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15)
- 2023(8652)
- 2022(7879)
- 2021(7551)
- 2020(6295)
- 2019(14721)
- 2018(14887)
- 2017(28660)
- 2016(15683)
- 2015(17673)
- 2014(17708)
- 2013(17634)
- 2012(15984)
- 2011(14297)
- 2010(14080)
- 2009(12721)
- 2008(12091)
- 2007(10206)
- 2006(8753)
- 2005(7373)
- 学科
- 济(58957)
- 经济(58891)
- 管理(44095)
- 业(41564)
- 企(35160)
- 企业(35160)
- 方法(29900)
- 数学(25887)
- 数学方法(25589)
- 农(15345)
- 中国(14321)
- 学(14219)
- 财(14124)
- 业经(13028)
- 地方(12203)
- 制(10812)
- 理论(10607)
- 和(10365)
- 农业(10228)
- 贸(10068)
- 贸易(10064)
- 技术(9812)
- 易(9754)
- 环境(9720)
- 务(9365)
- 财务(9305)
- 财务管理(9290)
- 企业财务(8793)
- 教育(8753)
- 划(8488)
- 机构
- 大学(220271)
- 学院(218043)
- 管理(90714)
- 济(80616)
- 理学(79606)
- 理学院(78712)
- 经济(78547)
- 管理学(77325)
- 管理学院(76943)
- 研究(71197)
- 中国(50062)
- 京(47301)
- 科学(47284)
- 农(37057)
- 所(36048)
- 业大(35776)
- 财(35004)
- 研究所(33322)
- 中心(31971)
- 江(30044)
- 北京(29768)
- 农业(29250)
- 财经(28925)
- 范(28716)
- 师范(28449)
- 经(26367)
- 院(25818)
- 州(24979)
- 技术(23701)
- 师范大学(23143)
- 基金
- 项目(158034)
- 科学(123303)
- 基金(114090)
- 研究(114006)
- 家(100065)
- 国家(99246)
- 科学基金(84896)
- 社会(69134)
- 社会科(65403)
- 社会科学(65384)
- 省(62291)
- 基金项目(61780)
- 自然(57460)
- 自然科(56079)
- 自然科学(56064)
- 自然科学基金(55020)
- 划(52805)
- 教育(51824)
- 编号(47002)
- 资助(46858)
- 成果(37437)
- 重点(34827)
- 部(34204)
- 发(33079)
- 创(32892)
- 课题(31892)
- 创新(30577)
- 科研(30419)
- 计划(29433)
- 大学(29303)
共检索到3018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作楫 雷振生 揭声慧 章家长 吴政卿 杨会民
分析了返回式卫星搭载两个品种SP2 的若干性状变异 ,同时选出了几个优于对照的新品系 ,表明高空条件下可以诱变作物有利性状
关键词:
卫星 诱变育种 小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世成 吴政卿 杨会民 王汉芳 孙贵启
高空处理的小麦种子SP1代基本无变异,SP2代在幼苗习性、抽穗期、株高、穗型、粒质、成穗数等性状均产生较明显的变异,这些变异一般在SP3代中,SP4代稳定,缩短了育种年限。通过对变异性状的选择已育出两个苗头品系。高空诱变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也为航天部门为农业服务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
关键词:
高空,诱变,小麦,育种,卫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魏力军 王俊敏 杨谦 骆荣挺 张铭铣 鲍根良 徐建龙 孙野青
【目的】了解空间环境诱变对水稻当代生长促进和生长抑制及M2代株高和抽穗期的诱变效应。【方法】从辐射敏感的粳稻品种Lemont与钝感的籼稻品种特青的重组自交系后代选择空间搭载处理当代效应不同的两组株系,比较其后代株高和抽穗期的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结果】空间搭载导致“促进组”苗高平均比对照增高34.9%,“抑制组”比对照降低39.1%,两组的结实率与对照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株系M2代均出现株高和抽穗期突变,但“促进组”出现高秆、矮秆、早熟和迟熟的平均突变频率和诱变效率都显著低于“抑制组”。地面γ辐照诱发两组材料的当代平均生理损伤无显著差异,诱发M2代抽穗期的突变频率与诱变效率是“抑制组”高于“促进...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谢琳 牛应泽 郭世星
【目的】观察太空辐射和叠氮化钠对甘蓝型油菜诱变当代(M1)根尖细胞的细胞学效应。【方法】利用中国"实践八号"卫星搭载和叠氮化钠(NaN3)对甘蓝型油菜种子进行诱变处理,观察处理后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变化。【结果】航天搭载促进有丝分裂,复合处理同航天搭载相比,甘蓝型油菜种子的根尖细胞对有丝分裂有抑制效应。同时,复合处理与两个单处理相比,可使多数甘蓝型油菜产生较高频率的染色体畸变。各处理均能诱导油菜根尖细胞产生较高频率的微核,且以航天诱变产生的最多。NaN3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甘蓝型油菜种子经空间搭载后的染色体畸变和细胞微核率,促进了空间诱变损伤修复。【结论】卫星搭载与Na...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蒋云 郭元林 尹春蓉 宣朴
