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218)
- 2023(3250)
- 2022(2651)
- 2021(2460)
- 2020(2133)
- 2019(4673)
- 2018(4516)
- 2017(8426)
- 2016(5011)
- 2015(5179)
- 2014(5203)
- 2013(5172)
- 2012(4847)
- 2011(4434)
- 2010(4332)
- 2009(3957)
- 2008(3932)
- 2007(3533)
- 2006(2861)
- 2005(2632)
- 学科
- 济(16399)
- 经济(16378)
- 业(12663)
- 管理(11680)
- 企(10358)
- 企业(10358)
- 方法(8769)
- 数学(7782)
- 数学方法(7682)
- 学(6133)
- 财(5217)
- 中国(3869)
- 务(3786)
- 财务(3782)
- 财务管理(3775)
- 农(3715)
- 企业财务(3699)
- 制(3556)
- 银(3406)
- 银行(3360)
- 融(3332)
- 金融(3332)
- 行(3210)
- 技术(3180)
- 业经(2918)
- 贸(2688)
- 贸易(2688)
- 易(2632)
- 理论(2603)
- 农业(2454)
- 机构
- 大学(71212)
- 学院(70484)
- 研究(28602)
- 济(24366)
- 经济(23794)
- 农(22159)
- 管理(21883)
- 科学(21690)
- 中国(19294)
- 理学(19263)
- 理学院(18970)
- 管理学(18406)
- 管理学院(18282)
- 农业(18079)
- 所(16889)
- 业大(16614)
- 研究所(15840)
- 京(15165)
- 中心(12197)
- 财(11855)
- 农业大学(11622)
- 省(11048)
- 室(10681)
- 江(10341)
- 业(10333)
- 实验(10064)
- 院(9965)
- 科学院(9916)
- 财经(9764)
- 实验室(9681)
- 基金
- 项目(53186)
- 科学(40094)
- 基金(38975)
- 家(37900)
- 国家(37651)
- 研究(30824)
- 科学基金(30096)
- 自然(22457)
- 自然科(21979)
- 自然科学(21965)
- 自然科学基金(21608)
- 省(21242)
- 基金项目(20256)
- 社会(18757)
- 划(18710)
- 社会科(17814)
- 社会科学(17806)
- 资助(16617)
- 教育(14153)
- 计划(13137)
- 重点(12838)
- 科技(12290)
- 部(11198)
- 科研(11010)
- 创(10995)
- 发(10806)
- 创新(10443)
- 业(10408)
- 专项(10034)
- 编号(9909)
共检索到98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万权 秦庆明 陈扬林 王海旺
在田间,用15个具有不同毒性基因组合的叶锈菌系混合接种在37个小麦品种(系)上,分析了品种成株期慢锈特性。并通过病害潜育期(LP)、流行速率(ER)、病程曲线下面积(AUDPC)、侵染型(IT)、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温(ATLP50)等抗性组分的相关分析和品种的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荆州234、荆州236、荆州239、绵阳26号、绵优1号、绵优2号和818IN98等7个具有明显慢叶锈性的品种(系)。发现在病害发生有利的环境条件下,终期病情指数(FDR)小于0.30和夏孢子堆显症率达50%所需的有效积温相对值(RATLP50)大于1.20在很大程度上可代表品种慢叶锈抗病性,似可作为小...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利军 李在峰 Morten Lillemo 夏先春 刘大群 杨文香 罗家传 王海燕
【目的】小麦品种Saar由CIMMYT育成,在欧洲、亚洲和南美洲对小麦叶锈、条锈和白粉病均表现出很高的成株抗性,发掘其成株抗叶锈QTL对于选育持久抗锈品种有重要作用。【方法】以Avocet与Saar杂交的109个F6代重组自交系为材料,利用142个SSR标记和209DArT(Diversity Arrays Technology)标记构建连锁图,对Saar和Avocet的成株抗性进行QTL分析。试验材料于2006-2007年度种植在河北保定和河南新乡两个试验点,调查各个家系对叶锈病的成株抗性。【结果】由351个位点组成的遗传连锁图,覆盖小麦21个连锁群,全长3083cM。采用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
关键词:
普通小麦 叶锈病 成株抗性 QTL分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强 王保通 王芳 井金学 李高宝 刘亚萍
采用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类型)对2004年新育成的180份小麦品种(系)进行了成株期分小种鉴定。结果表明,对条32号、31号、水11-14和太白4表现抗病的品种(系)分别为52,65,83和110份,所占比例依次为29.1%,39.4%,50.9%和64.0%。小麦区试品种自然诱发发病情况调查表明,黄淮区试品种的抗性优于陕西省区试品种,岐山县区试圃自然发病重于杨凌区区试圃。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品种(系) 鉴定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柳莎 王佳真 师令智 朱琳 李星 刘大群
