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
- 2023(141)
- 2022(133)
- 2021(135)
- 2020(106)
- 2019(236)
- 2018(232)
- 2017(306)
- 2016(271)
- 2015(321)
- 2014(325)
- 2013(328)
- 2012(349)
- 2011(309)
- 2010(347)
- 2009(299)
- 2008(312)
- 2007(296)
- 2006(226)
- 2005(212)
- 学科
- 麦(613)
- 小麦(549)
- 学(540)
- 害(482)
- 虫(423)
- 虫害(398)
- 生物(395)
- 病虫(377)
- 病虫害(377)
- 国际(371)
- 贸(363)
- 贸易(363)
- 易(359)
- 济(303)
- 经济(303)
- 防(301)
- 治(286)
- 防治(286)
- 病害(284)
- 微(239)
- 微生(237)
- 微生物(237)
- 及其(229)
- 国际贸易(208)
- 生物学(199)
- 水产(195)
- 方法(190)
- 传(185)
- 物(183)
- 鱼(183)
- 机构
- 学院(4607)
- 大学(4602)
- 农(3399)
- 农业(2848)
- 研究(2549)
- 科学(2525)
- 业大(2084)
- 农业大学(1891)
- 所(1834)
- 研究所(1746)
- 室(1733)
- 实验(1681)
- 实验室(1660)
- 业(1628)
- 重点(1524)
- 中国(1403)
- 省(1384)
- 生物(1306)
- 科学院(1231)
- 技术(1162)
- 中心(1136)
- 京(1056)
- 家(978)
- 国家(900)
- 部(895)
- 植(849)
- 林(833)
- 农业科学(832)
- 科技(814)
- 物(777)
共检索到6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关海涛 郭玉华 王悦冰 刘太国 蔺瑞明 徐世昌
Spaldings Prolific是国际小麦条锈菌鉴别寄主和国内外重要抗源。以含有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SpP的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SpP及其轮回亲本Taichung29为材料,用目的基因所在2B染色体上88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分析,发现用WMC441引物在近等基因系与轮回亲本间稳定扩增出特异性DNA片段。经F2代群体162个抗、感单株检测证实,该片段位点与抗条锈病基因YrSpP连锁,遗传距离为10.9cM,确定WMC441为抗条锈病基因YrSpP的标记,并可用于该基因的检测和辅助选择。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艳丽 蔺瑞明 张建周 王建华 孙建锋 徐世昌
【目的】明确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维尔的抗条锈病基因及其遗传特点,建立与其连锁的微卫星标记,将病菌小种监测和抗病性分析提高到基因水平。【方法】由维尔为基因供体转育而成的含有小麦重要抗条锈基因YrVir1的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Vir1,用小麦条锈菌单胞菌系2E16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Vir1、轮回亲本Taichung29及其杂交后代进行遗传分析;选用YrVir1所在2B染色体上的141对引物对近等基因系和轮回亲本的基因组DNA进行SSR分析。【结果】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YrVir1对2E16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引物Xbarc3...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占军 蔺瑞明 徐世昌 李在峰 万安民 马峙英
目的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对条锈菌(PST)菌系CYR27的抗性谱进行遗传分析,并运用微卫星技术对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中的抗条锈性基因进行标记。方法将Taichung296/Lee与Taichung29杂交、自交和测交并对双亲及其杂交后代进行苗期抗性鉴定。采用SSR技术,利用抗性供体Lee中含有目的基因Yr7的小麦抗条锈病近等基因系Taichung296/Lee,选用Yr7所在的2B染色体上88对和Yr22、Yr23所在4D、6D染色体上22对SSR引物,对供试的Taichung296/Lee、Taichung29和Lee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和电泳...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晶 淦爱华 徐世昌 蔺瑞明 王凤涛 马占鸿
南大2419(Mentana)是中国小麦条锈菌重要鉴别寄主之一。采用经典遗传分析与等位性分析相结合方法,通过分小种(菌系)鉴定,分析南大2419所含抗条锈病基因和遗传特点及其与已知基因的异同。结果发现:南大2419对Su-1和86036菌系的抗性正交由3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控制;对CY26小种抗性正交由2对隐性重叠或独立基因所控制,反交由2对隐性互补基因控制。正反交抗病遗传特点不同,可能与细胞质效应有关。等位性分析表明南大2419所含的3对主效基因与已知基因载体品系中的主效基因Yr7、Yr8、Yr9、Yr10、Yr17、Yr19、Yr22、Yr23、Yr27和YrS...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鉴别寄主 主效基因 遗传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向齐君 盛宝钦 周益林 段霞瑜 张克诚
采用基因推导法分析了三个鉴别寄主的抗性基因:白免3号和肯贵阿1号含有Pm4a:小白冬麦的抗性受一对隐性基因的控制,其抗谱不同于所有供试单基因系的抗谱。
