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43)
2023(5051)
2022(4571)
2021(4175)
2020(3816)
2019(9176)
2018(9121)
2017(18034)
2016(10207)
2015(11734)
2014(12080)
2013(12270)
2012(11578)
2011(10627)
2010(10810)
2009(10134)
2008(10410)
2007(9602)
2006(8074)
2005(7154)
作者
(33051)
(28258)
(28005)
(26690)
(17475)
(13597)
(12855)
(11162)
(10345)
(9940)
(9374)
(9262)
(9176)
(8875)
(8788)
(8778)
(8773)
(8417)
(8090)
(8028)
(7294)
(6956)
(6834)
(6536)
(6398)
(6313)
(6267)
(6251)
(5846)
(5811)
学科
(43131)
经济(43094)
(27815)
管理(26959)
方法(23462)
数学(21218)
数学方法(21059)
(20467)
企业(20467)
(16089)
(11308)
贸易(11308)
(11036)
(10570)
(9728)
中国(9406)
农业(8633)
地方(8065)
业经(7764)
(7394)
(6586)
财务(6573)
财务管理(6552)
(6541)
(6219)
银行(6172)
企业财务(6141)
(6054)
市场(6035)
产品(6030)
机构
学院(155591)
大学(155089)
(62570)
经济(61233)
管理(57111)
研究(53493)
理学(49335)
理学院(48761)
管理学(47862)
管理学院(47580)
中国(38819)
(38279)
科学(36314)
(32907)
农业(30966)
业大(29974)
(29755)
研究所(27322)
(27068)
中心(25036)
(23735)
财经(21916)
北京(20487)
农业大学(20188)
(19760)
经济学(19257)
(19026)
师范(18771)
(18721)
(18057)
基金
项目(103086)
科学(78045)
基金(72750)
研究(70213)
(65521)
国家(65016)
科学基金(53069)
社会(41996)
(41992)
社会科(39733)
社会科学(39713)
基金项目(38746)
自然(36196)
(35428)
自然科(35301)
自然科学(35281)
自然科学基金(34651)
教育(32416)
资助(30795)
编号(28864)
重点(23768)
成果(23268)
(22712)
(22513)
计划(21489)
(21134)
科研(20649)
创新(19884)
课题(19877)
科技(19760)
期刊
(65742)
经济(65742)
研究(39937)
(35653)
学报(32255)
中国(27141)
科学(25715)
农业(23926)
大学(22202)
(21584)
学学(21271)
管理(17740)
(13628)
技术(13031)
教育(12351)
业经(12006)
(11824)
金融(11824)
财经(10758)
经济研究(10621)
问题(9636)
(9171)
(9029)
业大(8490)
技术经济(8396)
商业(7955)
(7944)
理论(7699)
统计(7672)
农业大学(7266)
共检索到220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时晓伟  洪霞  王辉  
对陕西关中地区当前推广的早、中、晚三种熟性 8个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 ,以探明参试的早熟小麦品种高产的光合生理机能和进一步提高早熟小麦品种产量潜力的性状改良途径。结果表明 ,参试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是 :1 灌浆高峰期蒸腾速率高 ;2 花期至灌浆高峰期有持续稳定的高净光合速率 ;3 花前同化产物对子粒干物质累积贡献潜势大 ;4 花后单株生物增长量远高于中、晚熟品种 ;5 花前同化产物转流系数高 ,花后干物质增长系数高 ,光合产物分配性能好 ,收获指数高。同时也进一步明确早熟高产小麦品种的生物学产量低于中、晚熟品种 ,其原因主要在于拔节期至开花期的生物学增长量少。...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时晓伟  王淑芬  王继忠  王辉  贾永国  
