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0)
- 2023(14229)
- 2022(12567)
- 2021(11844)
- 2020(10083)
- 2019(23478)
- 2018(23542)
- 2017(45628)
- 2016(25251)
- 2015(28819)
- 2014(29370)
- 2013(29345)
- 2012(27085)
- 2011(24668)
- 2010(24792)
- 2009(22910)
- 2008(22742)
- 2007(20347)
- 2006(17543)
- 2005(15521)
- 学科
- 济(104397)
- 经济(104290)
- 管理(71921)
- 业(69190)
- 企(57201)
- 企业(57201)
- 方法(51207)
- 数学(44328)
- 数学方法(43856)
- 农(28191)
- 财(25986)
- 中国(25855)
- 学(24265)
- 业经(22068)
- 地方(21605)
- 贸(19302)
- 贸易(19297)
- 农业(18694)
- 易(18670)
- 制(18333)
- 理论(18038)
- 和(16997)
- 务(16464)
- 财务(16382)
- 财务管理(16343)
- 环境(15445)
- 企业财务(15438)
- 技术(15199)
- 银(15118)
- 银行(15059)
- 机构
- 大学(375593)
- 学院(371946)
- 管理(145125)
- 济(144104)
- 经济(140816)
- 理学(125678)
- 理学院(124223)
- 研究(123273)
- 管理学(122061)
- 管理学院(121377)
- 中国(89671)
- 科学(79902)
- 京(79682)
- 农(65955)
- 财(65908)
- 所(64098)
- 业大(59301)
- 研究所(58668)
- 中心(55493)
- 江(54425)
- 财经(53295)
- 农业(52367)
- 范(50674)
- 师范(50222)
- 北京(50165)
- 经(48166)
- 州(44586)
- 院(43385)
- 经济学(42971)
- 师范大学(40492)
- 基金
- 项目(251361)
- 科学(195185)
- 研究(181852)
- 基金(180245)
- 家(157920)
- 国家(156593)
- 科学基金(132306)
- 社会(111686)
- 社会科(105663)
- 社会科学(105630)
- 省(99251)
- 基金项目(96215)
- 自然(87034)
- 自然科(84888)
- 自然科学(84863)
- 划(84199)
- 教育(83883)
- 自然科学基金(83305)
- 编号(75315)
- 资助(74415)
- 成果(62098)
- 重点(56545)
- 部(55338)
- 发(53530)
- 课题(51906)
- 创(51545)
- 科研(48346)
- 创新(48111)
- 教育部(46803)
- 大学(46577)
- 期刊
- 济(156723)
- 经济(156723)
- 研究(107563)
- 中国(66791)
- 学报(65162)
- 农(60201)
- 科学(57069)
- 财(50645)
- 管理(49839)
- 大学(47484)
- 学学(44511)
- 教育(41589)
- 农业(41272)
- 技术(31618)
- 融(28582)
- 金融(28582)
- 财经(26556)
- 业经(25688)
- 经济研究(24143)
- 经(22523)
- 业(21657)
- 问题(21482)
- 图书(21162)
- 版(18888)
- 技术经济(18701)
- 理论(18556)
- 科技(17870)
- 实践(17147)
- 践(17147)
- 商业(16564)
共检索到5340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金龙 郑丽敏 冯利平
作物高产问题的研究,重要的是要从整体上分析产量形成过程,并协调各过程,使之实现高产。为解决各过程的协调问题,本文提出了“作物最佳生长发育路线”的概念及生长发有路线“好坏”的评价标准。据此,提出研究作物产量形成的动态协调的思路和步骤;并以小麦开花后的分析为例,建立了动态协调的逻辑分析框架,给出小麦生长后期“最佳生育路线”的具体设计分析过程。同样,利用分析框架也可处理育种目标的制定和亲本的选配等问题。
关键词:
作物 产量形成 动态协调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唐宇聪 张应强
"学术资本主义"概念表明了美国高校在高等教育系统从政治性协调到市场化协调转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利益偏好。美国学术资本主义的形成,并非是政府削减公共开支导致的被动性适应,而是美国高校在政府干预不断强化的情况下,为寻求自治而主动做出的发展性选择。美国学术资本主义的产生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一是要进一步扩大和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将高校建设成为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法人实体;二是要加快建设创业型大学,着力活化学术资本,促进高校科研成果的现实转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子刚
世纪之交,人与自然的协调,社会系统及经济系统的协调,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等多学科对协调的交叉研究凸显了"协调"已成为时代的共识。本文以管理的历史发展为切入点,论述了协调管理就是以协调为基线与轴心的管理,它呈现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发展过程;分析了协调管理丰富的内涵;给出了协调管理的六维度分析框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吴革 张新民
欧洲会计协调是指欧盟为了协调各成员国的会计活动,通过制定和颁布一系列指令,对各国会计准则上的差异设定限度,以增加欧盟内各国会计实务和财务信息的统一性和可比性。从集体行动逻辑理论的观点看,这可视为一种两个以上的个人(此处指政府)形成的一项以会计准则为标的的特殊契约交易的集体行动。本文将对欧洲会计协调的分析与思考纳入集体行动逻辑的理论框架中,在解释其现已取得成就的基础上,重点对欧洲会计协调中出现的障碍加以深入的研究和剖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之路。
关键词:
集体行动逻辑 欧洲会计模式 会计协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范兰 吕昌河 陈朝
