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3)
2023(5072)
2022(4620)
2021(4218)
2020(4029)
2019(9353)
2018(9380)
2017(18168)
2016(10678)
2015(12273)
2014(12668)
2013(12755)
2012(12287)
2011(11181)
2010(11386)
2009(10698)
2008(11074)
2007(10273)
2006(8588)
2005(7716)
作者
(35684)
(30139)
(30128)
(28621)
(18944)
(14628)
(13821)
(12007)
(11169)
(10827)
(10102)
(9990)
(9902)
(9637)
(9632)
(9589)
(9384)
(9117)
(8717)
(8616)
(7828)
(7586)
(7501)
(6945)
(6896)
(6787)
(6715)
(6707)
(6336)
(6323)
学科
(44178)
经济(44133)
(25977)
管理(25337)
方法(23774)
数学(21332)
数学方法(21140)
(19777)
企业(19777)
(12426)
(11972)
(11153)
中国(9941)
(9114)
贸易(9113)
(8845)
地方(8517)
农业(8155)
业经(7646)
(7489)
(6975)
(6684)
财务(6671)
财务管理(6649)
(6360)
(6325)
金融(6320)
银行(6305)
企业财务(6238)
理论(6036)
机构
大学(164005)
学院(161840)
(62634)
经济(61242)
研究(58831)
管理(56366)
理学(48537)
理学院(47907)
管理学(46883)
管理学院(46591)
中国(41730)
科学(41208)
(41142)
(35529)
(33483)
农业(33367)
业大(32156)
研究所(30911)
(28056)
中心(26769)
(24993)
财经(22614)
北京(22248)
农业大学(21844)
(20795)
师范(20463)
(20353)
(19891)
(19700)
(19685)
基金
项目(108092)
科学(81557)
基金(76336)
研究(72000)
(69620)
国家(69084)
科学基金(55770)
(43824)
社会(42248)
基金项目(40493)
社会科(39886)
社会科学(39867)
自然(38597)
自然科(37663)
自然科学(37643)
(37603)
自然科学基金(36954)
教育(33545)
资助(32356)
编号(29010)
重点(25175)
成果(24291)
(23647)
(23613)
计划(23505)
(21944)
科研(21908)
科技(21629)
创新(20706)
课题(20688)
期刊
(65564)
经济(65564)
研究(42388)
(37528)
学报(36942)
中国(29339)
科学(29041)
大学(25331)
农业(24675)
学学(24207)
(22332)
管理(17285)
教育(14424)
(13923)
技术(12683)
(12320)
金融(12320)
财经(11050)
业经(10522)
经济研究(10491)
(10213)
业大(10131)
问题(9543)
(9433)
农业大学(8535)
统计(8362)
技术经济(8221)
科技(8036)
(7687)
理论(7678)
共检索到2310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华山  彭福祥  王艳洁  沈红霞  伊黛舒  李保云  彭惠茹  刘志勇  解超杰  孙其信  
斯卑尔脱小麦材料Altgold含有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Alt。该基因被定位于小麦2A染色体短臂末端。本研究基于小麦与短柄草和水稻基因组良好的共线性关系,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Alt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发现该基因所在基因组区域对应于短柄草第5染色体和水稻第4染色体的直系同源基因组区域,据此开发出与LrAlt连锁的EST-STS标记BE498683、BE471132.1、BG605273和CD454629,并构建了LrAlt的遗传连锁图谱,这4个EST-STS标记与Xbarc212共分离,位于LrAlt近着丝粒侧,距离LrAlt 1.9cM。同时,通过筛选Graingenes 2.0公布的位于L...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吕欣迪  唐华山  耿妙苗  米阳阳  李映辉  李峰  刘培园  解超杰  孙其信  
为明确小麦品种辽春10对叶锈菌小种PHT抗病的遗传基础,利用感病小麦材料87-1与抗病小麦材料辽春10构建的F_(2:3)群体,对其进行成株期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辽春10中含有1个显性抗叶锈病基因,暂命名为LrLC10。利用BSA法和比较基因组学策略对该抗病基因进行分子标记分析,将LrLC10定位于小麦2BS染色体上。共构建了含有8个分子标记的LrLC10基因的连锁图,其中:CAUT253位于LrLC10的远着丝粒侧,距离为0.1cM;CAUT163和CAUT131与LrLC10共分离;CAU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倩  王海燕  刘大群  李星  杨文香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NBS,LRR等保守结构域设计引物,对小麦全套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RGA分析。