【目的】由小麦叶锈菌(Puccinia triticina)引起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小麦稳产、高产的一种重要真菌病害。目前防治小麦叶锈病最经济、安全、有效的方法是种植抗病品种。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苗期对大多数叶锈菌小种表现感病,成株期对小麦叶锈菌则表现为明显的慢锈性。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小麦品种兰天9号的成株抗叶锈性,发掘其中含有的QTL,并利用分子标记进行定位,为小麦分子育种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利用抗病亲本兰天9号和感病亲本辉县红杂交获得到197个家系的F2:3群体,2011—2014年连续3年在河北保定种植,并利用3个叶锈菌生理小种混合菌种(THTT、THTS、THTQ)进行田间接菌,小麦成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姚琴 宋彦霞 周荣华 傅体华 贾继增
【目的】对小麦成株期条锈病抗性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分析。【方法】以小麦重组自交系内乡188/偃展1号为材料,在连续两年田间充分发病的情况下,分别用病程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Disease Progress Curve,AUDPC)和反应型(Infection Type,IT)2种病情指标,通过复合区间作图,分析成株抗条锈性的加性QTL、上位性互作及其分别与环境的互作效应(QTL×environment interaction,QE)。【结果】两年共检测到9个加性抗性QTL,其中使用AUDPC和IT共检测到2个相同的QTL;9个QTL中,5个具有环境互作效应。还检测到7对上位性...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QTL 上位性互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佳荣 董瑞 张梦宇 高璞 张培培 李在峰 刘大群
为了对40份来自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的小麦材料进行抗叶锈病基因鉴定,试验结合系谱分析、基因推导和分子标记检测等方法在苗期对36个已知抗病基因载体品种和供试的40份小麦材料接种17个具有毒性差异的叶锈菌生理小种,通过对比供试小麦材料与已知单基因载体品种侵染型,推导出供试小麦材料中可能携带的已知抗叶锈病基因,同时利用12个与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标记对供试材料进行标记检测,检测结果与基因推导相互验证。进一步将40份供试品系分别种植于河北保定和河南周口试验田,接种叶锈菌混合小种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结果表明,7个供试小麦材料含有Lr1,携带Lr10的有9个品系,携带Lr11和Lr34的分别有10个品系,含有Lr14a、Lr15和Lr26的分别有2,4,3个小麦品系;另外,经标记检测成株抗叶锈病基因Lr37和Lr46分别存在于22,39个小麦品系中,经田间鉴定有22个小麦品系表现成株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师丽红 张娜 胡亚亚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明确小麦新品种(系)河农5290、河农58-3、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河农6251、河农6425、河农7106和河农9206的抗叶锈性,确定其应用潜力,为合理推广使用这些品种(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6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株对测试的10个材料进行苗期抗性鉴定和基因推导;选用其中6个菌株对其进行田间成株期抗叶锈性鉴定和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报道的15个抗叶锈病基因稳定的分子标记对测试材料进行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河农6425和河农9206含有抗病基因Lr1和Lr26,河农825、河农826、河农827、河农6049和河农6251含有Lr2...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赤国彤 张雪松 张丽岩 乔桂霞 郭爱国 朱之堉
小麦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的鉴定分别于苗期和成株期进行,苗期主要通过其产孢量、产孢指数、菌落密度、孢子堆特点的观察和记录来筛选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结果筛选出4个品种,分别为豫麦16、唐麦4号、Knox62和平阳27。成株期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的鉴定,以不同时期的病情指数为自变量(x),以接种区和保护区千粒重的比例为依变量(y),进行相关性测定,利用相关系数(r)最大时的回归式y=100.5781-0.3745x,来筛选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在千粒重减产不超过5%时,筛选出鲁麦13号、豫麦16、平阳27、唐麦4号和Knox62为慢发性抗白粉病品种。另外,农艺性状和病情发展的速度也作为筛选慢发性抗白粉病品...