关键词:
小麦白粉病,鉴别寄主,抗病基因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娜 井金学 刘佩 侯璐 胡茂林 宋晓贺 王美南 李振岐
【目的】M853-2是一个通过杂交和回交选育的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苗期对中国小麦生产上流行的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sf.sp.tritici)主要生理小种表现良好抗性。研究易位系M853-2抗条锈菌的遗传规律,对揭示其遗传机制和抗源的筛选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感病品种铭贤169和易位系M853-2作亲本,通过杂交制备F2代种子,用人工接种方法研究M853-2及其杂交后代对小麦条锈菌不同生理小种的苗期抗性,并进行了遗传分析,最后对其中一个接种群体进行了SSR标记。【结果】M853-2对条中29的抗锈性遗传受2对显性和1对隐性基因的独立控制,对条中30的抗锈性遗传受...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欣芳 马骏 李明 王延波 王大为 姜敏
以14份含有Ht1、Ht2、Ht3和HtN抗性基因的3套玉米大斑病菌小种鉴别寄主为材料,采用SNP基因芯片方法检测每套鉴别寄主的遗传背景相似度,用1,2,3,N号小种混合菌作为接种物,通过单叶病斑面积的发展速率评价含有Ht1、Ht2、Ht3和HtN基因的鉴别寄主综合抗性。结果表明:A619和OH43两套近等基因系内部遗传背景相似度最高,平均为98.86%和98.40%;B37近等基因系内部遗传背景相似度相对较低,平均为94.77%。接种后含有Ht2、Ht3抗性基因的鉴别寄主综合抗性最好,病斑发展速率为0.01~0.032,而CK和含Ht1、HtN基因的鉴别寄主抗性较差,病斑发展速率为0.112...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 单叶病斑面积 抗性评价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朝月 王凤涛 郎晓威 冯晶 李俊凯 蔺瑞明 姚小波
【目的】培育和广泛应用抗病小麦品种是防治条锈病最经济有效和环境友好的措施。由于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 sp. tritici,Pst)群体中毒性变异频繁,发生新生理小种常导致主栽品种抗病性‘丧失’,引发条锈病大规模流行,严重威胁我国主粮安全供给。本研究通过监测和评价已知抗条锈病基因对我国目前主要条锈菌生理小种的抗性情况及变化,为抗条锈病基因的合理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在温室内,分别用小麦条锈菌强毒性流行生理小种CYR32、CYR33、CYR34和弱毒性生理小种CYR17对103份抗条锈病基因载体品系接种,鉴定苗期抗病性;在条锈病常发区域四川郫都区和甘肃清水县设置鉴定圃,田间人工接种条锈菌CYR32、CYR33和CYR34小种的混合菌株,在湖北襄阳鉴定圃自然接种气传菌源,鉴定抗病基因载体品系的成株抗病性。按照0—4级侵染型分级标准调查抗病基因载体品系苗期和成株期抗条锈病表型级别。【结果】在86份全生育期抗病基因载体品系中,仅含有Yr5、Yr15和Yr45的载体品系全生育期高抗生理小种CYR32、CYR33和CYR34,其他品系苗期均‘丧失’了对条锈菌3个高毒性小种的抗病性,但其中30个品系如CN19(Yr41)、AUS 28183(Yr47)和CH223(Yr50)保留了成株期对条锈病的抗性。在14份成株抗性类型的载体品系中,Yeoman(Yr13)、RL 6077(Yr46)、PI 183527(Yr52)、Louise(Qyrlo.Wpg-2BS)、RIL 65(Yr36)、PI 178759(Yr59)和PI 192252(Yr62)中抗至高抗条锈病;成株期具有2个(S112)或3个(S113)温敏微效基因载体品系中抗条锈病,而仅含一个微效基因的载体品系S111中感条锈病。【结论】在所鉴定的具有单个或多个全生育期抗条锈病基因的品系中,仅有Yr5、Yr15和Yr45对当前主要流行小种具有全生育期抗性,但其中34.9%全生育期抗性类型品系仍保留了成株期抗锈性;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和全生育期抗病基因组合能提供较稳定持久的抗锈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勃 郝保军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郭海鹏 王芳 康振生
【目的】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小麦条锈菌条中32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方法】用100条随机引物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12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RAPD筛选,寻找特异性片断,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将该特异性片段转化成条中32号小种的SCAR专化型标记。设计并合成SCAR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进行SCAR检测。【结果】引物S1271从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长度为320 bp的特异片段,该片段可作为条中32号的SCAR标记。从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筛选到的SCAR标记。【结论】成功建立了条中32专化SCAR标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康振生 曹丽华 郑文明 黄丽丽 李振岐
用210条随机引物对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5个主要生理小种进行了RAPD分析,寻找到了2个条中29号特异性的RAPD标记。根据其中一个特异片段的测序结果,设计了特异PCR引物,成功获得了条中29号小种专化的SCAR标记。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RAPD SCAR 分子标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黎明 李兴锋 刘树兵 王洪刚
