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8)
- 2023(864)
- 2022(687)
- 2021(661)
- 2020(591)
- 2019(1219)
- 2018(1254)
- 2017(1971)
- 2016(1258)
- 2015(1288)
- 2014(1227)
- 2013(1247)
- 2012(1148)
- 2011(992)
- 2010(1050)
- 2009(1003)
- 2008(993)
- 2007(967)
- 2006(737)
- 2005(679)
- 学科
- 济(2813)
- 经济(2808)
- 管理(2068)
- 业(2067)
- 麦(1853)
- 小麦(1617)
- 企(1577)
- 企业(1577)
- 学(1361)
- 方法(1158)
- 数学(1018)
- 数学方法(989)
- 农(959)
- 中国(826)
- 财(677)
- 贸(644)
- 贸易(644)
- 农业(637)
- 易(629)
- 森(599)
- 森林(599)
- 虫(589)
- 林(580)
- 业经(579)
- 叶(557)
- 制(550)
- 地方(550)
- 技术(549)
- 害(533)
- 理论(510)
- 机构
- 大学(18390)
- 学院(18090)
- 研究(8947)
- 农(8798)
- 科学(7553)
- 农业(7191)
- 业大(6508)
- 所(5740)
- 中国(5519)
- 研究所(5432)
- 农业大学(4725)
- 济(4668)
- 京(4543)
- 经济(4517)
- 管理(4496)
- 省(4222)
- 业(4061)
- 室(4052)
- 实验(3909)
- 理学(3830)
- 实验室(3773)
- 理学院(3753)
- 科学院(3730)
- 中心(3630)
- 重点(3575)
- 管理学(3513)
- 管理学院(3488)
- 技术(3218)
- 院(3003)
- 林(2875)
共检索到26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嵩午 王长发 姚有华
【目的】揭示小麦叶片逆向衰老规律,探讨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方法】从2005年起进行了小麦叶片逆向衰老顺序和正常衰老顺序的比较试验,对冠层温度和一些重要生物学参数进行测定。【结果】自然界存在小麦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具此现象的小麦其部分茎生叶片的衰老顺序和大多数小麦的正常衰老顺序不同,即最晚衰老的叶片不是旗叶而是倒2叶;和这种叶片逆向衰老状态相对应,在结实后期出现顶层叶黄、邻层叶绿的叶色结构,和一般小麦的顶层叶绿、邻层叶黄完全相反;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质含量、蒸腾速率、净光合速率也在生育期向前推进中出现旗叶被倒2叶反超的异常状况,另外,这类小麦结实期的冠层温度总是显示出以冷结尾(冷尾态)...
关键词:
小麦 叶片逆向衰老 冠层温度 生物学参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董宝婧 黄蓉 苗芳 王长发 刘党校
【目的】研究小麦叶片逆向衰老过程中旗叶和倒二叶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的变化规律,为进一步揭示叶片逆向衰老的生理机制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指导。【方法】以逆向衰老小麦‘温麦19’和‘兰考矮早8’为试验材料,在小麦扬花后6,12,18,24,30和36d,分别采用CCM-200手持式叶绿素仪和LI-6400XT型便携式光合测定系统,在田间测定旗叶和倒二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气孔导度。【结果】‘温麦19’和‘兰考矮早8’在灌浆结实后期(花后18~36d)均出现倒二叶叶绿素含量高于旗叶的现象,即叶片逆向衰老的现象;‘温麦19’较‘兰考矮早8’叶片逆向衰老现象出现早。在灌...
关键词:
小麦 逆向衰老 叶绿素 光合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严菊芳 张嵩午
探讨叶片逆向衰老小麦的生物学特性,为高产小麦育种研究提供参考。2006-2011年连续5年进行了小麦叶片逆向衰老顺序和正常衰老顺序的比较试验,对冠层温度和一些重要生物学参数进行了测定。具有逆向衰老现象的小麦即叶片逆向衰老小麦的冠温、叶温、千粒质量的变化和正常衰老小麦明显不同,其冠层较冷且结实后期倒二叶的叶温低于旗叶,千粒质量大于正常衰老小麦,且增幅明显。其正置茎顶三叶叶色、叶绿素含量的变化规律与正常衰老小麦相似,倒置茎则明显不同。在接近乳熟后期时倒置茎旗叶叶色等级高于倒二叶;叶绿素含量表现为倒二叶>旗叶>倒三叶,并持续到小麦成熟。自然界存在小麦的逆向衰老现象,这类小麦倒置茎上旗叶的衰老先于倒二...