关键词:
小麦,小麦白粉病,慢白粉品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义 康占海 董素芬 王羽 李艳艳 赵欣雨 李星
为了挖掘小麦抗叶锈病基因,为我国小麦抗叶锈病遗传育种基因库提供更多的选择。选取了75份国内外小麦材料以及36份已知抗叶锈基因载体品种,将这些材料在苗期分别接种14个不同毒力的叶锈菌生理小种,分别鉴定这些不同毒力的生理小种在小麦材料上的发病严重程度;同时提取所有材料的新鲜叶片DNA,选取已经确定的抗叶锈病基因相关联的分子标记特异性引物对75份供试材料进行分子标记检测。结合以上2种方法,推测75份小麦材料中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结果显示,75份小麦材料中含有Lr1、Lr2a、Lr2c、Lr10、Lr11、Lr14a、Lr16、Lr18、Lr20、Lr26、Lr34、Lr37、Lr46这13种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这些基因以单基因或多基因聚合的方式存在于小麦品种中。其中,Lr1基因和Lr46基因占比较大,分别高达43%,56%。这些基因单独存在于小麦材料中,并不能表现出良好的抗叶锈性;当几个或者多个基因共同存在于小麦材料中,可以表现出远远高于单一基因的抗叶锈性,与前人研究相符。通过分子标记检测到小麦材料大白春小麦S3中含有Lr1、Lr10和Lr46基因,温室苗期鉴定发现该材料对本研究的11种叶锈生理小种表现出抗性,是比较良好的抗叶锈病小麦材料。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丽娜 任晓娣 胡亚亚 张涛 张娜 杨文香 刘大群
【目的】探测23份微核心种质材料的抗叶锈性和可能携带的抗叶锈基因。【方法】选取12个具有鉴别能力的小麦叶锈菌生理小种对23份微核心种质进行了苗期和成株期的抗性鉴定以及基因推导,同时结合使用已经报道的能够用于抗病基因分子鉴定的分子标记对其进行进一步抗叶锈基因的分子检测。【结果】这些品种中除中国春表现感病外,其余22份种质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性。火球、老齐麦、凤麦11、山红麦、红和尚头、府麦、尕老汉和郑引4号含Lr34和未知抗性基因,中国春含Lr34,碱麦和小佛手含Lr1和Lr34,同家坝小麦和红花麦含Lr34和Lr32,克丰3号含有Lr10、Lr34、Lr16和Lr32,Atlas66含有Lr1、L...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闫晓翠 李在峰 杨华丽 张换换 Gebrewahid Takele Weldu 姚占军 刘大群 周悦
【目的】小麦叶锈病是影响中国小麦产量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持久抗病品种可以经济、有效地控制该病害。论文通过基因推导结合系谱分析、分子标记及成株抗病鉴定对小麦生产品种中抗病基因进行鉴定,从而确定小麦品种中所携带的抗病基因。【方法】选用18个小麦叶锈菌菌系(PHGQ、THJT、PHJT、KHJS、PHJS、THTT?、KHHT、FHRT、FHJQ、PHTT、THTT?、PHTT、FHTR、FHHT?、FHHT?、TGGT、FHTT、FGMT)接种36个已知抗叶锈病基因载体品种和中国的30个小麦生产品种进行苗期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芳萍 王生荣
