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88)
2023(9858)
2022(8781)
2021(8287)
2020(6866)
2019(15959)
2018(15964)
2017(30673)
2016(16783)
2015(18988)
2014(18827)
2013(18614)
2012(16957)
2011(15223)
2010(14856)
2009(13303)
2008(12717)
2007(10789)
2006(9154)
2005(7670)
作者
(50346)
(41919)
(41552)
(39398)
(26446)
(20141)
(18718)
(16713)
(15686)
(14856)
(14223)
(13903)
(13085)
(13033)
(12897)
(12871)
(12814)
(12501)
(11781)
(11732)
(10590)
(10024)
(9957)
(9481)
(9355)
(9303)
(9198)
(9069)
(8551)
(8500)
学科
(63594)
经济(63525)
管理(46823)
(44400)
(37181)
企业(37181)
方法(32276)
数学(28103)
数学方法(27805)
(16404)
(16140)
中国(15401)
(15374)
业经(14121)
地方(12896)
农业(11160)
(11108)
贸易(11103)
理论(10888)
(10758)
技术(10632)
(10590)
环境(10574)
(9978)
财务(9921)
财务管理(9907)
(9689)
企业财务(9393)
(9205)
教育(8776)
机构
大学(237596)
学院(235613)
管理(95713)
(87490)
经济(85514)
理学(84504)
理学院(83548)
管理学(82095)
管理学院(81696)
研究(78055)
中国(54121)
科学(53316)
(50038)
(43802)
业大(40302)
(40005)
(38119)
研究所(37298)
农业(35105)
中心(34754)
(32121)
财经(31871)
北京(30943)
(30619)
师范(30252)
(29116)
(28202)
(26532)
技术(26127)
经济学(25478)
基金
项目(173614)
科学(135985)
基金(126529)
研究(122659)
(112054)
国家(111154)
科学基金(94876)
社会(75095)
社会科(71150)
社会科学(71131)
(69009)
基金项目(68498)
自然(64868)
自然科(63364)
自然科学(63349)
自然科学基金(62176)
(58460)
教育(55663)
资助(51315)
编号(49352)
成果(38884)
重点(38607)
(37460)
(36609)
(36476)
创新(34093)
科研(33849)
课题(33644)
计划(33617)
大学(31928)
期刊
(88711)
经济(88711)
研究(64520)
学报(44285)
(39846)
中国(39403)
科学(38687)
管理(33088)
大学(31318)
学学(29691)
农业(27995)
(26688)
教育(24152)
技术(18969)
(15170)
金融(15170)
业经(15106)
(14562)
财经(14490)
经济研究(14112)
图书(13305)
科技(12880)
(12187)
理论(12112)
业大(11783)
问题(11634)
实践(11392)
(11392)
(11365)
技术经济(10885)
共检索到3198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果忠  游光霞  武淑祯  张秀英  王海波  肖世和  
为了解小麦春化基因Vrn-1的遗传效应,以15个不同类型的小麦品种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春化处理对小麦发育进程的影响,并采用分子标记鉴定了上述品种的Vrn-1等位基因组成。结果表明,不同Vrn-1等位基因组合的小麦品种抽穗期存在很大差异;3个显性Vrn-1等位基因的遗传效应表现为Vrn-A1>Vrn-D1>Vrn-B1;春化基因具有累加效应,显性Vrn-1基因的存在使基因型呈现春性特征,不携带任何显性Vrn-1基因的基因型则表现为冬性。因此,采用春化基因分子标记可以很好地预测品种的冬春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维益  罗培高  舒凯  任正隆  
本试验通过对春化相关性状——抽穗性状的考察记录与统计分析,进而对小麦的春化特性进行了遗传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用于春化研究的可行性。本试验选用了两组有不同春化要求小麦,Ch260,Ch377,Ch378和CN19,分别杂交获得其杂交组合的F1,F2代群体,在未经低温处理条件下,于第二年一起在马尔康进行夏繁。在抽穗期对亲本及F1,F2群体的抽穗情况进行调查,发现CN19能正常抽穗为春性小麦,而Ch260,Ch377,Ch378和F1则都不能抽穗为冬性小麦;各组合的F2群体都明显表现为抽穗和不抽穗两种性状,经卡方检验符合一对基因控制的分离比例1∶3,通过对抽穗性状的分析推导,得出供试小麦的春化特性是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詹克慧  范濂  武跃廷  孙笑梅  范平  