引物对Pto-kin1IN/XLRR-INV1从近等基因系TcLr35中扩增获得一条747 bp的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该片段与小麦基因片段Triticum urartu clone BAC 210J24,Triticum monococcum DV92的BAC克隆231A16等具有较高同源性,为Lr35的克隆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娜  冀红柳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获得与Lr24基因紧密连锁并可能作为探针的TRAP分子标记。【方法】应用TRAP技术,选用90对引物组合对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4、感病亲本Thatcher及其F2代抗感各10株组成的抗、感基因池(Br、Bs)的扩增带型差异进行分析,用筛选获得的多态性引物对TcLr24×Thatcher F2群体进一步筛选,进而用获得的特异引物对45个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30个小麦二倍体材料进行分析。【结果】获得10对能够在TcLr24、Br与Thatcher、Bs间产生多态性的引物,多态性引物检出率为11.11%。其中1对在F2抗感群体中有差异且稳定扩增的TRAP引物ARBI1/RGA-2F,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雅辉  闫红飞  杨文香  李星  李亚宁  孟庆芳  张立荣  刘大群  张汀  
【目的】分析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的遗传多样性,探讨SRAP技术在小麦抗叶锈病基因标记及基因克隆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采用SRAP(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技术对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和感病对照Thatcher进行分析。【结果】从128对引物中筛选得到41对具有多态性引物,每个引物组合产生6~41个多态性条带,共产生537个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率达49.5%,平均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3.1个多态性条带;每个引物组合产生1~13个特异性条带,共产生115个特异性条带,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娜  杨文香  闫红飞  刘大群  褚栋  孟庆芳  张汀  
利用AFLP技术对小麦抗叶锈基因Lr45进行了标记,从60对AFLP引物中筛选出2对在亲本及TcLr45×ThatcherF2抗感群体间揭示多态性的引物P-AGG/M-GAG和P-ACA/M-GGT。其扩增片段为261bp和105bp,2个标记与Lr45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6cM和1.3cM。测序比较261bp片段与大麦属VulgareHotrI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达86%,105bp片段与一粒小麦磷脂酰丝氨酸脱羧酶基因部分序列同源性高达96%。2个测序片段均包含开放阅读框(ORF)序列。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霍建飞  宋水山  李星  杨文香  刘大群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15接种亲和或非亲和性叶锈菌后,CaM及其亚型的mRNA表达差异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接菌后12h内CaM的4个亚型基因表达量与不接菌对照相比相差不大。小麦接种非亲和叶锈菌,48,72,96h后,CaMSF-1表达量分别比亲和组合高24.6%,26.6%,38.8%;接种24,48h后,CaMSF-4表达量分别高出亲和组合26.8%和28.0%;在接种后24~96h这一过程中,CaMSF-2表达量均低于亲和组合中,而CaMSF-3表达量与亲和组合表达量相差不大。接种非亲和叶锈菌后,在第24h、第48h小麦CaM表达量分别高于亲...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星  杨文香  李亚宁  刘大群  闫红飞  孟庆芳  张汀  
选取小麦感叶锈病亲本Thatcher、6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F2代为材料,开展了小麦抗叶锈基因Lr19的微卫星分子标记研究;从13对微卫星引物中筛选出了1对在亲本及TcLr19×ThatcherF2抗感群体间揭示多态性的引物Xgwm44,并获得了1个与小麦抗叶锈基因Lr19紧密连锁的SSR标记Xgwm44139bp,此标记位点与Lr19基因之间的遗传距离为0.9cM。该研究可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及构建遗传图谱、物理图谱和基因克隆奠定了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雅辉  闫红飞  杨文香  孟庆芳  张汀  刘大群  
以Thatcher和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的F2植株为材料,首次应用SRAP技术开展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SRAP分子标记研究,获得一个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命名为M73,与目的基因的遗传连锁距离为2.6 cM,为分子辅助育种、构建密集的遗传图谱和最终实现Lr19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欢  郑嫚嫚  王翠芬  范林林  李亚宁  李在峰  刘大群  
