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95)
- 2023(7297)
- 2022(6120)
- 2021(5455)
- 2020(4271)
- 2019(9806)
- 2018(9641)
- 2017(17908)
- 2016(9802)
- 2015(10682)
- 2014(10661)
- 2013(10533)
- 2012(10229)
- 2011(9244)
- 2010(9524)
- 2009(8654)
- 2008(8491)
- 2007(7767)
- 2006(7154)
- 2005(6845)
- 学科
- 济(47621)
- 经济(47584)
- 业(25634)
- 管理(23264)
- 企(18769)
- 企业(18769)
- 地方(18221)
- 中国(17213)
- 农(14303)
- 方法(12273)
- 业经(11912)
- 地方经济(10635)
- 数学(10332)
- 数学方法(10256)
- 农业(9934)
- 学(9410)
- 发(9374)
- 融(9220)
- 金融(9220)
- 银(9020)
- 银行(8999)
- 制(8997)
- 行(8849)
- 财(8777)
- 产业(8470)
- 贸(8108)
- 贸易(8097)
- 易(7747)
- 环境(7546)
- 技术(7210)
- 机构
- 学院(141380)
- 大学(137559)
- 济(59297)
- 经济(58028)
- 研究(56666)
- 管理(47677)
- 中国(42462)
- 理学(39731)
- 理学院(39166)
- 管理学(38454)
- 管理学院(38187)
- 科学(35591)
- 京(30876)
- 所(30353)
- 农(30117)
- 研究所(27439)
- 财(26516)
- 中心(24800)
- 农业(23419)
- 江(23335)
- 业大(22050)
- 范(20573)
- 师范(20290)
- 院(20242)
- 财经(20128)
- 北京(20102)
- 省(19620)
- 州(18969)
- 经济学(18402)
- 经(18190)
- 基金
- 项目(90398)
- 科学(70503)
- 研究(65904)
- 基金(63022)
- 家(56078)
- 国家(55554)
- 科学基金(46231)
- 社会(41414)
- 社会科(39304)
- 社会科学(39297)
- 省(38137)
- 基金项目(32848)
- 划(31568)
- 教育(29323)
- 自然(28766)
- 自然科(28059)
- 自然科学(28046)
- 自然科学基金(27551)
- 发(27094)
- 编号(26360)
- 资助(25509)
- 发展(21578)
- 成果(21501)
- 重点(21472)
- 展(21209)
- 课题(20140)
- 创(19220)
- 部(18860)
- 创新(18076)
- 计划(17240)
共检索到2315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对小麦83(21)35核背景下三种细胞质雄性不育系(T,V,K)及保持系的花粉发育过程进行了超微结构研究,发现T型和V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和败育中,液泡膜处于解体状态,细胞质和液泡间的有效分隔被破坏,液泡对细胞质的吞噬作用强烈,线粒体等细胞器解体或退化。V型不育系花药绒毡层内表面缺乏乌氏体分泌。在K型不育系花粉败育前,没有观察到线粒体、质体等细胞器结构方面的异常变化,但见到一种同心圆复合膜状结构以很高的频率出现。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夏涛 刘纪麟 瞿波
研究了玉米Mo_(17)核背景下雄性不育细胞质(T、C、S)与正常细胞质(N)系小孢子发育过程中花药组织的超微结构。结果发现,T型细胞质系减数分裂期绒毡层细胞线粒体嵴和基质出现异常,S型细胞质系单核后期药室中单核小孢子内、外存在着许多具有外壳包裹的圆形至椭圆型小体以及二核花粉期不规则膜状团聚体的出现。
关键词:
玉米 细胞质雄性不育 超微结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召铎 刘植义 沈银柱 司智海 郑建卫 张步升
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4种细胞质类型普通小麦(T. aestivum)雄性不育系及其保持系共16个材料的花粉形态,结果表明:不同细胞质类型雄性不育系之间的花粉粒形状及花粉粒表面纹饰有一定的差异,但花粉粒的大小、花粉粒萌发孔特征与不育细胞质类型无相关关系。不育系与其保持系在花粉粒形状、花粉粒表面纹饰方面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雄性不育系 花粉粒 扫描电镜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传友 孙兰珍
从细胞学的角度对小麦83(21)35核背景的T型、V型和K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花粉败育机理进行了研究。发现三类不育系的小孢子发生过程基本正常,T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发生败育,以典败型和圆败型为主;V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小孢子后期至二细胞花粉期败育,以圆败型和浅染败型为主;而K型不育系的花粉主要在二细胞花粉后期至三细胞花粉期败育,以浅染败型和深染败型为主。药室合并现象普遍发生是T型不育系花药的一个突出特点,而V型和K型人育系花药各壁层的发育是正常的。核质发育关系不协调是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根本原因。细胞学观察结果可以作为不育细胞质类型划分的一项参考指标。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蒙立颖 石晓艺 胡甘 齐智 宋喜悦