利用分布于普通小麦整个基因组的525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在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之间的通用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对引物在小麦和中间偃麦草间多态性扩增,所占比率为38.4%,小麦的A,B,D3个基因组多态性引物所占比率分别为34.6%,36.9%和42.2%;说明普通小麦SSR引物在中间偃麦草之间具有通用性,小麦D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亲缘关系要远于A,B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关系,表明小麦的A,B,D基因组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丽华 康振生 赵杰 黄丽丽 魏国荣
以210条随机引物,对目前中国小麦条锈菌(Pucciniastriiformisf.sp.Tritici)的主要优势菌系进行了RAPD片段的规模筛选,寻找到了条中31号、条中29号、条中23号、水源类型4个流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标记。此结果表明,通过寻找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特异性RAPD片段,能够建立起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分子检测体系。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RAPD 分子标记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白斌 张怀志 杜久元 张晓洋 何瑞 伍玲 张哲 张耀辉 曹世勤 刘志勇
【目的】了解中国小麦条锈病西北重要越夏菌源区甘肃陇东和陇南近20年育成小麦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的利用情况,为陇南小麦条锈病遗传多样性控制,持久抗病品种的培育和可持续绿色健康生态农业奠定基础。【方法】于2019—2020年和2020—2021年种植季对117份冬小麦品种(系)甘肃清水县和四川郫都区进行成株期抗条锈病鉴定,2021年分别用条锈菌CYR33和CYR34对117份品种(系)进行苗期抗条锈病鉴定,并利用分子标记对15个抗条锈病基因进行检测。【结果】田间成株期对条锈菌主要流行致病性混合小种抗病的品种(系)占29.1%,其中,25.6%为陇南区域品种(系),3.4%为陇东区域品种(系),另有25.6%陇南区域感病品种(系)表现慢病性(严重度<20%)。有70.1%品种(系)苗期对CYR33表现抗病,其中,57.3%为陇南区域品种(系),12.8%为陇东区域品种(系);仅6.0%品种(系)苗期对CYR34具有抗病性,为陇南区域的兰天131等7个品种(系)。苗期和成株期抗病品种(系)以2010年后育成的兰天、中梁、天选、兰航选系列品种为主。分子标记检测结合系谱分析,发现抗条锈病基因Yr9、Yr10、Yr17、Yr18、Yr26、Yr28、Yr29、Yr30、Yr41、Yr46、YrZH22和YrZH84在所有检测品种(系)中的频率分别为49.6%、1.7%、12.8%、7.7%、12.8%、20.5%、10.3%、34.2%、2.6%、16.2%、15.4%和27.4%,且多以基因聚合体形式存在于品种(系)中,62.4%品种(系)中聚合了2—5个抗条锈病基因,YrZH84、YrZH22和Yr17中的一个或多个基因与其他抗条锈病基因聚合后,品种(系)的条锈病抗性明显高于其他基因组合。此外,在陇南菌源区,以种植小麦为主的山旱地区域(条锈菌越夏区)所推广的品种(系)中,含有Yr10、Yr17、Yr18、Yr28、Yr29、Yr30、Yr41和Yr46的频率较高,越冬区(川水地)推广品种(系)中主要有Yr26、Yr30、YrZH22和YrZH84,越夏区和越冬区品种(系)的抗性遗传背景差异明显,且越夏区品种(系)含有的抗病基因类型多样性高于越冬区。【结论】在越夏菌源区甘肃陇南、陇东的品种(系)中,抗条锈病基因分布频率、抗病基因类型及数量均有明显提高,避免了品种抗病遗传背景单一化问题,实现了品种(系)中的抗病基因较为复杂多样,部分品种的抗病性保持时间长,表明陇南地区利用小麦品种遗传多样性控制条锈病策略的实施已初显成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韩海波 张致力 邸仕忠 勾治琴
利用30个抗稻瘟病单基因系对重庆市242个稻瘟病菌株进行致病型研究,242个菌株可分为58个致病类型,其中致病型25、11和22属于优势致病型,这3个致病型的菌株数占参试菌株的43.0%;以相似度70%为界,可将30个单基因系划分成9个不同的抗病型,并依据各单基因系对58个致病型菌株的抗性反应,筛选出F80-1(Pi-k)、IRBL9-W(Pi-9)、IRBLz5-CA(Pi-z5)、F128-1(Pi-ta2)、IRBLzt-T(Pi-zt)、IRBLkh-K3(Pi-kh)、IRBLkp-K60(Pi-kP)、IRBLz-Fu(Pi-z)、IRBL12-M(Pi-12)等9个对重庆市稻瘟病...
关键词:
稻瘟病菌 致病型 单基因系 鉴别寄主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戴欢 刘洋 王文文 位战飞 高进 高峰涛 李祥孔 刘洋 陈松林
为了筛选出与抗哈维氏弧菌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并进行QTL定位,以2014年感染实验中存活率为52.22%的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家系F1412(Family+年份+家系号)为材料,采用混合分离子分析法(bulked segregant analysis,BSA)对169个微卫星标记(SSR)进行筛选,得到1个可能与哈维氏弧菌病相关的微卫星标记scaffold479_23523。用scaffold479_23523所在的连锁群LG18上的37个SSR对94尾抗病、感病个体进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