨受干旱胁迫后构建的cDNA文库中扩增获得一PtDREB2A cDNA克隆,并进行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tDREB2A cDNA片段总长为946 bp,基因内部含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大小为864 bp,可编码长度为287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所推导的蛋白质氨基酸序列在AP2/ERF结构功能域与拟南芥AtDREB2A和水稻OsDREB2A蛋白的同源性分别为80.3%和83.3%。组织特异性Realtime-PCR结果显示,PtDREB2A在杨树根、茎、叶片和顶端分生组织中均有表达,但其表达模式不同:PtDREB2A在叶片表达丰度最高,在树干皮层及根部组织表达...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冯静  杨华  宋天增  杨剑波  石国庆  徐从祥  黄锡霞  
本研究以768只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为实验材料,采用测序和PCR技术分析KAP1.1(B2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测序表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军垦型)KAP1.1基因存在30 bp的插入/缺失,12%PAGE电泳证实KAP1.1基因存在6种基因型:(341 bp)AA型、(311 bp)BB型、(281 bp)CC型、(341 bp/311 bp)AB型、(341 bp/281 bp)AC型和(311 bp/281 bp)BC型,基因型频率依次为0.0208、0.5534、0.0260、0.1589、0.0456和0.1953。检测到A、B和C3个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依次为0.123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  张爱玲  张良志  张春雷  朱泽轶  雷初朝  王新庄  陈宏  
【目的】研究南阳牛HCRTR1基因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为利用遗传标记进行肉牛选育奠定基础。【方法】以122头南阳牛为试验动物,利用PCR-SSCP及测序方法研究了HCRTR1基因全部编码区序列的多态性,并对发现的SNP位点进行了遗传特性及单倍型分析。【结果】在该基因的编码区首次发现11个SNP位点,分别为G322A、G384C、T420C、C423T、T481A、C510A、T627C、C631T、G690A、G714A和C736T,其中在322、481、631和736bp处的突变都导致了氨基酸的改变,而其余7处均为同义突变。在322、510和736bp处的SNP表现为中度多态,PIC分别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丽群  韦康  王丽鸳  成浩  刘本英  龚武云  
【目的】通过试验获得茶树CHS基因(CsCHS)gDNA序列,以进一步确定CsCHS基因结构;研究CsCHS编码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并结合茶树多酚含量进行关联分析,寻找基因中可能存在的与茶多酚含量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的SNP位点。【方法】根据NCBI数据库中已有CsCH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再分别以基因组DNA和c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经克隆、测序获得CsCHS1、CsCHS2、CsCHS3三个基因的gDNA和cDNA全长序列,通过序列比对方法确定CsCHS结构。利用Compute pI/Mw、SOPMA等软件对所得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预测和比较CsCHS1、CsCHS2和CsCH...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廖晓兰  朱水芳  罗宽  
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是确定生物性状与某种遗传变异的关系、探讨生物物种内基因的差异、了解生物种间亲缘和进化的关键技术 ,对生物群体遗传学、生物分类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对近2 0年来基因突变和单核苷酸多态性检测技术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概述 ,特别对 2 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几种最新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 ,并展望了这些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前景 .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