为了解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KTM3315A的染色体组成,揭示其雄性败育特点,采用分子标记和A-PAGE技术对KTM3315A是否含有T1BL.1RS易位染色体进行了鉴定。通过醋酸洋红、DAPI和I2-KI染色,观察花粉败育的细胞学特点及类型,并对不同发育时期(减数分裂、单核早期、单核晚期、二核期和三核期)花药中的保护酶(POD、SOD和CAT)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KTM3315A具有小麦1BS的特异扩增条带,但缺少黑麦1RS的特异扩增条带,与KTM3315A在ω区不具有黑麦特异蛋白谱带的结果相对应,推测KTM3315A为非1B/1R类型的K型温敏雄性不育小麦;KTM3315A在不育条件下的...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凤珍 韩海 栗仲兴 屠骊珠 李勇
本文对大麦雄性不育和可育花药形态和花粉发育进行了细胞胚胎学比较研究,结论如下: 1.可育和不育大麦的花药在外部形态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在于不育花药基部成为戟形,且开花时花药变得瘦小。 2.可育大麦的花粉发育类同于一般的禾本科植物。而不育花粉不能发育到二核期,并很快解体形成“无花粉型”花粉;其小孢子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有几种异常现象:(1)早期发生异常;(2)绒毡层过早退化;(3)属绒毡层解体较晚者,小孢子能发育到二细胞阶段,但形态扭曲,内含物贫乏。 3.可育的药壁发育正常同于单子叶型,直到2细胞花粉粒时期绒毡层才全部退化。而雄性不育药壁发育异常,主要体现在绒毡层早期退化或药壁分化不完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云 曹寿椿
以不结球白菜波里马胞质雄性不育系(Polcms)及相应保持系为试材,从显微和亚显微结构两个层次对花药发育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Polcms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没有孢原细胞分化,不形成药室。不育系经低温作用后,能产生微量花粉,部分花药能形成孢原细胞,并且能经过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四分体、单胞花粉、二胞花粉等阶段而发育为成熟花粉。超微结构观察表明:低温诱导不育系形成的部分花粉在发育过程中的亚显微结构与保持系正常花粉具有不同的特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许明 魏毓棠 白明义
通过2种细胞质紫菜薹雄性不育系小孢子发生的细胞形态学观察表明,供试不育系的雄蕊都深度退化,花药内无花粉。改良不育系小孢子在四分体前发育正常,在单核小孢子期,绒毡层异常膨大挤压小孢子,造成小孢子发育营养不良,引起小孢子败育。Ogura不育系的小孢子发育有所不同,它在孢原细胞分化期之前就已有53%败育,不形成花粉囊;形成花粉囊的孢原细胞大多只形成2个体积很小的的花粉囊,其中的小孢子发育与改良不育系的小孢子发育相似:单核早期绒毡层膨大挤压小孢子,使小孢子败育。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系 花药发育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龙欢 姚家玲 涂金星
采用石蜡制片方法,对3种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系及其恢复系的小孢子发生和花粉发育过程进行比较解剖学观察,以确定其花粉败育的时期和细胞学特点。研究结果表明:波里马雄性不育系花药发育受阻于孢原细胞分化期,雄蕊不能分化形成花粉囊。S45A雄性不育系花粉败育的时期发生在小孢子四分体至单核花粉期,败育的特点为小孢子细胞质液泡化,逐渐变形解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形成二胞花粉,同时绒毡层细胞过度液泡化,并提早解体死亡。C022A不育系的花药在小孢子发生的不同阶段均出现败育现象,最早的败育表现为花粉母细胞的退化解体;有些因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异常不能形成小孢子四分体;还有的因小孢子在四分体中不能正常释放而败育,并伴随...
关键词:
油菜 雄性不育 细胞学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秦志列 张风廷 叶志杰 任立平 赵昌平 王志敏
研究了人工授粉和田间不同授粉方式条件下,光温敏雄性不育小麦BS366的异交结实情况。结果表明,在不育系花后不同时间人工饱和授粉条件下,其异交结实率呈先增后减的变化,花后第4天至第8天,异交结实率达80%以上,其中第5天为88%;穗中部异交结实能力最强,但异交结实粒数变异也最为明显;多次人工饱和授粉的异交结实率达94.7%,说明该不育系具有较高的异交结实潜力;花后天数与异交结实率的关系可以用方程y=-1.457 7x2+20.489x+12.472(R2=0.914 6**)描述,观察值与模拟值相差0~9%。田间不同授粉方式下,距恢复系1.5 m内,不育系异交结实变异较大,2.0 m以外无显著差...