选用豫 麦3 号卵 圆山羊 草( Ae .ovata) 细 胞质不育 系,对 其育 性恢 复基 因的 遗传 进行 了研究。结 果表明, T 型 恢复 系中具 有显 性恢复 基因, 能够恢 复卵 圆山羊 草胞 质不育 系的 育性,普 通小麦品种 豫麦2 号 中具有一 对隐性 恢复基因 ,显性与 隐性基 因间 的互 作方 式为 基因 上位 作用。 在讨论中对 卵圆山 羊草细胞 质的利用 价值提 出了看法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景良  易玲  李林  龙海  邓光兵  潘志芬  余懋群  
本研究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将克隆自强抗旱青稞品种的LEA3蛋白编码基因Hva1-hv转化到小麦品种Bobwhite中。经除草剂草丁膦筛选和分子检测,鉴定出4个稳定遗传的转基因小麦株系。结果表明,在干旱胁迫条件下,经T2代植株的RT-PCR分析表明,目的基因能在转基因植物中正常表达。采用离体叶片失水率作为衡量植物抗旱能力的指标,发现干旱胁迫条件下,4个T2代转基因小麦株系的离体叶片失水率较受体材料显著降低,证明转基因植株的抗干旱胁迫能力强于受体材料。本研究结果初步显示,Hva1-hv基因在抗旱小麦品种培育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保申  孙兰珍  高庆荣  张延传  
用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K149A,保持系149(B)和3个恢复材料L783、太106和PH854(R)及其杂交后代群体F1(A/R),F2,B2(A/F1),B2′(A∥B/R)作为试验材料,对育性指标进行了比较,以恢复性遗传研究的最佳指标———套袋自交结实率为育性指标,对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恢复的遗传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是配子体不育,三个恢复材料的育性恢复受一对显性基因控制,L783的恢复力强于太106和PH854。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锋  董中东  程西永  詹克慧  许海霞  崔党群  
籽粒硬度是重要的小麦品质性状之一,对小麦的磨粉品质和加工品质有重要影响。控制籽粒硬度的主效基因puroindoline位于5D染色体的短臂上,可分为Pina和Pinb2种类型。Pina和Pinb紧密连锁,编码区均为447个碱基,没有内含子,共同形成小麦籽粒硬度的分子遗传基础。目前,普通小麦和山羊草中均已发现多种puroindoline变异类型,其中引起小麦籽粒硬度大幅度升高的Pina-D1b类型的分子机制为从编码区第23个碱基开始缺失15380个碱基。Puroindoline除了对小麦籽粒硬度有重要影响之外,对其它品质性状也有重要影响,不同puroindoline变异类型之间小麦品质具有一定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娜  张立平  田自华  赵昌平  单福华  
杂种优势是生物界的一种普遍现象,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显著地提高作物产量,因此杂种优势利用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小麦雄性不育遗传的研究对于杂种优势的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小麦雄性不育系的选育是杂种优势利用的关键环节,但利用常规的育种方法来选育存在诸多问题。近年来,通过基因工程创造植物雄性不育系已在一些作物上获得了成功,文章对小麦雄性不育的分类方法、类型在遗传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与分析,综述了小麦雄性不育的基因工程研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余懋群  邓光兵  张小萍  马欣荣  陈静  
经人工授粉和幼胚培养成功地获得了普通小麦“中国春”CS及其phlb突变体CSphlb 与簇毛麦(Haynaldia villosa) 的属间杂种F1, 杂交结实率分别为6.67%和6.25% 。F1 植株的体细胞染色体数2n= 28。育性极差, 自交不结实。F1 植株花粉母细胞(PMC) 减数分裂中期Ⅰ染色体行为观察发现: “CS×H.villosa”F1 平均每PMC仅有1.61条染色体形成二价体和三价体, 平均构型为2n= 28= 26.39I+ 0.79Ⅱ+ 0.007Ⅲ, 染色体交叉数(Xta) 为0.84; “CSph1B×H.villosa”F1 每PMC中有14.45 条染色体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万平  齐莉莉  陈佩度  赵寅槐  师丽华  刘大钧  
以小麦Rht3的两个株高等基因系及其BC23F2分离群体为材料,分析了与Rht3矮秆基因连锁的赤霉酸不敏感基因Gai3的遗传规律及其与Rht3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赤霉酸不敏感性由单个显性基因控制,F2分离比率为3∶1(不敏感∶敏感),非常符合χ2测验。Gai3基因与Rht3基因连锁紧密,交换值为0.060±0.012和0.055±0.013。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丽娟  田又升  张成双  徐齐雯  慕自新  