为了解国内现有小麦品种的抗条锈性及品质状况,对40个小麦品种(系)的品质参数,以及反映小麦条锈病发生程度的量化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了小麦品质与抗条锈性的相关关系,同时筛选了影响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的主要品质参数。结果表明:(1)形成时间、稳定时间、评价值与小麦条锈病普遍率间存在正相关性,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品质性状中稳定时间是影响小麦条锈病的最主要自变量,加强小麦品种稳定时间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小麦品种(系)的抗条锈性水平。
关键词:
小麦品质 抗条锈性 稳定时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夏先全 姚革 蒋文平
2007~2009年,对四川省小麦育种材料、部分生产品种和近等基因系材料进行抗条锈病鉴定。育种材料中,对条锈病高抗、中抗、中感和高感的分别占42.79%、24.35%、19.00%和13.86%;生产品种中,川麦22、28、37、41、48、川农10、12、16、川育5、8、12、16、17、18、绵阳15、26等都已经中感至高感条锈病;近等基因系中,Yr5、Yr10、Yr15、Tatara、Yr26、Seri、Opata、SuperKauz等仍中抗至高抗条锈病,可继续利用。分析认为,感病品种的大量存在,是促使条锈菌变异的重要因素,条中33号等强毒菌系上升为优势小种,是造成一部分品种"丧失"抗...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抗性变异 抗性评价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欣雨 康占海 王羽 李艳艳 高维芳 李星
选育抗性品种是小麦叶锈病防治举措中最经济、可行的方法。为进一步挖掘抗病基因,选取河南、河北、山东等8个省小麦产区50个小麦品种。首先在苗期将16个叶锈菌生理小种(THFS、TGTS、THJS、FHKT、FGJN、KHKS、FCJQ、RFKS、THFM、MHGT、KHGS、KBGT、FHGT、PHHT、FHJT、FCJT)接种在36份小麦抗叶锈病近等基因系材料以及50个供试小麦品种上。因各菌种带有不同毒力,可根据表现型的差异,再将已知抗病基因紧密连锁的特异性分子标记与之结合分析,进而推测50份小麦材料中可能含有的抗叶锈病基因。通过基因推导、分子标记以及系谱分析综合鉴定抗锈性基因,结果表明,在50个品种中共检测出9个(Lr1、Lr2c、Lr10、Lr16、Lr26、Lr34、Lr37、Lr45和Lr46)已知抗叶锈性基因和少量未知基因。含有Lr1基因的有淄麦12等22个品种;含有Lr2c基因的有鲁麦14等10个品种;含有Lr10基因的只有莱州9361一个品种;含有Lr16基因的有科农199等25个品种;含有Lr26基因的有徐州24等15个品种;含有Lr34基因的有宝麦3号和京冬8号;含有Lr37基因的有淄麦12、鹤0927和荷9946;含有Lr45基因的有连麦2号等11个品种;含有Lr46基因的有山农19等38个品种。
关键词:
小麦 叶锈病 基因推导 抗叶锈病基因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袁军海 刘太国 陈万权
【目的】探明中国47个小麦新品种(系)携带的苗期抗叶锈基因状况,改进和完善基因推导方法。【方法】选用17个具有较高鉴别能力的致病类型,在不同温度和(或)光照强度下测定,结合系谱分析进行基因推导。【结果】在供试的47个小麦品种(系)中,推导出Lr1(存在于11个品种或品系中)、Lr3(7)、Lr3bg(3)、Lr9(3)、Lr10(3)、Lr13(10)、Lr16(6)、Lr23(2)、Lr26(14)和Lr34(1)共10个已知抗病基因,另有42个品种(系)含有未知基因。【结论】在苗期进行基因推导时,尽量多地选择鉴别能力强的致病类型,在相对稳定均一的环境条件下重复测定,并结合系谱分析,才能获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