以中、晚熟小麦品种(系)为对照,对早熟高产小麦灌浆期干物质积累和子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早熟、高产小麦品种在子粒灌浆期较多地利用了花前贮藏的营养物质,对同化物的利用较协调;灌浆高峰来得迟,高峰峰值高;高峰出现后,灌浆速率下降稍快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系),但在花后35 d内,灌浆速率仍显著高于中、晚熟类型小麦品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式昭  涂洋  朱华忠  郑建敏  刘泽厚  王琴  罗江陶  万洪深  伍玲  
【目的】研究早熟小麦品种川麦1247的灌浆特性和功能基因,可为今后四川盆地早熟高产小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以四川盆地目前推广种植的早、中、晚3种熟性的高产小麦品种为材料,用Logistic方程对籽粒灌浆过程进行拟合,推导出一系列灌浆参数,通过相关分析对籽粒灌浆参数与粒重的关系进行探讨,并利用小麦 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检测。【结果】川麦1247全生育期较四川大面积推广中熟品种提早4~5 d,较晚熟品种提早7 d。与其他品种相比,川麦1247的抽穗期较早,灌浆持续时间较短,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从灌浆3个阶段来看,川麦1247的灌浆快增期、缓增期持续时间较短,而灌浆渐增期、缓增期的灌浆速率较高。从不同熟性小麦品种籽粒灌浆速率变化动态来看,早熟品种能持续保持较快的灌浆速度,且灌浆高峰的峰值高。利用50K SNP基因芯片对川麦1247的功能基因进行分型表明,川麦1247含光周期基因Ppd-D1a、春化基因vrn-A1、Vrn-D1a以及正向控制千粒重基因(TaSus2-2A、TaGASR-7A、TaGW2-6B、TaSus1-7B、TaGS1a和TaGS-D1a)的聚合效应可能是川麦1247在早熟、高产性状上表现优良的重要原因。【结论】川麦1247灌浆速率高,可以弥补灌浆期缩短的不利影响,同时还聚合早熟、高产相关优异功能基因资源。因此,川麦1247在当前生产上和早熟小麦育种中均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以多穗型、中穗型和大穗型3种类型9个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对高产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灌区生产条件下,高产小麦品种与丰产品种相比,其光合性能在小麦生育后期具有明显的优势:灌浆期叶面积系数(LAI)和叶绿素(Chl(a+b))含量一直维持较高水平;旗叶丙二醛(MDA)增长速率和净光合速率(Pn)下降速率明显小于丰产品种。旗叶Pn与Chl(a+b)呈较高的正相关,与MDA含量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千粒重、穗粒数、穗粒重及产量均与灌浆后期旗叶的Chl(a+b)含量、Pn及叶面积持续期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后期MDA含量呈显著负相关。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德荣  王慧  刘巧  朱冬梅  张晓  吕国锋  张晓祥  江伟  李曼  
【目的】研究小麦品种(系)播种-拔节和开花-成熟2个阶段发育特性,探讨在育种中聚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可能性,为长江中下游麦区选育迟播早熟高产品种提供依据。【方法】在2012—2013和2013—2014年,通过比较共计18个小麦新品系及生产上部分推广品种的冬前及越冬期单株叶片数、茎蘖数,籽粒灌浆特性相关指标等,筛选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系);2014—2015年,在适期播种(11月5日)和迟播(11月19日)条件下,研究扬麦16和其他4个品种不同生育时期群体结构(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及其构成的差异,分析具有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品种扬麦16迟播高产的生长发育机理。【结果】2012—2013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叶片数、茎蘖数均较高,显著高于镇10216,具有前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后期灌浆速率较慢;宁09-118和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较高,灌浆持续时间长,粒重显著高于其他品种,具有后端快速发育特征,但前期生长发育较慢。2013—2014年,富F101冬前及越冬期茎蘖数均表现较高,镇10216最大灌浆速率、平均灌浆速率均最高,理论粒重最大,2个品系继续分别表现出前端和后端快速发育特性;扬麦16冬前茎蘖数高于富F101,越冬期茎蘖数与富F101无显著差异;后期最大灌浆速率大于2.0 mg/(粒·d),与镇10216差异不显著,且平均灌浆速率较高,较好地结合了两端快速发育的特性。