作物产量差是现实产量与潜在产量的差距。产量差研究意在揭示作物产量差的幅度与地域差异、形成原因以及缩小产量差的措施。产量差意味着农业发展的机会,因此,分析和研究产量差对提高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意义重大。论文通过文献综述,首先讨论了产量差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世界和我国主要作物的产量差,分析了产量差的影响因素与缩小产量差的措施。最后讨论了目前产量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产量差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范闻捷 介晓磊 李有田 白由路 季保平
研究了豫北潮土区在小麦 玉米轮作周期内不同施钾水平上作物的产量效应与土壤钾素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供试土壤施钾后不仅提高耕层土壤速效钾含量,而且也很快向缓效钾方向转化,转化量随钾肥用量的提高而增大。整个轮作周期内土壤速效钾及缓效钾含量与施钾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转化为缓效钾的肥料钾比土壤原有缓效钾更易释放,有效性较高。施钾对小麦、玉米都有显著增产效果,以小麦、玉米2 季各施钾素200 kg/hm2 左右为宜,不仅可获理想的作物产量,而且可有效地提高土壤钾素含量和供钾水平。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怡欣 赵文红 张旭
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是创业过程中的两种决策逻辑。单一的决策逻辑难以应对创业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这要求创业者在两种决策逻辑之间视情境进行协调使用。基于此,本研究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哲学和管理学理论中的二元观和双元性研究,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双元性界定为“创业者不会因为单一决策逻辑的效用产生路径依赖,而是可以根据创业事件信息特征,在不产生认知冲突和不引发自我矛盾的前提下,在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之间进行协调使用的决策状态”。进一步地,本研究引入事件系统理论构建创业者决策逻辑双元性的研究框架,详细论述了事件的不同特征对创业者决策逻辑及其双元性的影响机制。最后,本研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基于双元视角丰富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相关研究,深化了对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间关系的认识,同时拓展了事件系统理论的应用情境、延伸了事件特征的影响效应研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验证的理论基础,以及可供拓展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向。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怡欣 赵文红 张旭
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是创业过程中的两种决策逻辑。单一的决策逻辑难以应对创业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这要求创业者在两种决策逻辑之间视情境进行协调使用。基于此,本研究在梳理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借鉴哲学和管理学理论中的二元观和双元性研究,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双元性界定为“创业者不会因为单一决策逻辑的效用产生路径依赖,而是可以根据创业事件信息特征,在不产生认知冲突和不引发自我矛盾的前提下,在因果逻辑与效果逻辑之间进行协调使用的决策状态”。进一步地,本研究引入事件系统理论构建创业者决策逻辑双元性的研究框架,详细论述了事件的不同特征对创业者决策逻辑及其双元性的影响机制。最后,本研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本研究基于双元视角丰富了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相关研究,深化了对因果逻辑和效果逻辑间关系的认识,同时拓展了事件系统理论的应用情境、延伸了事件特征的影响效应研究,为未来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实证验证的理论基础,以及可供拓展的研究视角与研究方向。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县域治理过程中的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在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基层减负的视角审视了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所提出的双轨制的治理理论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官僚组织体系内部常规化组织体系与非常规组织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减负效果式微。要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减负必须逐步改良县域治理所依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的规范化治理,将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纳入基层减负的考核范围,从而构建常规化官僚组织体系与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相兼容的减负体系。在县域治理过程中,为配合做好基层减负,需要进行非常规官僚组织的规范化治理,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数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加强县一级议事协调机构自主设置决策权,注重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与监督。