以1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别经"实践八号"返回式卫星空间环境诱变和200 Gy60Co-γ辐射诱变处理,以未经任何处理的相同材料为对照,研究了以上两种诱变方式对小麦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①空间环境诱变对所有参试材料在诱变方向和突变体类型上表现出多样性;60Co-γ辐射诱变则对某些基因型的小麦材料表现出诱变方向上的倾斜。②空间环境诱变对诱变当代植株的生理抑制小于常规剂量的60Co-γ辐射诱变,获得稳定株系所需的世代数低于60Co-γ辐射诱变;就小麦而言,空间环境诱变获得的诱变率低于60Co-γ辐射诱变,但有益突变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有利于小麦突变体材料及品种的选育。③能够通过不同材料对60C...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陈昌生 徐燕 谢潮添 纪德华 柳佩娟 梁艳 王凤霞 史修周
近十几年来,坛紫菜品种退化、产量降低、质量下降,本实验通过诱变处理,筛选和培育优质高产的坛紫菜新品系。坛紫菜野生丝状体经一定剂量60Co-γ射线辐照后,子代叶状体发生了变异,经大量培养后筛选出紫色突变体(3号Ⅰ)和经济性状优良的个体(7号Ⅰ和7号Ⅱ),通过体细胞酶解和单克隆技术快速获得诱变选育纯系,并对其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特征:①7号Ⅰ:叶片宽[(2.99±0.61)cm]、生长快(30 cm以上的藻体长度平均日增长量可达6.51 cm,比对照组快55.3%)、耐高温(29℃正常生长,比对照组高2℃以上)、总藻胆蛋白含量高(104.86 mg.g-1干品,比对照组高39.0%);②...
关键词:
坛紫菜 诱变 育种 新品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艳芳 王世恒 祝水金
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作物种子并研究其变异机理,进而培育新品种,这已成为一种新型的育种方法。近年来,我国已利用返回式卫星搭载了70多种植物500多个品种的作物种子,航天诱变育种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培育出许多新品种(系)。对航天诱变机理的研究方法也逐渐增多,从单一的形态观察向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发展,并且取得了一些长足的进展。本文对航天诱变育种的成就、研究方法和机理进行了综述,同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对其前景进行了展望。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子瑜 黄先群 唐章林 黄团 李丽
简述了诱变育种中常用的物理诱变、化学诱变和定点诱变的方法、原理,以及这些方法在马铃薯育种上的应用及研究概况,提出了马铃薯诱变育种存在的问题和对马铃薯诱变育种前景的展望。
关键词:
马铃薯 诱变 育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江杰 张泽宇 曹强 田永超 朱艳 曹卫星 刘小军
[目的]本文旨在探究消费级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更好地用于小麦长势快速监测。[方法]于2015—2017年开展涉及2个小麦品种和4个施氮水平处理的田间小区试验,在小麦关键生育期采用大疆精灵3专业版无人机自带的数码相机获取试验区数码影像,并提取6种颜色指数,同步取样并测定叶面积指数、叶片干物质量及叶片氮积累量等小麦长势信息,在小麦抽穗前、后及全生育期分别运用指数函数和随机森林算法定量分析长势信息与颜色指数的关系。[结果]在小麦各生长阶段,指数函数模型表现较好,可见光大气阻抗指数(visible atmospherically resistant index,VARI)、超红指数(excess red index,ExR)和归一化绿减红差值指数(normalized green minus red difference index,NGRDI)与叶面积指数、叶片干物质量和叶片氮积累量的相关性均表现较好,继而分别建立了基于VARI、ExR和NGRDI的叶面积指数(R~2=0.71~0.82)、叶片干物质量(R~2=0.42~0.71)和叶片氮积累量(R~2=0.52~0.76)的指数函数监测模型。独立试验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在抽穗前及全生育期,ExR(R~2=0.45~0.70和0.42~0.62)监测模型估测的叶面积指数、叶片干物质量和叶片氮积累量与实测值拟合性更好,在抽穗后期,VARI(R~2=0.68~0.72)监测模型估测效果更好。[结论]结合小麦各生长阶段指数函数监测模型,利用无人机搭载数码相机可以快速无损监测小麦长势状况。
关键词:
小麦 长势 氮素营养 无人机 数码相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肖武名 杨祁云 陈志强 王慧 郭涛 刘永柱 朱小源
【目的】研究空间诱变水稻品系对稻瘟病的抗性遗传基础,分析其基因组的微卫星多态性。【方法】将3个空间诱变抗病品系H1、H2及H3与普感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杂交,采用稻瘟病代表性菌株鉴定其F1代和F2代群体,分析诱变品系的抗瘟性遗传基础;同时采用覆盖整个水稻基因组的225对微卫星引物分析诱变品系与原种对照,探讨诱变品系的基因组突变情况。【结果】3个诱变品系对两个代表性菌株的抗性均为显性,其中H1对菌株GD0193和GD3286的抗性均受主效单基因控制,H2和H3对菌株GD3286的抗性均受两对主效基因控制,H2对菌株GD0193的抗性表现出复杂的遗传基础,H3对菌株GD0193的抗性受主效单...