2014—2015年,迟播条件下,扬麦16越冬期茎蘖数、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量均表现最大,显著高于宁麦13;在适期播种条件下,扬麦16产量低于扬麦22,与扬麦20、扬麦23和宁麦13差异不显著,但在迟播条件下产量显著高于扬麦20、宁麦13,与扬麦22、扬麦23无显著差异,与适期播种相比减产幅度最小,减产5.2%,千粒重高而稳定,达40 g以上。【结论】品种间两端快速发育特性存在显著差异,结合两端快速发育特性的品种能够实现迟播高产,同时保证适期播种取得较高产量。扬麦16冬前生长发育快,越冬期能保持一定生长量及分蘖发生量;快速灌浆持续时间长,平均灌浆速率、峰值灌浆速率大,粒重高;迟播早熟高产,这是其大面积推广的重要原因。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永平  王志敏  吴永成  
在常规节水条件下,通过对不同小麦基因型材料光合性状指标的测定,分析节水增产的主要限制因素,探讨光合性状指标与高产限制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依此进行聚类分析,综合评价高产品种的光合性状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目前生产条件下,穗粒重对产量的影响大于单位面积穗数的作用,而穗粒重的提高主要依赖于穗粒数的增加;开花期的穗面积、旗叶光合速率和单茎叶面积是决定穗粒重的重要因素;粒叶比与穗粒重和经济产量均呈显著正相关,大穗型、小叶形、高粒叶比是节水高产品种的突出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陆光远  陈晓婷  余珠  付桂萍  张宗急  赵永国  
为了筛选鉴定适宜我国南方地区种植的早熟油菜新品种,利用AMMI模型分析了国家油菜区域试验早熟组14份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并用GGE双标图方法探讨了这些品种在8个试验点的稳产性,同时还测定了代表性品种的越冬期生物学指标和光合参数,以期解释南方早熟油菜丰产性形成的气候和生理成因。试验结果表明,参试品种的丰产性差异较大,其中S0013的平均产量居第一位(2 191.021 kg/hm~2),而282081的产量最低(1 328.512 kg/hm~2),仅为前者的60%。联合方差分析结果显示,来源于环境(E)的平方和占主导地位(82.27%),而来源于基因型(G)的平方和占比最小(4.93%);来源于基因型与环境的互作(G×E)虽然偏小(10.17%)但仍然达到极显著水平。利用AMMI模型可解释G×E互作平方和的92.63%。品种的丰产性主要受降雨量影响,而品种的稳定性主要与气温有关。14个参试品种的稳定性从高到低依次为:黔杂ZW9001>黔杂J9002> C868>05V11>黔杂J9001> WB203>川杂09NH014> S0013>云油杂2号>杂1613>08SH60>282081>荣华906>131(CK);其中,S0013、C868和WB203产量最高,而282081的产量最低。各试点鉴别力依次为:玉溪>保山>吉安>南昌(宜春)>桂林>长沙>安顺。阳光131在桂林试验点的越冬期单株鲜质量最高,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_2浓度(Ci)也较高并且与小区产量的相关系数较大,表明较强的光合作用可促进丰产性的形成。通过AMMI模型和GGE双标图对参试油菜品种和不同试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评估,为早熟油菜新品种选育及试点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作楫  金先春  揭声慧  张玲  
豫麦13号的主要形态生理特性为:成穗数多且千粒重稳定;穗分化前慢后快,适于黄淮地区生态环境;其冠层结构合理且具动态变化,后期干物质积累过程长而运转率高;根系活力强,植株体内碳氮代谢较正常,对主要自然灾害(冻、旱、涝、病等)有一定抗性或耐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黄冰艳  海燕  和现昌  刘文轩  申玉清  
利用杂种F1花药培养,选育出了在北方冬麦区罕见的超早熟小麦新品系“花特早”。其突出特点是抽穗早,前期灌浆强度大,比一般小麦早熟7d左右,高抗赤霉病;具有广泛的生态适应性,粒重稳定,丰产性好,为良好的早熟源及赤霉病抗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玲丽  王辉  孙道杰  冯毅  闵东红  李学军  
比较了大穗型和多穗型小麦品种的光合生理特性。结果表明 ,与多穗型品种豫麦 4 9相比 ,大穗型品种鲁麦 91 - 3具有较好的光合源和光合能力 ,在整个灌浆期旗叶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 ,灌浆中后期旗叶叶绿素含量较高 ,叶面积系数 (L AI)衰减迟缓 ,叶片功能期较长。进一步提高大穗品种产量潜力的途径是 ,在保持或适当提高生物学产量的同时 ,较大幅度提高收获指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冯素伟  姜小苓  宋欣密  王丹  茹振钢  
