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3)
- 2023(9138)
- 2022(8308)
- 2021(7956)
- 2020(6673)
- 2019(15484)
- 2018(15598)
- 2017(30030)
- 2016(16633)
- 2015(18710)
- 2014(18685)
- 2013(18494)
- 2012(16888)
- 2011(15078)
- 2010(14860)
- 2009(13375)
- 2008(12851)
- 2007(10982)
- 2006(9402)
- 2005(8054)
- 学科
- 济(60477)
- 经济(60411)
- 管理(45185)
- 业(43468)
- 企(35922)
- 企业(35922)
- 方法(30081)
- 数学(26009)
- 数学方法(25711)
- 农(16867)
- 中国(15158)
- 学(14860)
- 财(14561)
- 业经(13600)
- 地方(12844)
- 农业(11431)
- 理论(10860)
- 贸(10850)
- 贸易(10846)
- 和(10649)
- 易(10511)
- 技术(10060)
- 环境(10048)
- 制(9797)
- 务(9601)
- 财务(9543)
- 财务管理(9529)
- 教育(9176)
- 企业财务(9036)
- 划(8712)
- 机构
- 大学(231517)
- 学院(229855)
- 管理(93194)
- 济(83614)
- 理学(81672)
- 经济(81562)
- 理学院(80754)
- 管理学(79271)
- 管理学院(78882)
- 研究(77012)
- 中国(54353)
- 科学(52121)
- 京(49910)
- 农(42259)
- 所(39770)
- 业大(39205)
- 研究所(36911)
- 财(36254)
- 中心(34433)
- 农业(33517)
- 江(31854)
- 北京(31447)
- 范(30763)
- 师范(30407)
- 财经(29903)
- 院(28069)
- 经(27222)
- 州(26560)
- 技术(26008)
- 师范大学(24607)
- 基金
- 项目(166578)
- 科学(128787)
- 研究(119424)
- 基金(118856)
- 家(105208)
- 国家(104290)
- 科学基金(88080)
- 社会(71499)
- 社会科(67539)
- 社会科学(67519)
- 省(66391)
- 基金项目(64071)
- 自然(59776)
- 自然科(58326)
- 自然科学(58312)
- 自然科学基金(57244)
- 划(56416)
- 教育(54387)
- 编号(49250)
- 资助(49122)
- 成果(39659)
- 重点(37172)
- 部(35816)
- 发(35346)
- 创(34790)
- 课题(33930)
- 科研(32468)
- 创新(32385)
- 计划(31992)
- 大学(30723)
共检索到319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少翔 王卉 孙毅 梁宏 崔贵梅
通过对30个品种(系)的研究,确立了小麦幼胚最佳取材时期的种子形态指标:在幼种子发育到嫩绿色,脊部由光亮转变为无光泽并具一层绒毛时,幼胚刚好发育到透明的后期和半透明前期。该时期仅有几个小时。探讨了不同基因型的幼胚的致密愈伤组织诱导状况及其继代保持和分化能力,并获得了良好的再生体系。使得致密愈伤组织诱导率达到91%,在14d时分化频率达到96 7%,70d时分化频率仍可达62%。并就温室材料和大田材料以及不同年份大田材料的致密愈伤组织的继代保持和分化能力进行了比较。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组织培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石珍源 殷桂香 杜丽璞 陶莉丽 徐惠君 叶兴国
【目的】小麦幼胚再生率与幼胚大小关系密切,改进小麦大龄幼胚再生性能促进小麦转基因研究。【方法】以18个普通小麦基因型和5个硬粒小麦基因型为材料,对其开花授粉后15—17 d的大龄幼胚进行破碎处理、组织培养和农杆菌转化,对转化后的幼胚组织和获得的抗性再生植株分别进行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和PCR检测。【结果】大龄幼胚培养2 d后破碎处理的再生率为18.2%,显著高于完整胚对照(1.7%),培养2 d后进行破碎处理的再生效果高于4和6 d后破碎处理;不同基因型小麦大龄幼胚破碎处理后再生率为16.9%—46.7%,其中,Bobwhite和中8423大龄幼胚再生率达到了40%以上;大龄幼胚破碎后在弱光条件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耀锋 王丽敏 丁云姣 李春莲 郭月霞 韩德俊 任慧莉 郭东伟 奚亚军