关键词:
小麦 叶片逆向衰老 冠层温度 生物学参数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旭 张怀琼 罗培高 任正隆
为探明多效唑(PP333)对小麦叶片衰老生理生化及产量的影响,在小麦拔节期,以不同质量浓度(0,100,200和400 mg/L)的多效唑水溶液进行叶面喷施处理,分别测定扬花后不同天数小麦旗叶的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含量(MDA)、可溶性蛋白质以及与产量性状相关的指标。结果表明,适当质量浓度(100,200 mg/L)的多效唑处理能有效地延缓小麦灌浆至成熟期旗叶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的下降,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有效地抑制了膜脂氧化,从而使得小穗数、穗粒重、千粒重等性状比对照明显提高。
关键词:
多效唑 小麦 衰老 叶绿素含量 光合速率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春江 康书江 王纪华 郭晓维 李鸿祥
对小麦灌浆期不同叶位叶片的 5大类激素含量测定结果表明 ,正在衰老叶片的乙烯和脱落酸 (ABA)含量明显增加 ,前期和中期的功能期叶片细胞分裂素 (玉米素和玉米素核苷 ,Z +ZR)和赤霉素 (GA3)含量较高 ,生长素 (IAA)在功能期和后期衰老的叶片中含量较高。因此可以将这 4种激素分为 2大类 ,即乙烯和ABA诱发和促进叶片衰老 ,另一类的Z +ZR和GA3则维持叶片功能 ,抑制衰老。但IAA表现了具有前期保持叶片生长发育和后期促进衰老的双重作用。在不同叶片中 ,春 6叶 (旗叶 )则比较复杂。旗叶与其他叶片相比表现了特殊性 ,这可能与其特殊的功能有关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熹 俞美玉 陶龙兴 黄效林
1989~1992年田间与盆栽试验,研究烯效唑对小麦成熟期间旗叶及下二叶等三片功能叶衰老的延缓作用和增产效果。研究表明:1.烯效唑延缓小麦成熟期间功能叶片的衰老,表现在叶片细胞电解质渗漏率降低,超氧物歧化酶活性增高,丙二醛积累减少;2.烯效唑对离休旗叶片有保绿作用;于小麦齐穗期喷施20~40×10-6,烯效唑药液750kg/hm2,可提高小麦千粒重3~4g,增产12%~16%。
关键词:
小麦,叶片衰老,烯效唑,超氧物歧化酶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四平 刘轶倩 王春祥 魏建昆 郭秀林 马春红 于淑池
研究用砂培盆栽法,选用抗旱性较强的621及抗旱性较弱的中麦9,在正常水分供应条件下,对不同施肥水平处理,整株水平的不同叶位间,叶片衰老的时空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麦叶片的自然衰老具有明显的时空顺序特点,符合细胞调亡的特征。本研究为冬小麦叶片自然衰老是细胞凋亡类型的推断提供了间接证据。
关键词:
冬小麦 叶片 衰老 凋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扬 高小丽 张东旗 妙佳源 刘凤琴 赵涛
【目的】研究不同年限连作荞麦功能叶片衰老和活性氧代谢特性,探讨连作荞麦叶片衰老机理和产量形成的内部生理机制。【方法】以‘西农9920’苦荞品种为材料,在连续4年定位试验基础上,以轮作荞麦为对照,研究了不同连作年限荞麦功能叶片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和POD活性及膜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氧自由基含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收获时测定不同连作年限和轮作荞麦的产量、千粒质量、株高和主茎节数,最后对荞麦生育后期功能叶片生理指标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荞麦开花后,随着生育进程的推移,功能叶片的叶绿素、可溶性蛋白含量、SOD活性均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POD活性、MDA和氧自由基含量持续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伟
叶片衰老的分子调控厦门大学生物学系王伟叶片衰老是叶片发育的最后阶段,该过程对营养元素的循环和再利用等生理活动起着重要作用。但衰老引起的叶片同化功能的减退则极大地限制了作物产量潜力的发挥,也造成蔬菜作物的采后损失。叶片衰老的分子机制及调控方法的研究,在...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芮琪 徐朗莱
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PAGE)和梯度凝胶电泳方法 ,研究了小麦旗叶暗诱导衰老过程中内肽酶同工酶的变化。发现用SDSPAGE法几乎检测不到新的内肽酶同工酶 ;用梯度凝胶电泳法则能检测到 6种新的同工酶 ,而且在第一叶自然衰老过程中也能检测到。表明在这两种衰老过程中内肽酶酶谱变化基本相似。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亚东 曹翠兰 丁虹茹 苗芳
