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95)
2023(2153)
2022(1761)
2021(1519)
2020(1321)
2019(2805)
2018(2914)
2017(4873)
2016(2686)
2015(3177)
2014(3213)
2013(3270)
2012(3066)
2011(2735)
2010(2849)
2009(2539)
2008(2578)
2007(2468)
2006(2145)
2005(1990)
作者
(11193)
(9489)
(9437)
(8784)
(5803)
(4570)
(4087)
(3879)
(3420)
(3338)
(3205)
(3066)
(3054)
(3040)
(2977)
(2920)
(2899)
(2898)
(2819)
(2706)
(2442)
(2438)
(2334)
(2197)
(2189)
(2121)
(2113)
(2064)
(2063)
(2039)
学科
(12636)
(12400)
经济(12393)
管理(11180)
(10945)
企业(10945)
技术(10448)
方法(7331)
数学(6319)
数学方法(6131)
技术管理(5669)
(3539)
(2667)
新技术(2537)
高新(2530)
高新技术(2530)
理论(2308)
业经(2179)
中国(2167)
农业(2139)
(1938)
贸易(1937)
(1914)
(1877)
环境(1862)
(1861)
(1752)
教学(1683)
(1647)
小麦(1620)
机构
学院(47093)
大学(46818)
研究(17984)
管理(17525)
(17366)
经济(16927)
理学(15080)
理学院(14915)
管理学(14468)
管理学院(14391)
科学(13560)
(13210)
中国(11897)
(10923)
农业(10820)
(10693)
业大(10662)
研究所(9925)
技术(8505)
中心(8025)
(7187)
(7105)
北京(6905)
农业大学(6797)
科学院(6622)
(6365)
科技(5994)
(5990)
工程(5864)
(5845)
基金
项目(33731)
科学(25887)
基金(23964)
(23109)
国家(22982)
研究(21097)
科学基金(18631)
(14031)
自然(13483)
自然科(13221)
自然科学(13217)
自然科学基金(12961)
社会(12371)
(12118)
基金项目(11999)
社会科(11894)
社会科学(11887)
资助(10397)
教育(9509)
科技(8214)
计划(8209)
重点(7999)
(7907)
编号(7617)
创新(7575)
技术(7527)
(7252)
(7114)
(7011)
科研(6499)
期刊
(16573)
经济(16573)
学报(12174)
(12023)
中国(11203)
研究(10998)
科学(9876)
农业(8398)
技术(8197)
大学(7740)
学学(7512)
管理(7225)
(5272)
技术经济(5132)
科技(4824)
教育(4734)
(4323)
统计(4229)
(3969)
业大(3905)
决策(3284)
农业大学(3263)
(2928)
论坛(2928)
中国农业(2860)
(2731)
经济研究(2622)
图书(2390)
情报(2389)
财经(2274)
共检索到687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邦发  
绵阳26是以自创的“连续优势型”及“稳一攻二法”选育方法与技术培育成功的一个优良小麦新品种。“连续优势型”选育方法就是指:在遗传资源复合聚敛远缘基因的基础上,选择最新最优材料作亲本,设定超亲本,对照种和最优品种作为多重单株选择标准,加大对后代的选择压和淘汰力度,自早世代起在小麦早、中、晚整个生育过程中,连续多代定向选择各时期都具备有优势的“连续优势型”个体,并稳定其中一个因素,主攻另外两个因素的提高,从而获得优于对照,较易实现育种目标的新品种。绵阳26成功地实践了上述方法与技术。突破了集“多抗、丰产、优质、广适”于一体的育种难关。一投入生产,深受种子、粮食、加工、营销等行业及广大农民欢迎,至1...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邦发  
对88个试验点的资料分析表明,多抗、丰产、优质、广适小麦新品种绵阳26的主要性状:基本苗、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株高与产量存在真实的回归关系。经偏回归和偏相关分析,产量构成因素中,千粒重、有效穗对绵阳26产量的贡献和影响最大,而千粒重、有效数、穗粒数之间为负相关,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制约关系。在所分析资料现有产量的基础上,稳定千粒重,主攻穗数和穗粒数的提高,是发挥绵阳26高产潜力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济麦22(原代号984121)系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育成的高产广适中筋小麦新品种,2006年9月和2007年1月分别通过山东省和国家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分别为:鲁农审2006050号和国审麦2006018。特征特性:半冬性,中熟。幼苗半匍匐,叶片较窄,起身拔节偏晚,分蘖力中等,成穗率高、多。穗层整齐,纺锤形穗,长芒、白壳、白粒,籽粒饱满、硬质。株形紧凑,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鄂麦22(原代号为40019)是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用鄂恩1号变异株与荆州323杂交,经系谱法选择培育的优质中筋小麦品种。该品种于2004年4月通过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丰产、较稳产,农艺性状和籽粒商品性均好,适用于当前粮食优质品种推广的需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强生  朱维云  王婉仪  
充分利用本区灌浆期光温条件优势及大粒亲本资源,积极协调穗粒数较多与熟期及抗寒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是京冬6号突破高产的主要途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继新  袁振东  