关键词:
稻瘟病 空间诱变 遗传分析 微卫星多态性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成龙 郑国栋 陈杰 蒋霞云 邹曙明
为了获得雌核发育ENU诱变草鱼(Cetpharyngodon idellus)群体的相关遗传参数,实验采用Partec Cy Flow倍性分析仪测定ENU诱变草鱼群体(Q群体)和雌核发育ENU诱变草鱼群体(E群体)相对DNA含量分别为24.02和23.80,二者的DNA含量接近,均为二倍体。选取28个微卫星标记对Q群体和E群体多样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E群体和Q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分别为3.7143、5.1786,平均有效等位基因分别为2.1857、4.0028,平均期望纯合度分别为0.5122、0.28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志勇 孙其信 黄铁诚 王力江
利用链霉素连续4年较系统地研究了诱变冬、春小麦不同基因型雄性不育的可行性和诱变效果。试验结果表明链霉素处理小麦种子可降低田间出苗率,并诱导出程度不同的白化苗。不同小麦基因型对链霉素的敏感性不同。对链霉素的抗性和雄性不育株诱变率在不同品种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恢复类型的品种对链霉素反应较迟钝,保持类型的品种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500mg·L-1和1000mg·L-1的链霉素浓度处理后雄性不育株诱变率无明显差异。链霉素可在冬、春小麦不同基因型中诱导出雄性不育突变,不同年份和不同的基因型上有较好的重视性,诱变当代雄性不育诱变率可从0.13×10-3到13.07×10-3。诱变二代雄性不育诱变率在2.0...
关键词:
小麦 雄性不育 链霉素 诱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闻捷 李淑萍 崔党群 秦广雍 霍裕平
为了研究离子注入剂量对小麦苗期性状的影响,用7种不同剂量的低能N+离子分别注入3个小麦品种 (系)的干种子,进行发芽试验和盆栽试验。结果表明:离子注入对种子发芽存在品种特异性,在本试验条件下发芽率 剂量间差异不显著,发芽势随剂量增大而下降。离子注入对苗高、第一叶长和初生根的影响在剂量间差异均达极显 著水平;对次生根的影响存在品种特异性。离子注入后比未经离子注入时表现苗高、第一叶长降低,而初生根和次生 根增多的现象;各剂量对苗高、第一叶长、初生根和次生根4个苗期性状影响趋势相同,均随着剂量的增大而呈先降 后升再降的趋势。
关键词:
离子注入 小麦 苗期性状 诱变效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黎明 李兴锋 刘树兵 王洪刚
利用分布于普通小麦整个基因组的525对微卫星引物,对其在普通小麦与中间偃麦草(Thinopyrumintermedi-um)之间的通用性及其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2对引物在小麦和中间偃麦草间多态性扩增,所占比率为38.4%,小麦的A,B,D3个基因组多态性引物所占比率分别为34.6%,36.9%和42.2%;说明普通小麦SSR引物在中间偃麦草之间具有通用性,小麦D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亲缘关系要远于A,B基因组与中间偃麦草关系,表明小麦的A,B,D基因组之间存在遗传差异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童应凯 王惠 吴兆亮 胡金刚
采用微波诱变方法对黄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处理,利用菌株抗自身代谢物的特征,在添加高浓度的黄霉素的分离培养基上选育获得比出发菌株单位提高的突变株sg2-M-2,效价比原始菌株提高了6.2倍。而且变株的菌落形态与亲本菌株差异较大。
关键词:
黄霉素 微波诱变 菌种选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