为了解黄淮麦区不同小麦主推品种在生育前期的光合生理特性及其干物质积累变化特点,且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温麦6号、周麦18、矮抗58、百农418和百农419为试材,研究了其生育前期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SPAD)、叶绿素荧光参数、叶面积指数(LAI)及干物质积累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生育前期,百农419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生理特点,其SPAD值在1月10日、1月25日、2月10日、3月1日分别比温麦6号高出2.75%,3.55%,1.43%,20.50%,比周麦18高出8.76%,10.82%,15.80%,16.44%,比矮抗58高出14.19%,16.16%,2.05%,13.74%,...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位华  陈向东  冯素伟  胡铁柱  王丹  杨艳艳  李笑慧  茹振钢  
为了解黄淮麦区几种高产小麦品种穗光合特性及产量性状,为筛选高光合育种亲本提供依据,以矮抗58、百农418、百农419、豫麦49和周麦18为试材,研究了其穗部光合速率、叶绿素含量、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颖壳横切面结构及产量性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百农419穗部表现出较强的光合特性。在开花期、花后7 d及花后15 d其光合速率分别比矮抗58高14.12%,42.86%,6.11%,比百农418高2.69%,4.65%,4.50%,比豫麦49高11.45%,12.08%,16.24%,比周麦18高22.92%,6.35%,10.64%;其颖壳叶绿素a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较高,Chla/C...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雷振生  林作楫  杨会民  陈钦高  
研究了黄淮麦区具有不同产量潜力水平的小麦品种的产量结构及其相关生理基础。结果表明,随着小麦品种由低产型向高产型转变,每穗粒重,每穗粒数,千粒重,收获指数,生物产量均有所增加,其中以收获指数和每穗粒重所起的作用最大;在生理特征上,干物重呈现出拔节期递增、开花期递减、成熟期又表现递增的“N”型变化曲线,相对生长率的变化也呈同一趋势。旗叶净光合强度及叶绿素含量均呈递增趋势。开花期叶面积指数(LAI)则呈低产类型品种最低,中产品种最高,高产品种有所下降的抛物线型,但高产品种后期(灌浆中期)则又呈递增。高产类型品种的植株伤流量也有所增加。根据以上结果,对高产品种具有的生理基础进行了讨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耀兰  曹承富  杜世州  赵竹  乔玉强  刘永华  张四华  
选取安徽省淮北地区7个小麦高产品种,对其籽粒灌浆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呈"慢-快-慢"的"S"型曲线,籽粒灌浆期可分为渐增期、快增期、缓增期三个阶段。灌浆过程可以用Logistic方程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80 1,达到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良好。相关分析表明,粒重主要是由快增期持续时间和缓增期速率决定的,与整个灌浆期持续期和平均灌浆速率正相关。在小麦灌浆快增期和缓增期,灌浆速率越快,持续时间越长,干物质积累越多,粒重就越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马冬云  郭天财  王晨阳  朱云集  王化岑  
选择不同生态麦区的有代表性的9个小麦品种,分别在9个小麦主产省份种植,收获后采用快速粘度分析仪(RVA)对小麦子粒淀粉糊化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地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差异,其中,河北、山东、河南、陕西小麦淀粉的糊化参数高于四川、江苏试点;不同品种在河北、山东、河南、陕西4个试点的表现较为一致,而在四川、江苏表现差异较大。基因型和环境及其互作均对小麦淀粉糊化特性有显著的影响,其中,环境因素对多数糊化参数的效应远大于基因型和互作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