京核一号冬小麦品种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通过阶梯杂文选育的新品种,具有抗旱、抗寒、抗病、高产、稳产、白粒优质、千粒重高等优点。体现了太谷核不育小麦能集主效基因和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理论。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美荣  李岩华  张俊灵  王瑞生  王国红  申淑珍  
在抗旱高产小麦新品种选育中,采用渐近杂交法使目标性状得到有效的组合,采用水、旱地交叉选育法,为杂种后代基因型的潜在遗传特性的充分表达和选择提供了条件,使自然选择、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三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加大了选择压力和频率,提高了选种质量和效率,为选育抗旱、高产、稳产小麦品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秀敏  谢俊良  孙书娈  乔文臣  孟祥海  
采用单交与回交相结合的方式和水旱交替的选择方法,经异地异种条件定向培育,田间自然与模拟限水抗旱节水性以及抗病性专业鉴定,选育成了多穗抗倒、抗病、抗旱节水、适应性强、高产稳产的新品种衡4041,适宜黑龙港缺水区及冀中南高产麦区黄淮北片部分冬麦区种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兰真  杨会武  杨会民  冯新常  
利用早熟大穗品种偃师4号与抗病、灌浆快的大粒品种陕农7859杂交,通过协调穗粒数与千粒重的矛盾,保持适中的成穗数,确定合理的株型模式,选育成高产、稳产、抗病、落黄好、灌浆快且具有广泛适应性的多穗大粒型冬小麦新品种豫麦39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志龙  王长有  张宏  蔡东明  王亚娟  王秋英  薛秀庄  吉万全  
应用染色体工程结合系谱选择,以普通小麦单、缺体为工具材料,将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黑麦(Secalecereale)、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dicoccoides)、簇毛麦(Haynaldiavillosa)和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的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创制出抗条锈病或抗白粉病种质N9207,N9209,N9134,N9628-1,N9628-2和N9659,并育成含有外源抗条锈病基因的小麦品种陕麦8003,陕麦8007,陕麦150和远丰175。利用创制的抗性种质与农艺亲本多方式组配杂交,将优异基因进行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荣琦  陈春环  赵晓农  钟冠昌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与普通小麦杂交,经细胞学鉴定,创造异附加系和异代换系新种质。然后用这些新种质与普通小麦杂交,回交将八倍体小偃麦的优良基因导入小麦,培育出优质小麦品种早优504和小偃503。这2个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58和165g/kg,沉淀值分别为37.9和46.4mL,湿面筋含量分别为396和340g/kg,稳定时间分别为3.5和13.0min。综合抗病性好,成熟早,产量高。早优504平均产量5250kg/hm2,最高产量6225kg/hm2。小偃503生产试验平均产量6570kg/hm2。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明华  沈俊宝  白庆利  徐伟  
从1979年开始,用了约15年时间,采用杂交和雌核发育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黑龙江野鲤的耐低温、荷包红鲤耐高密度养殖和镜鲤生长快等优良性状综合到三杂交种中,建立了Ⅰ、Ⅱ两个选育系,再用它们与野鲤和镜鲤回交,从6个回交种中选出2个与Ⅰ、Ⅱ两个雌核发育系组合成合成系并系统选育到F7,育成了抗寒力达97.6%(H1IF6),生长速度比当地养殖鲤快近一倍的高寒鲤。研究中发现黑龙江野鲤的抗寒因子可以转移给杂种,并稳定地遗传给后代;与野鲤回交可同时加强抗寒能力和提高生长速度,以及采用雌核发育技术与常规结合,可加速选育速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舜庆  
1960~1982年,经过育种材料的搜集、整理、亲本选择、遗传规律观察等工作,通过种内和种间的有性杂交,选出了高产型、观赏型、高产观赏兼用型、对锈病高抗型和免疫型的玫瑰。1989~1992年,选取5个不同类型,进行小区对比试验,两年对鲜花产量分析,均高于对照,最高较对照增产195.4%,出油率不低于对照,香气符合玫瑰香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守边  王燕频  刘小祥  张艳芳  陶胜祥  
梅花是我国的传统名花.为了发展这一名花,中国梅花研究中心自1981年开始进行杂交育种,已从自然杂交实生苗中选育新品种共35个.其中‘小红长须’、‘磨山宫粉’、‘江砂宫粉’、‘菱红台阁’、‘荷花玉蝶’、‘单轮朱砂’、‘单红垂枝’、‘粉皮垂枝’、‘汉粉垂枝’、‘跳雪垂枝’、‘汉雪垂枝’、‘磨山垂枝’等12个品种,在1993年11月12日鉴定会上,被认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施万喜  乔岩  盖琼辉  
陇育4号是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2000年以西峰20号作母本,中210作父本,经有性杂交,用系谱法选育而成的旱地冬小麦新品种。结果表明:陇育4号2008-2010年甘肃省及国家北部旱地组区域试验,平均产量3922.50~4089.45 kg/hm2,比统一对照增产13.39%~6.05%,增产差异极显著,3年增产均居第1,第1位率100%,增产点(次)率86.7%;2010年甘肃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4722.9 kg/hm2,比对照西峰27号增产15.21%,2年国家区域试验Shukla变异系数3.9576%~7.3098%,变异系数17.19%~29.34%,适应度77.8%~80%,抗旱指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