【目的】研究干旱-复水的水分动态变化及品种遗传特性对小麦水孔蛋白基因PIP2表达的影响,揭示小麦生理抗旱性的分子机制。【方法】以抗旱性差异较大的2个小麦品种"陕合6号"(抗旱)和"郑引1号"(干旱敏感)为材料,于幼苗培养至8d时,采用渗透势为-0.4MPa的PEG-8000溶液模拟干旱胁迫处理,胁迫时间分别为0(对照),12,36,60h,胁迫60h后复水36h。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研究从干旱胁迫到复水的整个过程中,水孔蛋白基因PIP2在2种小麦根系中的动态差异表达情况,以及根系水导、叶片相对含水量、游离脯氨酸含量和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变化。【结果】正常水分条件下,"郑引1号"中PIP2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吴成君  任贤  叶兴国  徐惠君  杜丽璞  
对转Bcl、Rip基因小麦的T1、T2和T3代植株进行了分子检测和抗病性鉴定,并根据检测结果对其遗传行为做了探讨与分析。T1代检测结果表明,选择标记基因nptⅡ的分离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功能基因Rip的分离比2.62∶1,符合孟德尔分离规律;功能基因Bcl的分离比为4.50∶1,偏离了孟德尔遗传规律。T1代植株South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基因Bcl和Rip已经稳定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上,多数植株为单拷贝整合。T2代纯合稳定植株South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功能基因Bcl和Rip在小麦染色体上多为双拷贝整合。白粉病和全蚀病鉴定结果表明,功能基因对白粉病和全蚀病均有一定的抗性。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红霞  张改生  张龙雨  牛娜  
【目的】进一步探讨粘类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遗传机理。【方法】选取具有高恢复力的恢复系亲本材料rk5451为父本与ms(Kots)-90-110杂交,F1代再与保持系90-110回交,以ms(Kots)-90-110/rk5451//90-110的BC1F1代分离群体为研究对象,分别用定位于1B短臂染色体上的18对SSR引物和6B染色体上的47对SSR引物对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育性恢复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结果】初步筛选出Wms273和Wmc406 2对揭示育性恢复基因多态性的引物,用132株BC1F1回交群体对这2对引物进行进一步检测,得出Wmc406与粘类小麦细胞质雄性不育系1BS上的恢复基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希勇  赵爱菊  李亚军  刘玉萍  
以中国春-HOPE染色体代换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细胞膜热稳定性和大田生产条件下高温胁迫两种方法,对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结果表明,无论是利用膜热稳定性方法,还是利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进行耐热性评价的方法,HOPE的2A,3A,2B,3B和4B染色体代换到中国春相应染色体后,均显著提高了中国春的耐热性,证明这些染色体含有与耐热性有关的基因。在大田高温胁迫环境条件下,HOPE的3D,4A,5A和5B染色体也表现与耐热性有关。利用单染色体代换系和不同耐热性代换系杂交组合,对耐热性的基因效应分析结果显示,HOPE 2A染色体上的耐热性基因表现为显性效应,3A,2B,3A和4B染色体上的耐热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宗学凤  胡奎  张建奎  戴秀梅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齐智  石晓艺  蒙立颖  胡甘  宋喜悦  
利用2个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21个恢复系及2个对照材料,组配杂交组合,经杂交、自交获得F1(AXR)和F2等世代材料,并考查其自交结实率,结合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进行遗传分析,同时对部分组合的育性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K型小麦雄性不育系的育性基因rf主要由雌配子传递,属配子体雄性不育类型;育性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共同控制,且第1对主基因控制育性的作用强于第2对主基因;在F2群体中主基因的遗传率为62.44%,多基因遗传率为0,环境方差占表现型方差的37.56%,说明该类型小麦雄性不育性以主基因遗传为主,同时受多基因和环境的影响。育性稳定性研究表明,虽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