[目的]从转录水平揭示小麦叶片顺序和非顺序衰老的形成机制及其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顺序衰老小麦(NR9405)和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为材料,应用数字基因表达谱技术对两种衰老类型小麦旗叶在扬花后25 d、30 d和32 d的基因表达量进行检测,筛选花后25 d和30 d,30 d和32 d旗叶的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结果]顺序衰老小麦NR9405花后25 d与30 d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计6 659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 404个,下调表达基因3 255个;花后30 d与32 d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计4 058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3 017个,下调表达基因1 041个。非顺序衰老小麦温麦19花后25 d与30 d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计13 609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7 454个,下调表达基因6 155个;花后30 d与32 d相比,差异表达基因共计6 321个,其中上调表达基因2 669个,下调表达基因3 652个。上调基因显著富集的主要GO条目有:环境胁迫响应、脂肪酸α-氧化、细胞死亡、DNA分解代谢、自噬、水解酶、转移酶、转运、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等。下调基因显著富集的GO条目有:光合作用、光的捕获、光合电子传递链、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叶绿体机体等。在小麦叶片非顺序衰老过程中,自噬、海藻糖生物合成过程、海藻糖磷酸酶、蔗糖合成酶等相关基因极显著上调表达,有利于保持叶片水分,促进叶片碳氮的转运,提高小麦产量。[结论]小麦叶片的非顺序衰老与自噬、水解酶和丝氨酸/苏氨酸蛋白磷酸酶基因的极显著上调表达密切相关。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冯晴 徐朗莱 叶茂炳 沈文飚
小麦叶片在连体自然衰老和离体暗诱导衰老过程中,过氧化氢酶(CAT)活力比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力下降得早。当CAT活力处于较低水平时,APX仍然维持较高活力,且APX活力与H2O2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经同工酶电泳分析,离体叶片暗诱导衰老过程中,CAT同工酶带无增减,只是活性改变,而APX同工酶带则有增加。APX在小麦叶片衰老的中后期可能起着比CAT更重要的清除H2O2的作用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任育军 杨树伟 吴栋雄 黄晨星 管亦荣 缪颖
收集野外定植3年的毛竹秆上具有明显衰老渐进特征的叶片簇,测量这些叶片的光合代谢效率(Fv/Fm)及叶绿素含量,建立毛竹不同衰老阶段叶片形态与其光合效率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BLASTn)筛选出113个毛竹基因组中与水稻叶片衰老调控相关的同源基因,并检测这些基因在毛竹叶片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表达趋势,鉴定一些与毛竹叶片衰老相关的标志基因.结果显示,毛竹叶片在衰老过程中其叶片的光合效率和叶绿素含量均出现显著下降;在筛选的113个基因中有86个基因在叶片中表达,其中32个基因在叶片衰老过程中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崔世友 陈华涛 喻德跃
【目的】叶片衰老是植物的一个发育性状,对植物体内营养再分配与光合作用有重要影响。【方法】利用2套重组自交系群体进行大豆叶片衰老QTL的初步定位,并进行与产量性状的相关分析。【结果】在C1、D1b+W和O连锁群上检测到3个与大豆叶片衰老有关的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5.8%~13.7%。除NJ(SP)BN群体熟期与叶片衰老相关程度较低外,两个RIL群体中生物学产量、籽粒产量、株高和熟期与叶片衰老间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的正相关;而收获指数与叶片衰老间一个群体为极显著负相关,另一个群体则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大豆育种中,针对延迟叶片衰老选育出的材料有时仅能提高收获指数,这样的材料往往产量潜力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智雄 齐桂年 陈盛相 胥伟
为探明水杨酸(SA)对茶树离体叶片衰老的影响,先后分别用0、100、200、300、400、500 mg/L和0、50、100、150、200 mg/L的水杨酸处理茶树离体叶片。结果表明,一定浓度的水杨酸能有效延缓茶树离体叶片的衰老,但质量浓度高于200 mg/L的水杨酸会导致离体叶片出现不同程度的伤害;50、100、150 mg/L处理均能使离体叶片保持正常,且能减缓其衰老过程中SOD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的降低和MDA的积累,其中100 mg/L处理的效果最好。
关键词:
茶树离体叶片 衰老 水杨酸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