以小麦品种(系)千斤早和9848的幼胚组织为材料,研究了Cu2+对小麦幼胚组织脱分化和再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诱导培养基中的Cu2+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的形成无显著影响,但可显著提高被诱导愈伤组织的再分化能力。在供试Cu2+浓度范围内,千斤早的愈伤组织再分化率比对照提高了37.9%~72.4%,9848比对照提高了8.2%~21.2%。分化培养基中的Cu2+对小麦幼胚愈伤组织再分化的影响表现出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效应,对愈伤组织再分化的最佳正向效应浓度千斤早为1.0μmol/L,比对照提高101.4%;9848为1.0~5.0μmol/L,分别比对照提高102.5%~116.6%;Cu...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德华 周带娣 肖文军
为探讨茶树茎段培养中胚性状态的调控及其分化机理 ,以种子苗和成龄茶树嫩梢为材料 ,研究了培养基、培养时间对茎分化及分化状态保持的影响 .结果表明 ,茶树茎分化需要 2个月以上的诱导培养过程 .茎段产生分化后 ,在不同组分的培养基上交叉培养 ,维持分化能力的时间比在单一培养基上的长 .具有少量母体组织的不定芽苗在其基部分化了体细胞胚、不定芽 ,并在其叶上分化了体细胞胚 .不定芽苗在初代培养中 ,其切口处易诱导出非胚性愈伤组织 ,切除非胚性愈伤组织后 ,诱导出了胚性愈伤组织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军营 张艳敏 李明杰 马平安 崔琰 陈新建
【目的】研究信号转导相关基因在小麦成熟胚脱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模式以揭示其脱分化的分子机理。【方法】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研究了小麦成熟胚在MS+2,4-D(2mg·L?1)培养基上脱分化过程不同时间点的基因表达变化,通过NCBI、DATF和DRTF等生物信息学相关网站对基因表达信息进行处理,对信号转导相关基因的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AF161719.1、BE492852、BJ218430、BJ252470、BJ272518、BJ274015、CA616149、CD896892、CK153462、CK207725、CK171662、CD901339和U4869...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梁雪莲 孙毅 郭平毅 刘惠民 刘少翔 王景雪 解志红
用农杆菌转化小麦授粉10d后的幼胚,经5‰PPT筛选获得大量正常再生植株。PCR及PCR Southern杂交检测证明其中23%(18株)再生苗为转化bar基因植株,这些植株可明显提高对basta的抗性。还总结了农杆菌转化小麦幼胚高效获得转基因再生植株的处理程序。
关键词:
农杆菌 转化 小麦 幼胚 bar基因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祁永斌 李和平 廖玉才
以长江流域及华中地区推广的24个小麦品种为材料,分析、比较其成熟胚在3种诱导培养基和1 种分化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和分化频率。结果表明:不同诱导培养基在愈伤诱导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添加ABA的MB5培养基诱导效果最佳;不同小麦品种对培养条件的反应不同,华9943、华9914等4 个品种在3 种培养基上的诱导频率相同,而其余品种在3种培养基上的愈伤诱导率差异极显著。在分化绿点和成苗率上,品种间差异十分明显,农大146、苏麦6号、扬麦158、华麦12号和华麦8号的再生力强。因此,在小麦成熟胚培养中,筛选优良的基因型—培养基组合是必要的。
关键词:
小麦 成熟胚 愈伤诱导 分化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清波 余毓君
愈伤组织内的细胞表现了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整块愈伤由不同层次的细胞组成。分生细胞中心的活动使愈伤组织细胞增多,管状分子成为分生细胞中心与培养基之间的输导通道,分生细胞中心与培养基、或几个邻近分生细胞中心以大薄壁细胞相连接。内生胚状体位于愈伤组织内部空腔内,由壁木质化的细胞与母体隔开。
关键词:
小麦 分生细胞中心 内生胚状体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刘莹莹 张恩慧 许忠民 杨安平 程永安 程慧 程芳芳