关键词:
基层减负 议事协调机构 县域治理 基层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博
议事协调机构作为县域治理过程中的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在实现县域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采用案例研究的方法,从基层减负的视角审视了议事协调机构与基层减负的关系,所提出的双轨制的治理理论为基层减负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官僚组织体系内部常规化组织体系与非常规组织体系二者之间存在的张力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减负效果式微。要从根本上推进基层减负必须逐步改良县域治理所依附的组织体系,尤其是加强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的规范化治理,将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纳入基层减负的考核范围,从而构建常规化官僚组织体系与非常规官僚组织体系相兼容的减负体系。在县域治理过程中,为配合做好基层减负,需要进行非常规官僚组织的规范化治理,主要包括严格控制议事协调机构的数量,提升议事协调机构的规范化管理能力,加强县一级议事协调机构自主设置决策权,注重对议事协调机构的考核与监督。
关键词:
基层减负 议事协调机构 县域治理 基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韬钦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并需要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循环理论来指导实践,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介变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发展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升级的重要作用,也是国内产业深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有利抓手。未来应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复杂技术产业在国内区域分工和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内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一带一路"在长江经济带的支撑节点,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良性局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韬钦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的长江经济带建设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并需要以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循环理论来指导实践,以长江经济带作为中介变量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框架体现了发展长江经济带对于促进国内产业自主升级的重要作用,也是国内产业深嵌世界经济大循环的有利抓手。未来应继续坚持长江经济带战略,加快要素自由流动,提升复杂技术产业在国内区域分工和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加快长江经济带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国内产业融入全球价值链高端环节,打造"一带一路"在长江经济带的支撑节点,形成以长江经济带为中介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支撑的良性局面。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木西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形成主体功能明显、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这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最新概括,为我们提出了新理念和新要求。这里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索: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和新布局二者之间是什么关系,为什么要把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放在前面?我认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顺序问题,而是包含了一个深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永国
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辩证逻辑表明,工业化是内容,城市化是形式,工业化的特点决定了城市化的形态;工业化与城市化运动的现实经验表明:二者的协调推进并不是指二者同比例、等速度的发展,而是有一范围。在我国,既然作为内容的工业化由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演进,那么作为形式的城市化也应向新型城市化发展;同时,作为形式的城市化对作为内容的新型工业化有反作用。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梅雨
通过对企业收益分配理论的回顾,笔者发现"剩余收益独享"和"剩余收益共享"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局限性。据此,本文提出在企业整体价值创造的基础上依据企业收益分配的矛盾本质去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协调企业收益分配,激励企业利益相关者生产要素的投入,以达到优化和合理配置企业财务资源,尽最大可能促进企业生产高效开展的目的。
关键词:
企业收益 剩余收益 收益分配 企业价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