关键词:
小麦 光温敏雄性不育 异交结实 花粉密度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公军 侯喜林 袁建玉
以白菜胞质雄性不育系、原不育材料及其保持系为试材 ,比较了不同发育时期叶片色素含量及其超微结构的差异。结果表明 ,莲座期原不育材料色素含量极显著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 ;而在苗期及抽薹期 ,色素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各时期不育材料细胞器发育明显滞后于保持系。莲座期 ,原雄性不育材料叶绿体呈椭圆形 ,片层结构疏松 ,叶绿体数目及叶绿素含量明显低于新不育种质及保持系。保持系及新不育种质叶绿体发达 ,片层结构较多。同期保持系线粒体结构发达 ,内脊丰富 ,内含物充实 ;而不育系线粒体结构简单 ,内脊较少 ,线粒体的数目高于保持系。到抽薹期 ,无论叶绿体还是线粒体都呈退化状态 ,叶绿体内累积淀粉粒 ,线粒体...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边立娜 范宝莉 孙德岭 彭永康
为了探讨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机理,利用比较蛋白质组学研究技术,对花椰菜细胞质雄性不育系(CMS)、保持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双-三核期及花粉粒时期的蛋白质组差异作了比较,发现CMS在花粉败育期(双-三核期)蛋白质组呈现明显变化,CMS中有4个蛋白质斑点(斑点1,9,19,20)缺失,有7个蛋白质斑点(斑点4,6,7,8,15,17,18)表达量明显减少,有10个蛋白质斑点(斑点2,3,5,10,11,12,13,14,16,21)表达量增加。差异蛋白斑点的质谱分析表明,CMS中的差异蛋白其功能涉及信号转导、能量代谢、蛋白质合成、光合作用与植物的防御与抗性等。该研究结果对于花椰菜不育机理探讨及...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程俊源 孙国庆
以粘果山羊草Ae.19(Ae.kotschyi,19)为母本,中国春和云南铁壳小麦为桥梁亲本,进行远缘杂交,获得雄性不育株。再用普通麦78-1等为轮回亲本,与其测交并连续回交,育成了K-19-78-1A等小麦雄性不育系。然后用500余份普通小麦品种(系)与K-19-78-1A进行测交,获得469个组合F1杂种,其中73个测交种(占总数的15.57%)能完全保持K-19型小麦的雄性不育性。其余396个测交种(占总数的84.43%)对K-19型小麦雄性不育系表现不同程度的育性恢复。恢复度幅度为1.0%~97.5%。396份材料中有14.14%对K-19型不育系表现高度恢复,按国内法计算恢复度达到8...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辉 杨晓飞 辛彬 赵鹏涛 王玉刚
为选育叶面无蜡粉型优质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用于杂种优势育种实践,以叶表有蜡粉的复等位基因遗传的小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GMS107为不育源,叶表无蜡粉的青梗菜自交系华-101为转育目标品系,在探明蜡粉有、无性状遗传规律及与雄性不育性遗传关系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回交转育性状的同时测交筛选基因型的方法,结果表明:育成了不育度和不育株率均为100%、植物学性状与华-101相近的无蜡粉型青梗菜雄性不育系,并用其配制出杂交组合。证明了本项研究采用的"定向转育方法",可以实现不育性及其他性状的同时转育,首次获得了不育株率和不育度均达100%的无蜡粉型青梗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
关键词:
青梗菜 雄性不育系 转育 无蜡粉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曾志红 王永清 陈学群 康彪
以芥菜型油菜(Brassica juncea)胞质雄性不育系欧新A为不育胞质供体,以菜用芥菜中笋子芥(B.juncea var.crassicaulis)、茎瘤芥(B.juncea var.tumida)和大头芥(B.juncea megarrhiza)为受体,通过杂交和连续回交育成了莱用芥菜三个变种的胞质雄性不育系。每世代全部植株的花器结构均具有典型的雄不育特征,表现为雄蕊增长、柱头突出蕾外。不育系蜜腺发育良好,大而浓绿,在蕾期和花期间存在明显的“突柱期”。初花期比保持系推迟3~7天,整个花期延长1~3天。其雌蕊育性正常,人工授粉后平均单荚结籽15.6粒,比保持系多1.2粒。不育系花粉败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