小麦品系L224-3苗期和成株期对目前大多叶锈菌生理小种表现抗性,鉴定和定位其中抗叶锈病基因对培育持久抗叶锈品种十分重要。苗期利用L224-3及37携带已知抗叶锈病基因的对照品系接种15个中国小麦叶锈菌小种,同时对由L224-3和感病品种郑州5389杂交获得的F2:3群体进行抗叶锈性遗传分析,进一步利用SSR和STS标记对L224-3中的抗叶锈病基因进行分子定位。遗传分析结果显示,L224-3可能携带1对显性抗病基因,暂命名为LrL224,标记分析表明,LrL224与1BL上的4个SSR标记barc8、gwm582、wmc419、wmc694和1个STS标记(ω-secali/Glu-B3)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星  杨文香  李亚宁  刘大群  闫红飞  孟庆芳  张汀  
以Thatcher和23个以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及TcLr19与Thatcher杂交F2代植株为材料,利用AFLP技术开展了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19的分子标记研究。共获得7个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P-AGT/M-GAG289bp(3.3cM)、P-ACA/M-GGT102bp(4.1cM)、P-ACA/M-GGT106bp(4.1cM)、P-AAC/M-CAG123bp(4.9cM)、P-AAC/M-GGT203bp(5.0cM)、P-ACA/M-GGT290bp(5.7cM)和P-ATC/M-GAG293bp(9.6cM)。这些特异性片段经回收、克隆...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任晓娣  杜冬冬  张河山  姚宏鹏  赵赛  杨文香  刘大群  
为明确河农6251含有的抗叶锈基因并对其进行分子定位,以抗病品种河农6251与感病品种Thatcher的杂种F1、F2、F3群体为材料,对河农6251的苗期抗叶锈基因进行定位。分子标记辅助鉴定结果表明,河农6251中含有抗叶锈基因Lr26和Lr ZH84,可能含有Lr2c和Lr17a;遗传分析表明,河农6251对叶锈菌PBGP的抗性由1对显性抗病基因决定,暂命名为Lr H6;用SSR技术和分离群体分组法(BSA)分析河农6251 F2群体和F3家系,结果位于1B染色体的3个SSR标记wmc419、wms582和barc120与Lr H6连锁,遗传距离分别为21.6,25.8,27.9 c M。...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星  李在峰  李亚宁  赵志泉  刘大群  王翠芬  高丽娇  孙道杰  
【目的】小麦品系西农1163-4高抗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综合农艺性状良好。明确该小麦品系中所含的抗叶锈病基因及遗传特点,找到与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有利于抗病基因利用和培育抗病新品种。【方法】将西农1163-4与感病品种Thatcher杂交,获得F1、F2代群体,利用中国叶锈菌优势小种THTT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抗性遗传分析;采用SSR技术对西农1163-4所携带的抗叶锈基因进行分子标记研究,共筛选了1 273对SSR引物。【结果】小麦品系西农1163-4对多个叶锈菌小种具有良好的抗病性,对THTT的抗性是由1个显性基因控制,该基因暂命名为LrXi。获得了与LrXi紧密连锁的3个微卫星分子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星  李亚宁  刘大群  杨文香  
为了研究与小麦抗叶锈病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从分子水平阐明小麦的抗病机制。以Thatcher和Thatcher为遗传背景的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为材料,利用cDNA-AFLP技术,开展了与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1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研究。共选用180对引物组合对Lr41差异表达的基因进行了分析,获得了61对能够在小麦近等基因系TcLr41和感病对照Thatcher之间扩增出差异条带的多态性引物。获得5对能够扩增出5条对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TcLr41具有特异性条带的引物,分别是P-AC/M-CAA、P-AG/M-CAT、P-AG/M-CCC、P-CC/M-CCA、P-GA/M-CAA...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刘静聪  冯立芳  吴诗媛  朱军莉  励建荣  李婷婷  
为探究荧光假单胞菌的强致腐和环境适应性,本试验旨在分析两株海水鱼源荧光假单胞菌的蛋白酶活性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的形成,并采用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致腐和适应机制。荧光假单胞菌PF07和PF08在冷藏鱼汁中蛋白酶活性强,积累较多TVB-N。经全基因组测序、组装和功能注释后,得到PF07基因组长度为6.13 Mb,GC含量61.4%。通过泛基因组分析可知,PF07与PF08核心基因共4 980个,独特基因分别有516和470个。COG和KEGG注释显示两株致腐菌基因组中参与氨基酸代谢基因占比最高,PF07独特基因参与无机离子转运代谢居多。碳水化合物活性酶CAZy注释表明,两株荧光假单胞菌基因组中糖苷转移酶与糖苷水解酶基因均占比最高,还鉴定得到大量分解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质多种底物的酶和相关蛋白基因,特别有碱性金属蛋白酶AprA、多胺ABC转运蛋白渗透酶PotC、精氨酸与鸟氨酸脱羧酶等多种降解蛋白酶。另外,两株致腐菌分布rpoS、rpoN、rpoD多种σ因子。两株鱼源荧光假单胞菌表现强的致腐性,研究通过比较基因组学方法解析荧光假单胞菌分布多种编码蛋白酶和腐胺形成和氨基酸代谢基因、分解糖原和脂肪的基因及环境适应调控因子。本研究从基因水平初步揭示了荧光假单胞菌强分解蛋白质等多种底物的分子基础,有助于深入探究该菌的代谢特征和致腐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