【目的】探讨甘蓝小孢子胚状体诱导不定芽的适宜生根转接高度及添加烯效唑对再生植株生长的影响,寻找胚状体芽生根和再生植株生长发育的最佳培养条件,为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不断完善奠定基础。【方法】以"绿球66"甘蓝游离小孢子为材料,诱导分化出不定芽,根据芽高度不同分为≥1.0~<2.0cm(小芽)和≥2.0~
关键词:
甘蓝 小孢子 不定芽 生根 再生植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松红 曹远银
建立了一个以小麦幼胚为转化受体,转化后快速成苗的体系。筛选出适合于不同小麦品种的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MS+2mg·L-12,4-D+0.4mg·L-1IAA+0.2mg·L-1KT,愈伤诱导率达94.87%~99.04%。幼胚接种后,暗处理与弱光、强光合理配置利于绿芽的快速形成,在分化培养基中添加2.0g·L-1活性炭或1mg·L-1多效唑利于小麦再生苗的正常生长,从而提高移栽成活率。
关键词:
小麦 幼胚 组织培养 转化受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何盛莲 雷振生 吴政卿 赵献林 方保停 杨会民 王美芳 何宁 杨攀 李巍
为了提高小麦幼胚体细胞再生频率,以河南省大面积推广的豫麦49号、豫麦18号和兰考906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浓度AgNO3对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培养特性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因型间、不同AgNO3浓度间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绿点率和草酸盐氧化酶活性差异均达到0.01显著水平,基因型间以豫麦18最高、兰考906最低;不同AgNO3浓度间以MS培养基上附加2.5~5.0 mg/L处理较高。不同浓度Ag-NO3条件下小麦幼胚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与草酸盐氧化酶活性相关系数为0.920,达0.01显著水平。可见,在小麦幼胚组织培养过程中可以加入Ag+提高再生频率。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吴延军 张上隆 谢鸣 陈俊伟 秦永华 秦巧平
以玉露桃和湖景蜜露桃幼胚及幼胚子叶为试材,研究基本培养基类型、激素、损伤方式等因素对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培养基是影响幼胚诱导愈伤组织的最重要因素,MS适合供试材料诱导愈伤组织;激素诱导愈伤组织因品种而异,NAA1.0mg·L-1对45d、0.5mg·L-1对55d玉露,BA0.5mg·L-1对55d湖景蜜露效果较好,在试验浓度范围内2,4-D对供试幼胚均无明显效果;幼胚的发育状态是影响诱导愈伤组织的另一因素,玉露桃45d愈伤组织诱导率最高,达96.6%,而55d诱导率为81.6%。愈伤组织可在MS+0.05mg·L-1NAA+1.0mg·L-1BA培养基上分化成芽,再生芽在1/2MS+1.0...
关键词:
桃 幼胚 子叶 愈伤组织 离体再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艳敏 郭北海 温之雨 蒋春志 李辉
对通过辐射诱变获得的 32 3个无性系进行了SDS PAGE电泳分析 ,结果表明 ,小麦储藏蛋白变异几率随愈伤辐射剂量的增强而增加 ,但是随辐射剂量的增加 ,愈伤存活率、绿苗再生率也随之剧烈降低。同时分析了麦谷蛋白变异类型及其与植株形态变异的关系 ,提出了小麦幼胚愈伤组织辐射诱变的适宜剂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朱晋云 杨丽萍 许玉娟 张明义 亢秀丽
对5个小麦不同组合基因型的F1,F2,F3花药进行培养,结果表明:不同组合基因型在同一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组合基因型在不同杂种世代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愈伤组织鲜重和绿苗分化率等方面差异较小。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与绿苗分化率具有显著的相关性。以石4185为亲本配制的两个组合基因型,在F1,F2,F3都表现出较高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和绿苗分化率,说明石4185是理想的花培育种桥梁亲本。
关键词:
小麦 花药培养 基因型 杂种世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